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31 January 2009

蒙娜丽莎要来马来西亚微笑?


《Mama Mia》舞台剧和《蒙娜丽莎的微笑》有甚么关联?

不知道。

《Mama Mia》舞台剧灵感来自ABBA在70年代流行一时的同名歌曲,而《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達文西約在1503年完成的油畫,在巴黎羅浮宮收藏了400年,是法国的国宝。

我们的文化艺术部长说:“既然成功帶入《Mama Mia》舞台劇,我们也可以引入《蒙娜麗莎》。”

两者岂可相提并论?

我们的文化艺术素质到何水平?从部长的谈话,我们可知一二。

部长不但計劃借用《蒙娜麗莎》,也计划展覽其他畫家的名畫。

我想,与其花钱借用外国名画来我国展览,倒不如多向外国推广本地文化艺术、提高本地文化艺术水准、也提高国人对文化艺术的鉴赏水平。

报导说,《蒙娜麗莎》曾在1911年被職員盜走,两年后才歸還給羅浮宮。

因此,如果运来我国,保安方面有没有问题?

既是法国国宝,法国会那么轻易借出吗?

就算肯,相信价钱也不便宜。

虽说艺术无价,若来我国展览,有关成本由谁负责?能够“回本”吗?

或者借的只是一幅复制品,那还会吸引人潮去看吗?

甚么样的人会被吸引去看《蒙娜丽莎》呢?

我想,若是在马来西亚,我不会特别去看。

若在巴黎,我可能会考虑去看,但不止是为了看《蒙娜丽莎》而已,还要感受周围,整个罗浮宫的文化气息。

当然,如果大排长龙,里边只是人挤人,我还是宁可不看。

为何忽然想到要把《蒙娜丽莎》借来我国展览?

我猜想,与其说是受了《Mama Mia》舞台剧的影响,相信主要还是受了电影《达文西密码》的影响吧!

Friday 30 January 2009

行情不好,还用政府的钱奖励自己?


邱继平在他的Straight Talk部落格向兼任财长的副首相建议:考虑让人民直接从刺激经济方案受益,让人民决定他们自己的消费方式。

他说:澳洲、台湾和新加坡政府已经这么做,派消费券予人民加强内需。

在推动买国货的当儿,政府可以派发消费券,以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

邱氏说:与其拨款给各部门去推行各项无为(nonsense)计划,“间中流失了一半,四分一进入外劳口袋”。

最後流入民间的,只有剩余的四分一。

以70亿元来做假设,真正流入民间的,最後只有17.5亿元而已。

这区区17.5亿元,恐怕也只是“沧海一栗”,起不来甚麽作用。

此时,曾经掀起轩然大波的“三万变三千”妙论,忽地在我脑海浮起。

若真如此,政府在振兴经济方面的努力,只能说事倍功半。


同时读到奥巴马怒斥华尔街银行家给自己派发巨额年终奖金(bonus)为极其不负责任与可耻的行为。

据报,去年的华尔街年终奖金总额高达184亿美元,虽比去年少了44%,却和2004年的水平相当,是有史以来第六高的数额。

奥巴马说:他们应该有所收敛、有所节制、有所担当。他们会有盈利的时候,会有领年终奖金的时候,但不是现在。

奥巴马说:美国人民明白,我们有一个大窟窿需要填补,但他们可不希望有人在应该补窟窿的时候,却在挖一个更大的窟窿。

奥巴马说,华尔街今后必须更负责任地行事。


表现不好,竟然还敢用政府的钱来奖励自己?这些金融家的行径教人不敢恭维。

去年,美国政府在拯救AIG後不到一个星期,這家保險公司的高层也大肆揮霍,動用44萬美元到加州一個度假地去度假一个星期。

開支包括20萬美元酒店房間租金、15萬美元食物開支和2.3萬元的按摩護理。

当新闻曝光的时候,AIG澄清说:那是向獨立中介人簡介AIG和保險市場最新發展的会议,是属于公事範圍。

紧接着,他们又花了八萬六千美元到英國打猎。

AIG说:那是早在政府注資前已籌備好、為客戶提供的年度活動。


大马会不会出现这类令人气愤的事情呢?

希望这样的情形,不要在我国出现吧!

Thursday 29 January 2009

第二振兴经济配套:to be announced soon


奥巴马刚上任10天,其财长也才宣誓就任两天,其8190亿美元刺激经济方案昨天却已在众议院通过。

原来,奥巴马在上任前数周,就已准备了有关方案,并对外公布。

众议院是以244票对188票通过。

民主党议员有255人,意即其中有11位民主党议员投了反对票。

若在我国国会,这样的情况可允许出现?


《大马局内人》报导,副首相昨天透露,不久将公布第二振兴经济配套(to be announced soon)。

他也说,政府已发放了70亿元振兴经济计划的70%拨款。

记得上周,他说将在本星期发放其余的20亿元,可能是遇上新春假期吧,未听他说这笔余数也已发放。


副首相说第二振兴经济配套即将公布,首相署經濟策劃单位(EPU)總監蘇萊曼却说:计划书可能在4或5月才推出。

而且,第二振興經濟配套可能“不涉及任何款项”,而是“探討簡化程序、減少繁文縟節、放寬管制(deregulation)及市場自由化的策略”。

副首相亦是财长,如果没有变卦,两个月後升任首相。

EPU属首相署,非财政部。

有关振兴经济配套应该由财政部还是EPU负责策划?

当兼任财长的副首相升任首相,这个问题就会自动迎刃而解了。

黑天鹅效应:世界比你想像的疯狂


商业周刊 第1102期

2009-01-05 撰文者:楊少強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直到在澳洲發現黑色的天鵝。人們以為可從過去經驗預測未來,「黑天鵝」的存在,卻告訴我們未來有多不可測!回顧2008年諸多黑天鵝事件,你應記住:「世界比你想像的還瘋狂!」

楔子:遇見黑色大鳥

「我已經被來自各方的電子郵件塞爆了,請寄信給我,越短越好,不要超過四十個字。」

「謝謝你的邀請,但……我現在已經被七百封的媒體邀約跟無數的演講,弄到筋疲力盡(Burned out),我需要一些時間去遠離人群,去思考……。」

「我同時不停的重複回答跟黑色的鳥相關的任何問題,也讓我快累斃了。不要再問我黑色大鳥的事。」

說這些話的人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二○○八年十二月初,《商業周刊》為了製作二○○八回顧與二○○九展望的專題,向他發出了採訪邀請,這是他與我們信件往返的幾段對話。黑色大鳥就是黑天鵝,因為寫了《黑天鵝效應》(The Black Swan : The Impact of the Highly Improbable)一書,點出全球化加深了世界運作的複雜度,未來人們將會越來越多面對超乎預期、全新的危機,讓塔雷伯今年炙手可熱。「這個世界比我們想像更瘋狂,」他說,而塞爆的郵箱與邀約造成的筋疲力竭,也變成了這位名作者自己無法預期到的「黑天鵝事件」。如何從過去的一年學習面對未來的智慧?我們就從這些黑色大鳥開始:

「我的船從未沉過,我也從來沒碰上任何有沉船之虞的危機。」這是一九○七年一位船長史密斯的話。

五年後,史密斯駕駛的一艘船在北大西洋沉沒,那艘船的名字成為史上最著名船難的代名詞──鐵達尼號(Titanic)。

鐵達尼號被稱作「連上帝也沉不了的不沉船」,當時包括史密斯船長在內的人都認為,這艘船會沉沒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船難剛發生,船上的人也毫不驚慌。

但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最後還是發生了。

黑天鵝,為何○八年突然滿天飛?

已經結束的二○○八年,不管是在金融、經濟、政治等領域,都出現不少這種「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最後都發生」的事件。這些事件帶給人們心理的衝擊,並不亞於當時的人們見到「永不沉沒」的鐵達尼號葬身海底。

正如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總編輯富蘭克林(Daniel Franklin),在展望二○○九年、順便為該雜誌未能預測到二○○八年許多重大變故而道歉的文章中說,二○○八年「充滿大驚奇」,「在年初時,誰能料到八十五年歷史的投資銀行貝爾斯登(Bear Stearns)會倒?誰會預測一百五十八年歷史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走入歷史?誰能算到從房地美(Freddie Mac)、房利美(Fannie Mae)、美林(Merrill Lynch)、AIG等招牌,會和危機一詞連在一起?」

就像當時人們認為鐵達尼號是永不沉沒的一樣,這些機構在專家眼中,也能挺過各種風暴。看看專家當時的預測:二○○七年七月次貸風暴爆發後,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當年底預測「兩、三個月內風暴就會平息」;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Hank Paulson)也說「銀行系統很穩定,沒有大型機構會倒閉,我們不用對此做任何事。」○八年三月,著名的股市分析師克雷默(Jim Cramer),在財經網站CNBC回答讀者投資銀行貝爾斯登的問題,還堅稱「貝爾斯登沒問題,別把錢抽走,這麼做就太笨了。」

金融界鐵達尼號沉沒記,沒人算到

結果在克雷默發言短短六天後,貝爾斯登就出現類似傳統銀行的擠兌危機,最後瀕臨破產而被收購。至於當時預言次貸風暴兩、三個月內就會平息的柏南奇,在他領導下的聯準會已經連續六次降息,利率在短短一年內由四.二五%降到接近零,以遏止逐漸擴散的金融風暴;而聲稱銀行體系毫無問題的鮑爾森,不但推出對大型銀行如花旗(Citibank)及AIG的政府紓困案,在他手上還把「二房」國有化,更推出七千億美元援助,來挽救金融危機。

