Sunday, 31 January 2010

人民未享有汽油津贴,已经很久了


在报纸读到这样的标题:

5月起随新制调整
补贴汽油料涨30仙

我不知这是媒体自己想当然尔、官方消息,还是业者自作聪明。

问题是,当前的1.80元油价,可包含30分津贴在内?

报纸的分析是,在新机制下,不获补贴的汽油将涨30分。

甚至有更离谱的传言说,没有津贴的汽油将涨至3.6至4元之间。

我不知他们是如何算出这笔数来。

但是,如果大家记得前油价部长沙礼尔说的,国际油价要冲破78美元,国内油价才会调高过1.80元。

而当国际油价跌破78美元以下,那时就变为是人民在补贴政府。

这些在去年前年的媒体都时有报导,我也时常有提到。

要记住,那时我们用的都还是RON97,如今我们用的是RON95,付的却是RON97的价钱。

所以理论上,我们还在倒贴政府每升20分的油价。

可以说,只要国际油价保持在78元以下,都是人民在津贴政府,不是政府津贴人民。

所以我不知道为何媒体会说在新机制下汽油会涨价30分,若是的话,那就是人们都被误导了,以为政府至今仍然在津贴我们。

那政府停止补贴人民,已经有多久了呢?

说来大家可能不信,沙礼尔去年曾经承认说,自2008年年底以来,政府已经没有补贴油价,反而是从中抽税了。

那是因为自国际油价冲至145美元高峰,过后即一路节节败退,但,我国汽油价格却升易跌难,一月半月只跌那五分一毛,结果就只降至1.80元。

国际油价继续下跌,一度跌至35美元,我国汽油价格仍然停留在1.80元水平。

油价部长当时还说,过去一直是政府补贴人民,现在由人民来补贴政府,那也是应当的。

现在国际油价一蹶不振,国家收入40%以上来自石油出口,收入肯定大受影响。

眼前可见政府正想方设法减少甚至取消各方面的津贴,以弥补石油收入的减少。

但,根据当前的国际油价水平,人民付的是RON97油价,用的却是RON95的汽油,若说在新机制下还要涨价30分,那人民就会很不服气。

根据前石油部长的说法,自前年年底起,人民不是没有再享有汽油津贴了吗?

Saturday, 30 January 2010

当儿子犯罪


当别人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劝人导人很容易。

但当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或亲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会如何面对处理呢?我们会不会有双重标准?

日前,台湾一知名主持人的儿子“被控觸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強盜等罪嫌遭到羈押”,叫人哗然。

根据报导,这名主持人儿子“被黑帮吸收担任组头,在学校拉拢同学加入帮派,也慫恿同學下注簽賭或對賭;若同學贏了簽注,他就負責分派彩金,從中抽佣。”

此外,他还“黑吃黑40萬彩金,自導自演強盜案”。。。

这等等劣行,听得人瞠目咋舌;这样一个恶徒,早就应该坐牢。

问题是,当你是这个坏孩子的父亲,你会怎么做?

老实说,这位名主持人的做法,叫我失望。

根据报导,他早就知道儿子的罪行,并且送到大陆读书,希望改变环境,能够让儿子变好。

但是,经不起儿子苦苦要求,他又让儿子回去台湾。

而当儿子涉及黑吃黑,他还拜托黑帮老大帮忙解决。

父母这样的做法,会让儿子知错能改吗?

他儿子肯定没有,不然就不会继续在黑帮里混下去。

就像所有的父母亲一样,总是以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乖的,一定是被人带坏了,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有没有想过,可能是自己的孩子去带坏别人的孩子?

有没有想过,当发现儿子在做坏事的时候,做父母的有没有设法把他导正,带回正轨?

还是如这位名主持人那样,还帮他掩盖恶行,解决事情?

这样的孩子,你没有教他责任感,心想,反正有事,我父亲会帮我解决。

这位名主持人还要聘请三名律师,为他儿子辩护。

我和儿子分享这则新闻的时候说,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你真的犯了罪,你必须去承受你应得的惩罚,就算是坐牢也一样。

对那些不管是有意或无意的犯罪者,我记得证严上人曾经给过开示。

大意是自己的罪业自己要去受自己要去了,你今生逃得过,下辈子也躲不了。

这位名主持人善用证严上人的静思语劝人向善,不妨也以静思语来解决当前自己面对的问题。

我也不敢担保有一天自己会不会面对同样的问题,但我不会袒护我的孩子,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Friday, 29 January 2010

谁来管理我的公积金?


首相访问印度期间,曾在当地透露有意委托一家规模最大,叫Reliance Capital的信托资本管理公司,管理我国高达50亿元的政府基金,包括公积金在内。

当时没有注意到这则新闻,同事提起,赶忙上网去找有关新闻。

可能我打的keyword不对,让我意外的是,本地媒体,除了光华和星洲两家中文报外,只有一家英文报Business Times有作出相关的报导。

首相说:该公司希望可以负责管理资金庞大的公积金。

不知这家印度信托基金管理的业绩如何,既是资金最大,而且也管理该国的公积金和退休金,猜想应当不错。

问题回来这里。

我国公积金的钱,过去是由谁来管理呢?

是由公积金本身的投资部门专才来投资,还是委托一些外面的专业投资管理公司投资?还是两者皆是,那比例是多少?

身为公积金的缴纳者,我们对这些其实一无所知,因为公积金并没有向我们报告。

我们总是处于被动,只是每年被告知,那一年的dividend是多少。

首相去了一趟印度回来,就说要让一家印度公司来管理我国的公积金。

听起来好像很随兴,但投资岂是随兴的一件事?

我不知道,同时管理两个国家的公积金,其中会不会有利益冲突在内?

这家信托公司对我国的基金市场的了解有多深?

它是在我国国内投资,还是拿到印度投资,还是拿到国际市场去投资?

对这些,有关报导并未深入讲解。

反而是印度的India Times报导较多。

报导也提到我国其他官联公司(GLC)的投资基金,不过,这家印度信托基金管理公司表示对我国的公积金比较有兴趣。

政府基金和公积金让一家外国公司来管理,据说已经引起一些本地投资基金公司的不满。

首相此举,等于是对本地基金公司不具信心。

就算要让外国管理公司来管理,也应该diversify,找多几家,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里。

毕竟公积金里的钱,不是公家的钱,而是人民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啊!

http://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news-by-industry/banking/finance/finance/ADAG-set-to-manage-25-bn-Malaysian-govt-funds/articleshow/5486088.cms

Thursday, 28 January 2010

有恐怖嫌犯,但不在东马


空穴来风。原来美国发出旅游警告,指犯罪与恐怖分子正在计划袭击东马离岛的外国游客,真的是有根有据的?

只是,美国东西马不分,以为西巴丹等岛在西马?

昨天媒体网站只报导有多达50名学生在内安法令下被逮捕,当时内长只证实10人仍被扣留。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原来这些来自国内外的学生涉嫌与国际恐怖组织有关。

今天的新海峡(NST)大字标题:

Nigerian underwear bomber: 10 terror suspects held

NST的内容比网站媒体的报导还多,指这些恐怖嫌犯(terror suspects)与去年圣诞节企图在美国炸机的尼日利亚男子Umar Farouk Abdulmutallab有联系,该名男子声称与基地组织(al Qaeda)有关。

而根据报导,这次被扣留的10人中,有两人也是尼日利亚人。

这些人都是在首都被扣留,不是在沙巴这里的旅游胜地,他们都是以学生身份进来我国,无一与菲国的叛军有关。

政府是在上周四援引内安法令逮捕50人,隔天则释放了38人。

内长说他们是刚到我国境内的外国人,但根据其中一名受访的学生说,他们大多是在国际回教大学修读硕士与博士学位的学生,早在2003至2005期间就已经抵达大马。

倒是不明白,如果在2003至2005年就已经来到我国读硕士博士的学位,两、三年後都应该毕业了吧?为什么至今仍然留在我国?

那在这5、6甚至7年期间,他们都在我国干些甚麽呢?

如果他们真的如所报导,与恐怖组织有关,我们岂不成了这些恐怖份子的其中一个基地?想来教人不寒而懍。

媒体时有报导,许多外国人以学生身份进来我国,他们根本没去上课,有些来找工作,有些是干些非法勾当。

我国大学都挤不入全球100大,是甚麽会吸引这些外国“学生”来我国读书?

大家不妨好好的想一想。

http://www.nst.com.my/Current_News/NST/articles/20100128075609/Article/index_html

希山提醒 1969年的教训


山猪头事件没有妥当处理的话,或会挑起种族情绪,不排除513事件重演。

这是内长说的,希望过后他不会又怪责是媒体记者错误诠释。

这番话,算不算恐吓性言论?

因为他是内长,所以你可以把它当成是一番警惕性言论。

不过,这让我想起去年的308前,周美芬也说过类似的言论,引起群众,尤其是华社的哗然非议。

虽然过后她澄清说:她并没有提513,她只是提到1969年的教训。

这样的澄清,其实是多此一举。

两者有甚麽分别?除了513事件,1969年还有甚麽大事件发生?

此次,内长无端端提出513,实是不智。

从第一宗教堂纵火案发生开始,至今已经是第17宗了。

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的头脑也是冷静的,人民仍然过着日常的作息,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

对人民来说,那只是一小撮政治失意份子的蓄意挑衅,如此下策,你无需去回应它,对方也就无计可施。

说实话,谁敢做这样的事?谁又可以从中得到“利益”?

