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March 2012

AELB的爛藉口

之前就曾質疑原子能執照局(AELB)的專業水準。

這個負責發執照給諸如稀土廠等的一個部門,裡邊的官員,他們對這方面的知識,究竟到什麽程度呢?

更別說它的監管能力了。

連一個“臨時執照”發了沒有都語無倫次,一時有,一時又說沒有。

老實說,這樣一個部門,我對它沒有信心。

覺得它只是聽高官做事而已。

既然只是聽高官說話,那有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也不重要了。

爲了誤導民眾,還說出只有3%人反對,其餘97%不反對建廠的話來。

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早就應該引咎下臺了。

昨天,又讀到一則更“瘀”的新聞。

報導說,原子能執照局監督紅坭山亞洲稀土廠輻射度的數據有誤,其監管能力備受質疑。

該局在怡保Lahat的輻射測量站每月的平均輻射指數,跟每日輻射指數不相符。

但,原子能執照局卻把問題歸咎於該測量站操作未滿一年。

這是什麽爛藉口?

如果沒有被揭發,這個數據的誤差豈不永遠誤差下去?

那假設將來關丹稀土廠也出現輻射情況的話,你也將之歸咎於剛操作未久嗎?

說這樣話的人,還是快點下臺好了。

報導說,該局在紅坭山亞洲稀土廠附近設立的測量站,二月的每日輻射指數是0.04uSv/hr,但該月的平均指數卻顯示0.2uSv/hr,相差整整5倍。

《獨立新聞在綫》作者指出,該局在全國設有7個測量站,其他測量站的數據也出現類似的失誤。

該局偵察和緊急官員Marina Mishar後來回應說,該月的每日輻射指數是0.2而非0.04uSv/hr。

我不知在其他國家,像這樣誤差的容忍度是多少?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一失誤就成千古恨,我們怎能不慎?

與其同時,疑因受到輻射影響出生就智障的紅坭山村民謝國良昨晚去世了。

是的,紅坭山亞洲稀土廠所留下的教訓所付出的代價還不夠嗎?爲什麽還要弄出一個萊納斯稀土廠來?

紅坭山的廢料至今都還在處理中,萊納斯稀土廠的廢料又將如何處理?

更詭異的是,彭亨蘇丹至今對此事件不發一言,同樣來自彭亨的納吉,竟然也要等人民“證明有害”後才要反對。

天啊!我們的高官就是這麼的無知嗎?

難怪敦馬也不得不仰天長歎一聲:國陣里沒有人才了!

所有的精英,都跑到對岸那裡去了。

http://www.malaysiaeconomy.net/my_economy/en_green/other_issues/2012-03-19/17898.html

Thursday 29 March 2012

不懂精打細算 不能當財長


公正黨的阿占說一個大馬援助金(BR1M)的撥款挪自燃油補貼,這是首相3月13日在國會里透露的。

阿占說,這筆款項沒有在這次的附加供應法案中填補回去,所以可能因而影響國內燃油價格。

貿消部長伊斯邁沙比里卻說,BR1M撥款其實已經列明在首相去年提呈的預算案里。

事實是如何呢?

相信在沒有預先撥款的情形下,政府先挪用了燃油補貼來發放BR1M現金。

照伊斯邁的說法,這筆撥款已經列進預算案里,所以沒有出現在幾天前的附加供應法案里。

從報導得知,BR1M共派出了19億現金,但開銷就用了2.4億元,占了發放金的13%。

只是這樣派發現款,開支就用了2.4億元,數額將近「養牛案」的貸款,這樣的開支也太高了吧!

需要嗎?值得嗎?

陸兆福問得有理。

政府只是利用現有機制,包括公務員和機構來派發現金,為什麽會用到那麼大的開銷?

當然對政府來說,這樣揮霍無度的開銷,高官早已習以為常。

否則也不用年年都要提呈附加供應法案申請額外撥款。

幾天前的附加供應法案還是去年預算案的第二次額外撥款。

第一次是在去年6月14日,財政部追加了132億元。

這是第二次,由副財長林祥才提呈一讀追加103億元。

去年的預算案總值原本1628億,加上兩次附加供應法案,去年的政府總開銷達1869億,意即政府去年超支15%或235億元。

我不敢說,兼任財長的納吉是一個會精打細算的理財專家。

他是否應該考慮另覓財長人選?

且看這一次是什麽超支。

如所預料,超支最大的,是兩個財政機構:公共財政服務(40.4億)和財政部法定基金(28.2億)。

兩個超支加起來68.6億,就占了總超支的67%。

這個比率是很驚人的。

再加上財政部本身的2億和首相署的3.5億,這個比率就漲至72%。

納吉兼管首相署和財政部,單單這兩個部門就占去了額外撥款的72%。

所以你說,納吉懂不懂理財?

懂理財的話,財政預算就不會超支這麼高,國家赤字也不會如此高居不下。

有些開銷,可見是相當即興的,難怪會超出預算。

例如在超支排名第三高的公共服務局,其中6.1億是支付退休公務員的特別援助金,而且是前後兩次,每次500元。

這筆錢哪裡來?到頭來還是尋求額外撥款。

難道依德里斯至今還看不出?如果國家破產,不是因為人民補貼所致,而是財長理財不善,導致國家入不敷出,赤字如何下降?

燃油補貼挪去派BR1M?


前天讀到油價津貼每公升增10分時,還誤以為是汽油漲價。

因為過去都只是宣佈油價漲跌,從未公佈油價補貼增減,這大概是頭一遭,所以難免有這誤會。

貿消部長伊斯邁沙比里說,因為不要加重人民負擔,所以隨著國際油價上漲,這個月的石油津貼也提高每公升10分,從93分增至1.03元。

如此感覺美好因素(feel good factor),難免令人覺得與大選有關。

貿消部長沒說的是,隨著油價高漲,國油盈利也將增長,國庫收入自然也跟著增加。

相比之下,這10分錢津貼,可說是微不足道。

且慢,公正黨的阿占說,燃油補貼不足,是因為被挪去發放一個大馬援助金(BR1M)。

而在最近的附加供應法案又沒有申請額外撥款,所以可能將影響國內油價。

生性多疑的我就想到,現在先釋放美好感覺,會不會等過了大選後才來宣佈油價漲?

恕我小人之心,因為我愈來愈感覺不到政府對人民的誠意。

針對阿占的指責,貿消部長當然否認,說那是一派胡言。

但他的辯駁就有點強詞奪理。

他承認19億元一個大馬援助金的確是從170億的燃油補貼開銷中撥出。

但那不單是汽油補貼。

因為170億是包括了天然氣、柴油、汽油補貼和現金援助,所以指政府將燃油補貼挪移去一個大馬援助金是不成立的。

這是什麽邏輯?既然你都承認170億原本就是燃油的補貼數額,政府挪出19億元去派發援助金,阿占說的又錯嗎?

難怪敦馬都忍不住說巫統和國陣沒有人才了,因為人才都跑到伊斯蘭黨和民聯去了。

哈!幾年前我也寫過同樣的話呢!

看來,不止國家人才外流,國陣也人才外流呢!

Wednesday 28 March 2012

沙巴新土著


「新土著」(New Bumiputera)并不是什麽新字眼,這個名詞在民間流傳已久。

指的就是那些取得大馬卡搖身一變為土著的外來人。

爲了區別他們,所以有了「新土著」的稱號。

但是,州議會卻禁提這個字。

百林說:土著就是土著,沒有什麽所謂的「新土著」。

但是,真的沒有嗎?

兩個星期前,百林也在一個土著大會上強調:外來人不能夠成為土著。

不能歸不能,但是,你不能夠否認他們的存在。

最近,內政部官員來到仙本那等地,說要為州內約4萬名沒有出生紙的沙巴人解決問題。

哪裡跑出這麼多沒有出生紙的沙巴人?

你看,儘管州領袖如東博一直聲稱早在二月頭,聯邦內閣已經批准成立皇委會,以調查外來人取得大馬卡而成為公民的問題,但首相就是不要對外宣佈。

取而代之的,反而是這莫名其妙“為4萬人辦出生紙”的行動。

也有州領袖對此事頗有微詞,但聲音太薄弱。

與其同時,首相在半島宣佈,住在國內的泰裔,由於他們多年來對國家及政府的忠誠,將被列為土著。

相比之下,國內華裔住在國內的時間,會比這些泰裔短嗎?

國內華裔,會比這些泰裔少了一份忠誠嗎?