「等我們發現時,天已經塌下來了!」這是二○○八年十二月《時代》(Time)雜誌,選出當年十大新聞事件第一名的標題。

《時代》的內容正是關於二○○八年九月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倒閉。有一百五十八年歷史的雷曼兄弟,沒被「九一一恐怖攻擊」打垮(雷曼兄弟當時總部就在雙子星大樓內),卻栽在次貸風暴;在清朝嘉慶年間成立的花旗,在民國八年創立的AIG,在美國南北戰爭後就成立的高盛(Goldman Sachs),這些被認為絕對不可能會垮的大型金融機構,全都差點滅頂,這些都是二○○八年金融界的「鐵達尼號沉沒記」。

「錯把對過去的觀察當成未來的代表,是我們無法了解黑天鵝事件的主因。」這是近來最熱門的哲學書籍《黑天鵝效應》一書,作者塔雷伯之語。

被認為最不可能倒的金融機構最後倒了,就如同天鵝過去被人們認為都是白色的,不可能出現黑色的天鵝,現實中卻突然冒出一隻黑天鵝一樣。「黑天鵝」是影響力極大但極為罕有的事件,依照過去經驗,這種事件發生機率極低,人們常認為這類事件不可能發生。黑天鵝的存在,顛覆了人們習以為常的思維模式,因為人們最常以過去發生的無數次事件,來證明某件事確實為真。

過去人們見到不計其數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因此很習慣性的推論「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但只要找到任何一隻黑天鵝,就足以否定「所有天鵝都是白色」這個命題。二○○八年油價走勢變化無常,就像一隻黑天鵝,否定了專家們最愛依據過去經驗(白天鵝)推測未來的方法。

高油價預測,媒體和專家都摃龜

二○○八年一月二日,油價首次突破一百美元,各種預測油價將更上一層樓的言論層出不窮,當天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稱「連續二十年便宜油價時代已一去不返」;被《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稱為「石油先知」的高盛分析師墨提(Arjun Murti)預測,未來二十四個月內,「油價可能漲到一百五十至兩百美元。」知名分析師西蒙斯(Matt Simons)也在當時預測「一百美元的油價很便宜」、「油價未來會漲到三百美元」;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也為油價續漲助威,在二○○八年一月接受《財星》(Fortune)專訪時表示,「過去二十年來我從未賣過手上一滴油,未來也會這麼做。」

二○○八年上半年確實是油價創紀錄的一年,按照專家們從過去得來的經驗,中國、印度需油孔急、沙烏地阿拉伯油藏數字沒有預期中高、油國產量已到頂峰……,這種種因素使專家們更相信,油價會繼續上揚,到二○○八年七月中,油價也很給這些專家面子,飆高到逼近每桶一百五十美元。

但之後油價就宛如洩了氣的皮球不斷滑落,到九月油價已跌破一百美元,到二○○八年年底時已經不到五十美元,五個月內就跌了一百美元,創下四年來新低。回顧二○○八年初,沒有任何石油專家預測油價會來到這個價位。

至於當時預言油價不斷飆漲的專家呢?吉姆˙羅傑斯○八年十月,也就是油價從高峰回檔時接受《彭博》(Bloomberg)專訪,已改口稱油價「還沒到谷底」。

當時預測油價會漲到兩百美元的墨提,在○八年九月預測也加了條但書:若全球經濟衰退,油價將跌到一百美元以下(但他預測○八年第四季油價為一百三十美元)。

至於西蒙斯在二○○八年九月聲稱「油價的漲幅是沒有上限的」,《財星》也大篇幅報導「五百美元油價時代來了」,並聲稱「如果西蒙斯是對的,近來油價下跌只是幻覺,」這個標題及說法在如今看來格外顯得諷刺。

「我們的想法具有固著性,一旦我們產生了一個理論,很可能就無法改變自己的想法。」塔雷伯在《黑天鵝效應》一書中如是說。在專家眼中,油價既然漲破一百美元,就必須把這個現象賦予一個合理化解釋(儘管油價首次漲破一百美元,只是當時某個交易員不經意喊出來的),然後再從這些解釋理由中去強化自己的想法:既然油價高漲有理由,這些理由在未來也會繼續支持油價上漲……。

但是,黑天鵝突然出現了:油價掉頭大跌只剩不到五十美元,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意外變化,人們最常的反應有兩種:一是告訴自己,這是我領域外的事——因為我擅長用計量模型推測油價,但投資人恐慌的市場信心危機,不在我關心範圍內。另一種反應是:這是極特殊的事件——次貸風暴幾百年一次,不幸被我碰上,所以我預測錯了,但下次不會再這樣。

就如塔雷伯對專家預測的評語:「我們把成功歸功於我們的技能,把失敗歸咎於不受我們控制的外部事件。」

心理學家泰洛克(Philip Tetlock)曾做過實驗:他請各種不同的專家,預測大約未來五年內所發生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事件,他從將近三百位專家中,得到約兩萬七千個預測,結果發現一個令專家汗顏的現象:預測者是博士還是大學畢業,其結果沒有差異,著作等身的教授並沒有比新聞記者高明。

泰洛克甚至發現一項規律:「名聲」對預測有負面效果,名滿天下的人所做的預測,比沒沒無聞者做的還差。

歐巴馬當選,名作家名聲掃地

著名專家出錯的例子永遠不嫌少,《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克里斯托(William Kristol),在二○○六年時預言,若希拉蕊(Hilary Clinton)與歐巴馬(Barack Obama)競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她將獲得提名」,克里斯托還鐵口直斷:「我現在就可以斷定,歐巴馬不會在任何一個民主黨主要勢力的州獲勝。」

克里斯托不是唯一斷言希拉蕊會勝出的專家,但在美國總統大選起跑點的愛荷華州初選後,歐巴馬擊敗希拉蕊,他卻轉向另一個極端,聲稱「希拉蕊不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接下來他在專欄的預測卻是「哈克比會成為總統?(Mike Huckabee,愛荷華州初選獲勝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然而共和黨最後出線的卻是麥坎(John McCain)。預測如此「準確」,無怪《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月刊將克里斯托的預言列為「二○○八年十大最爛預言」榜首,並諷刺說「謠傳《紐約時報》正打算換人。」

這些都是用過去的經驗來推測未來所犯下的錯誤,但是當黑天鵝出現──希拉蕊真的敗給歐巴馬,人們又習慣性的用「事後諸葛」來將這類事件合理化。

歐巴馬剛被《時代》雜誌選為二○○八年度風雲人物,該雜誌解讀他能入主白宮的理由是他過人的魅力,及「在面對環境艱鉅時刻,仍有足夠信心去勾畫宏遠願景,美國民眾相信他能幹出一番大事。」但歐巴馬在二○○○年時曾競選聯邦眾議員而落選,當時的他就沒有魅力?美國民眾為何當時就不相信他?

這種事後諸葛解釋,只是反映人們無法接受一個重大事件,竟然事先毫無徵兆就出現,因此一定要找出一個理由,把這件事合理化。

二○○三年十二月,當伊拉克前總統海珊被美軍抓到,彭博當天下午一點零一分閃出頭條:美國庫券揚升,捕獲海珊不能遏止恐怖主義。但半小時後,國庫券價格下跌,彭博新聞在一點三十一分,發出的新聞訊息是「美國庫券下跌,海珊被捕提高風險資產吸引力。」

同樣一個原因,可以解釋一個事件及和其完全相反的事件。同樣的事也出現在某個候選人勝選,專家輿論也會提供選民欣賞這位候選人的原因給你,就如同歐巴馬入主白宮,輿論冒出各種事後諸葛解釋一樣。在塔雷伯眼中,所謂股市分析師或政治評論家,本質不過如此。

美國經濟疲軟,美元卻升值

就是因為人們太愛把各種事件賦予原因,所以即使兩個也許不相干的事件,也常被結合在一起塑造出因果關係,美元在二○○八年的走勢,以及專家的解釋就是其中一例。

從二○○二年起,美元就開始不斷向下的貶值之路,到○八年三月,美元兌各主要貨幣已創下近三十五年新低,各種預測美元會持續探底的言論甚囂塵上,經濟學家羅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原因是美國經濟疲軟、金融體系千瘡百孔,「美元跌勢還會持續。」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從三月中開始,美元就反彈向上,到○八年十一月七日,美元兌各主要貨幣加權匯價指數(major currencies dollar index)已創下自○六年四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八個月內就升值一五%。

但明明美國經濟更加疲軟,金融機構有更多家倒閉,若說之前這些原因解釋了美元走貶,如今這些原因更為明顯,照理說美元應該貶得更凶,然而,結果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大事不可預測,隨時沉潛待發

「所發生的事件,從過去的觀點來看,許多都被認為太瘋狂,然而事件發生之後再來看,似乎又不是那麼瘋狂,這種事後回顧看起來順理成章的特性,造成這些事件的稀有性和可理解性被打了一個折扣。」塔雷伯在他的《黑天鵝效應》一書中如是說。凡事都要找出合理的原因,這被塔雷伯稱為「柏拉圖式的思考」。

但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重大事件,事先根本沒有任何合理原因可解釋,因此也沒人能事先預測得到:例如基督教興起,誰料到它如今會成為西方世界主要宗教?

黑天鵝重大事件的來臨,事先幾乎沒人感覺得到,例如,著名哈佛歷史學家佛格森(Niall Ferguson),就研究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儘管後人解釋大戰原因,都以「危機不斷上升」、「局勢越來越緊張」來形容,但佛格森檢視皇家債券價格——由於債券價格會包含投資人對政府財政需求的預期,若預期有戰爭發生,因為戰爭會帶來嚴重赤字,債券價格將會下跌。

佛格森的研究卻發現,當時債券價格並未反映出這種預期,也就是說市場投資人根本不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會爆發,它就像黑天鵝一樣,是出人意外的事件。

「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預測,我們就必須去適應這些事件的存在(而不是天真的企圖去預測)。」塔雷伯坦白的說。

既然世界不可預測,一般人又該如何自處?塔雷伯的建議是當《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不要當刺蝟。刺蝟只懂一件事,它被過去慣性的思考模式限制,只從它建構的模型內看世界,無法看到其他可能性;狐狸則心胸開放,不被所謂專家預測蒙蔽。

二○○八年十一月,塔雷伯接受《新聞週刊》(Newsweek)專訪時稱:投資人應想到最糟的情境並及早規畫,「世界遠比你想像的瘋狂。」《商業周刊》採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IBM董事長帕米薩諾,問他們:如何面對這種變動不居的世界?他們不約而同回答了一個關鍵字:「hunker down!(意譯:沉潛待發)」

hunker down,原來是蹲下的意思,但這裡的蹲,是一種低下身子,等待時機躍起的蹲。面對比我們想像瘋狂的世界,我們要蹲、也要準備自己隨時面對;要謙卑以對,但敞開胸襟,讓我們即便在黑天鵝滿天飛的年代,也能有機會在最佳時機,破除環境限制,奮力一擊。

二○○八年出現的黑天鵝,從金融海嘯、油價漲跌、歐巴馬勝選、美元升貶等,帶給人們最大教訓或許就在此。

*黑天鵝效應,讓他們都栽了!