只要把问题一直追溯上去,你就不难找到问题的源头,谁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幕后人物就呼之欲出。

如果看回头,事情演变的过程也真“有趣”。

一开始,被攻击的目标都是教堂,后来却转变成回教堂。

手法如出一辙,动机也是一样,便是蓄意制造混乱假象,唯恐天下不乱。

值得注意,其中一所回教堂人员透露,滋事者可能熟悉回教堂的环境,因为大门前安装闭路电视,滋事者却懂得避开,这可不简单。

可幸的是,人民都是有智慧的一群,至今都没有被这些连串事件而挑起种族情绪。

我相信,内长提的513事件不会重演。

Wednesday, 27 January 2010

来了一个猪头党


先有牛头党,再有猪头党?

以为已告一段落的一系列宗教堂被攻击事件,今天又死灰复燃。

这次是两所回教堂,地点都在吉隆坡旧巴生路附近,被发现的时间分别是在早上5.30和5.45am。

根据当今大马报导,被发现的是山猪头,而且不是各自一个,而是各自两个。

要在一夜之间找到四个山猪头,那可不容易,难道那一带有山猪出没?

还是有人卖山猪肉?

更诡异的是,除了山猪头,地上也被发现有散落的钞票。

其中一地发现有30张一元钞票,另一地则发现总数大约35元的一元、五元和10元的钞票。

是恶徒不小心弄跌的钞票,还是有甚麽用意?

是不是要找Dan Brown来解码,还是请福尔摩斯来找出一些蛛丝马迹?

如果问敦马,他可能会以Avatar和911为例,说是有人自导自演。

最后一次的回教堂被攻击事件,是发生在警方宣布首宗教堂纵火案嫌犯被扣留的隔天凌晨。

同样是两宗一起发生,不是一宗,时间相隔一小时,距离相隔两公里。

无独有偶,此次最新的回教堂被攻击事件,同样也是两宗一起发生,不是一宗。

时间相隔15分钟,地点同在一条路上,距离相隔一公里。

而这次则发生在警方将上述嫌犯延扣一周的第二天。

同样的造案手法,令人相信恶徒是同一批人。

要把这批恶徒找出来,相信不会难。

只要到卖山猪肉的档口去问一问,相信在重赏之下,必有办法问出来。

只是,谁会去做这种无聊事?

就是那些喜欢制造恐慌,喜欢无事生非的人。

自第一宗教堂纵火案发生以来,这已经是第17宗了,相信警方多会以恶作剧来看待。

看似各自发生的孤立个案,但,事实是如此吗?没有人知道。

今早读报纸。

首相说,他上任以来,有几件事最令他痛心,其中一件是明福案,另一件就是系列的教堂攻击案。

噢,好久没有写明福案了,最近好像一直在延审,然后又节外生枝。

突然间,我感到好疲累。

Tuesday, 26 January 2010

环保袋不环保?


其实,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就曾经读到有关地球暖化论造假的报导了。

当时不以为意,只当那是不支持减碳者故意制造出来的新闻。

如今的报导再次言之凿凿,所谓的三人成虎,让人难免正视有关报导。

联合国IPCC因为没有更正所错用的数据而被质疑,但,若因此就否认地球暖化的事实,那不也等于在逃避现实吗!

只是数据错误,并不代表地球没有面对暖化的问题。

例如指喜瑪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一些科学家却认为应该是在2350年,虽然前后相差300年,但大家的意见都相同,那就是如果不正视有关问题,喜玛拉雅山的冰川最终将会消失,那是大家都认同的事实。

倒是不久前,读到一篇报导,说现在流行的环保袋,其实并不那么环保。

为什么,因为厂商为了要环保袋持久耐用,加入了一种很难分解的塑料。

一名新加坡教授说他读过一篇报告,说这种环保袋埋在地下要200年才能够分解。这与一般塑胶袋有甚麽分别?

当环保袋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以为它是用布料制作成的,读了有关报导,才知道原来它也是一种塑料。

但,这是不是像地球暖化论那样,双方各执一词,让人不知道到底哪一个真、哪一个是造假新闻。

而且因为商家免费派送,家里囤了那么多环保袋不用,其实也是一种浪费。

为了环保而制造出新的环保问题,那就弄巧反拙了。

對不起,這是我猜的


地球暖化,是真还是假的?我有一点模糊了。

可能有人,包括专家和环保组织,的确利用这个课题来赚钱,但,近来的气候异常,天灾人祸不断,那却是事实。

我觉得,不管地球有没有暖化(还是冷化),我们还是要爱它、保护它,敬天爱地,那是没有错的。

以下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的空间。

“全球氣候變冷了,還是變熱了?

喜瑪拉雅山冰川可能在2035年完全消失的論調,近日被曝失實。撰寫報告的專家小組承認,沒有經過任何研究,而是從另一科學家那裏聽來的消息。這位科學家更驚人,他說自己完全是「靠估」(猜測)。

愚弄了全世界的這個專家小組,起碼有三最。第一,最長的名稱--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轉變專家小組(IPCC)。第二,人數最多,由來自130國的2500名科學家組成。第三,最了不起,於2007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得獎理由是,刺激各國採取行動對抗全球暖化。(諾貝爾和平獎應該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墮落,屢屢把獎頒給不對的人。)

原來,所謂的專家,就是專騙人家。去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前爆出過「氣候門」事件,揭露出一些支持「地球暖化」說的專家多年來,人為地修改氣候變暖數據,誇大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那一次,也許有人還半信半疑,以為那是有心人搞破壞,以便那些污染大國可以繼續為所欲為。

為什麼科學家們不惜造假,也要鼓吹全球暖化論?

一個人說謊,如果不是為了自己,就是為了別人。而往往前者壓倒性的多。行內人都知道,在科研的背後藏著巨大的利益誘惑。地球末日的警鐘敲得越響,科研資金就會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歐盟委員會去年用於氣候研究的撥款,接近30億美元(99億令吉),這還不包括歐盟成員國政府的撥款。美國政府也打算撥款3億美元(約10億令吉)用於國家科學基金會。各州亦有各自的措施,僅加州自己就撥款6億美元(約20億令吉)用於氣候問題。

上述這一切,僅是冰山一角。據匯豐銀行估計,全球去年花費940億美元(3102億令吉)用於「綠色刺激」--主要是乙醇和其他替代能源計劃。這類「綠色刺激」的最大得益者,就是一邊出書、拍暖化紀錄片《難以忽視的真相》,一邊大肆浪費水電的前美國副總統戈爾和他的夥伴們。

有供便有求,因此,政府每增加撥款,便會有各種大學、研究所、團體及其他各式各樣的機構和獨立人士伸手來要錢。他們全都是與氣候變化有關的資金接受者,因此他們全都必須堅信全球暖化為事實、相信災難一觸即發。

如果「氣候變化」這個前提被推翻,他們的機構(包括這些機構所提供的數以千計的職位)便會消失。這就是所謂的既得利益,現今的科研就是充斥著這些既得利益者。

「氣候門」醜聞再次確定了這是個誰都不可以相信的年代。年輕人懷疑父母的權威,人民懷疑國家的權威,所有的權威都在動搖。大家小時候熟知的「狼來了」的故事,不知聽了多少遍。放羊的小孩以別人的信任為代價來愚弄別人,結果證明,愚弄別人的人,最終愚弄了自己。”

杜依玲·东方日报·2010-01-26

Monday, 25 January 2010

另一个周末


昨天是妻子生日。

各自忙了一整天,精疲力尽,原本只想到外随便吃一顿饭算了。

因为我的旧患又发作了,稍不小心,就教我痛楚难当。

那是在星期六早上,当时也没抬甚麽东西,只是转一个身,腰部突然痛得我寸步难行。

心里有点担心,因当天早上要出门,隔天才回来,但我这个样子,要如何办事。

好在一位朋友带了止痛药,跟他要了几粒来吃,当晚才出得到场面,没有耽误到整个活动。

第二天也跟着大家跑遍大街小巷,半天下来的结果也不错。

我想一个团队精神应该就是这样,不要为了一个人而影响了大家。

昨天下午回到家。

回家的感觉真好,赶快争取时间睡觉,到了晚上,问孩子想吃甚麽。

大家都没意见。

难得星期天,又是太太生日,四天前则是女儿生日,却因她补习而未替她庆祝,心想,总该选个较好的环境,一家人好好地聚一聚吧。

儿子提议说,到亿达那家新开张的西餐店分行吧!

原本并不想去那儿,因想到西餐都是肉扒之类的,那我吃甚麽?

然而这里可供选择的好去处实在不多,最后还是选择去了那里。

走进去,几乎座无虚席,最后在一个角落坐了下来。

各自点了自己的食物,我选了“厨师沙拉”,都是蔬菜,还不错。

叫了一杯丹南咖啡,我嫌它太淡,不合我的口味。

女儿环顾左右上下,说天花板有Michaelangelo的画。

我抬头一看,果然有模仿Michaelangelo在教堂圆顶上所作的壁画,不禁开始对这家西餐馆另眼相看。

这才发现我们背后的也是一幅很大的壁画墙纸,如果没错,应该也是一幅名画,画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的威尼斯街景。

我跟孩子说,这家餐馆的老板应该有到过欧洲,而且蛮有品味。

我想应该是它独特的摆设,所以可以吸引到那么多人潮,天天高朋满座。

可能下次来,要坐在画着如罗马教堂圆屋顶的壁画下的座位,幻想回到当年的年轻岁月。

我的另一个周末,便是这样过了。

中道大马: 一个中华民族的大马?