我不是要挑起種族問題,而是覺得這樣的理論這樣的邏輯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

同時也侮辱那些已經在這個國家住上了幾代的華裔。

問題是,這裡也有州議員有樣學樣,說要將自殖民地以來的阿拉伯人、武吉人和印度人列為沙巴原住民。

若以同樣的邏輯,我的父母也是自殖民地以來就已經住在這裡,那我是不是也可以成為沙巴原住民?

如果這些阿拉伯人、武吉人和印度人可以,我爲什麽不可以?

我更是土生土長,我的資格會比他們差嗎?

所以,高官們,如果你可以一邊否認有「新土著」的存在,另一邊卻要讓某些外來人正名為土著或原住民,而在這裡土生土長的華人卻不是土著,這是怎樣的一個三重標準?

依德里斯又提消費稅


依德里斯又來提消費稅了。

他說:消費稅是解決國家財政赤字的長期良策。

假設消費稅是7%,依德里斯說,以國家人口2800萬計算,每年將為政府帶來257億收入。

這麼一筆可觀收入,難怪依德里斯一直迫不及待地催促人民接受。

但,當時提議中的消費稅不是4%嗎?何時將它提高到7%了?

是不是國家赤字愈來愈嚴重,所以不得不將消費稅也提高?

但在盡想方設法向人民下手的當兒,依德里斯是否也要叫政府在其他管道上多多開源節流?

例如減少揮霍、減少賠償、減少補貼、減少超支、減少派錢、減少巨額工程、減少不必要的開銷等等等。

例子多不勝數,還需要再舉例嗎?

那些巨額工程,讓私人領域去做就好了,政府何必去分一杯羹?

那些商業投資,政府十投九虧,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

甚麼官商聯營,最後變得只是政府不斷在賠償,等於送錢給對方。

不斷膨脹的開銷,就像一個無底洞,政府還能填補多久?

依德里斯說,這些都是無法避免的開銷。

原因是,政府制定長期的經濟轉型計劃(ETP)還有政府轉型計劃(GTP),所以需要動用到大筆開銷。

依德里斯,說一句良心話,這些ETP、GTP還有一大堆記也記不完的英文字母計劃,真的看到任何成果或初步的成績了嗎?

所謂的GTP,其實只要轉變高官和公僕們的思想與態度,政府自然就能轉型,根本不必花一分錢。

至於ETP,絕大部份都是私人工程或私人領域就可以擔當的工程計劃,有沒有ETP,這些工程計劃仍然可以照跑,依德里斯怎可將它們當成是ETP的功勞?

反之,那些獲得政府撥款的工程計劃,至今進度如何?

PEMANDU如何去監督呢?

依德里斯,不久前,你不是改口說,國家不會破產了嗎?

與其落實消費稅,不如先減少種種不必要的政府開支吧。

Tuesday 27 March 2012

魏家祥有没有被打?


所謂的「325華教救亡抗議大會」,讓我想起不久前林冠英和蔡細歷的辯論會。

可能很多人只記得有這樣一個辯論會,但不會有很多人記得他们辯甚麼。

林冠英和蔡細歷的辯題是:“兩綫制會否成為兩種族制?”

同樣,可能很多人只記得魏家祥在大會上“被打”,但未必會記得那是什麽大會。

也就是說,大會已經被“被打”事件轉移了焦點。

問題是,魏家祥有沒有被打?

魏家祥本身說有。

某報也寫得相當嚴重,說魏部長“還遭情緒激動的出席集會者揮拳擊中左臉颧骨”。

但,從各角度拍的照片看來,并沒有一張有顯示到他有被打。

魏家祥自己也感到不解,問:不知何以网络照片角度不同。

但,報紙上登的照片也和網照一樣,都沒有一張拍到魏家祥被打。

看到的是很多伸出的倒豎拇指,向魏部長喝倒彩。

若說打人的是黃衣老伯,他也只是向魏部長伸出中指,但也被警察擋開。

這不很奇怪嗎?有這麼多記者圍繞在部長身邊,如果真有打人,這些記者們還不趕快按下快門?

大家都知道,一圖值千金。

魏部長被打的照片,可價值連城呢!

但是,這樣的千金圖,一張都沒有,這不很詭異嗎?

再說,真有打人,怎麼魏家祥身邊的人都若無其事?

保護著魏家祥的警察保鏢們又怎會讓打人者跑掉?警察還不趕快捉人?

沒有,警方還反問:當天只聽到一片噓聲,并沒有任何肢體衝突,警方要怎麼查?

你看,警察都沒有看到魏家祥被打,怎麼捉人?

結論是:是魏部長感覺到“被打”,其實并沒有人打魏部長。

Monday 26 March 2012

太陽能廠需要營運執照,稀土廠不必?


今天讀到一則莫名其妙的新聞,便是愛國黨(PCM)副主席范清淵質問檳城政府,為何還未取得大馬原子執照局(AELB)的“營運執照”,便批准建設太陽能光伏板(photovoltaics)製造廠的工程。

從報導內容看來,有關太陽能廠的目前進度,應該只是在批准階段。

既然連個影都沒有,爲什麽現在就要“營運執照”?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如果只是在批准階段的太陽能廠需要“營運執照”,那已經完成95%預算將在6月投入生產的稀土廠,為何原子局至今仍未發出執照?

連一張暫時執照都沒有?這是原子局總監自己親口說的。

如果要質問,不是應該先質問允許建稀土廠的彭亨政府嗎?

對檳城建太陽能廠緊咬不放,對彭亨州幾近建好的稀土廠卻視若無睹,那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與其同時,馬六甲也建太陽能廠,是“首個興建太陽能發電廠的州屬”。

我對這則新聞有點混淆,因為上周又有新聞提到,森美蘭太陽能廠已正式啟動,并將在本月28日開始出售能源電力給國能。

報導說,那是東南亞和全馬最大的太陽能廠。

既然如此,何以報導又說座落在馬六甲開始要建的太陽能廠是第一個太陽能廠呢?

負責經營和發展森美蘭太陽能廠的Cypark主席說:太陽能廠是經濟轉型計劃(ETP)下的啟動計劃(EPP)之一,之後還會在柔佛、玻璃市、馬六甲和森美蘭繼續建廠。

恕我在這方面所知不多,這些太陽能廠肯定要用到大量的光伏板,這些光伏板將由廠本身製造,還是從哪裡購買或進口呢?

Friday 23 March 2012

馬航插翅難飛


今天讀到《當今大馬》報導,證實達祖丁所欠Danaharta的5.9億已經一筆勾銷。

如果沒有記錯,達祖丁的反起訴,政府也有申請撤銷,卻被高庭駁回。

萬一達祖丁成功向政府索賠,另一方面,達祖丁的近6億元欠款卻已勾銷,政府賠了夫人又折兵,豈非兩頭不到岸?

達祖丁可就爽到笑了。

上個月,馬航公佈年報,再度面對巨額虧損。

25億虧損,是Danaharta撤銷達祖丁所欠的4.24倍。

不禁叫人質疑,這樣一個連年虧損,根本無望回本的生意,是否還有必要經營下去?

公司希望在60天內公佈“止虧大計”,相信那也止於紙上談兵,得個講字而已。

公司說:油價高漲是虧損擴大的主因,全年營業額仍然增長。

之前我也說了,馬航和亞航換股,如何能夠解決馬航的財困?

於是,現在又有人提了,要取消有關換股計劃。

這個換股計劃,除了只讓少數人受益,我看不出如何能夠利益馬航。

後來,當局說要調查是否有人涉及“內綫交易”。

事過已經快半年,還是沒有查出什麽來。

原來,換股計劃是納吉的idea。

覺得這個idea根本不知所云。

如何在60天內想出“止虧大計”?

除了取消換股計劃,也有建議說成立一家新公司,向國庫將馬航買過來。

爲什麽只是在股份上懂腦筋?

成立新公司把馬航買過來,等於政府自己轉手,從左手轉去右手,那會有什麽分別嗎?

它還是一家官聯公司。

不是應該在管理結構上想辦法嗎?

或乾脆將之“私有化”,像普騰那樣?

但,像這樣一家苟延殘喘的公司,會有人對它有興趣嗎?

難以理解的是,馬航員工還有談判的籌碼。

也許大家未必認同,馬航難以轉虧為盈,這或許就是其中一個原因。

裡邊的朋友告訴我,馬航員工的福利奇好,包括每年可以全家到全球一個國家去遊玩。

員工尚可如此,那些高層人士的福利也就可想而知了。

Thursday 22 March 2012

高官們,不要這樣後知後覺好嗎?