預測時間/預測者:'07.05 聯準會主席柏南奇
預測內容:次貸問題,不會蔓延到其他金融體系及國家
當前狀況:金融海嘯席捲各國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2 渣打銀行
預測內容:越南現在是潛力成長區,越南版中國奇蹟就要上演
當前狀況:越南'08年6月爆發金融危機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3 經濟學家羅格夫
預測內容:美元會貶到1歐元兌2美元
當前狀況:美元'08年3月起反彈,11月還創下近31個月新高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3 美財經媒體CNBC分析師克雷默
預測內容:貝爾斯登沒問題,投資人別把錢抽走
當前狀況:貝爾斯登破產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4 多頭總司令Abby J. Cohen
預測內容:美股'08下半年漲到14,700點
當前狀況:8,600點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7 《霸榮週刊》
預測內容:許多檔金融股看來很具吸引力,包括雷曼兄弟
當前狀況:雷曼兄弟在2個月後破產

預測時間/預測者:'08.07 台灣《商業周刊》
預測內容:'08年底前台股上11,000點
當前狀況:4,600點

Wednesday 28 January 2009

敗因分析:三大錯誤 讓冰島玩掉自己



2008-10-27 撰文者:賀先蕙

冰島過去幾年來因為銀行快速擴展,做了一場華爾街夢。如今夢碎,國家金融活動陷入停頓。

曾經,它是個人人稱羨的資優生。半個世紀前,英國詩人奧登(WH Auden)赴冰島旅行,曾經描寫冰島:「幸運的島嶼。這裡人們生而平等,但卻不庸俗。」

一九九○年代末期後,這個與世隔絕的小島因為經濟自由化,展開了十多年的經濟起飛,甚至被稱為經濟奇蹟。

二○○七年,冰島在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標(Human Development Index)中排名第一,是世界上最高度發展的國家。而由英國萊斯特大學所公布的快樂國家排名,冰島也名列全球第四,高過同處北歐的芬蘭和瑞典。甚至才剛剛公布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排行(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中,它排行第二十,比去年的第二十三名還要進步。

在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貪腐印象指數(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中,冰島也是名列前茅的「清廉資優生」,二○○五年和二○○六年連續兩年蟬聯全世界最清廉的國家第一名。而近兩年,也都還有前十名的水準。

但現在,這個國家面臨破產。英國凍結了它第一大銀行Kaupthing在英國的資產,而荷蘭揚言要控告冰島政府。這個國家到底做錯了什麼?

問題出在這個蕞爾小島過去十年來做了一場華爾街夢,過分樂觀、甚至是自不量力,而政府當局也未能即時踩煞車,終讓一場美夢成空。

錯誤一 把國家當對沖基金經營

「世界最大的對沖基金(hedge fund)之一剛剛爆掉。它的名字叫冰島,」這是《華爾街日報》十月十三日的評論。冰島自一九九○年代中期以來,就進行了一連串經濟自由化的措施。一九九三年,冰島加入歐洲經濟區(European Economic Area),讓冰島可以不受限制的進入西歐各大市場,但相對的,也讓冰島必須解開原本對貨物、服務、勞動力和資本的管制。直到一九九五年,冰島完全取消了長、短期資金進出的限制;另外,冰島政府也把企業所得稅從原本的五五%降低到一八%,刺激經濟發展。一九九○年代末期,又陸續進行國營銀行的私有化,直到二○○三年完成。

冰島,除了利率控制在央行手中,其餘完全開放,沒有城牆,門戶洞開歡迎全球資金!金融自由化,造就了一批新貴,也讓冰島興冲冲要藉金融快速擴展經濟領土。

出身冰島漁業家庭的必佑夫森(Bjorgolfur Thor Bjorgolfsson)在二○○○年前後,就搭上了冰島前三大銀行私有化的順風車。他年輕時到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創立飲料工廠,後來把事業賣給百事可樂和海尼根,更繼續錢滾錢,帶著第一桶金回到冰島,買下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四五%的股份。

高利率引來熱錢!海外「鱈魚債券」越堆越高

因為高利率,冰島吸引了海外金融機構源源不絕的資金來投資,又被稱為「鱈魚債券」(編按:冰島以出產鱈魚出名,故有此名稱)。冰島的錢太多,於是冰島銀行在歐美大舉收購商業和投資銀行及證券公司,積極開設分行。從斯德哥爾摩、紐約、倫敦、日內瓦、盧森堡、都柏林,到中東的杜拜、卡達都有他們快速擴張的身影。《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就曾引述一位銀行家的話指出:「Kaupthing銀行認為自己是北極地區的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

不只銀行擴張,冰島銀行業也協助國內企業在海外攻城略地,包括英國食品製造商Geest、知名玩具零售商Hamleys、女性服飾連鎖店Whistles、在全英國各地有六十三家分店的百貨連鎖House of Fraser、還有知名服裝品牌Karen Millen和Oasis都是冰島人投資的。

時局好的時候,這些效法華爾街銀行的冰島大銀行們花錢一點不手軟。英國《泰晤士報》(Times)指出,去年六月,Landsbanki銀行就曾包下兩台波音七三七型的飛機,讓六百位倫敦的員工,從郵差到總裁,通通到冰島度假。

高槓桿引爆危機!借短投長擴張反害到自己

這些銀行的擴張手法,其實是學習華爾街前輩們。「這些銀行用的是跟雷曼兄弟和貝爾斯登一樣的籌資模式,」波士頓大學財經系教授威廉斯(Mark Williams)分析指出:「他們利用短期融資來擴張、進行長期投資,主要是在美國和歐洲。」

冰島銀行這種借短、投長的過度槓桿,到二○○六年開始有分析師提出警告。首先是美林證券和丹麥哥本哈根的Danske銀行分析師提出警告,認為冰島銀行的外債過高,當碰到信用緊縮的時候,將會有嚴重的後果。當年六月,S&P也將冰島的外幣及本國貨幣債務評等展望從穩定調降為負面。一場危機隱隱爆發。

而冰島銀行為了張羅更多的現金,來補充機構投資人抽走的錢,他們開始用高額利息到海外吸引個別存款戶。Kaupthing銀行透過子公司在英國開辦Kaupthing Edge網路銀行、Landsbanki銀行則是在二○○六年開設網路銀行Icesave。根據媒體報導,前者今年每個月吸引高達七億英鎊的存款;Icesave網路銀行也吸引了共三十萬的英國存戶來存款。

事實上,冰島的銀行體系自始至終並沒有買過多的美國次貸有毒證券。冰島之所以會破產,完全是因為這種借短投長、高度槓桿的擴張方式害到自己。「整個冰島就是華爾街投資銀行,但是玩到破產了。」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這麼分析。

根據冰島央行的資料,今年八月冰島銀行體系海外負債(foreign liability)已經超過八兆四千億克朗,遠遠超過銀行體系帳上海外資產(foreign asset)的六兆七千億克朗。而截至去年底時冰島短期外債更是央行外匯準備的十五倍之多。 負債大於資產,央行外匯準備又不足,該國國內生產毛額(GDP)只有近兩百億美元,但銀行體系的資產卻是國內生產毛額的十倍之多。也就是說,一旦這些資產出了問題,冰島人得不吃不喝十年才能賺回來。

當世界風浪來襲,冰島就這麼垮了,讓三十多萬人的冰島承受從天堂跌落凡間的夢碎。

錯誤二 央行扮演共犯結構

冰島捲入金融冰風暴的第二個錯誤,來自於不夠專業、無法適度監管又導入錯誤利率政策的政府。

為什麼冰島政府會放任銀行體系大量接受海外存款,使銀行體系海外短期負債快速竄升而沒有妥善管理?許多歐美學者認為是政治因素─政治酬庸下造成央行無法專業、超然。

冰島自一九四四年正式自丹麥手中獨立以來,獨立黨(Independence Party)一直是冰島政治圈的最重要角色。六十四年來,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是由獨立黨組成的聯合內閣領導冰島。

卸任總理管央行!任由銀行負債雪球越滾越大

而屬於獨立黨的現任央行總裁奧德森(David Oddsson),也可以說是因為政治酬庸而上台。奧德森於一九九一年開始到二○○四年當了十三年的冰島總理,成為冰島史上擔任總理最久的政治人物。他右派經濟自由化的思想,讓他被稱為是冰島的柴契爾(編按:一九七九年至一九九○年的英國首相)。

下台之後,奧德森轉任冰島外長。一年後,這位學法律和戲劇、毫無經濟或金融專業的前總理,卻被任命為冰島央行總裁。

「很多人認為他是問題所在,」《泰晤士報》引述冰島大學教授歐拉夫森(Snjólfur Ólafsson)的話指出。

沒能提早踩煞車、面對批評時,使用政治語彙來反擊,是奧德森被批評的重點之一。其實他早在二○○六年時,就有機會可以大刀闊斧的改善冰島金融體系的危機。當時,許多分析師開始提出警告,認為冰島銀行體系的負債過大,已經有金融危機的跡象。沒有讓監管趨嚴,奧德森卻只是利用信心喊話來安定國際投資人:「這些評等機構在檢查過銀行體系後,還是維持他們的看法,認為銀行們是安穩而且健全的。」