觉得「一个大马」已经够搞笑了,没想到林冠英也推出一个「中道大马」。

当初以为「中道大马」是拿来揶揄「一个大马」的口号,但当读到内容时,才知道原来林冠英是当真的。

但,到底甚麽是「中道大马」?我欲从各报导中探个详细,至今仍感觉到相当模糊。

若从字义本身来诠释,它可以是「中庸之道」。

在佛教教义里,它是「佛教认为最高的真理。所说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

两者意义相近,就是不极端,如在《中庸》首篇即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不知林冠英要强调的是不是这个意思?

问题是,「中道大马」在英文里叫“Middle Malaysia”,这个“Middle”就很难让人联想「中庸」两字。

如果华人都很难明白何谓「中道大马」,那非华裔又如何明白“Middle Malaysia”的意思?

难怪《前锋报》会把“Middle Malaysia”和“Middle Kingdom”联想在一起。

“Middle Kingdom”指的是哪国?就是中国。

於是,前锋报大胆假设,林冠英提出的「中道大马」里的那个「中」字,指的就是「中华民族」“Kaum Cina”,所以「中道大马」代表的就是「华族的大马」“Malaysia untuk Kaum Cina”。

觉得林冠英的「中道大马」已经够搞笑了,没想到前锋报的强解更令我哈哈大笑。

前锋报几时学到了《达文西密码》的作者Dan Brown,会为文字解码?

如果这真的是林冠英的隐秘议程,这倒也很有趣。

只是,就算「中道大马」指的是「华族的大马」的话,这对林冠英或行动党来说又有甚麽益处呢?

难道他真的想有一天大马华人会成为这个国家的“头家”?

难免让我想起陈水扁在位时蓄意搞出来的“去中国化”运动,就是把凡是与「中国」沾上边的名字都改掉。

滑稽的是,他自己的儿子名字叫「陈致中」,却没有因此改名叫「陈致台」。

前锋报如此强词夺理,情况就与当年的陈水扁如出一辙。

难道前锋报也要像陈水扁那样最后沦为笑话?

人民又会愚蠢到相信这样的辩解吗?

这又使我想起政府的许多愚民政策。

还是就此打住,否则我又要愈扯愈远了。

Friday, 22 January 2010

审判日 · 因果论


我相信邪不胜正,我相信正义最终必被伸张。

不管你相信上帝的审判日(Judgement Day),还是佛教的因果论,世上的善与恶,最后必将有它各自的果报。

今天我却在想,迟来的正义,还能算是正义吗?

那些行恶者,要等到审判日,或者来世,才会得到他的果报,那对他的受害者来说,能算是公平吗?

我们都是凡人,在世短短几十年,就像夏虫不足以语冰,我们如何知道那些行恶者,必将在审判日或来世得到他们应得的果报呢?

如果行恶者不相信有审判日,也不相信因果,继续无恶不作,一生逍遥法外,这个世界还有甚麽公平正义可言?这个世界还有人愿意做好人吗?

所以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含冤莫白,所以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沉冤待雪。

坏人没有得到他应得到的惩罚。

这是我的一个困惑。

因为今天我读到了一项法院判决,推翻了一个十年前的判决。

但,大错已经铸成,受害者已经去世,她已无法见证这个迟来的正义。

司法要如何弥补当年的错误判决?

你不能够回到十年前把案情扭转过来,谁应该为当年的误判负责?

犯错者应不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

我肯定,这只是冰山的小小一角,还有许许多多不公不平与不法的事情在进行着,我们知道,但我们不能够做些甚麽。

就算我们做了,我们也改变不了甚麽。

我们都变成了沉默的一群。

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每一天,太阳还是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下去。日子仍然一天一天地过。

我们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未报,那是因为时辰未到。

我们听天由命,把一切的命运交给天去处理。

但我还是不能避免地在想,这个世界还有正义吗?

迟来的正义,还能算是正义吗?

一个不被看到的正义,你相信那是正义吗?

Thursday, 21 January 2010

Avatar、911 + 种族主义


有这等巧合的事?

昨天警方刚宣布侦破第一宗教堂纵火案,昨晚又发生回教堂被纵火事件。

而且不是一宗,是两宗,时间相隔一个小时,距离相隔两公里。

他们难道是想挑战警方?

我在想,如果敦马看到了,他会说甚麽?

他会像数美国那样说:有迹象显示,这事件是经过“他们”自己策划的。

至于“他们”是谁,就凭大家自己的想像力,去fill in the blank吧!

觉得敦马讲话愈来愈无厘头,不知是不是年纪大了,讲话不知所云,愈来愈语无伦次。

像这次,也亏他够想像力,竟然把风马牛不相及的电影Avatar和911事件扯在一起。

如果美国人可以制作出Avatar,他们也可以制作任何事情。

“If US could create Avatar, it could also fake 9/11 attacks.”

不懂敦马指的是Avatar的电脑特技,还是故事情节。

起初我以为他是指电影所运用的电脑高科技,但他接着又说:残杀无辜,为发动战争制作理由,对美国来说,不是新鲜事。

听起来他又好像是指电影情节。

无论如何,那又与九年前发生的911有甚麽关系呢?

美国会为了发动战争,而拿3000条人命和一座世贸中心来做代价?

就算布斯如何好战,他也不会愿意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吧!

根据大马局内人的报导,敦马接着说了一番话,恐怕要引起全球犹太人的抗议。

他说:在欧洲人屠杀犹太人失败後,才产生了以色列这个国家。

“The creation of the Jewish state was decided after Europeans failed to massacre the community.”

他指的是德国希特勒屠杀犹太人事件。

他竟然认同希特勒的恶行!

可以说,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极端种族主义者。

而这名不折不扣的极端种族主义者,却当了我们的首相22年!

如果说他的这种种族主义思想丝毫未对国家造成任何影响的话,那就是笑话了。

国家的种族问题愈来愈明显,大家不妨想一想,是不是在敦马时期就种下了祸根?

以沙巴为例,自从巫统东渡,各种族政党纷纷成立,目的就是为了分化州内的多元种族。

如此搞分裂,在这点他是成功的。

Wednesday, 20 January 2010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遭受这样的磨难!


上网搜寻有关海地的最新新闻。

在新民网读到这麽一段:

80岁的老妇人罗迪巴蒂萨13日坐在“家”边哭泣,“家”已成废墟。

“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遭受这样的磨难!”她哭喊道。

她说,除非亲眼见到废墟下的两个孩子,否则她不会离开,只会一直坐在这里。

想像那样的画面,它会令你心酸。

是的,为什么我们的国家要遭受这样的磨难?

她只能无语问苍天。

今早就对孩子们说,天堂或地狱,只是一个形容词,未必是要等到人死後才能去到的地方。

天堂与地狱,它们就在人间。

之前,对海地的认识不多,只知道它是一个穷国,穷到它的人民要吃泥巴。

那应该是去年的事情吧!记得当时的报导说,由于物价飚涨,海地的贫民穷得买不起白米,只好吃以泥土做成的泥饼。

如果你能叫那做食物的话,你吃得下口吗?

也许你到了他们那个地步,你已无从选择了。

所以我告诉孩子们说,平生要多做好事,来生不要投胎到这样的地方去。

以前以为最穷的国家来自非洲,海地位在南北美洲中间的一个岛上,看来海地的穷,比许多非洲穷国更严重。

翻阅它的历史来看,它就像一个被上天诅咒过的国家,天灾人祸一直不断,也一直在接受外来的援助。

问题是,海地也是一个以贪污闻名的国家。

报导说,过去曾经受到美国等国家的援助,捐款却不知去向,当这些外援派员到海地去调查的时候,他们被驱逐出境。

使我想起几年前发生的南亚大海啸,这里不也有个由官方发起的募款基金吗?

据说那些钱只有一小部分交到灾民的手里,其余的大部分,都已不知所终。

是的,有贪官的地方必有贫民,因为有贪官,所以人民富不起来。

是的,之前我很担心,国家有一天会变成津巴布韦。

当看到前首相敦马和津巴布韦总统Mugabe的合照时,我只能说,我感到难过。

在敦马时期,国家赠送木质材料给津巴布韦,给Mugabe建他的“王宫”。

当这件事被爆料出来时,敦马不觉得有甚麽不妥,说那是国与国之间的邦交,是件很平常的事。

这样的一个国家,值得与它邦交吗?

再回到海地。报导说海地总统只忙着接见外宾,至今未到灾区去看看。

这又叫我想起了几年前发生南马大水灾的时候,当时的首相阿都拉来去如风,转一个身飞到澳洲去度假。

呜呼,这就是爱民如子的表现吗?

海地,为什么这个国家要遭受这样的磨难呢!