從高官們的談話,就知道他們已經失去了判斷黑白是非對錯的能力。

很多時候,明明就在強詞奪理。

還是利令智昏,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首相說:如果能夠科學證明稀土廠危害人民健康和對環境帶來影響,那政府就不會允許稀土廠投入操作。

當時心想,既然政府違反民意,執意讓萊納斯來我國開廠,那不是應該由政府或萊納斯證明稀土廠不會影響人民健康和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嗎?

所以當綠盟委員會反叫政府提出科學證據,以證明稀土廠不會帶來任何危害時,我就舉手投足支持。

很簡單的邏輯,根本也不需要科學證明,如果稀土廠不會危害人民健康和不會帶來環境污染的話:

1。爲什麽萊納斯要不遠千里的把廠遷來我國操作?

2。爲什麽擁有大量稀土的美國本身也不開採,反而要向中國進口?

單單這兩項事實,難道還不足以引起高官的懷疑嗎?

現在是政府要讓稀土廠操作,不是人民;所以,不是應該由政府來說服人民其安全性嗎?

違反民意,那還叫“以民為本”嗎?

言行不一,那樣的口號有什麽意義?

昨天還讀到納吉對民聯議員反對加入特委會而表示不解。

他說不知道他們反對的原因,因為“我國有不少課題都是以兩黨制方式解決”。

哈!首相也談起“兩黨制”來了。

國家真的有“兩黨制”了嗎?為何我看到的仍是“一黨/族制”?

先不說這。

納茲里還說這個特委會沒有“預設立場”。

且聽受委為特委會主席的高教部長莫哈末卡里說什麽。

他說:“這個委員會將聆聽人民和專家的意見,並讓專家協助向人民解釋這項計劃,以消除人民的疑慮。”

讓專家向人民解釋這項計劃,以消除人民的疑慮?

成立特委會的目的,原來是要消除人民對稀土廠的疑慮?

爲什麽是消除人民的疑慮?這還不算是預設立場嗎?

如果沒有預設立場,不是應該先鑒定它是否會危害人體健康和污染環境嗎?

一開始,這個特委會的成立,根本就不公正不中立。

連海外國際組織也叫我國重新考慮稀土廠課題。

“讓評估透明化、公正化,並能夠有效地說服所有利益相關者,其中包括括當地居民、雙方政府和國際社會。”

高官們,不要這樣後知後覺好嗎?

Wednesday 21 March 2012

沙巴信托的政治派息


兩天前,當沙巴信託基金(SAS)宣佈將派發股息時,心裡就很納悶。

因為上個月,信託才說因為“市場表現欠佳”,決定不派發股息。

怎麼時隔一個月又改變初衷?難道之前的觀測有誤,市場表現其實很好?

“市場表現欠佳”是沙巴信託主席邁佐自己說的。

但,市場表現真的欠佳嗎?

綜指去年收市1531點,對比前年收市1518,整年還漲了13點。

其間漲幅還不止這區區13點,與信託主席所說的正正相反,其實去年綜指屢創新高,還差一點就高攀1600點。

說2011年的市場表現欠佳是不對的。

去年的市場表現好得很,投資股投機股齊齊高漲,不止炒股被炒得不亦樂乎,連藍籌股走勢也變得像炒股。

當然不是要信託加入炒家行列,當年的慘痛教訓記憶猶新,但表現總不能與市場背道而馳吧!

與其說是市場表現欠佳,不如說是信託本身表現欠佳。

因為,沙巴信託不僅未隨股市大唱豐收,反之還出現1987萬元虧損。

那還是把1583萬元未兌現收益(unrealised income)算了進去,就是所謂的紙上盈餘。

若扣掉紙上盈利,去年的兌現虧損(realised loss)將增近倍至3570萬元。

既然沒有盈餘,決定不派股息,那也情有可原。

但必須搞清楚,那絕對不是市場表現不佳所致,而是信託本身的投資決策欠佳。

既然如此,何以一個月後,也就是兩天前,沙巴信託忽然改口宣佈派息1.9分?

邁佐說是中期股息。

早先他的確有說,從今年開始,信託將以季度方式派息,不再如過去根據財政年度來派息。

但,就算改為三個月派一次吧,那也應該等到三月尾結帳後才能決定派息率吧。

哪裡能夠以3月15日為財政季度?那是怎樣的會計手法?

再說,還差兩個星期就是首個季度,有必要那麼緊張派息嗎?

難免讓人質疑,是不是因為大選近了,這是收買民心的一個手法,就像政府最近大肆派錢那樣?

還是因為反對黨的質問,所以勉為其難的宣佈派息?

這樣的派錢方法,如果不是來自盈餘,就是來自投資者的本金。

那不又是搵笨的一種手法嗎?

信託主席說:這次的派息總額是23,480,162元。

難道信託在這短短兩個半月內賺了這麼多?

太厲害了吧?

主席說:“這是因為信託去年取得27,155,786總收入(gross income)”。

只是總收入而已,因為去年沒有盈餘。

但,收入哪裡可以當盈餘來派息?

若說要根據季度表現來派息,何以又以去年的整年收入(不是盈利)來派息?

我去找了去年的業績報告來看,卻找不到這筆收入。

去年的總股息收入(gross dividend income)是9,449,006元,加上利息收入(interest income)1,805,226等於11,254,232。

但,加入投資虧損(17,146,489)和外匯虧損(6,437,684)等虧損後,未加進管理費等等,去年總收入已經是13,239,424虧損,哪有盈餘可派?

難道說是今年的總收益?

有可能嗎,在兩個半月內就取得了2700萬元的盈餘?

報導說,其中84.61%來自股市投資。

84.61%等於約22,976,510元。

從SAS的投資項目來看,那是不可能的,就算它在這兩個半月內把所有股票賣掉也是不可能的。

只能做這樣一個結論:這是一項政治派息,與信託有沒有賺錢完全無關。

Tuesday 20 March 2012

稀土廠特委會的預設立場

針對稀土廠的問題,首相成立國會特委會(PSC)的目的是什麽?

我以為是要討論或研究,以確認稀土廠是否會對人體帶來威脅,或議決是否要讓萊納斯來我國開廠。

不是,首相說:成立PSC,是“要向人民解釋稀土廠計劃,解決人民對稀土課題的憂慮,同時提高人民的意識,以尋求一個解決方案”。

提高人民的意識?那一方面的意識?真是不知所云。

若說是有關稀土廠對環境帶來污染與否的課題上,相信人民的意識比這些唯利是圖的政客們的意識還高上幾百倍。

尋求解決方案?

這句話聽來更熟悉。

對了,納吉在指示慕以丁和諾奧瑪處理「養牛案」的mess時,也是說尋求一個解決方案(to resolve the NFC mess)。

聽清楚,首相不是要調查,而是要前後兩任農長把「養牛案」被揭發的問題解決掉。

如何解決掉?是更多的cover up嗎?

成立PSC的目的是爲了要解決「稀土廠」因為面對人民反對的問題,不是要調查其對人體是帶來的安危。

也就是說,萊納斯已經確定來馬開廠,任誰如何反對,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成立PSC,就是要說服人民接受稀土廠,因為它不會對人體帶來任何威脅。

其實,位於關丹的稀土廠已經快建好了,只差開張大吉而已。

什麽執照不執照都是假的,難道你讓人家把廠建好了,才來拒絕讓對方運作嗎?

成立PSC,帶著一個預設立場,根本就不中立。

動機不良,卻還想把反對黨和獨立人士也包括在內。

後者如果接受了這樣的邀請,豈不中了成立PSC的詭計?

首相還說,“委員會將從任何角度進行探討,包括安全和健康方面做出詳細的討論。”

既有預設立場,早就知道結論是什麽,這樣的討論還有什麽意義?