十月十七日(冰島時間),《商業周刊》記者在冰島首都市中心的Ingolfstorg廣場,看到冰島少見的示威活動。一群冰島人舉著「白癡,下台!」的牌子,對象就是奧德森。

「都是他,讓我們變成現在這樣,他的貨幣政策犯了太大的錯誤。而且,他是冰島權力最大的人,連現任總理(哈德)都是他的傀儡。」主導這個示威活動的GusGus樂團鍵盤手Biggi說。除了對奧德森專業的質疑外,冰島央行打擊通貨膨脹和調升利率的政策也是導致今日問題的關鍵之一。

抗通膨政策失控!不斷升息反導致惡性循環

冰島政府在二○○一年時通過法令,決定採用「目標通貨膨脹」(編按:inflation targeting,即鎖定一定的通貨膨脹區間,一旦超過,就調升利率來壓抑通膨)的政策,把通貨膨脹的上限設在二‧五%,上下可以波動一‧五個百分點。因為冰島經濟體很小,又相當仰賴進口。每當碰到價格波動時,冰島央行的策略就是不斷透過調升利率來抑制通貨膨脹(理論上,利率調升後,可以使得國內經濟降溫,進而抑制通貨膨脹)。但是因為利率不斷上升,冰島卻成為國際投資人眼中非常適合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對象,透過在利率便宜的國家(例如日本)借錢來投資冰島,賺取高額利息。熱錢滾滾而來,結果通膨沒有遭到控制,反而更嚴重,而央行又再持續加碼調高利率,導致惡性循環。

舉例來說,冰島二○○六年和二○○七年的年化通貨膨脹率分別是六‧八%和五%,但冰島央行不斷調升利率,從二○○六年初的九‧二五%調高到二○○七年底的一三‧二五%。冰島國內當時看似一片榮景,其實通貨膨脹早已失去控制。

倫敦商學院的經濟學家丹尼爾森(Jon Danielsson)就認為,雖然「目標通貨膨脹」政策在經濟學理論上有完整的理論基礎,但卻比較適合大型的國家。

曾經獲得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Joseph E. Stiglitz)也曾在今年發表一篇名為《目標通貨膨脹的失敗》的文章指出:全球在最近幾年經歷的通貨膨脹,相當高的成分是因為石油和糧食等價格高漲造成。也就是說,通貨膨脹是「進口」而來。小國或已開發國家即使調升利率,也根本無法改變全球經濟走向。

銀行監管也失策!無視信用流動問題的警訊

除此之外,《華爾街日報》引述冰島大學經濟學家馬格努松(Gylfi Magnusson)的意見認為,冰島央行和其他部門近年來還出現了其他監管失策,其中包括降低銀行存款準備率和讓銀行接受大量海外存款。

今年三月,當市場對冰島銀行體系的健康狀況更為擔心,信用流動開始出現問題的時候,冰島央行改變規定,減免冰島銀行海外分行的義務,當作計算存款準備基礎的一部分。「期待這項改變,能夠改善有海外分行的銀行存款準備的壓力。」冰島央行的做法可以說是不面對現實的一招險棋。

以冰島一個人口不過三十多萬的國家,銀行體系在過去短短六年內快速發展,玩起了各種高槓桿的金融產品,而且是在世界各地玩,冰島政府的金融監管單位要能夠同步跟上足夠監管能力和監管人才,是相對困難的。

當監管機關專業度不足、對自己所處環境認識不清、政策又錯誤,政府就形同銀行的共犯,一起玩出一場大災難。

錯誤三 被過度樂觀心理蒙蔽

一九七三年,冰島面臨嚴重的火山爆發。滾燙的岩漿從島上的火山滾滾而下,眼看就要流到冰島賴以為生的漁港。這時冰島人用行動證明了人定勝天的道理,完成連專家都認為的不可能:工人利用不斷對岩漿灌注冰冷海水,最終讓岩漿改道,保存漁港的安全。

自然條件惡劣的冰島人,幾個世紀以來,都是靠著贏過大自然的極限而生存下來。但冰島今天的失敗,卻也因為他們太相信人定勝天的道理,被自己的成功所蒙蔽,過分樂觀,忘記自己的渺小。

二○○六年,冰島還是一個在歐洲廣被傳頌的經濟奇蹟。二○○六年三月,Kaupthing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強森(Asgeir Jonsson)發表一篇《冰島經濟奇蹟--錢從哪裡來》的報告。在該報告中,強森指出了七個冰島經濟奇蹟的背後原因:第一,人口結構年輕與相對其他歐洲國家更長的工作時數;第二,一九九○年代中期以來的經濟自由化奏效;第三,與歐洲整合;第四,運作良好的退休金系統,可用來投資國內外各項商品;第五,便宜的世界資本匯入;第六,冰島開始向海外擴張,尋求更大經濟規模;第七,成功投資銀行業,扶植了國內企業發展。

諷刺的是,今天看起來,除了第一個因素,其他成功原因都直接或間接的造成了今天冰島的危機。

在二○○四年、二○○五年,冰島經濟以七‧六二%、七‧一五%的高速成長,直到二○○六年才因為小型金融危機的襲擊而放緩為二‧六一%。冰島央行經濟學家歐拉夫森(Tjörvi Ólafsson)分析,冰島實質房價自一九九七年到今年五月,增加了一二八%、股價指數從二○○三年一月到二○○七年七月,總共上漲了五五○%。

「黑天鵝」早就存在!不是沒預警而是沒人相信

經濟快速成長,加上房市和股市的榮景,讓部分冰島人開始揮霍消費。在好日子時,街上處處可見英國名牌轎車Land Rover和跑車Maseratis出沒。《經濟學人》(Economist)今年十月就為文指出,冰島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許多人開始借貸消費,家戶累積負債達到家戶可支配所得的二一三%,遠遠高出英國的一六九%和美國的一四○%。

「以前很少有冰島人很有錢。一夕之間,借錢變得很容易……,基本上,我們很驕傲冰島人也可以變得有錢,」冰島大學教授歐拉夫森(Snjólfur Ólafsson)這麼說。

就是這一種「與有榮焉」、「原來我們也可以」的心情,讓冰島從政府到民間,都被蒙蔽在一種過度樂觀中,殊不知大難將至。

《黑天鵝效應》一書中說,在發現澳洲前,歐洲舊大陸的人相信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直到在澳洲看到黑天鵝,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世界上有黑天鵝的存在。在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前,即使恐怖主義已經在世界許多地方蔓延,但卻沒有人相信美國本土的世貿大樓、五角大廈居然會被恐怖份子攻擊。

同樣的人性弱點和經驗局限性也出現在冰島,沒有人相信一個歐洲國家、人均國民所得(GNI)超過五萬四千美元的國家會破產。原因就是被周遭的樂觀景象所蒙蔽。

事實上,在Kaupthing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強森發表那一篇報告指出冰島經濟奇蹟背後的七項優勢的同一個月,丹麥哥本哈根的Danske銀行幾位分析師聯合發表了一篇名為《冰島:間歇泉危機》(Iceland : Geyser crisis)的報告指出:「我們觀察金融危機的早期警示指標,並且做出結論認為,冰島在各種指標上,都比泰國在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前嚴重。」

不是沒有預警,只是冰島人因過度樂觀,選擇不相信。也在同一個月,冰島央行總裁奧德森接受媒體專訪時,還信誓旦旦的表示:「一點危機的跡象都沒有。」

當周圍的人都給予掌聲,不肯指出你的缺點時,或許失敗就不遠了。但當周圍的人已經開始指出缺點所在,但你卻還是選擇不相信時,就是注定失敗了。

沒認清小國事實!實力不夠卻想當金融領頭羊

冰島人勝過很多不利的條件,在過去十年間透過市場開放和自由化的改革,冰島也的確克服一些先天不利的條件,但她忘了自己仍是個小國。這麼小的國家,玩出GDP十倍大的財務槓桿,她忘了做為全球有獨立且浮動貨幣系統的最小經濟體,是多麼不容易,卻又多麼脆弱。

當一個國家發生金融危機,政府有無能力出面進行擔保,國力大小就是關鍵。《經濟學人》分析,金融危機時,如美、英等大國,資本市場深、稅基廣,才有可能讓國際債權人相信這個政府不會垮台,甚至願意購買該國的政府債券,讓該國印製鈔票,度過金融危機。但冰島本身太小,政府的實力根本無法讓國際埋單。

冰島的例子證明了,或許有時人的確可以勝天,但多數時候還是得謙卑的認清自己的渺小和環境的限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終結貧窮》(The End of Poverty)一書中,就強調一個國家的地理環境、地貌、與鄰國的關係、自然資源、氣候,與世界主要市場的距離等因素都會嚴重影響一國的發展。個人和國家,都一樣要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找出最適定位。

如果冰島破產能給小國什麼教訓的話,那就如冰島總理哈德(Geir Haarde)所言:「我們從過去幾年的實驗中學到的教訓就是,一個小國想要在國際金融中扮演領頭羊的角色是不智的。」

*銀行擴展大事紀

1997
.冰島第一大銀行Kaupthing獲准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1998
.第一大銀行設盧森堡分公司
.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開始私有化

2000
.第一大銀行設紐約分公司
.第一大銀行股票在冰島掛牌
.第二大銀行併倫敦Heritable銀行

2001
.第一大銀行設哥本哈根分公司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第三大銀行前身在倫敦開業

IMF警告:
.銀行資金增加速度跟不上擴張速度
.銀行整體獲利能力開始下降

2002
.第一大銀行在芬蘭和瑞典收購證券公司
.第一大銀行併日內瓦Handsal資產管理公司

2003
. 第一大銀行在倫敦營業且併挪威一資產管理公司

Tuesday 27 January 2009

抢头香:可为自己带来一整年好运?