慈济送爱到海地 · 周末街头募心募款


海地七级強震,傷亡慘重,媒體估計有300萬人受災,恐有逾50萬人傷亡。

美国慈濟海地賑災團先遣人員已抵達多明尼加,與當地慈濟人會合,設立「海地賑災多明尼加協調中心」,目前已評估可行的援助地點及物資運送路線,希望以最近的路線援助最迫切需要的災民。

海地賑災雖有許多關卡有待克服,慈濟人依舊秉持國際賑災五大原則: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即時,並在賑災團員安全考量的前提下,進行人道援助,賑災物資項目包括毛毯、香積飯、香積麵、衣物、淨水器、淨水丸和相关医疗用品等。除急難救助外, 慈济也將評估中長期的援助計劃。

有灾难发生的时刻,是大家造福的时刻。證嚴上人強調,在驚世的災難中,要有警世的覺悟,此時正是啟動全球慈濟人響應募心的時刻,希望膚慰遭逢苦難的海地民眾。

全球慈濟善念齐聚,送愛到海地,配合證嚴上人的呼吁,大馬慈濟经於上周在全國各據點发动募心募款运动,以見苦知福的感恩心,為海地的賑災重建盡一分心力。

在上周末的亚庇慈济岁末祝福晚会上,慈济志工连同会员大德一起诚心为海地灾民祈福,大家纷纷献出爱心,慷慨解囊。

趁着上星期天的环保日,携带环保物到慈济17个环保点的民众,也主动地捐献出他们的爱心。

親自上門捐款的大德也非常踊跃,不少是透過大愛台獲知,或從報章读到慈濟發動募款募心的报导,有些則透過口口相傳,滴水成河、粒米成箩,足以見證人間的長情大愛,令人深感欣慰。

本周末,慈济志工将走入街頭和商场,希望透過募心募款的行动,啟發更多社會民眾的善念与善行。

大德也可直接将善款汇入慈济之马来亚银行户口:004067500119,支票抬头请写:Buddhist Tzu Chi Merit Society Malaysia,并将存款单据寄至本会所,附上真实姓名、联络地址,以便回寄收据。若有任何询问,请联络亚庇据点或直接拨电088-381779。 

也歡迎大家進入慈濟網站http://www.tzuchi.org.tw;或大愛網路電視http://www.newdaai.tv,以瞭解慈济赈灾团的最新進展。

新闻稿 · 资料取自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

Tuesday, 19 January 2010

阿拉忘掉了马六甲


納茲里说:除了东马沙砂两州,槟城和联邦直辖区也可叫阿拉;至于西马11州的其中九州,法律早已禁用。

“I do not think we should pass a law in Sabah and Sarawak ... even the Muslims there are familiar with the situation, but here (Peninsular Malaysia) is different as there are already laws in nine out of 11 states.”

有没有发现纳兹里的话有问题?

半岛不错是有11州,但直辖区可不是一个州属,它只是一个直辖区(territory)。

半岛共有九州沿袭苏丹宪制,槟城没有,另一个州是马六甲。

纳兹里漏掉了马六甲,相信马六甲教堂会感到很困惑,究竟马六甲的非回教徒可不可以叫阿拉?

此外,这些只是纳兹里本身一厢情愿的诠释,还是已经获得布城的认可?

首相仍在国外未返,相信内阁并未讨论此项决定;因此,较大的可能性是,这是纳兹里本身的看法。

当然也有另一个可能性,即首相“默许”纳兹里做这样的宣布。

明显的,教堂发生连串被攻击事件,首相内长两人之前的唱和,根本是在纵恿事件发生,两人难辞其咎。

如今事态严重,该如何补救?由第三者来亡羊补牢,那就不会显得自己自相矛盾。

这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

在法庭已经作出宣判,政府仍在上诉期间;觉得纳兹里频频针对有关课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是政府的决定?)似乎不是很恰当。

何况纳兹里本身也是掌管法律和国会事务的“法律”部长,与高官最近的等等言论一样,能不能说是藐视法庭,或对法庭不敬?

纳兹里的自辩是:“法庭的裁决只有在沙巴、砂拉越和槟城有效,其他州属已经拥有相关法令。”

言下之意,法庭的裁决不能超越各州既有的法令。

与其同时,首相在国外指教堂攻击事件只是一个小小的脱轨“a minor abberation” 。

希望这只是他对外的一番官方客套话,如果他是认真的话,那就可太轻视此次课题所将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最起码,我觉得,不管阿拉事件的结果如何,来届大选,它将会影响国内非回教徒的选票走向。

Monday, 18 January 2010

我想我不够慈悲


我想我不够慈悲。

当电视台重复播报海地新闻与同样的画面时,我发现我起了反感,不想看下去。

我是在逃避现实吗?还是我已变得冷漠?

其实,我反感的不是所看到的画面,而是反感电视台有必要重复又重复地播放着相同的画面吗?

灾难事件发生太多次了,各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几乎每天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此起彼落。

有些事情,当它发生太多次了,你不得不接受它的发生,最后你会习以为常。

当灾难的画面重复地播放着,它会变得有些煽情,它会让你感到无助,然后你就会感到很自责。

当我看到那些画面时,我就有那样的感觉。

有时候听到别人谈论着灾难发生的时候,他们的语气,给我的感觉不像是感同身受,而是像幸灾乐祸。

我觉得,同样的画面或者不应该那样重复又重复地播放,要嘛,就报告最新的进展。

像我这样的人,我受不了那样蓄意与虚假的煽情和悲情。

你看,我的小人之心,我的执著,又在我的不自觉间泄露出来了。

那天开会我就说,不要再放那些画面了吧。

我把我很个人很自私的理由说了出来。

有人说:那是因为你看太多次了,但是别人,还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啊!

是啊!我怎能把自己的看法当成是大家的看法?

还有很多没有看到那些画面的人,也许他们看了後会感动,也许他们根本不知道有那样的灾难发生。

还有很多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到有海地这个地方,他们连海地在哪里都不知道。

那就照大家的意思做吧。

於是,当晚的流程作了少许的变动。

其实,当我在叙述海地情况的时候,当时有点战战兢兢,担心说不下去,因为我察觉到我的语气哽咽。

也许年纪大了,特别容易感时伤世。

有个时期,每当站上台,说着说着,一时就悲从中来,再也说不下去,实在感觉失礼。

我想以我现在这把年纪,已不适合担任这个任务了,应该找个比我年轻、比我有活力、比我开朗的後生来承担比较好。

美国恶意警告?


真是很不理解。

美国大使馆发出旅游警告,叫美国游客勿到沙巴东海岸旅游,至今已有三天。

至目前为止,各高官纷纷对此事件发表高见,不外是否认,指美国大使馆无的放矢,没有这等事等等。

人人凭空猜测大使馆发出旅游警告的动机,但未闻有人要向大使馆求证。

副总警长说:不解美国大使馆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旅游警告。

副首相说:大使馆是因为担心菲律宾恐怖组织发动袭击事件会扩大到沙巴。

他解释到:通常美国是在发现一些国家发生暴乱以及担心暴乱情况会扩大到周边国家时,才会向美国公民发出旅游警告,那是例常的做法。

我不知道,邻国现在很乱咩?

只听说邻国两个月前因地方选举而发生屠杀事件,但未听说最近有发生甚麽暴乱,有关屠杀也与阿布沙耶份子无关。

难道副首相指的是屠杀事件?

旅游部长黄燕燕透露,原来她已向大使馆了解,美国发出旅游警告并非新鲜事,只是这次较为注意沙巴东部而已。

至于为什么这次仅“较为注意沙巴东部”,她却没有进一步解释。

她倒是劝游客不要到没有保安和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去玩。

“最重要的是沙巴还是安全的,东部只是沙巴一个很小、容易发生冲突的地区而已。”

言下之意,似乎认同大使馆的警告:沙巴东部是个不安全和容易发生冲突的地方。

国防部长也站出来说话,他叫游客无需恐慌,因为国家安全部队随时保持戒备。

当然沙巴首长也需要出来安抚一下人心,他保证:沙巴是个絕對安全、讓人安心觀光的地方。

但,仍然觉得,这些片面与表面上的解释,并不足以解释美国大使馆为何会发出那样的警告。

虽然有高官说已向大使馆了解,但读起来那更像是他们自己的一厢情愿。

与其我们凭空想像,倒不如叫大使馆亲自出来厘清一切的疑虑吧!

Saturday, 16 January 2010

本州面对恐怖袭击?


有这等事?

我怀疑美国大使馆是不是东西马不分,竟指一群犯罪和恐怖分子正在计划袭击来沙巴的外国游客?

甚至点名几个著名的旅游地点,包括西巴丹。

我认为,美国大使馆是因为最近发生一连串教堂受到攻击事件,才会向其公民发出警告。

但为什么不是西马半岛?不是砂拉越?反而是至少到目前为止仍然平安无事的沙巴?

不错在数年前,本州的西巴丹岛和马布岛曾发生游客被绑架事件,那是邻国阿布沙耶夫干的好事,目的是要钱。

沙巴三面环海,邻国恐怖分子进来造案,事后又逃回邻国去,对他们来说的确是轻而易举。

但,那与当下发生的教会被攻击事件,应该是两回事吧?