所以說,政府此舉,是完全不具任何誠意的。

黃金城:馬航25億令吉的教訓


上個星期五,馬航前老總、當今首相署部長依德里斯開口唱藍調之前的幾小時,還不忘為舊東家馬航護駕,聲稱國內兩大航空公司,馬航和亞航可以互相合作云云。官話說完以後,就到了歡樂時光,政客和名流都到酒吧捧場,聽依德里斯自彈自唱搖滾舊曲,馬航繼續搖滾25億令吉鉅虧的惡夢。

對尋常百姓來說,25億令吉鉅虧的馬航故事,似乎不及2.5億令吉的國家養牛中心醜聞那麼刺激,儘管數額高了十倍。養牛中心畢竟有「公寓養牛」的超現實主義畫面,加上莎麗札部長辭官的消息佐料,聽起來就繪聲繪影,熱鬧非凡,比娛樂版還好看。

反之,馬航飛上青天燒了25億令吉,似乎與人無尤,純粹是「管理不當」,或是「國際油價飆漲」等標準官方理由,聽起來「無關政治」。但史無前例的25億令吉鉅虧,燒的畢竟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國庫控股和公積金局就持有48.5%和9.19%的馬航股權,分別是第一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馬航若是有個三長兩短,閣下的退休金不免少了幾個子兒。單是這一點,你就有權利要求馬航交代。

因此,值此非常時期,政府更應把依德里斯這位能歌善彈的「名醫」送回馬航,利用他的妙手幫馬航回春,使國家省個25億。這也比現在搞一堆令人眼花繚亂,但實際效果存疑的「轉型計劃」強多了。想當年,依德里斯當馬航董事經理,不就是靠變賣資產的遊戲,把馬航慘不忍睹的賬目變成亮眼的成績單嗎?依德里斯也因此受到器重,登上官場。如今再施妙手,有何難哉?至於馬航還有多少祖產可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說起馬航的怪事,除了這宗史無前例的25億鉅虧,政府對馬航前主席達祖丁既往不咎的「大方」,也教人難以理解。最近幾位政客鉅商都上了法庭,前交通部長敦林良實還被判在巴生自貿區醜聞中「欺騙內閣」,表面罪名成立;連養牛案的主角都被控了,唯獨馬航前主席達祖丁依舊閒步庭前,看花開花落……可見內情遠比人們想像中複雜得多。

伊斯蘭黨副主席、古邦閣亮國會議員沙拉胡丁說,多次針對馬航虧損涉貪污事件向反貪會投報,但反貪會沒有行動。民聯將要求國會成立特別遴選委會員,就馬航25億鉅虧「給個說法」。

馬航職工會也沒閒著。除了表明反對馬航與亞航換股,並向首相納吉提出9大訴求,包括要求委任獨立稽查師,審核馬航2011年賬目外,還揚言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屬下1萬4千名會員將「情歸民聯」,並準備到國會鳴冤,要求人民代議士為馬航員工出頭。

看來,除了一些智商太低的政客,大概沒有人會認為誰誰誰把「馬航政治化了」。

馬航職工會若有1萬4000名好漢,加上親朋戚友,也有個五六萬人,換成選票自然不容低估;要是輿論同情馬航職工會,那麼,「阿吉哥」會否從善如流,取消換股計劃?

其實,不管「阿吉哥」TO BE OR NOT TO BE,都要付出代價。從馬航職工會所願,取消換股,則予人「言出不行」之感,打擊投資者信心;若是不從,馬航員工浩浩蕩蕩到國會鳴冤的畫面,肯定不太好看。坊間己傳出各種匪夷所思的消息,諸如設立特定機構來吸納兩家航空公司的股票,以便各造「皆大歡喜」。這種遊戲,只會使馬航愈陷愈深。除了祈禱油價下跌,還有什麼指望?

馬航亞航一旦取消換股計劃,政府轉型計劃要轉到哪里去?依德里斯恐怕也沒有答案。在大選風雨欲來之際,他只能在有限的時間自彈自唱搖滾舊曲,讓馬航繼續搖滾25億令吉鉅虧的惡夢。

東方日報·20/03/2012

Monday 19 March 2012

不尋常的大道買賣


上星期剛寫EPF借錢給政府(SPWP)做吉隆坡組屋住戶的融資,今天就讀到副財長林祥才安慰EPF雇員不用擔心的報導,說政府會還錢給EPF,不禁叫人莞爾。

林祥才指的是EPF購買的政府債券。

數據顯示,有60%的EPF基金是投資在政府債券上。

所以,我們怎能讓國家破產?國家破產,就等於我們的EPF也化為灰燼。

不過,今天要提的不是這些。

近來,GLC有幾宗不尋常的買賣事件。

DRB收購普騰是其一。

1MDB收購丹絨電源是其二。

國庫和國投也要脫售各5家非核心公司給土著。

一宗連接一宗,目的是為何?

上星期,上市公司EP向另一家上市公司MESB收購隆布大道事件,原本以為只是一宗尋常的商業買賣。

後來讀到拉菲茲指後者曾獲政府10億元撥款(正確數目9.8億),現在卻以17億賣大道給前者;大道特許經營權仍有25年,就覺得這宗買賣不尋常了。

果然,今天就讀到潘儉偉質問,為什麽會將一條由政府資助74%的大道賣給另一家公司?

在買賣成交之前,公司是否應該將這筆將近10億元的錢先還給政府呢?

當然,如果公司將10億元還給政府,這宗買賣也不值17億了。

請不要忘記,這10億元可是養牛案的4倍呢!

在批准這項買賣之前,證監會是否應該先進行調查,這其中是否有所不當?

根據EP執行主席指出,大道可為公司帶來每年7000萬元營業額,相等於17%回酬率。

EP將以10億現金、每股1.3元總值5000萬元的新股、一億元債券,及替大道贖回價值5.5億元的回教債券,總值17億。

但10億現金和贖券的5.5億元何來?

報導說EP將發售總值13億元長達20年限期的回教債券來融資。

EP主要業務是汽車零件製造商,收購大道,算是進軍下游業嗎?

新股1.3元,對比今天閉市價96.5分,是否過於高估?

The Edge也報導說,若以發售股和債券方式進行融資的話,EP負債率將從先前的0.8倍飆漲至6.1倍。

根據上周停牌前價格1.12元計算,其市值也僅1.9億,大道總值還較其高出9倍。

也就是說,這是宗小吃大的收購,驚人的負債率,如何能夠取得融資?

可以說,EP是沒有能力購買的。

但對大道來說,賣方只出資6000萬,獲得政府10億元資助,舉債5.5億,以17億元變賣大道,公司將淨賺10.9億暴利呢!

如果政府可以資助10億元建大道,那何不乾脆歸為國有,無需向人民收過路費?

政府大方撥款,對方又將大道變賣牟利,人民可接受得了?

難怪拉菲茲和潘儉偉皆說這是宗可疑的買賣,就像DRB和1MDB的收購一樣,在商業上是說不過去的。

在政治上呢?那就無法得知了。

你說,這10億元政府資金該不該還?

Friday 16 March 2012

你看,奴魯也支持EPF組屋貸款!


除了大馬青年在「我的第一家園計劃」借不到錢,吉隆坡組屋的低收入戶們也借不到錢。

雖經千夫所指,公積金提供吉隆坡組屋住戶之貸款計劃最後依然照跑。

昨天,直轄區部長龍吉拿著一張印有奴魯的海報說:你看,奴魯也支持「人民房屋計劃」。

「人民房屋計劃」的目的要居者有其屋,這個概念當然很好。

但要公積金來為這項計劃的貸款買單,那就大大不好。

雇員的血汗錢,豈容政客們如此濫用?

理應是政府的責任,爲什麽要雇員們來承擔風險?

若說政府沒錢,爲什麽還那麼慷慨的到處派錢?

經過民聯和EPF雇員的抗議,一度以為這項貸款計劃已經告吹。

不久前也曾讀到當局無法符合公積金所列出之條件等的新聞。

最新的進展是,公積金不再直接貸給這些組屋住戶,而是以5.5%利息貸給聯邦直轄區房屋公司(SPWP),後者再以6.5%貸給租戶們,從中賺取1%當做營運成本。

而原本預算的15億貸款總額,已經縮至7億元;首批貸款預料只動用到3億元。

這些貸款將有政府的擔保。

看似完美的安排,其實根本的問題并沒有獲得解決。

首先,這些租戶都是因為借不到銀行貸款,所以只好向公積金求救。

根據聯邦直轄區部長龍吉的說法,原本建議貸款利息只是2.5%。

公積金貸款利息只要2.5%?這豈非強迫公積金做虧本生意?

根本是拿公積金搵笨。

公積金當初拒絕,應該就是爲了這搵笨的低利。

如今訂在6.5%,公積金僅獲5.5%,因為1%當成本。

問題是,6.5%的利息,這些低收入戶是否還得起?

別忘了他們因無法取得銀行貸款,當局才想到轉而向公積金貸款。

爲什麽當局不能直接貸款給這些租戶?

如果他們已經是租戶,當局大可將他們的租金轉成償款,只要還到屋子成本的數額後,屋子即可歸租戶所有。

與其向公積金借貸,增加額外成本外,上述做法是可行的。

至少租戶無需償還6.5%的利息,或償還原本所建議的2.5%。

龍吉說:2.5%和6.5%,差額只是82元而已。

對龍吉部長來說,這82元可能微不足道,但對這些低收入戶來說,可能就是他們全家一周的生活費呢!