听到有人在除夕午夜12点到庙里要抢头香。

曾在电视看到在台湾,那里的民众在庙里争先恐后抢头香的新闻,以为那是在台灣才有的民間習俗,几时已经移到这儿来了?

真是有样学样。

最要命的是,身边的亲友,竟然也迷信这个。

至于他们是否有在除夕夜到庙里去人挤人、抢头香?我也懒得过问。

觉得相信抢头香可为自己带来一整年好运的人很自私。

试想想,如果你真的成了第一位抢得头香的幸运儿,那又怎样?

那是不是表示第二个、第三个以及其余不怎么幸运抢不到头香的信徒就没有好运?

那你不是造了很大的业?因为你害其他人抢不到头香,害他们一整年都没有好运?


今年的烟花爆竹特别多,尤其是今晚,爆竹烟花声响此起彼落,像盛世重临庆升平,嚣张的程度,只能用无法无天来形容。

烟花多得几乎把整个天空照亮,那样的画面,那样的轰耳巨响,使我想起在电视上看到以色列加沙的战火,两者真的没有两样。

为什么今年的爆竹烟花特别多?爆竹烟花燃放并未解禁,那民众何以燃得那么放肆?所以用无法无天来形容,恐怕是最贴切的。

看到如斯“盛况”,你如何会相信国家正面对着经济风暴?

《牛年》:这是最坏的一年吗?大家都如是说


已经很久没有写诗了。

今年牛年,使我想起在12年前,我曾写了一首叫《牛年》的诗。

现在重读,发现写得非常幼稚,自己读了都会脸红。

女儿说:不会啊!那是你在那时候写下的感觉,很有纪念性哩。

12年前,便是1997年,也是掀起上一次经济风暴的那年。

如今隔开整整12年,又回到了牛年。

算命佬大概会说:凡牛年对股市不利。

也就是说:凡牛年就没有牛市。

其实那也不对,1997年的上半年,市场仍然牛气冲天,一直到了下半年,市场才开始急转直下,真正的熊市,是在次年开始,直到2000年,在网络热潮的带动下,才逐渐恢复牛气。

其实,此次的经济风暴,从2007年就见到了端倪,直到去年下半年开始迅速恶化,今年会是最坏的一年吗?大家都如是说。


这就是我在12年前写的诗:《牛年》


牛年来不来一个大牛市?

这是一个人人感到兴趣的问题


街头巷尾,大城小市

老板经理,白领蓝领

贩夫走卒,家庭主妇

大家爱好,原来相同


所有的炒家玩家赌家都自成一家

不管你是投资投机投注投你所好

快速致富是你眼前目标

横财送来有谁敢说不要


失去了的今年想赚回来

赚回了的还想赚得更多

多少人能够做到见好就收

多少人到最後还是付出更多


百货市场大减价人人争先恐后

股票下跌何以不见有人抢购

价高市危越刺激就越有人追

泡沫破灭之后才相信事与愿违


今年你是否准备衣锦还乡

还是你已经落得遍体鳞伤?

或者你在偷偷地卧薪尝胆

一觉醒来你又是一条好汉


牛年来了,牛市来不来?

这是今年第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Monday 26 January 2009

今年烟花特别多: Crisis What Crisis?


昨晚除夕夜,拜完愿後,刚刚是午夜12点。

大家互道恭喜与新年快乐。

远处即开始传来声声的爆竹和烟花声响。

爆竹还没怎么样,回家途中,看到烟花更是此起彼落。

看到好几户人家,一家大小都在马路边公开燃放烟花,尤其是在一些单层排屋住宅区,烧得似乎更厉害。

怎么今年的烟花特别多?

好像有很多年都没有看到听到如此“大规模”的爆竹和烟花燃放了。

心里甚是纳闷,难道爆竹烟花解禁了吗?

好像没有读到有关解禁的新闻呢!

几个星期前,还看到警方破获走私烟花进口的报导。

那昨晚燃放的爆竹烟花又从何而来呢?

看到如斯“盛况”,你会相信国家正面对着经济风暴吗?

使我想起念书时期,有支叫Supertramp的乐团,出了一张叫Crisis What Crisis?的唱片,当时曾风靡一时。

是啊,你说有经济风暴,哪里有经济风暴?

我想,如果把花在买爆竹和烟花上的钱,存起来未雨绸缪,或拿去做善事,那不是更有意义吗?


今早和欧阳兄谈起,他别有一番见解。

他说:经济不好,人们就会花更多钱在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上,如烧爆竹烟花,希望取得好运。

买万字票的人也会多起来,既然没有正财,那就只好祈求横财就手。

我倒是担心,经济不好,治安会不会变得更坏?

Sunday 25 January 2009

除夕日到普陀寺拜祭父亲


女儿说:上星期六是阿公的忌日,三伯跟她说的。

真是惭愧,要不是三哥提起,几乎每年都忘记父亲的忌日。

连忙翻看当年父亲的讣文剪报。

父亲是在1996年2月10日去世的,上星期六1月17日,农历则是12月22日,是父亲的农历忌日。

今早,便带家人到普陀寺拜祭父亲母亲,双亲的骨灰都在那儿。

发现普陀寺的香火不像以往那么“旺盛”了。

不是因为信徒人数减少。

而是因为自几年前,普陀寺开始鼓励“正信”,例如在大殿前,贴上告示:每人只点三支香,每个香炉插一支。

以往都是看到人人一次点十多20支香,在每个香炉至少插上三支香,多到无处可插,到处烟雾弥漫,甚是不好。

然后,普陀寺的帝汶工人就站在一旁,你一面插,他却一面把香拔掉丢在一旁。

看在心里,觉得好浪费,而且也造成空气污染。

普陀寺的苦心,几年下来,似有看到一点成效,现在,大多数人都很听话地只点一至三支香,空气也感觉清新多了。

毕竟,心诚则灵,不是点愈多香就愈表示你的诚心,也不是点愈多香,菩萨就愈灵。

Saturday 24 January 2009

今天是老婆大人的生日


今天是老婆大人的生日。

非常巧合,老婆今年的生日,阳历和农历都落在同一天。

早上带孩子去吃早餐的时候,女儿忽然想到,便拨了电话给她妈妈,祝她生日快乐,我赶快加多一句:青春常驻。

昨天,办公室里的女同事们才说:女人最怕老。

然后她们对着电脑里的一批年华老去的女明星相片评头论足。

我忍不住说:有一天你们也会老,有一天,你们也会像她们那样。

老婆也是,最喜欢听人家赞她像18岁。

女儿听了就会抗议说:是你看来年轻,还是我看来成熟?

两母女走在一起,有时会让人误会她们是姊妹。

我说:你应该替妈妈高兴,是妈妈驻颜有术。

晚上,孩子原本要到市区跑夜市,我想到最近都在下雨,所以建议改到1Borneo。

老婆说还要买一些年货,最后改去City Mall。

先在Green Passion吃晚餐,算是替太太庆祝生日。

之后就到霸市买年货。

太太的生日,就这样过去了。

还是在此敬祝太太:生日快乐,青春常驻。

Friday 23 January 2009

股市寓言:Deal or No Deal ?


今天是华人过年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一些人所期待的“岁末涨潮”没有出现,反之,综指收市还跌了6点。

同日,读到交易所将在今年7月6日推出新综指(FBMKLCI)以取代旧综指的新闻。

与其同时,落实两年的富时大马30指数(FBM30)则将被取消。

记得两年前刚落实富时指数时,不也是说将取代现有的综指吗?没想到此后综指却一路扶摇直上,一举冲破1000点,并一度跨越1500点记录。

在那段辉煌时期,交易所也忘记了富时30将取代综指之说,因为综指当时的表现实在太好了。

如今综指节节败退,交易所又提出以新综指取代旧综指的建议。

难道有了新综指,股市表现就会好?

但,当时的富时30,以莫名其妙的6000高点面世,如今却只得5634点,比面世时的表现还惨不忍睹。

富时30生不逢时,因为那时股市开始进入热潮,投资者只把注意力放在综指是否将冲破1000点。

但这不是指数的问题,不要本末倒置,指数只是反映股市的表现,指数起跌,是因为股市起跌。


以下是我读到的一篇「股市寓言」,相信股友读了都会会心一笑。

“從前有一個到處都是猴子地方,一名男子出現向村民宣布,他將以每隻十元的價購買猴子。

村民瞭解附近有很多猴子,他們走進森林開始抓猴子。

該名男子花了數千美元購買每隻十塊錢的猴子,猴子數量開始減少,村民們越來越難抓到,因此他們不再熱衷了。

該名男子見狀隨後宣布,他將出價每隻猴子20美元。

這又讓村民們重新開始努力抓猴子。

但很快供應量更為減少,他們幾乎很難再抓到了,因此人們開始回到自己的農場,淡忘了抓猴子這件事。

於是該名男子又增加價格到每隻25美元,但是猴子的供應變得更稀少,再怎麼努力都很難見到一隻猴子,更別談抓猴子了。

該名男子現在宣布,每隻猴子他出價50美元!

然而從這時候他離開了,去城裡辦一些事務,現在他的助手代表他繼續從事購買猴子的業務。

這名男子離開後,助理告訴村民,瞧瞧該名男子購買在大籠子裡的這些猴子,我每隻用35美元賣給你們,等該名男子從城裡回來,你們可以將它們每隻50美元賣給他。

村民們匯集了所有的積蓄,購買了全部的猴子。

只是他們從此再也沒有見到這名男子和他的助理了,村子裡又再次變成到處都是猴子的地方。”

第一轮 70 亿元经济配套发了没有?