教会被攻击事件只发生在半岛和砂拉越一宗,但,肇事者相信100%是本地人。

而数年前在本州旅游点发生的绑架事件,造案者是外来人。

我觉得性质不同,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美国大使馆应该叫那些到半岛旅游的美国公民当心才是。

昨天,又一所芙蓉的教會玻璃窗被人砸破。

看样子好像是一些变态分子在以搞破坏为乐,甚至玩起数字游戏,若是如此的话,接着就会有第13、第14所被攻击。

他们是在恶作剧,还是要布达什么讯息?

感到好笑的是,昨天读到报导说,总检察长将提控一名涉嫌与教堂袭击有关者。

当时以为总检察长已经掌握纵火者的身份,而将其中一位提控。

结果被提控的只是一名在面子书上胡乱留言的25岁的学院生,与大家相像中的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一连发生了12宗宗教场所被攻击加一间律师楼被破门行窃案件,警方至今仍然束手无策,是不是就是因为如首相与内长所说的:无法及不会阻止他们?

Friday, 15 January 2010

纳兹里: 东马可以叫阿拉

今天在诗华读到头版头条:

「纳兹里剖析阿拉争议
东马可用西马禁」

东方网也有同样的报导。

原本以为这是政府最新作出的决定,读了新闻内容,才知道这是纳兹里自己的提议。

然而根据《今日大马》的英文报导,这项建议经获得布城的认同(Putrajaya concedes on Allah for Sabah, S'wak)。

这位首相署部长建议:

为化解争议,最佳做法是维持原状,即允许东马两州继续使用“阿拉”,但半岛则禁止使用。

他的解释是:东马可以使用,因为他们已经用了许多年,国家独立之前已经使用,但西马不是。

他质疑西马基督徒不曾以「阿拉」来形容上帝,为何现在才要用?除非他们有意混淆人民。

我会认同“让东马人民继续使用阿拉”的建议,但我不认同他对“半岛基督徒有意混淆人民”的指责。

玛丽娜问得好:難道回教徒的信念這麽薄弱嗎?

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你何惧之有?

何况法官的裁决是:非回教徒只可用“阿拉”一字在他们自己的宗教用途上,若向回教徒宣扬教义则是犯法的行为。

这不就是他们所要的吗?难道他们没有把法官的裁决内容好好地读清楚?

玛丽娜也批评政府与总检察长没有远见,无法有效处理有关课题。

我觉得她也应该点名两位说无法及不会阻止集会的表兄弟。

如果他们不那麽说,滋事者大概就不会那样放肆。

法官已经作出判决,而这些人仍然对有关课题喋喋不休,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藐视法庭?

而且法官已经作出了“暂缓令”,以让他们进行上诉。

暂时还无法确定纳兹里的建议是他本身的看法,还是已经获得布城的认同。

但,就算如此的话,那还叫「一个大马」吗?应该叫「一国两制」吧!

或者就改叫「半个大马」,还是「两个大马」比较恰当?

善念齐聚 · 送爱到海地


海地強震,傷亡慘重,台湾佛教慈濟基金會十四日已整備糧食、民生物資、醫療用品等救援物資,以便第一時間送進海地;另外,十四日中午起,慈濟在全球各地道場為災民祈禱,匯聚善念上達諸天聽,募集全球善念、善心與善行,援助受難的災民。

十四日上午,台湾佛教慈濟基金会透過視訊會議與美國、多明尼加慈濟志工研商賑災行動,目前因機場管制,民間團體無法以航空進入海地,透過慈濟美國總會就近匯整最新資料,並與其他組織連繫,積極尋求援助管道將救援物資運送到災區,以利援助行動,而美國慈濟人醫會亦隨時待命。

證嚴上人十四日上午在台北舉行的歲末祝福典禮中,語帶哽咽表示:「我們都同樣生活在地球上,不論哪裡有災難,都要啟動愛心,此時正是造福的時候,人人要抱持感恩心面對。」上人提醒世人要有同體大悲的悲憫之心,發揮人間大愛,協助災民走過災難。

慈濟基金會在救援物資的整備上,已備妥毛毯逾五萬條、四十萬份香積飯等食品,生活包及相關醫療用品均整備,並密切注意災區訊息、評估安全、交通後立即展開援助。

慈濟基金會啟動善念、善心、善行,在全球發起募款募心运动,全球慈濟人將發起每天中午、下午一起為海地人民虔敬祈禱,祈求受困者早日脫險,受難者及時安頓,罹難者得以安靈。

亚庇慈济也将在星期六(16日)在里卡士会所举办的岁末祝福晚会上特别为海地人民虔诚祈祷,募心募款,愿生者平安,亡者灵安。

同时也感恩亲至慈济里卡士会所捐款的善心大众,支票抬头请写:Buddhist Tzu Chi Merit Society Malaysia,或直接汇入马来亚银行户口:004067500119,请将存款单据寄至本会所,附上真实姓名、联络地址,以便回寄收据。若有任何询问,请联络亚庇据点或直接拨电088-381779。无限感恩。 

http://www.tzuchi.org.tw/

新闻稿 · 欢迎转载

Thursday, 14 January 2010

阿拉岂容你们行恶

周一的时候,内长说:当天沒有新案发生,证明情况受到了控制,局势稳定,令他十分欣慰。

其实,当天在森美兰的SIB教堂大门遭人以汽油弹纵火熏黑。

星期二,一所锡克庙被人掷石头。

昨天,副警察总长说,已经根据目击者的口供和情报,作出首宗教堂遇袭案嫌犯的拼图。

警方应该没有把拼图发给媒体,因媒体没有把拼图登出来。

副警察总长说:我们不可随便捉人,因为证据是很重要的。

言犹在耳,今天柔佛一所天主教堂遭人泼红漆。

这是国家自上周以来第11宗非回教堂遭人攻击的事件。

如果把《先驱报》的律师办公室遭破门行窃也算进去,那就是第12宗。

警方说,这一连串教堂遇袭事件,都是个别案件,不相信是同一批人所为。

虽说这些个别案件是在全国各地发生,看起来是像孤立发生的案件,但也不排除幕后指使者是同一批人。

我这样怀疑,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可怕的政治阴谋。

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想混水摸鱼的可能性。

值得玩味的是,至目前为止,警方只把锡克庙和砂拉越美里的案件当作是恶作剧,似乎意味着其余的不是恶作剧,而是带着严重警告性的恶意。

倒是觉得奇怪,理应受到最大影响的东马,尤其是本州,对事情的反应显得相当冷淡。

嘉达山与杜顺族的Huguan Siau(民族英雄)百林,至今仍然对有关事件保持沉默,让人觉得意外。

只有民统主席也是联邦原产业部长的东博最先发文告,呼吁各方尊重法律程序。

令人欣慰的是,至今未闻有类似不快事件在本州发生。

我也相信不会发生。

Wednesday, 13 January 2010

一个大马不要步委尼瑞拉后尘!


第一次听到委尼瑞拉这个国家,是在求学时期。

那时候,大家挤在一起看世界小姐大赛,最后冠军出炉,当年的世界小姐便是来自委尼瑞拉。

上周五,委尼瑞拉总统突然宣布把国家货币玻利瓦尔(bolivares)贬值一半(从美元看是贬值一倍);我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噢,第二个津巴布韦!

根据新闻报导,该国货币贬值,希望借此提高国内石油帐面的收入。

国家货币贬值可以增加国家石油收入?

原来,委尼瑞拉是世界排名第10大的石油输出国,自从油价大幅下滑,靠石油出口的委国收入也跟着锐减。

因为石油是以美元交易,随着委国货币贬值,其玻利瓦尔货币的石油帐面收入就自然提高。

委国实行的是一个双轨制汇率,一个用於“重要进口产品”,汇率从一美元兑2.15变为兑2.6玻利瓦尔;另一个用於“奢侈品”,汇率是一美元兑4.3玻利瓦尔“石油美元”水平,而黑市汇率已达到6玻利瓦尔兑一美元。

委国的石油出口量占出口总额的93%,可以想像,随着货币贬值,其玻利瓦尔币的石油收入即时增长一倍。

但是别忘了,委国从外国进口的“奢侈品”成本也将同时增长一倍。

因此,虽然委国的石油收入将“增加”了,但进口成本也跟着飚涨,最终势必加剧国家的通膨危机。

根据报导,委国是拉丁美洲通膨最严重的国家,去年通胀率高达25%,分析员认为今年情况将会更糟。

虽然如此,委国总统查韦斯却说:货币贬值将使普通民众受益,政府可以增加收入。

至于如何使普通民众受益?真的看不出来。

而政府收入的增加也只是货币帐面上的增加,兑回美元,仍然打回原形。

该国媒体报导:政府将把70亿美元注入“国家发展基金”,另有三项特别基金将于今年启动。

听起来熟口熟面,像不像我国政府去年宣布的经济配套,还有各式各样的投资基金?

更似曾相识的是,原来委国也曾在2005年实行固汇制,好如我国12年前的固汇制。

有没有发现,我国与委国的经济状况,有太多相似之处?

同样是石油输出国,同样曾经实施固汇制,经济同样因为油价大幅下滑而导致国家收入骤减。

如今委国认为货币贬值将使国家经济复苏,那国家在今年9月选举前就对现任总统查韦斯有利。

至于货币贬值真的会使国家经济复苏吗?那倒未必,倒是必然的它将带来通货膨胀。

我国会步委国后尘吗?

有一天马币会贬值吗?

我国今年会举行大选吗?

噢,以国为鉴,就可以知兴替。

Tuesday, 12 January 2010

州巫统与行动党掉换角色?