這樣的租貸計劃,可以預見當局會面對多多問題。

1.因為這不是強制性的貸款計劃,所以租戶不會100%都選擇貸款。

2.當局還是會面對欠租和欠債問題(目前有20%是欠租者)。

3.既然公積金不是直接貸款給租戶,所以當局還是要做追租和追債的工作。

4.不管住戶有沒有還錢,SPWP是否必須每月償還一定的數目給公積金?

從一個角度看,此公積金貸款靈感可能來自美國當年的subprime貸款。

就是與其由當局本身提供貸款(代替租金),當局將貸款“sub”給公積金。

於是,當局先從公積金取得一筆資金(就是原先預定的15億,現縮減至7億),之後再從住戶的每月付款還給公積金。

爲什麽當局不自行貸款給這些租戶?原因就在它可以先從公積金拿到現金。

所以你說,是不是搵公積金的笨?

Thursday 15 March 2012

「我的第一家園計劃」:官方的回應


難道新聞報導有錯?

上星期,媒體報導自去年來推行的「我的第一家園計劃」,所有的申請全都被銀行拒絕,沒有一家銀行批准。

但在這兩天內,首相、林祥才和國行先後作出回應,並且提供數據,真不知哪個才是正確。

首相在國會透露,截至今年一月,政府(怎麼是政府,不是銀行?)共接獲1623分「我的第一家園計劃」貸款申請,389分獲批,其中280份獲得4110萬元擔保(Cagamas)。

國行文告指出,同樣截至今年一月,共有1624分申請,其中562份因重複申請被拒,另505份不符資格,389份獲批,其餘168份還在審核中。

林祥才則引述財政部的統計,說接獲1623份申請,但當中銀行只批准280個申請者,相等於17%云云。

綜合三者的回應,可以作出以下的結論:

申請者共1623-1624人。

562份因重複申請和505份因不符資格而被拒,剩下556-557份。

389份獲批,168份還在審核中。

在389份獲得銀行批准的申請中,只有280份獲得Cagamas(大馬再抵押機構)的擔保。

報導沒有講清楚,Cagamas的擔保是不是條件之一,那109份不獲Cagamas擔保的申請者,是否因而無法獲得貸款。

報導也沒有講清楚,獲得Cagamas擔保的280份申請者,他們的貸款是否已經發放,還是仍在處理當中?

如果真的有這280份申請者在「我的第一家園計劃」下受益,爲什麽之前媒體膽敢說是“零”批准?

就算有280戶家庭申請成功,這樣的批准率也太低了吧!

自去年三月推介以來,至今恰好一周年,平均每個月僅有23-24份申請獲得批准。

共有26家銀行機構參與這項計劃,也就是說,每家銀行機構平均只批准一份申請,有些根本是“打蒼蠅”。

這樣的一個計劃,你說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兼任財長職的首相,他在治理財政這方面的KPI顯然是不及格的。

Wednesday 14 March 2012

臨走再騙人民一次


在高官紛紛稱讚莎麗扎「辭職」乃一大犧牲的當兒,婦女組前主任拉菲達毫不客氣地指出,那根本是騙人的伎倆。

莎麗扎當年通過受委上議員而獲得部長職位,如今任期屆滿,其部長職位當然也自動終止。

她根本無需高調說她將辭職,因為不管她願不願意,時間到了,她都必須下臺。

如果她真有誠意,她就應該即刻辭職下臺,無需等到她任期屆滿那天。

這有甚麼犧牲可言?

其實,在前一個星期,她還說由首相決定她是否再度受委。

只隔一個星期,她竟然話鋒一轉,從“讓首相決定”變成是她“自願辭職”。

仿佛那是由得她做的決定。

首相也很配合地感謝她為了黨和政府的利益做出了犧牲。

若也是爲了黨,為何她還保留巫統婦女組主任職呢?

聶阿茲也忍不住開口糾正她,說她只是上議員任期屆滿而已,毫不足奇。

你看,臨走還要再騙人民一次。

這就是我國政治領袖的素質。

所以拉菲達看不順眼,狠狠拆穿她的真面目。

高官紛紛為莎麗扎護航,自然有他們的政治目的,但連上議院主席也跟著人云亦云,那就不正常。

身為上議院主席,他應該也知道莎麗扎的任期將在4月屆滿,如此說來,根本就不存在「辭職」的問題,爲什麽他還說“她為政府及國家犧牲而作出了正確和明智的決定”?

上議院主席說的是肺腑之言,還是客套話?

308後,有很多高官紛紛敗選,結果以受委上議員的方式重新當官。

其實,如果真正“撫順民意”的話,這些已被人民唾棄的高官早就應該歸故里,不應該擔任官職。

這些受委官員任期滿了就該自動下臺,難道他們不被“續約”,就是為政府和國家做了犧牲?

這些誤導性的言論,還真當我們是愚民,不懂辨別是非黑白麼?

Tuesday 13 March 2012

莎麗扎和查麗娜:兩個女人的故事


忍不住還是要寫這兩個女人的故事。

之前已經寫過她們兩人之間相同之處,也寫過她們兩人不同之處。

而後,她們兩人的境遇還是那麼雷同,卻也有所不同。

上周五,證監會發佈文告,查麗娜將在本月31日任期屆滿後退休。

兩天後,莎麗扎自行宣佈,她將在其上議員任期在4月8日屆滿時辭去部長職,但她會保留巫統婦女組主任職位。

但她堅稱與養牛案無關。

隔天,也就是昨天,她老公就被控上法庭。

說她“辭職”與養牛案無關,那在時間上的一前一後也太巧合了。

當然,說她“辭職”就不恰當,她是因為任期屆滿。

她根本就不用辭職,任期屆滿她本來就應該自動下臺。

如果她真的有誠意的話,她的辭職應該即刻生效,何必等到4月8日?

高官們還說她為「黨」做了很大的犧牲。

為「黨」?這句話很耐人尋味。

事到如今,高官們還不趕快撇開關係,爲什麽還要官官相護?

這點想不明白。

比較起來,查麗娜就低調多了。

她由證監會發佈文告,自己不發一言。

經過證監會的審查,森那美無需全面收購E&O其餘股權。

不像莎麗扎老公被控上庭,查麗娜老公相安無事。

何以如此?

我想,可能是因為查麗娜老公無法從森那美收購E&O事件上受益。

也許當初他收到消息而增購E&O,的確有牟利的動機,但事與願違,證監會并未強制森那美全面獻購,所以他也無法從中暴利。

但這卻引起小股東的不滿,證監會也因而被告。

兩個女人的故事,同樣是爲了老公而“辭”官。

一個是形影孤單靜靜地離開。

另一個帶著高官的祝福離開,不排除他日捲土再來。

Monday 12 March 2012

哈林沙厄向政府索賠,投資者向誰索賠?

達祖丁之後,現在輪到哈林沙厄向政府索賠。

哈林沙厄是誰?就是當年叱咤風雲一時的玲瓏集團主席。

玲瓏也像當年的馬航,一度炒至最高8元水平。

它不止是官聯股,也是公認的巫統股。

每當巫統大會或大選,此股連同其他巫統概念股必被市場炒得不亦樂乎。

但也如大部份的官聯股一樣,玲瓏連年虧損累累,如果沒有記錯,此股曾削資重組兩次,一次是四變一,一次是二變一,投資者無不損手斷腳。

玲瓏虧損,旗下賺錢公司亦受牽連。

原本上市的子公司友乃德倒過來收購玲瓏母公司,本身又被國庫全面收購而“私有化”,跟著“借屍還魂”,友乃德再借玲瓏軀殼重新上市。

不過,重新上市後的友乃德又不是原本的友乃德,它只是其中一家子公司,叫「友乃德置地」,不是原本的整個友乃德集團。

近來阿南達喜歡將賺錢公司下市,將公司拆開,再將其餘部份重整上市,靈感不知是否來自玲瓏集團?

所以現在上市的友乃德並非當年的友乃德,大家不要混淆。

言歸正傳。

金融風暴後,事隔10多年,玲瓏主席何以忽然要向政府索賠?

如果哈林可以向政府索賠,那些因買了玲瓏而虧得血本無歸的投資者,又該向誰索償?

根據報導,國庫全面收購友乃德後,哈林曾要求購回股權,但被政府拒絕。

他當時間接或直接持有玲瓏股權達16.1%,當時股值1.65億。

但哈林索償數額高達15億元。

這筆數如何算出來?那就不得而知了。

Friday 9 March 2012

貸不到款的「我的第一家園計劃」


果然給我言中。

幾天前,讀到有關納吉去年推行「我的第一家園計劃」的新聞,讓我哈哈大笑。

原來,在該計劃下所批准的銀行貸款,至今還是一個“零”。

也就是說,參與這項房貸計劃的26家銀行機構,通通交白卷。

去年我就說了,這項看似非常理想的房貸計劃,根本是行不通的。

這也難怪,首相就是喜歡推出這類華而不實的計劃,能不能夠實行,就讓別人去傷腦筋。

但是,除了替他搞形象的顧問,他身邊總該有個懂財務的顧問吧。

首相還兼任財長呢!怎會弄出這樣一件尷尬事情出來?