三天前,当副首相表示将在数月内公布第二轮振兴经济配套时,心里就很纳闷。

去年宣布的70亿元已经发放了吗?怎麽好像没有感觉到?市况好像一点都没有好转,经济依然凄凄惨惨。

副首相却说:第一振兴经济配套下的所有拨款,已经悉数分发给相关部门和机构。

真的是如此吗?

为什么几天前,州官们还说:去年宣布分予本州的10亿元特别拨款,至今一分钱都还没收到?

如果70亿元已经完全分发给相关部门和机构,为什么两天前,前財長敦達因还叫政府必須尽快落实70億元振兴配套和撥款,否則配套將失效?

敦达因说:国家不能再把時間消耗在辯論上或猶疑不決,應该立即付諸行動,協助促進國家經濟成長。

中華工商聯合會的丹斯里鍾廷森也异口同声说:政府必須紧急落實經濟振興配套,光說不做是看不到成效的。

两人与副首相说的有所出入,让我满腹疑惑,70亿元究竟拨出去了没有?

昨天,副首相又透露说:政府其实只发放了50亿元拨款,其余的20亿元會在下星期發放。

这与三天前说的:“所有拨款已完全分发给相关部门和单位”有所出入。

悉数发放了70亿元,和只发放了50亿元,相差20亿元,这是一笔很大的数目。

至于市况好像一点都没有好转,或感觉不到,也可以有几个解读。

一,就是如林冠英所说的,数目太小,起不了甚麽作用。

二,虽然50亿元已分发给各相关部门和机构,但还没有发放到经济系统里去。

三,因为繁文缛节,可能各相关部门和机构根本就还没有收到有关拨款。

Thursday 22 January 2009

It Ain't What You Do, It's the Way You Do It


念书时期,有一首旋律相当动听的流行歌曲,叫 It Ain't What You Do, It's the Way You Do It,由当时的三人组合 Bananarama 与 Fun Boy Three 合唱,风靡一时。

歌曲要带出的意思是:要做出成绩,重要的不是你做甚麽,而是你做事情的方式。

我就常常拿这首歌的歌名来激励我的孩子,希望他们做事认真,不要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其实都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然而,我们时常为了避免磨擦,因为怕得罪别人,往往避重就轻,不敢针对事情去深入做讨论,最后总让事情不了了之。

但事情并没有不了了之,因为问题没有解决,在下一次的活动中,它又浮现出来。

因为大家没有从过往的错误中学习,因为面子问题,大家固执己见,照各自的方式去做。

以个人喜欢的方式在团体中做个人的事情,却要别人去跟从,结果问题重复出现,周而复始。

我们往往为了避免伤害一个人,或为了保护一个人,却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为了一棵树,我们宁可失去一座森林。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因小失大。

结果那个受到保护的人,甚麽也没学到,他仍然自以为是,没有想到是别人在包容他。

於是,他就一路错下去,重复着以前的错误,却坚持自己是对的。

同样的行为重复了一次又一次,最后错的也变成对的。

反正讲他都不听,那就随他去吧。

因为一开始的包容,让他以为他没有错,所以他还是执意地错下去。包容变成了纵容。

等到小错铸成大错,一切为时已晚,你要再指正他的不对的时候,他反而掉转头来怪你:为什么你不早讲?

其实早有讲,但是他没有听到。

因为,人总是选择他要听的话,不中听的话,他选择听不到。

以为成就他是帮助他,其实是害了他,因为他没有学习到成长,也没有学习到团队精神,反而助长他的嚣张。

也害了其他因为他而受到伤害的人。

有些人受了伤,他不会到处去宣扬,唯恐天下不知。

他只是静静地退出,默默地离开,从此不再参与活动。

然后我们数他的不是,说他不该这样这样;却忘了自我检讨,问题是不是我们?因为我们的言行,因为我们的包庇,才引起他的退心?

事情没有对错,只是做事的方式不一样。

若是两厢情愿,那算是性骚扰吗?


济世之家有个青年,平时静静地坐在走廊边的木椅上,有人走过时,他会在你毫无防备之下出手突袭你。

若是男的,他就来一招海底捞月;若是女的,他就会抓你的臀部。

我们是济世之家的常客,每当看到他有这样的举止,都会大声喝止他。

逐渐地,他对我们,不敢再有这样的行为。

但是,每当有新人去的时候,他还是会向这些新人动手。

上星期,有几位新来的沙大学生跟着我们去济世之家。

一时忘了向这些新生叮咛,结果,有一男一女被这位青年偷袭。

赶快告诉同学们,不要太靠近这位青年,以免让他有机可乘。

当然我们都不怪这位青年,因为他本来就是弱智儿,所以才会住进济世之家来。

他的智商年龄,大概还在小孩子的阶段吧!

他应该没有分辨对错的能力,可能他只是觉得好玩,可能他也知道,他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只是他无法控制他的双手,看见有人走过,他就会“手痒痒”了。

知道他有这样的病态,我们这些正常人自己稍微警觉一下就是了,不要让他“得心应手”。


同样的,如果你知道某人有这样的“嗜好”,你还偏偏要送羊入虎口,后来真的发生事情了,你是不是自食其果?

竟然还有图为证,但是,从图片中看,大家好像乐在其中,相当的配合,哪里有性骚扰的迹象?

若是两相情愿,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那可以叫性骚扰吗?

如此意图不良,如何取得他人的同情?

何况,如果对方有病,就像济世之家那位青年那样,我们是不是应该当场阻止他?

从图片看,对方根本没有受到阻止,反而好像受到鼓励,很开心似的,甚至是刻意摆pose,排排坐,齐齐拍照。

这样子来对待对方,对对方不是更大的伤害吗?

你明知他有“前科”了,竞还坐得那么靠近,任他去骚扰你,然后拚命拍照?

从这点看来,动机明显不良。

如果是用欺骗的方式来取得对方的信任,这样的行径,更加令人不齿。

布局引君入瓮,那与香港那些八卦杂志刻意制造新闻以耸人听闻的做法有甚么不同?

如果对方有病,我们是不是应该同情他,而不是用欺骗的方式来引他再次“犯罪”?

Wednesday 21 January 2009

曾几何时,政府开始补贴国油?


部长又食言了。

油价不止跌破了40美元,昨天(20日)还跌破35元。

同一天,部长却说:沒有跡象顯示政府會在近期內再度調低油價。

他还说,國際油價在這两周內,並沒有多大的變動,所以政府不會作出調降的反應。

但是,部长在上个星期才说:如果未來兩三天内,国际油价跌至30美元或35美元,政府就會考慮調低汽油價格,每公升調降2至5分。

部长还特别强调,平均油价需低过至少39.50美元,国内油价才有可能调降。

昨天油价跌破35美元,目前还保持在40美元以下,作38美元。

部长却说国际油价没有多大的变动,迫不及待就表示不会调降国内油价,连区区的2至5分都不舍得施与。

部长还說出一番曲折离奇的话:國際油價滑落,將造成國油蒙受虧損,政府必須對國油作出補貼。

对我来说,这倒是一则真正最“新”的新闻。

国油年年都赚大钱,曾几何时开始,国油也需要接受政府的补贴?

这不是一件很离谱的事吗?

难道国油也像大道那样,受到收入的保证?

当油价飚涨时,政府补贴人民;当油价下跌时,政府补贴国油。

难怪政府永远都是大输家。

但是,想到政府目前向人民抽取每公升60分的油税,我难以想像,这笔油税是拿去补贴国油。

这岂不变成了“劫贫救富”?

Tuesday 20 January 2009

女儿的十七岁


差一点忘了,今天是女儿17岁生日。

女儿甚麽都不要,只要Uncle Biscuit面包店卖的一个圆形cheese cake。

因为之前我嫌贵,小小的一个cheese cake,竞要卖13块半,吃进口也吃不饱。

女儿也很听话,每次去面包店,都没再吵要买,只说等她生日的时候才买给她好不好。

所以,今晚就会买cheese cake给她,当做是她的生日蛋糕。


女儿怎么看,都不像17岁。

记得17年前,赶到医院去的时候,她已经生出来了。

但见她红红的脸颊,甜甜的睡着,心里有一番说不出的滋味。

一眨眼间,17年过去,女儿已经长成少女了。


前阵子,她吵着要学驾车,因为同学们都在学驾车。

我说,你考车牌来做甚麽?

她说:这样你就不用每次载进载出了。

我说:我宁可每次载进载出。


17岁。记得小时候有部电影就叫《寂寞的十七岁》,男女主角是柯俊雄和唐宝云。

其实我没看过这部电影,是听哥哥姊姊们讲的。

後来读到白先勇的同名小说。

初时以为电影改编自白先勇的小说。其实不是。


女儿问:为什么叫寂寞的十七岁?

我说:因为到了这个年纪,女孩子就会情蔸初开,很容易堕入情网。

所以你不要整天发白日梦。

男生的话,不要太容易相信。

我是男生,我从男生的角度告诉你,所以我是不会骗你的。

今年是 己醜年?己丑年?


读到新闻报导:XX会馆将在X月X日为己醜年办新春大团拜。

己醜年。从字面看去怪怪的。不是己丑年吗?怎会变成己醜年?难道“醜”与“丑”两字通用?