上回说到,亚庇海滨城市计划获得行动党领袖的支持。

其实,正确的说法是,亚庇海滨城市计划获得行动党亚庇区国会议员邱庆州博士的支持。邱博士也是沙巴行动党主席。

自事情曝光後,亚庇市长说会在一、两天内才作出详细说明。

五天过去了,市长并未作出解释,发展商也未作出解释,反而是邱博士上报替市长和发展商开声辩护。

这样的情况真叫人百思不解。

他甚至矛头指着旅游部长马西迪,叫后者“不要遇到事情就乱开枪”。

他说,“承包商根本没有填海,所谓的填海工程只是建筑过程的其中一个步骤,所看到的是该建筑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填高」。”

那究竟有没有填海呢?老实说,我真的不知所云,读得我一头雾水。

有图为证,如果那还不叫填海,那该叫甚麽?只是把土地填高?

根据马西迪部长的说法,该发展商是向亚庇市政厅申请并获得批准而进行填海,但市政厅并没有权力发出这样的批准,只有环保局才可以批准。

市政厅本身也已经承认,该发展商只是“暂时填海”,以方便他们进行打桩工程。

总之,发展商已因进行填海工程而被环保局罚款15,000元。

市长和发展商至今都无话可说,反而邱博士心切地在极力保护他们。

这是相当反常的。

邱博士更说这段堪称是经典的话:“如果承包商和發展商有錯,那也是市政廳的錯,然后是首席部長公署的錯,也是整個國陣政府的錯。”

就算是政府有错,现在采取行动发出停工令,亡羊补牢也为时不晚,否则发展商不是继续填海?

在这起事件中,觉得有趣的是,部长和反对党主席的角色似乎来个大掉换。

官官相护,若在半岛,部长可能站在市长一边,死都说根本没有这样的事儿;而反对党的角色就是专门揭发那些官官相护甚至是官商勾结的丑闻。

但在此次事件中,部长没帮市长说话,站在市长一边的却是反对党。

到底谁在朝谁在野?到底谁在替谁说话?百姓们怎不看得眼花缭乱?

Malaysian Politicians Say The Darndest Things Vol. 3?

好像是去年吧,一名叫Amir Muhammad 的编导兼作家出了一本摘录我国政客语录的书,叫“Malaysian Politicians Say The Darndest Things”。

《馬來西亞政客的可笑言論》,不知有没有它的中文版?

这本书应该很好卖,因为他很快就出了第二辑。

不知Amir有没有打算出第三辑?

Amir应该不愁没有资料,最近,我国政客似乎又开始语无伦次,说了很多可笑的话。

今早上网,立即就读到了3则笑话如下:

1。希山:8宗攻击教堂案件中,只有1宗较为严重,其他都属于小型事件,没有造成太大破坏;而且今日的最新案件仅一扇木门遭到焚毁,证明政府已成功稳定局势。

(仅烧一扇门就证明政府已经成功稳定局势?看不到逻辑在哪里。)

2。森州副總警長阿都瑪南:警方将援引刑法436(惡作劇以火或爆炸物蓄意摧毀住屋)條文調查此案。

(纵火烧教堂是恶作剧行为?应该比这更严重吧!)

3。内政部秘书长马末阿当:我国国情不同,为公平起见,你必须拿苹果和苹果,拿橙和橙来做比较。

(被问及为何他国允许非回教徒使用“阿拉”,而我国却不能。)

Monday, 11 January 2010

让因果收拾他们吧!


我将星期五写的那篇《天,这是中东吗?》稍微做了修改,删掉那些我认为可能“敏感”的字句,改题为《玩火者自焚》,把稿寄到报馆去,结果依然没有被刊登。

上周末的岁末祝福晚会,提到了师父的三愿,愿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

心想,这是一个好大的心愿,说易行难,但难行仍要去行,每一年,师父发的仍是这三大心愿。

人心有可能净化吗?

社会有可能祥和的一天吗?

天下何时才能无灾难?

我想是不可能的。

就像地藏王说的: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地狱有可能不空吗?

所谓的天堂地狱,那未必是有形的,它可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比喻。

所谓的天堂地狱,它其实就在人间,它其实就在人的心里。

不是有句话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吗?

人心向善就是天堂,人心向恶就是地狱。

如何转变一些人的心念,如果他们自己都不愿改变?

现在的好人与坏人,已不那么容易分辨出来了。

有些人挂着好人的脸孔,暗地里却坏事干尽。

这些剧情,看戏都看得多了。

因此,有些事情,你无法不把它们连接起来。

有些事情,你无需找到证据,但你知道事情的真相为何。

一些存心要做坏事的人,他会留下证据给你去挖掘吗?

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自己不小心留下漏洞。

一个人如果相信因果,他就不会也不敢去做坏事。

就让因果去收拾他们吧!

Sunday, 10 January 2010

玩火者叫人不要玩火


我感到非常可笑。玩火者教人不要玩火。

然后,他又警告他人不要恶意污蔑,因为当局已经掌握了污蔑者的身份。

他甚至恐吓“污蔑者”,他们用来污蔑政府和其党的手段,可能引發很大的問題,包括民族冲突和遭受法律对付。

咦,难道“污蔑者”不是为了表达他们的不满而已吗?

如果你能够接受那些示威者是为了表达他们的不满,那“污蔑者”污蔑政府和政党,他们又没有动用暴力,他们也仅是为了表达他们的不满啊!

我不能够理解,一个全民的政府官,为什么会持有如此明显的双重标准?

他甚至打算援引煽动法令来对付他们。

他忘了,他才是最大的煽动者。

当然他不会援引煽动法令来对付自己,警方也不会。

而当问及是否会利用内安法令对付散播谣言和攻击教堂者时,他说有其他足以对付有关人士的法律,不一定是内安法令。

他语无伦次,漏洞百出。

因为跟着他又“保证不会以内安法令来对付政治对手,内安法令是专用在反恐和企图破坏国家安宁者。”

那他的意思是不是说:这些攻击教堂的破坏分子的行为,还不足以破坏国家的安宁吗?

他又对公众没有被不确实的讯息混淆与煽动而感到欣慰。言下之意,各位所听到读到的纵火行为,都是不确实与意图煽动各位的。

唉,如果是在别的国家,相关领袖早就应该鞠躬下台了!

唉,在这个国家,恶人竟然先告状。

Saturday, 9 January 2010

西巴丹岛: 为了留住你的美,希望别人不要来


昨天才谈到西巴丹岛,今天就读到一则西巴丹岛的新闻。

这则新闻也与政府有关,是州政府。

事关高庭裁决海龟蛋收集者继续在西巴丹岛收集海龟蛋。

旅游部长马西迪说:政府将针对裁决提出上诉。

老实说,我觉得政府,不论是州政府还是联邦政府,最近对法庭裁决作出的上诉,是不是太多了点?

这反映了什么?

第一就是三权分立制度不受到政府的尊重。

第二就是政府对法庭没有信心。

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会不认同,但请看很多的起诉案子,其实只是为了争回“面子”。这就不是一个好榜样。

讲回西巴丹岛。

根据新闻报导,法庭裁决:“一个传统海龟蛋收集家族拥有在西巴丹岛上收集海龟蛋的传统习俗权,另一名商人则拥有在岛上他祖先的土地上收集海龟蛋的习俗权。”

原来早在1997年的时候,政府经禁止他们到该岛上去收集海龟蛋,而两人各在2006年入禀法庭起诉政府。

但两人的辩词是:“他们的祖先多年来都在西巴丹岛收集海龟蛋,并靠卖海龟蛋为生,身为他们的后裔,他们也有收集海龟蛋的习俗权。”

倒是不明白,政府已经禁售海龟蛋多年,这些海龟蛋收集者又把海龟蛋卖给谁呢?

如果提出上诉,相信政府会以此禁令作为理由。

我曾在1988年的时候到过西巴丹岛,那时候还没有完全开发,岛上的唯一潜水业者也是当年唯一的潜水公司Borneo Divers。

那时年轻,甚么都想学上一手,就去学了潜水。

拿到潜水“证书”后,就迫不及待地随Borneo Divers到西巴丹岛去大显身手,果然是不虚此行。

在岛上住了几天,注意到每天清晨都会有一位土著划着舢舨离开,问业者,才知道他是到岛上去收集海龟蛋。

鉴于那是他家族的传统习俗,虽然当时已经禁止售卖,但政府仍然允许他到岛上继续收集海龟蛋。

只是当时我没有想到,既然已经禁售,他收集了海龟蛋又卖给谁呢?

而且现在不止他一个,从报上得知,原来还多了另一位收集者。

屈指一算,那年我到西巴丹岛去潜水,距今已有22年了。

当时年少轻狂,如今鬓已星星也。

那么一个美丽的小岛,让人完全忘却了俗世的尘嚣。

不管是潜水、游泳,或只是躺在沙滩上甚么也不做,都那么地教人流连忘返。

记得那时我在业者的游客簿上留言说:“为了留住你的美,希望别人不要来(大意)。”

听起来好像很自私,但我知道,当游客一旦多了起来,这里的自然就会被破坏了。

果然,岛上的后来发展,恐怕已不是当年我所看到的西巴丹岛模样。

Friday, 8 January 2010

天,这是中东吗?