難道國行總裁潔蒂也沒有提供意見,說這計劃根本無法實行?

我也不懂,那參與該項計劃的26家銀行,難道也沒有計算出來?

http://steppenwolf-kanghwa.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0.html

如果大家忘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就讓我重述一遍。

「我的第一家園計劃」貸款,是首相在前年預算案公布,然後在去年三月正式推介。

這項計劃是供35歲以下、月入少於3000元者申請高達100%貸款,攤還期可長達30年。

原本是購買價格在10至22萬的房子,問題是現在去哪裡找10至22萬的房子?

若有,相信也不多。

於是,去年提呈新預算案時,首相宣佈提高「我的第一家園計劃」的屋價頂限至40萬。

這就更好笑了!

如果你月入3000元以下,你有能力供屋價40萬的100%貸款嗎?

想都不能啦!

除非你不吃不喝不花錢,那你至少也要12年後才供得完。

但那是不實際的,不用一個禮拜,你不渴死餓死也悶死了。

就算你真的能不吃不喝,銀行也不會把你的收入完全算進去的。

既然如此,為何這26家銀行機構還出席當時的推介禮呢?我想不明白。

爲了配合劇情需要,逢場做戲一番?

這26家都是大名鼎鼎的國內外銀行,它們是:

· Affin Bank Bhd, Affin Islamic Bank Bhd;

· Alliance Bank Malaysia Bhd, Alliance Islamic Bank Malaysia Bhd;

· AmBank Bhd, AmIslamic Bank Bhd;

· Bank Islam Malaysia Bhd;

· Bank Muamalat Malaysia Bhd;

· CIMB Bank Bhd, CIMB Islamic Bank Bhd;

· EON Bank Bhd, EONCAP Islamic Bank Bhd;

· Hong Leong Bank Bhd, Hong Leong Islamic Bank Bhd;

· Maybank Bhd, Maybank Islamic Bank Bhd;

· OCBC Bank Malaysia Bhd, OCBC Al Amin Bhd;

· Public Bank Bhd, Public Islamic Bank Bhd;

· RHB Bank Bhd, RHB Islamic Bank Bhd;

· United Overseas Bank Malaysia Bhd;

· Standard Chartered Bank Malaysia Bhd, Standard Chartered Saadiq Bhd;

· Cagamas Bhd, the national mortgage corporation.

我們需要好赤字


「凡赤字都是壞事。」

這是財政鷹派振振有詞的主張。投資分析師布洛克(H. Wood Brock)在其新書《美國僵局》(The American Gridlock)中反駁,「並非如此」。布洛克指出,赤字是好是壞,取決於政府支出的內容和品質。

壞赤字增加國債
好赤字帶來長期成長


政府因經常性支出產生的赤字,是壞赤字,因為它們不能產生收入,還會導致國民債務增加。反之,因資本支出產生的赤字,是好赤字,只要管理得當,這類支出可以產生收入,不讓債務增加,甚至最終消滅債務。更重要的是,這類支出提高生產力,等於提升一國的長期成長潛力。

有了這個分別,一個重要的財政規則就出來了:政府的經常性支出應該用「稅收」來支付,從這點來看,現今各國削減經常性支出是有其道理的,但必須將省下來的錢,用於資本支出的項目才行。事實上,削減經常性支出、增加資本支出,必須雙管齊下。

布洛克的觀點是,有鑑於現在的經濟情況,美國不可能達到充分就業。復甦太疲軟,美國至少需要在十年內,每年在運輸設施和教育方面增加一兆美元的投資。美國政府應該成立一個國家基礎銀行(National Infrastructure Bank),提供直接貸款,同時也吸引私人企業資金投入。(我已建議英國成立一個相似的機構)

資本支出(好赤字)和經常性支出(壞赤字)的區別,已是老生常談,但居然有這麼多人忘記應該將這個思想重新表述一下。特別是在英國和歐洲,財政鷹派當道。幸運的是,美國還沒有出現財政鷹派一統江湖的情況。

1月30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一項協議:所有歐盟成員國必須修憲,導入平衡預算規則,將年度結構性赤字控制在GDP的0.5%。除非發生極度蕭條,或其他反常事件時,才能調整這個上限。除此之外,違反這一規定者將遭到罰款,金額不超過GDP的0.1%。

只有接受這個規定,才能獲得歐洲援助基金。英國和捷克,是兩個拒絕簽署的歐盟國家。(事實上,英國政府自有一個目標:五年內將其占GDP 10%的經常性赤字減少到零。)

因為某些歐洲國家的財政狀況極其危險,以至於人們認為這樣做無可厚非。

費心減少政府的好赤字
卻無視私人企業的浪費


歐洲現在有一批人,厭憎福利國家,他們認為,任何由國家出資的資本支出都「一無是處」,那些一點用處都沒有的公路、橋樑和鐵路只是讓他們的錢財拿去買了腐敗和低能。

持這種觀點的人,對於私人企業支出的腐敗和浪費視而不見。他們寧可讓數百萬人整天無所事事(布洛克認為,美國16%的勞動力處於失業和半失業狀態,或者已經失去了找工作的動力),也不願看見那些能讓他們重新工作、能培養他們的技能、能用資產武裝國家的項目。

未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必須相互配合。貨幣政策必須發揮約束金融市場「非理性繁榮」的作用。此外,還需要一個嶄新的財政計算體系,來區別政府的好赤字和壞赤字。

削減好赤字
是違背國家該有的職責


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認識到,國家的作用並不只是維持外部安全以及內部法律和秩序。

或許,會有人用凱因斯的觀點來回擊:如果國家出資的資本支出項目這麼值得進行,私人企業早就會這麼做了。」

然而,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的:

「主權國家的第三也是最終職責……是建立和維持公共機構和公共工程,作為偉大社會最高等級的優勢所在,這些機構和工程仍擺脫不了以下性質:利潤永遠不足以抵消某個或某少數個人的支出;因此它們不可能由某個或某少數個人來建立和維持。」

在亞當·斯密看來,這些公共工程中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讓一國更加便利的商業設施」,比如道路、橋樑、運河、港口等。另一個他提到,但被我們遺忘的,是教育的重要性。亞當·斯密的話無比正確,然而當今的預算鷹派正在用行動充當反面例證。

http://www.nytimes.com/2009/09/18/books/18book.html?_r=1

作者:羅伯特·斯吉德爾斯基(Robert Skidelsky)
-英國上議院議員,華威大學(Warwick)政治經濟學榮譽退休教授。

Thursday 8 March 2012

最低薪金制:本州少100塊?


政府插手私人界,將私人界的最低薪金訂在1000元以下。

但是,東馬的最低薪金卻訂在900元,比半島少100元。

當時我的直接反應就是,東馬物價一向比半島來得高,理應東馬薪金也要比半島高才對啊!

何況,政府不是一直強調,要將東西馬物價統一嗎?何以薪金例外?

果然,昨天就讀到沙巴職總的反對了,理由也就如我所說的,為何本州的“最低薪金”比半島的還低。

如果你是雇主的話,這“最低薪金”當然是愈低愈好。

本州就有這個矛盾現象。

報導說,原來沙巴平均收入是全國最低,只達577元,砂拉越758,半島則是1131元。

這樣的收入,造成沙巴全國貧窮率最高。

另一方面,沙巴生活成本也是最高。

也就是說,平均收入和生活成本不成比例,這不是很矛盾嗎?

所謂的薪金制,應該是指工資(wages),不是薪水(salary)。

本州均收只得577元,相信主要是與大量聘用外勞有關。

半島也聘用很多外勞啊!難道半島的外勞工資會比本州高那麼多嗎?

這我就不知道了。

我可以瞭解爲什麽政府要落實“最低薪金制”。

首相不是說要在2020年前讓國家成為一個高收入國嗎?

如首相今天宣佈改善公務員現有薪金制,調高公務員生活津貼等等,相信也是爲了達到“高收入國”目標而調整。

但是,如果經濟沒有跟著成長,人民生活水平沒有提高,這樣一個做法,最終也只是提高生活成本(cost of living)而已。

也就是說,雇主將把工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造成物價高漲,通膨也隨著增長。

如此此消彼長,國家成為高收入國又怎樣?

那只是數字上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并沒有增長。

最低薪金制?那還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啊!