今早在文汇报读到下面这篇文章,总算解开了心中疑惑。


“迎牛年,忽然想來談談簡體字的問題。

似乎毫不相干,但相干起來了。因為農曆年是以干支紀年的,這個牛年,是己丑年。問題來了。

我買了新一年的日曆,日曆上印的是己醜年。甚麼己醜?我呆了半天,才猜道印製日曆的先生們,讓「丑」字繁化為「醜」了。

似乎這是簡體復原為繁體,其實又不是。

「丑」「醜」二字同音,但丑是丑,醜是醜,本來不是同一個字。簡體字中,用作同一字,因為同音。但如果要把簡體的文字轉為繁體的時候,丑不能一律轉成醜。必須區分,有的是醜,有的還是丑。但是用慣簡體的一代分不清了。

醜是醜陋,醜惡,含負面的意思。

丑的本義,與醜很大差別。丑是十二地支或十二個時辰中的一個。還有戲曲行當中有丑角,但丑角不是扮演最醜惡的人物,最醜惡的應是奸角,丑角只不過是把不恰當的行為加以誇張來表演,令人在笑聲中認識那是不足取的。在藝術角度上說,戲劇角色的表演都是一種美,丑角不是醜角。

當年制定簡體字的時候,把同音的「丑」「醜」合為一字,都用「丑」,這是依音借用,但是,很容易引起混亂,把「己丑」變成「己醜」,就是一種混亂。

類似的混亂還有許多。

例如,香港有「天后廟道」,有位住大陸的朋友給住天后廟道的熟人寫信,就特地寫成了「天後廟道」,錯了,好在還是收到了。

其實,天后廟,有個「廟」,可以猜到這裡供奉的是神明,神明是天后,不是天後。

有些字,就很難猜。如果是人名,你很難查究本來該是哪個字。比方三國故事中的蔣幹,如果簡化成蔣干,想再恢復繁體,就必需查清楚。因為也有人名用「干」字。不必一律變成「幹」。

古代有名人比干,被紂王剖了心的。如果現在有一本書談比干,要印行繁體本,就把他印成比幹,那就糟糕了,可能在古籍中查不到這個人。如果竟查出有個比幹,應當是另一個人,不是比干。

如果把周公旦繁化為周公蛋,那容易覺察有錯,因為「蛋」字很少用作人名,而周公旦名氣又很大。但是比較普通的字眼,覺察起來難,查起來也難。

內地用簡體字,已經數十年。但是海外地區仍然用繁體字,彼此在文字上的溝通,有了一些問題。現在有些內地版的書籍要出繁體版,在轉化的過程中,常常出錯。又近年香港有許多書籍雜誌拿到內地去排印,在這過程中,也常常出錯,把不應該那樣「繁」的字都錯誤地「繁」了。上面說的只是很少的例子。

看樣子,現在需要編一份由簡轉繁的對照表。有的簡體字化繁只有一個,那簡單。但有的簡體字化繁,會有不同的選擇,要用腦子想一想。麻煩的是如果由電腦來操作,電腦就可能不懂選擇,只會選筆劃分就是了。 ”

文汇报·琴台客聚 · 吴羊壁 · 2009/01/20 ·

Monday 19 January 2009

信不信由你,我中了 Shell 两百万美元奖金!


信不信由你!我中了Shell两百万美元奖金!

我收到从丹麦Shell寄来的一封电邮,内容告诉我,我是一位幸运儿,因为丹麦Shell一年只送这两百万元美金给一位幸运儿,而我就是今年的幸运儿!

哗!两百万美金,等于马币七百万元。一辈子都赚不到这笔数,这不是天降横财吗!

奇异的是,既然我是他们选中的幸运儿,他们却没有我的资料,所以我需要把我的详细资料寄给他们,他们才能够把奖金送给我。

这样一封电邮,一看就知道是个骗局,我也懒得回覆,看後就把它删掉了。

倒是昨天中午要开门去载孩子的时候,门铃忽然大响,我从窗门望出去,看见一辆鼠鹿停在门栅外,三位马来妹就站在门外,问可以让她们进来吗。

我说甚麽事,我要出去了。

我的马来话不是很灵光,对方好像是说她们来自甚麽Jabatan,要做甚麽人口调查。

当时也没有仔细思考,就让她们进来了。

但我还是有点怀疑,其中一位马来妹就赶快给我看一封复印的信,不过,信上写甚麽,我也不懂。

其中一位开始问问题,包括我的姓名、电话、公司、学历、家庭成员人数等等。

当她连太太及孩子姓名,太太公司及电话也要的时候,我又开始怀疑了。

我就推说我要赶着出去了,对方才匆匆结束离去。

但是,她们不是往下一家去访问,而是上车离去。

这使我产生更大的怀疑:怎么好像只是冲着我家来,如果是人口调查,不是应该每家每户地去做调查的吗?

然后我又想到,不对,昨天是星期天,若是政府部门,公务员岂会那么勤劳,选在星期天工作?

再想想,马来妹给我看的复印信,没有政府部门的letterhead,也没有官徽logo之类的,难道是伪造的?

而且三位马来妹年纪很轻,还是学生模样,哪里像政府官员?

如果三位马来妹冒充政府官员,那她们要我的资料来做甚麽呢?

现在回想,当时我太掉以轻心了,因为赶着要出去,所以没有提高警觉。

至少当时我应该写下她们的姓名,有关部门的电话号码,最起码要看她们的IC。

最好就是根本不开门让她们进来。

希望只是我多心吧!

不要商家削价,又要人民多消费


部長继续语无伦次。

之前,他还不断抨击商家未因油价下降而降低物价。

如今他说:不願看到商家因为销量驟減而展開削價戰。

但他又推動買國貨運動,號召國人購買本地產品。

既要人民购买国货,又不愿商家降物价。

如此前后矛盾的言论,不知他知不知道自己在讲甚麽,他究竟要人民和商家做甚麽?

经济不景气,若要刺激经济,要人民多消费,物价自然要先降,人民的购买能力才会上升。

政府不是要通膨数据下降吗?

物价下降,人民有购买能力,这不是刺激经济的基本条件吗?

哪有不要商家减价,又要人民多消费的学说?不知部长是根据甚麽经济原理?

难道人民个个很有钱,买得起贵货,只因为要支持本地货?

部长这次的呼吁,好像是在回应敦马之前的谬论。

敦马前阵子叫人民罢买美国货,也叫快餐店的员工辞职不干。

经济那么坏,快餐店员工辞职不干,谁来养他们?他们还要养家还要吃饭的啊!

可见做一个政治人物,很多事情最好是想好好才讲。不然就会贻笑大方。

不然就怪媒体乱乱写。

此外,部长终于承认,当油價下跌时,政府收入也跟着降低。

但是,当油价高涨的时候,不见部长那麽说。

那时他说,油价补贴让政府不胜荷负。

那时部长漏掉不讲的是:政府来自石油的收入也创下新高。

燃油补贴来自收入,两者升降成正比例,政府根本没有额外负担。

误导人民,好为油价飚涨至2.70元合理化。

好啦,如今油价跌跌不休,部长才承认:政府收入已大受影响。

要人民共赴时艰,却大抽人民油税。

如今鼓励人民购买本地货,又不要商家大减价。

如此语无伦次,真不知部长究竟在讲甚麽?他自己知不知自己在讲甚麽?

Sunday 18 January 2009

济世之家 · 四点感触


今早到济世之家服务。

在回家的途中,心中浮起了以下四点感触,且让我在此记录下来。

1.如往年一样,新春将到,来济世之家派红包和送物品的人士与团体也多了。

却看到地上丢了一箱烂葡萄,觉得好可惜,便问济世之家的kakak。

当时还小人之心,以为是工作人员把食物放到烂,不让智障儿们吃。

不过,kakak说该箱葡萄送来的时候,发现已经烂了,不敢给智障儿们吃,所以只好丢掉。

觉得有关人士或团体若要送东西来,应该先看过,确认好的才送,不好的不要送,不然就好像欠缺一种尊重和诚意。

2.今天发现有一位很开心的智障儿,之前好像没有见过。

一问之下,知道她是day care的,就是父母每天早上送来,放工后带回家,星期天就没有送来。

不过,可能是因为新春将到,她的父母今天要工作,所以破例把她送来。

觉得她与其他智障儿比较不同,一直笑嘻嘻的,让人见了也感染到她的欢愉。

我想,是不是因为她有家人晚上把她带回家,有家人的爱和关怀,所以她就显得比较开心?

而其他长年住在里边的,有些父母可能一年都没有来见他们一次,或者完完全全把他们放弃,他们怎么会有笑容,怎么会显得开心?

3.除了智障儿,里边也住了一些行动不便的大人,也就是残障人士。

觉得让他们与智障儿住在一起,好像不是很适当,因为他们只是不能行动,需要坐轮椅,但在智力方面他们是完全正常的。

4.今早也来了三位皮肤黝黑的外族人,两女一男。

一问之下,知道他们是帝汶人,刚刚在教堂做完礼拜,就过来这儿做关怀服务。

原来他们每个礼拜都有来济世之家,不过是轮流,每次两、三个人,这个礼拜就轮到了他们三位。

使我对证严上人说的:「付出无所求,还要感恩」,有更深的体会。

其实,我们做的,都是很谦卑的事情,而且还有很多有爱心的人都在默默地做,只是我们没有看到,不知道而已。

付出无所求,当你有所求而求不得的时候,你就会做得很烦恼。

还要感恩,因为我们有能力去付出,是有福的人,怎能不感恩?

所以我们不必做了一点小事就要居功,唯恐天下不知。

比起别人,我们所做的,其实微不足道。

1361 国阵选民没有出来投票


08/3/08: 国阵:32562,回教党:31934,多数票:+628

17/1/09: 国阵:30252,回教党:32883,多数票:-2631

从多数票看,国阵上次多628票,这次输2631票,来回不见了3259票。

从得票率看,国阵得票比上一回少了2310票,回教党得票比上一回多了949票。

其余的1361票去了哪里?(2310-949=1361)

可以说,这1361原本支持国阵的选民,这次都没有出来投票。

08/3/08: 32562(国阵)+31934(回教党)=64496票

17/1/09: 30252(国阵)+32883(回教党)=63135票

两者差距是1361票;也就是说,国阵这次少了的2310票,仅有949票改去投回教党,其余1361票根本没有出来投。

也许你会觉得,他们把票投给了独立人士,或者成了废票?

应该两者都不是。因为独立人士得票从去年685减至193票,而废票也从去年931票减至665票。

这意味着甚么?

原本是国阵的支持者,因过度自信而没出来投票,还是因失望放弃而不出来投票?

不知道。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民之所欲,常在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一次又一次的选绩,难道还没有醒悟吗?