今早,同事一进来,紧紧张张地告诉我,半岛发生了教堂纵火事件,而且不止一宗,一共三宗。

老实说,我并不感到特别意外。

昨天我就说了,内长和首相说的那些话,是否恰当?

我认为,做为全民领袖,他们不应该说那些话,因为有纵容和煽动的意味在内。

身为领袖,你是要天下太平,还是唯恐天下不乱?

内长说:他不会阻止那些欲在星期五走上街头的人士,以“表达他们的不满”。

首相说:政府无法阻止星期五的集会。

如果他们是全国人民的领袖,起码他们可以说:“政府已经提出了上诉,高庭已经下了暂缓令,大家稍安勿噪,不要为此集会。”

当然内长后来否认他说过那些话,并怪罪媒体错误诠释及扭曲。

除非媒体个个是文抄公,天下新闻一大抄,不然就不懂内长在讲甚麽,否则有可能报导出来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吗?

这也不是第一次“媒体错误诠释及扭曲”内长的谈话了。

记得不久前的“牛头党”新闻吗?内长接见那批牛头党,并为他们辩护,说他们只是要表达他们的心声而已。

那烛光会的和平集会,不也只是要表达会者的心声而已吗?

这是何等的标准?

如果在外国,这两人,早就应该引咎辞职了。

当然在我国,没有这样的辞职文化。

这也不过是308後一桩又一桩企图“混淆视听”的另外一桩。

我看到的是一个恐怖可怕的政治阴谋。

谁是幕后指使者,大家心照不宣。

记得首相说的一句话吗?

他说:雪州是国阵的重要资产,国阵一定要把政权夺回来。

但愿他是通过合法的途径,而不是像霹雳那样的不择手段。

走笔至此,又听到第四宗教堂被攻击事件。

天,这是中东吗?

妈祖和西巴丹岛


如所预料,今天报纸刊登市长否认进行填海工程的报导。

首长也例行公事般地告诉发展商不可违反条件,即是不准填海。

不懂为什么记者没有访问有关发展商,报导没有提。为显公平,觉得应该也让发展商说话,让发展商亲自证明,究竟有没有进行填海工程。

不过,如果你有上有关facebook去看的话,照片显示有关工程是在晚上进行,照片不像造假。

倒是不明白,当被问及:那为什么会被环保局饬令停工呢?市长竟然回答说:他会在一、两天内才作出详细说明。

这样一个简单的Why & Because的问题,市长竟然无法立刻作答,而是要等到一两天後才给予答覆。

他也说:首长已经针对相同课题发言了,所以他不欲作进一步评论。

但首长只是告诉发展商不可违例,并未针对媒体报导证实发展商是否违例。

这使我想起许多年前,当一个外国网站报导西巴丹岛在大兴土木的时候,本地政客还说该外国网站无的放矢,毫不可信。

当年政府已经鉴定将西巴丹列为「国家自然遗产」,不止不可再建,已在岛上营业的潜水公司也需把它们的度假屋拆除掉。

事实是,有去过该岛潜水的游客们证实,该岛的确在大兴土木。

据说有人要当时的旅游部长食死猫,旅游部长不肯,因此引发了后来的妈祖像风波。

也许你会奇怪,古达的妈祖像如何与东海岸的西巴丹岛扯上关系?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要讲,可能又是几匹布那样长。

从亚庇海滨城市计划扯到西巴丹岛又扯到妈祖像,真的是愈扯愈远。

Thursday, 7 January 2010

海滨城市发展计划:环保局喊停!


觉得自己的理解能力愈来愈差,尤其是对国家许多不合常理的政经怪事。

今天在本地报读到有关亚庇城市海滨发展计划(Kota Kinabalu City Waterfront Project)的新闻。

旅游文化环境部长马西迪说:州环保局已发出“停工令”予有关发展商。

有点不理解,这个刚开始就受到Marina Court居民和环保人士反对的海滨发展工程,为什么在施工近一年後,才被环保局叫停?

不是说每项工程在获得批准之前,必须先通过环境冲击评估(EIA)的吗?

何以亚庇海滨发展计划,却在施工一年後才叫停?

根据报导,叫停的原因,是因为有关计划涉及填海工程。

马西迪部长说:根据发展商提呈的发展图,所指的填海工程并非在该发展计划的商业及酒店建筑地盘范围内。

普通市民一看就知道,计划里的建筑物不可能建在海上,必须填海,有关建筑才建得起来。

若说当局开始时并不知道它会涉及填海,那就有点难以置信。

何况它是“绵延两公里和占地8.6英亩的海滨走廊发展计划”。

若不填海,那里根本不可能会有8.6英亩的面积。

根据资料,有关计划是发展商和市政厅联营的一个计划,“将在2011年完成首期计划的发展项目中,共包含了购物广场、高级公寓以及一间拥有330间房的5星级酒店”。

市长在去年的动土仪式上说:“在正式落实这项计划前,已经分析来自相关团体针对环境冲击、策划与研究的建议与评估报告。”

当时他也强调说:“尽管受到土地的限制,不会有任何填海工程,我重复,这项海滨计划不会涉及任何填海工程。”

Mayor Datuk Iliyas Brahim gave an assurance that no reclamation will be involved.“Despite the limited space of the project site, there will be no reclamation. I repeat, no reclamation work, involved in this project,” he said.

结果却如今天报章上的报导,而且有图为证。

那两公里长的Waterfront,从Wawasan Plaza到新苏兰,原本是建了一条长长叫Anjung Senja的步行走廊,一路上是各式各样的小食档,孩子小的时候曾带他们去吃过一次。

但这个Anjung Senja只建了几年,不久就被木板围了起来,有次经过,发现里边的整排食档已被拆掉,后来从报章得知,原来那儿要兴建一个酒店和商业计划。

除了环保人士,Marina Court的住户们也大表反对,因亚庇海景将被整个建筑计划所遮挡。

出人意表的是,行动党领袖却表示支持有关计划,说是有助本地旅游业。

(走笔至此,从某面子书上得知,虽然已经叫停,有关发展商仍在连夜赶工。)

政治假借宗教之名

这是一段你在今天平面媒体读不到的新闻。

因为担忧阿拉课题带来的激烈反应,昨天下午两点,有一群为数约60名的基督徒欲在兵南邦镇进行一个和平集会,以表达他们的不安,却受到了警方的阻止。

那是在东马。

讽刺的是,在半岛,内长却将让一批人士明天走上街头,为同一课题,在最少五个地方进行示威活动。

我不知道内长是何居心,高庭已经批准其部门暂缓阿拉庭令的申请,他却扬言不会阻止那些欲在星期五走上街头的人士,以“表达他们的不满”。

唯恐天下不乱?

他那番话,算不算煽动情绪?

既然已经上诉,高庭也已经批准暂缓,那还有必要走上街头,去煽动民众情绪吗?

原本以为,随着高庭的最新发展,那些人将会宣布取消星期五的集会。

就算他们原有此意,听了内长那番话,相信他们已经骑虎难下,说甚麽都必须走上街头亮相。

内长说:这样的示威抗议不能够危害国家的安全。

他那么确定吗?

那之前的等等和平游行与烛光晚会,为什么却无一获得允许?

怎会有这么一面倒的双重标准?

一个大马,双重标准?

不止内长,连首相也说:政府无法阻止明天的集会。

如果他是一位全民首相,起码他可以说:“政府已经上诉,高庭已经下了暂缓令,不要为此课题集会。”

听其言啊,观其行。

他假设“他们将在回教堂集会。”

但,他们不是扬言走上街头吗?

说回东马,从政客们的发言,可知他们都知道,也认同在这里,数十年来,使用阿拉一字从来不是课题,尤其是在教堂的国文堂里。

受到高庭裁决最大影响的,肯定是东马的教徒们,但,他们似乎没有address到东马的问题,只是一味禁止到底。

一个大马,还是半个大马?

http://advocateviews.blogspot.com/2010/01/sabah-police-foil-bid-by-christian.html#comment-form

Wednesday, 6 January 2010

大家都有自己的神,不管祂叫甚麽名字

刚刚在当今大马读到高庭批准了内政部暂缓阿拉庭令的新闻。

对法庭的运作不是很了解,但我对高庭法官仍然是同一人感到有些意外;我以为,为避免利益冲突,是不是应该由另一名法官来裁决会比较好?

不过,这也只是“暂缓”,不代表推翻之前的判决,因此,政府仍然会进行上诉,以撤销先前的判决。

值得注意的是,“暂缓”的申请是由总检察长亲自出马。

值得赞扬的是,“基于国家利益”,该周刊《Herald》编辑罗伦斯安德鲁神父不反对有关“暂缓令”。

之前读到另一则新闻,说有关方面号召在本星期五祈祷时间後,在全国四地同步举办抗议集会。

随着最新的进展,有关方面还会不会进行抗议集会?

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神,不管祂叫甚麽名字,你心中的神,祂会允许你那么做吗?

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这几天的新闻报导,让我逐渐理出了一个头绪。

那就是,高官们异口同声反对他教人士使用“阿拉”一字,是因为担心“它”被滥用,担心回教青年会被误导而改信他教。

但是,如果理智地看高庭判决,其实它是分为两部分的:

1。根据联邦宪法第11及12条文,《先驱报》有权使用“阿拉”字眼来作为天主教徒的教育用途 。

2。根据联邦宪法第11(4)条文,非回教徒使用“阿拉”字眼向回教徒宣扬教义是犯法的行为,但若作为非回教的宗教用途则没有触犯法令。

这样的判决,解释得还不够self-explanatory,还不够清楚吗?