Wednesday 7 March 2012

1MDB:爲了國家能源安全


大馬既是一個民主國家,官員只要把國家行政治理好就好。

商業的東西,就讓商家們去經營就好,不好插手太多。

多年來高官口說要減持GLC,但說歸說,事實是不減反增。

像昨天所提的1MDB向阿南達收購丹絨能源(TEH),價碼85億。

1MDB哪有這筆錢?還不是尋求銀行融資舉債。

說是1MDB,其實還是政府做擔保。

既然沒有錢,政府有必要收購發電廠嗎?

已經有了一個國能還不夠?為何還要收購發電廠?

國能虧損連連,不斷要政府和國油打救。

不久前,政府和國油就分別給了國能10億元補貼。

有了政府和國油的補貼,國能才能“轉虧為盈”。

就像有一年,依德里斯將馬航大廈賣了一樣,馬航就在那年“轉虧為盈”。

但是,國油前幾天已經說清楚了,這是最後一次,以後不會再補貼國能了。

接下來,國能還能繼續保持“盈利”嗎?

國能成本過重,是虧損的主要原因。

為何成本過重?因為被迫向好幾家獨立IPP購電。

明知國能儲電量過剩,1MDB再收購發電廠,這些能源要賣給誰?

除非又擬定長達幾十年的合約,強迫國能向它購電?

今天,1MDB說,收購丹絨,是爲了“維護國家能源安全”(long-term energy security)。

“維護國家能源安全”?這是什麽東東?

難道又是爲了履行一項國家服務,像達祖丁當年那樣?

國家能源安全受到威脅了嗎?向阿南達買下丹絨發電廠,就足以保證國家能源安全嗎?

真是不知所云。

戴志強:先有雞或先有蛋


因為國陣在308大選前犯下的錯誤,致使國陣失去數州政權,首相納吉向全國人民道歉。

錯誤是因,失權是果,事隔4年才為苦果而道歉有點突兀。當然,有道歉總好過死不認錯,至少納吉知道這是國陣做錯在先,選民不滿在後,不像一些政治人物竟怪責選民不懂得感恩,那是更無稽的思維。

道歉是知錯認錯,但不代表改過。納吉一個人在改過,如果國陣繼續有一群人在犯錯,依然於事無補。

現在納吉所面對的最大敵人,不是民聯或安華,而是國陣內部的轉型阻力。政黨領袖的操盤力量駕凌於政府機制之上,看似荒謬,卻是大馬政壇特殊的政治生態。

納吉要保住布城,但手下人只要保住官位,管他一馬或轉型,爭得自己一家平安富貴才是天大事。

舉個例子,去年砂州選舉,在野的民聯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而國陣一州領導人泰益瑪目所率領的土保黨大獲全勝。國陣成員黨的挫敗主因是由泰益而起,但無損泰益的官位權勢。國陣能否保中央政權,於泰益無損。

另一個例子,贏得巫統婦女組主席的莎麗扎輸了大選,但走後門當上婦女部長,丈夫與兒女所經營的養牛中心惹出彌天巨災,動搖國陣根本。但是,挾黨員支持力量以令內閣的莎麗扎,可以無視納吉政府所蒙受的傷害,只確保一家人平安團圓。

又令許多人不解的是,贏得巫青團長且贏得林茂區國會議席的凱里,不受委出任官職,卻又如此理所當然。這也是政黨內部形勢超越政府排陣的另一類型案例。

輸掉馬華總會長寶座的翁詩傑丟掉交通部長職,贏得黨選的蔡細歷卻不入閣;守住民政黨主席的許子根輸掉檳州政權但後門入閣。政黨領袖和中央代表的意願決定內閣的陣容,影響政府的決策和國家的未來,這些都是實例。

反之,千萬選民所剩下的權力只有手中一票,看似足以定江山所屬,卻完全不能左右是否賢能者當首長或部長。就如應下台的人不要下台,奈他不何。

因此,納吉爭的不只是保布城,更重要的是推動巫統和成員黨的體制改革,不再讓兩千多名中央代表決定誰是巫統黨主席,不再讓個人主宰政府,他才能推動真正的政府轉型,只是,納吉須要全國大選的巨大勝利才能做到這一點,但要贏得大選的輝煌勝利,卻又須要擺脫黨內肘制。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實是最吊詭的困局。

光明日報·潑墨 2012-03-06

Tuesday 6 March 2012

1MDB向阿南達買發電廠幹啥?


昨天再讀到另一則從新國《海峽時報》轉載過來的我國新聞。

我國新聞,爲什麽不是由本地報率先報導,反而讓外國報捷足先登?

這點我想不明白。

本地報不會感到慚愧嗎?

難道新國媒體比本地媒體神通廣大?

言歸正題。

久未見報的一個大馬機構(1MDB),忽然宣佈以85億向阿南達收購丹絨能源控股(TEH)。

TEH是丹絨的子公司。

兩年前,阿南達以88億將丹絨私有化。

一年前,阿南達將旗下大馬彩以21億賣給華裔財團。

如今,阿南達再將旗下的TEH以85億賣給1MDB。

餘下的資產不算,短短兩年,阿南達就淨賺了18億。

這是不是早就預設好的計劃?

私有化當年,阿南達有沒有想到會賺這麼多呢?

TEH當下市場估價是60億,1MDB是最高的標價者,它爲什麽願意以高過市價1.4X的價錢向阿南達收購TEH呢?

它向阿南達買發電廠幹啥?

1MDB,這家至今依然撲朔迷離的官聯公司,它原本是登加樓州成立的投資機構(TIA),資金源自石油稅,卻在當時最高元首也是登加樓蘇丹的同意下“升格”為一家聯邦投資機構。

據說背後推手就是青年富豪Loh Taek Jho。

他在接受《星報》訪問時也親口承認通過登加樓蘇丹胞姊而認識了蘇丹。

1MDB負責發展ETP大藍圖中的吉隆坡國際金融區(KLIFD)和大馬城(Bandar Malaysia),但它又熱衷於慈善活動,包括教育金在內,獨中生也從中受益。

有這樣的善舉當然很好,所花的“善款”與所得“盈利”卻不成比例,那就令人百思不解。

而且,國際金融區和大馬城至今連個影都沒有,其盈利又從何而來?

原本是屬於登加樓州的石油稅,爲什麽登州政府與蘇丹會同意將它完全變成一家由聯邦政府控制的GLC?而且完全不要求任何賠償?

無論如何,這樣的安排都是不邏輯的。

背後也許有些不為人知的安排,我們不知道。

這次再次出動1MDB來買阿南達的丹絨,價錢是驚人的85億。

1MDB肯定沒有這麼一大筆資金,報導說將以發售債券來融資,政府做擔保。

也就是說,這又是一單“帳外”舉債。

政府不是要減持GLC嗎?爲什麽還要向阿南達買下丹絨?

這與依德里斯的ETP經濟轉型根本是背道而馳的。

1MDB能為政府背負多少債?

除了這85億,發展國際金融區和大馬城(估計260億)也要融資。

有政府做擔保,1MDB當然可以繼續舉債。

說過了,這些“帳外”債務不會提高國家赤字。

其實那是自己騙自己。

萬一1MDB無法還債,政府就要負起責任。

就像PKFZ那樣。

這是人民一個沉重的債務負擔。

高官近來一直安撫人民說,國家不會破產。

但是我看到高官揮霍無度的手法,國家遲早會坐吃山空。

王義展:外資的疑惑


中央政府目前的經濟轉型重點,是於2020年將國民平均收入催谷至1萬5000美元,但是從現實角度來看,這個數字目標,等於國內經濟生產總數除大馬人口,並非每個人的實際收入。

也就是說,即使大馬真正成為高收入國,平均人民收入不一定提高,因為可能只有少數人致富,平民百姓一樣打回原形。

現在,政府為了加速經濟發展而展開各類基礎發展計劃,這就是12個關鍵經濟領域,以便達到高收入國目標。只是,究竟有多少人受惠?會不會弄巧反拙,引進好像稀土廠一般受責罵的外資?

檳城建立了大馬首個以外資為主的雙電基地,其長遠目標是準備在外資進行技術轉移後,幫助本地中小型企業轉變成大規模的跨國電子廠。後來,韓國和台灣企業就做到了這一點。可是檳城在經過第一次經濟轉型後,就原地踏步,僅僅停留在工業化的階段。

另一方面,近幾年外流的本地資金,竟然比流進我國的外資高。當國內環境對本地企業不利時,大量國內資金就會出走,這對達到真正的經濟轉型,都是一大挫折。

投資檳城執行委員會主席拿督李家全說得好:政府不要再沉迷外資投資的多寡,因為外資多,不代表人民一定會從中受惠。

政府如果一味顧著粉飾外資和經濟成長數字,最終就會做出類似引進好像稀土廠那樣被人民反對的外資,沒有走上經濟轉型的正軌。

光明專欄 2012-03-05

Monday 5 March 2012

稀土廠廢料無害,還可環保回收?