那就是,只要不是拿来向回教徒传教,那就没有问题。

因此,还有甚麽好争执的?

一个单纯的宗教课题,在高官的干涉下,就演变成政治问题了。

回教党目前所持的立场,其实就是高庭所作出的判决。

我不能够理解在几天前的头条,首相说政府将对有关判决提出上诉,并叫国内回教徒保持冷静,不要示威。

言下之意,好像是甚麽惊天大事一触即发,弄得人心惶惶,至少我当时的感觉便是那样。

我有一个疑惑,对这样的一个“敏感”课题,首相是不是应该保持中立?而不是如此高调宣布将针对高庭的判决提出上诉。

这样的上诉,是不是意味着首相不信任高庭的判决?

对了,有没有发现,最近的上诉案件的确太多了?

而往往在上诉後,法庭的裁决又完全推翻之前的裁决,让人感觉到那般的儿戏。

然后,副首相也来插一口说:高庭的裁决引来多方领袖和人士的不满和愤怒,极有可能酿成回教社群的不安和不愉快事情发生。

这样的说话,有没有煽动成份在内?

我不知道;若有的话,那就让警方像对付林冠英和欧阳捍华那样的去对付副首相才是。

所以,究竟是谁在玩弄课题,唯恐天下不乱?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http://godallah.com/

Tuesday, 5 January 2010

本州难民、移民、非法移民 到合法公民的演变史


在中国报读到一则新闻,说根据联合国最高难民署的2010年报告指出,“由於马来西亚政局稳定,造成逾有9万名外国难民,前来大马寻求庇护......。”

这则新闻亚洲时报也有转载。

我觉得该则新闻所报导的数据有很大的问题。

它说:“在9万名难民中,其中90%者来自缅甸。”

意即有大约8.1万名是缅甸难民。

它接着说:“这些外国难民.......包括6万名滞留在沙巴,没有公民权的菲律宾回教徒。”

大家发现问题在哪里了吗?

9万名难民中,有8.1万名(90%)是缅甸难民,另有6万名是滞留在沙巴的菲律宾难民,两者加起来是14.1万,联合国如何算到9万?

除非是我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联合国这些数据根本加不起来。

除非当联合国指马来西亚的时候,它只是指西马半岛,并不把东马包括在内。

我想会不会因为原文是英文稿,中文报在翻译的时候出现差错。

上网去找英文原稿却找不到。

新闻也提到大马有近300万外来移民,其中100万是非法移民。

我相信这300万移民,有大部分都在沙巴,尤其是其中的100万非法移民。

当然要把难民(refugee)和移民或非法移民(illegal immigrant)的分别厘清。

根据联合国《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难民:的定义是指有正当理由畏惧因其种族、宗教、国籍、政治见解或因参与某些特殊社团遭到迫害,而逃离国外,并因此而不能或不愿回国的人。”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Relating to the Status of Refugees from 1951, a refugee is a person who (according to the formal definition in article 1A of this Convention), owing to a well-founded fear of being persecuted on account of race, religion, nationality, membership of a particular social group, or political opinion, is outside the country of their nationality, and is unable to or, owing to such fear, is unwilling to avail him/herself of the protection of that country.[1]

The concept of a refugee was expanded by the Convention's 1967 Protocol and by regional conventions in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to include persons who had fled war or other violence in their home country.

而非法移民自然是通过非法途径潜进来我国的外民。

沙巴的菲籍难民是当年70年代菲律宾南部内乱而逃来沙巴的。

那时候,我国移民厅发出“IMM13”证件给这些难民,以让他们居留在沙巴。

那已经是接近40年前的事情。

理论上,本州不应该还会出现“新”的菲律宾难民。

事实是,本州有些持有“IMM13”证件的年轻外劳,他们不可能是在40年前逃难过来本州的难民。

但有了“IMM13”证件,他们就可以在州内“通行无阻”。

前阵子,首相署的纳兹里说,这些持有“IMM13”证件的菲律宾难民将获得永久居留权,引起州内一片反对声,事情也跟着不了了之。

但,那些在当年“M计划”下获得大马卡,摇身一变成我国合法公民的人数有多少呢?

答案已经在倍数增长的沙巴人口数据中告诉你了!

Monday, 4 January 2010

开学了,上学去


真是奇迹!

新的一年,学校开课了,马路上的车辆也骤然减少了,不像在过去一个多月以来,中午驾车出外,条条马路大塞车,根本是寸步难行。

随着开学,相信这些车辆都移到学校范围去了。

发现这是过去几年以来,每逢学校假期,亚庇必有的奇异市景。

因此,每逢学校假期,若非必要,我就尽量少到市区去。

如今学校开课,我也松了一口气,家里两个孩子也不必整天喊闷,无所事事。

讲到开学,昨天去看一个个案。

案主的家在联办大厦后面的山坡上,是那种没水没电的违章屋。

我们把车停在山边,走路上去还要走五分钟的路程,虽不算远,却也爬得我气喘喘。

案主是个友族妇女,先生已经往生,独力抚养五个孩子,最大的约15岁,已经出来工作,家里只靠这位最大的孩子养家。

而最小的6岁,其中一个不良於行,只能躺在家里。

不知甚麽原因,先生生前没有为最小的几个孩子申请到出生纸,造成三个孩子无法进学校读书。

案主说,经过一些人的帮忙,她已为两位孩子申请到了学校。

但是,她仍在忧愁,因为第二天就要开学,她没钱买校服给他们,也没钱搭车,不知如何送他们到学校去。

使我想起了一名至亲的至亲,女儿几年前停了学,另一个儿子因为没钱还包车钱而停止上学。

这位至亲有个稳定的职业,照理收入应该够养一个家,偏偏他就是入不敷出,向家人要钱还不够,还向大耳窿借,结果每次都要家人出手搭救。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吧,心想反正家人会帮忙,於是向大耳窿借了一次又一次,家人也救了他一次又一次。

他也答应了从此不再犯错,但他还是瞒着家人一次又一次地犯错,一次又一次寻求家人替他解困。

如果有选择,我宁愿帮忙那位独力抚养五个孩子的妇女,也不愿出一分钱去帮那位好吃懒做的至亲。

然而他就是抓住他家人的弱点,做出了一次又一次伤透家人的事情来。

他家人已情至义尽,不能再如此无止尽地帮下去了。

我不会同情他,我只同情被他害了的孩子,因为从小没有养成好学的习惯,停了学也不当一回事,大了能够做甚麽?

天助自助者。

我们不能只是想着要别人的帮忙,如果自己都不愿帮助自己,谁能够一辈子帮你呢!

这样的帮助,我觉得其实是害了他。

一个不愿意帮自己的人,谁能够帮他呢!

Saturday, 2 January 2010

2010年: 对自己的要求


新的一年,脑袋空空的。

其实心里有千言万语,可以说,也可以不说。

日子似乎过得愈来愈快,回顾过去一年来,好像做了很多事,又好像一事无成,甚麽也没做到。

使我想起那句:是非成败转头空。

日子过得那么快,有时候根本无暇停下来检视一下、自我反省一下。

我静静地做着我应当做的事,与世无争、与人无争。

但,有时难免会得罪了人而不自知。

就像那晚,某人因为一件小事而责怪某人,逢人就说,一直喋喋不休。

我听不下去,就随口说了一句:“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叫她不要再吵下去。

她听了脸色变得更加难看,过後就不踩我了。

我就是这样地不会讨好人,对周遭的事情我有太多的不满,但我知道我带不来任何改变。

因为我不是那种领导型,我也没有那种说服力,我也不是那种喜欢强迫别人的人。

该说的,我说了,你要不要听,那不在我能力范围之内。

譬如开会。

原本以为,今年卸任之後,我再也不需要参与那些unproductive的冗长会议了。

但事与愿违,我无法卸任。

譬如时间观念。要如何培养大家的时间观念,准时开会、准时结束?

还有不要离题,不要长篇大论,不讲题外话?

还有其他等等,我都懒得写出来。

我不是很喜欢,但我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们时常说要进步,其实我们仍然原地踏步。

每个人的我执是那么重,每个人只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包括我自己在内。

对别人的事,我们可以说得很超然,但当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而轮到别人来说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到不爽。

觉得人真的要有自觉才能成长,因为别人通常不会对你说真话,虽然在背后那又难说。

尤其你若是那种小气鬼,不能接受别人意见的人,谁敢对你说真话?

例如昨晚,某人的表现并不好,但大家仍在赞他,说好听是鼓励,但那是虚伪的鼓励,他也听得飘飘然。

然后他问了我的意见,我也老实地说了,他没说甚麽,从他的脸色,我知道他不高兴。

是的,有时候,当有人问你意见的时候,他并不是真的要听你的意见,他只是希望你赞同他,要你的一票而已。

我可以说对方喜欢听的话,如果那不是事实,我宁可不说。

有时我会质疑自己,是否不适合这里,因为发现与他们的看法,愈来愈分歧。

道不同,不相为谋?

当然,我还是会把我的本分事做好,那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