難道納吉沒有出席上週三的內閣會議?

報紙明明已經報導:“內閣議決致函澳洲,再度表明將萊納斯輻射廢料運回澳洲的立場”,隔了兩天,納吉卻宣佈,將把廢料運至遠離該區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

這樣說,等於否定內閣要廢料運回澳洲的決議,而是將廢料運至國內某處“沒有人煙”的地方。

這個地方在哪裡?首相說不出來。

回教黨說得好,如果廢料不危險,何必遠離人煙?那不間接承認稀土廢料有害嗎?

來自沙巴的聯邦科學部長麥西慕說得更可笑。

他說:稀土廢料無害,萊納斯可將廢料直接倒入水溝去。

這樣不負責任的言論,你不相信出自我國聯邦科學部長之口。

林冠英說:爲了證明稀土廢料無毒,叫麥西慕舀一口來喝。

萊納斯也開口說話了。

其發言人說,稀土廠廢料不止無害,它還可以回收作為“商業用途”。

那就請萊納斯來為大馬子民講解一下,如何為稀土廠廢料做環保回收。

如果廢料真的安全無害,萊納斯就必須說服大家,爲什麽不能在本身的出產地提煉,爲什麽要運到遙遠的大馬來,爲什麽澳洲政府不接受將廢料運回澳洲去?

而作為大馬政府,更需要給予人民合理的解釋,爲什麽願意提供長達12年的免稅獎掖給萊納斯,也就是說,這12年內,除了邀請對方進來我國污染環境,我國分文未取,還要斷送人民的健康與安全。

另一方面,萊納斯卻需向西澳政府每年繳付1700萬澳元稅金,等於馬幣5500萬元,12年就是2.04億澳元或6.6億馬幣。

我國分文未得,還讓對方污染環境。

我國到底欠了這家公司還是澳洲什麽啊?寧可違反民意,也要為對方想方設法在我國投入生產?

說起「暫時執照」,根本就是騙人的玩意。

萊納斯早已將稀土廠建得七七八八,沒有開廠的把握,豈會先建后申請?

州務大臣還說什麽風涼話,說人民的綠色集會可為當地帶來經濟收入。

納吉為308選績道歉,那樣的道歉有什麽意義?

308後,國陣為人民做了什麽彌補?

如果沒有,那樣的道歉是沒有意義的。

真有誠意的話,那就別再婆婆媽媽,模棱兩可。

當機立斷,向稀土廠說不,拒絕萊納斯設廠!

Friday 2 March 2012

鍋爐爆炸比輻射洩漏可怕....

發出「暫時」執照給萊納斯的我國原子能執照局昨天開匯報會,我將重點綜合如下:

1. 駁斥稀土已運抵我國,萊納斯可隨時投入生產傳言。

2. 萊納斯必須符合5大條件,包括提供擔保信,保證將所有廢料移除及運至海外。

3. 僅有3%民眾反對稀土廠計劃,其餘97%不反對。

4. 民眾擔心稀土廠發生輻射洩漏事件,其實輻射洩漏不是最糟糕,最糟糕的問題是其加壓鍋爐爆炸,將導致蒸汽及酸液輸送管洩漏。

5. 民眾無需擔心輻射廢料洩漏,因為這些放射性物質很容易被偵測到和消除。

6.民眾不可在建有“永久儲存槽”的緩衝區內居住,但可做其他事情,若種菜的話就需先交給原子能執照局檢驗。

我真是孤陋寡聞,不知曾幾何時,我國已經成立了這樣一個原子能執照局。

它的英文名是Atomic Energy Licensing Board (AELB) ,顧名思義就是負責發執照給類似這種稀土廠的一個官門。

里邊的官員,有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呢?

讀了以上原子能執照局匯報會上的幾個重點,大家覺得稀土廠究竟是安全不安全呢?

就讓讀者自己下判斷吧。

我自己則發現了幾項矛盾的地方。

其總監阿都阿茲自己說的,發生輻射洩漏不可怕,因為很容易被偵測和消除掉。

但,我國真的有這方面的技術能力嗎?

如果我們連一座體育館在短短幾年內就崩塌、政府建築物逢雨漏水、潛水艇不會潛水、還有許許多多超級超支巨額虧損的工程計劃,你能擔保發生輻射洩漏事件的幾率不高,一旦發生也“很容易被偵測和消除掉”嗎?

老實說我沒有信心。

更何況,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總監自己親口說:最糟糕的是一旦“加壓鍋爐爆裂導致蒸汽及酸液輸送管洩漏”。

一旦發生這更嚴重的洩漏事件,會對周圍環境和生物造成什麽影響?我國有沒有能力“偵測和消除掉”呢?

然後,在緩衝區的範圍內種的菜,還要給原子局檢驗後才決定能不能吃,誰會安心買來吃呢?

我也不知當局如何取得“僅3%民眾反對,其餘97%不反對建廠”的數據,更甭說數據的可靠性。

這反對的3%民眾,“只有7、8人”而已。

從上周出席各地綠色盛會的民眾人數看來,你會相信只有3%民眾反對稀土廠嗎?

若倒過來說,有“高達97%民眾反對,其餘3%不反對建廠”,那會比較接近事實吧!

原子局聲稱萊納斯必須提供擔保信,保證將所有廢料移除及運至海外。

提供擔保信還不容易?但當意外發生了,說什麽擔保都沒有用。

而根據萊納斯網站透露,位於澳洲的礦場已經採集了2188公噸稀土,等著隨時運到我國來。

還說採集率高達71.7%,超出預期的65%。

從高官的語氣,萊納斯進來我國運作投入生產已經勢在必行。

所謂的暫時執照、擔保信、五大條件等什麽的,目的只在掩人耳目而已。

這個國家,真的以民為本嗎?

Thursday 1 March 2012

兩族制會否成為兩綫制?


對國家近來的政局,只能說一個“亂”字。

我不懂,是不是我們的高官領袖缺乏邏輯思考的智慧,所以才把這個國家弄得亂糟糟?

有時讀到他們說的話,覺得他們好弱智、好笨。

不然就是違背良心,不然就是裝聾扮傻,不然就是強詞奪理。

爲什麽要把自己弄到讓人民看不起?

如我之前說的,有才華的,有正義感的,似乎都跑到反對黨去了。

我不知道,有朝一日他們執政,他們會不會也開始埋沒良心,智慧也開始下降呢?

倒過來,原本的高官,卸下了官職,才會清醒過來,開始長智慧,把事實看得清楚?

所以國家需要兩綫制,才能起制衡作用。

說到兩綫制,讓我想起不久前林冠英和蔡細歷的辯論會。

很多人只記得他們辯論,可能不會很多人記得他們辯題。

他們的辯題是“兩綫制會否成為兩種族制”?

是誰想出來的辯題?

覺得這個辯題有點不恰當。

首先,我國當下已經“兩綫制”了嗎?我不認為是。

我是指我們的國會。

就算在一些民聯州,也只是在308後才開始有兩綫制,至於能否真正發揮“兩綫制”,可能要多幾屆後才看得出來。

從馬來亞獨立至今,這55年來,國會哪有換過政府?

308後,國陣雖然失去三分二國席,它仍然是執政黨。

民聯雖然扮演它應扮演的角色,但很抱歉,在很多課題上,它只注重在揭開瘡疤,但并未真正去跟進,直至問題解決為止。

所以在很多課題上,很多時候都是不了了之,或懸而未決。

國陣根本當民聯未到。

近期的數項課題不就這樣嗎?

民聯儘管爆料,國陣一概不理,而且還一意孤行,或當耳邊風,民聯也無可奈何。

這方面,民聯理應可以做得更好。

所以我不覺得國家當下已經是兩綫制,因為這半世紀以來,政府從未換過。

不止不是兩綫制,覺得我國根本是一黨制度。

不是嗎?雖然國陣由幾個種族政黨組成,事實上只有一黨的實權。

更貼切一點,就是一族坐大。

在比率上和大致上,相信大多數的華印裔偏向民聯。

老實講,我國政客已經將我國政治種族宗教化了,308後這個跡象更明顯。

因此,與其問“兩綫制會否成為兩種族制”,不如問當下的“種族制”以後會否漸變成“兩綫制”。

真有那麼一天到來,我國政治氣候才算是真正成熟。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