Saturday 17 January 2009

亚庇慈济 大年初一 新春祈福开放


还有一个星期就是新春佳节了,亚庇慈济将照常在大年初一有门户开放。

为提醒大众,也像往年那样,写了一篇相关新闻稿,希望可以在星期三前见报。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腊梅绽放,锣鼓声响,又是辞岁迎新,一家团聚的时候。转眼间,戊子年随时间流逝,岁次即将转入己丑。

每年这个时候,全球慈济志工除了欢喜感恩为照顾户进行岁末发放,也不忘以戒慎虔诚、敬天爱地的心来迎接新春降临人间。

为答谢各位善心大德、会员及志工们历年来对本会的护持,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亚庇联络处将在大年初一(26日)早上十时至下午一时在里卡士会所举办新春祈福开放,届时将有醒狮贺岁、供灯祈福、恭听证严上人新春开示、介绍与观赏大爱电视,并有午斋招待。欢迎大众莅临,与慈济志工们共庆新春。

今年的新春祝福主题是「靜思勤行道、慈濟人間路」。证严上人勉励慈濟志工要殷勤精進在菩薩道上,帶動人人發心,走入人群,無私付出。

正當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際,證嚴上人也推动「清平致富」理念。清平,即是过清淡、平淡、简朴的生活,只要人人少欲知足、克勤克俭,生活自会变得富裕,社会自能走出当前的不景气。

证严上人慈示:宁可贫,也不要有贪与乱。因此,愈是金融风暴、经济隐忧的年代,愈要脚踏实地,回归清平人生,不要奢华,因为当景气一坏,人生的希望就如同泡沫一样虚华。

对於当局鼓励人民多消费,证严上人也慈示:在艰苦的时候,消费更要花在需要的地方,单是鼓励消费,却没有导正消费的观念,还是不够。必须克勤克俭,才能清平致富。心灵的富裕,比物资上的富裕更重要。

一年之计在於春、一日之计在於晨。谨此诚邀多年来对慈济志业给予护持与鼓励的大德们,大年初一,大家一起来共聚善念,相約落實「清平致富」,来年過個簡約又能日日行善的生活。

也谨此代表证严上人祝福大家:「日日祥和、天天平安、事事如意、福慧雙修」!”

Friday 16 January 2009

清贫致福 · 清平致富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影响有多大?

从去年的副首相说对我国没有影响,到几天前的首相说今年会更坏,可见政府已经认同:我国在此次的风暴中亦不能幸免。

但是,受波及的程度有多严重,相信暂时也没有人敢断言。

贸工部长说:国家经济未陷技术性衰退。

大马经济研究院(MIER)再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测调低,从3.4%调至1.3%;赤字4.8%也太乐观,MIER认为会恶化至5.5%。

但,第二财长仍然维持官方的3.5%成长预测。

经济会有多坏?可见大家看法各异。

好如一位卖保险的朋友自信地说:哪里有经济风暴?我的生意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当然,生意不受影响,并不代表没有风暴,也不表示将来的生意不受影响。


年尾的时候,我对师兄姊说:经济不好,明年的善款会下降,个案的提报会增加。

为什么呢?因为面对经济风暴:

捐款的善心人士少了,捐款的数额也少了。

经济陷困的人士多了,需要寻求济助的人士也多了。

今天,倪铭均就在他的部落格说:需要關懷的個案數量大幅增加,慈善团体收到的捐款没有增加,反而相对地减少。

相当矛盾的一个现象。和银行晴天借伞、雨天收伞的情况有点相似。

这也难怪。如倪铭均说:這波金融海嘯,不只個人受到影響,许多團體、企業甚至國家,都受到衝擊。

而且:資產愈多的人,受到影響的程度愈大。許多世界富豪都在这轮金融風暴宣布破產。


证严上人在去年年中即出版了《清贫致福》一书,此后,全球所面临的经济不景气日愈恶化。

到了去年岁末,上人进一步提出「清平致富」精神,希望以此改变人心。

清平,即是过清淡、平淡的生活,只要人人少欲知足、克勤克俭,生活自然变得富裕。

社会自然终能度过难关。

证严上人指出:社会出现不景气,“其实都是喊的声音比实际状况大”,天下还有很多地方穷困,多少地方大雪纷飞,多少人必须挨饿受冻。

越是金融风暴、经济隐忧的年代,越要学习脚踏实地,学习顾本,回归人本思想,回归清淡人生,养成根本生活。

“人生再享受也是那几秒、那几天而已,不要奢华,景气一坏,人生的希望就如同泡沫一样虚华”。

“宁可贫,也不要有贪与乱”。

针对政府鼓励人民多消费,上人也说:在艰苦的时候,消费更要花在需要的地方,单是鼓励消费,却没有导正消费的观念,还是不够。

必须克勤克俭,才能清平致富。

的确,心灵的富裕,比物资上的富裕更重要。

你可以在金钱上很富有,但是,你快乐吗?

聽他講故事:我如何成為奧巴馬


奧巴馬,他是誰?或許你會脫口而出:美國44任總統。有人說他是傑出的領袖,有人說他是政治明星,有人說他是成功讓「黑」「白」兩道團結一致的傳奇人物,也有人說他是作家。奧巴馬,或許已成為一個潛台詞,和「夢想」、「改變」、「Yes We can!」等字句拉上關係。他的名字、故事已傳給新一代的美國人了。簡單來說,人人都可以是「奧巴馬」,它運載著共同的追求,正如奧巴馬在大選勝利演講中說到:「我們各有各的故事,但是我們的命運是密切的」(our stories are singular,but our destiny is shared)。

再過幾天,奧巴馬就走馬上任,宣誓就職,他的名字在全球廣為人知,將在歷史上寫下精采的一頁。當下瞬間成過去,奧巴馬在實現「美國夢」(The American Dream)的道路上,或許曾關注著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我」到底如何成為奧巴馬?奧巴馬夢想何來?又將如何去呢?

自傳重新面世

與其他政治人物回憶錄不同,《奧巴馬的夢想之路》(Dreams from My Father)的出版不在奧巴馬成名之後,反而是在其執政前親筆寫下的前半生故事。

1995年,奧巴馬在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擔任《哈佛法律評論》社長,成為這位子第一位非裔美國人,因此受到出版社的邀請,撰寫回憶錄,惜當時銷售狀況平平。十年後,奧巴馬在2004年參選州參議員時發表演說一舉成名,此書得以重新出版,受到關注。據說若有當年簽名,此書現可值5000美金。

奧巴馬在書中透露,在寫作過程中,其母親安.鄧漢姆(Ann Dunham)在檢閱、補遺工作上大力幫忙,然而在這本書初出版幾個月,母親便因癌病去世。對於這本書, 奧巴馬在序言中指出:「不管這本書被貼上甚麼標籤——自傳、回憶錄、家族史抑或其他,我只是試著把我生命特別的部分誠實寫下來。」2006年,該書由奧巴馬朗讀的「錄音版」還榮膺艾美獎。

這本書共分「我的身世」、「芝加哥起飛」、「夢回肯亞」三部。奧巴馬為黑白混血,父親是肯尼亞人,在書中前部分他不斷地追問「我是誰」,在成長過程中他在在黑和白的世界來回穿梭,求學時期因為種族背景複雜,受到歧視,也曾對自我身分感到困惑:「為甚麼他黑得像瀝青,媽媽卻白的像牛奶?」他憶述,為了找回自信,他曾吹噓父親是非洲的王子,結果學校讓父親去演講,他因此忐忑不安;亦敘述九歲時曾因看到雜誌《生活》(life)中一位黑人將皮膚漂白而感到震驚。他跟隨祖父母一路遷居,從加州到德州、西雅圖到夏威夷,他敘述自己在白種人中產家庭成長的經歷。然而他在書中常常透露,自己是孤單的。奧巴馬坦言,在失意的日子,抽過大麻,用過古柯鹼,也曾抽煙和酗酒。

奧巴馬認為有希望便能得救,在書的後半部分主要敘述自己努力去解決個人及社會的種族問題。在洛杉磯上大學的時候,他開始涉足政治,並參加反種族隔離的演講。畢業後,奧巴馬進入一家金融顧問公司任職。1985年他又轉往芝加哥,以1.3萬美元的年薪在當地的教堂擔任社區組織工作,這段時間讓他獲益良多,中間他看到一幅名為《希望》的畫:一個女豎琴手遍體鱗傷,豎琴只剩下一根磨損的弦,受到啟發成就其後著名的演說——《無畏的希望》(The Audacity of Hope)。他之後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

奧巴馬在序言中為這本書的內容作出概括:「那是一個男孩在尋找他的父親,在尋找他身為美國黑人的真正意義。」

家人影響深遠

對於奧巴馬祖父母,公眾仍記得大選期間,奧巴馬曾停止競選活動,只為趕回夏威夷與病危的外祖母圖圖最後一面。在奧巴馬眼中,外祖父(暱稱老爺子)史丹利.鄧漢姆(Stanley Dunham)是充滿自由夢想的,而被暱稱為圖圖的外祖母瑪德林.鄧漢姆(Madelyn Dunham)從秘書到成為當地銀行第一副總裁,是個務實派,其祖母在大選期間去世,享年八十六歲。奧巴馬的母親在成長中致力給他最好的教育,包括凌晨起來教兒子英文,她經歷兩次婚姻,最終回夏威夷攻讀人類學碩士,成為優秀的人類學家。

對奧巴馬而言,父親巴拉克.胡賽因.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是個活在別人故事中的人, 缺席在其現實生活中。他說到:「他對我來說還是一團謎,從小我只能從母親與外祖父母的連串故事中認識他。」奧巴馬的父親是肯尼亞人,結婚後拿到獎學金去哈佛大學攻讀博士,拋下母子,只和奧巴馬生活過一個月。奧巴馬卻在他身上學到了同樣的自信和堅強。最後他回到肯尼亞,坐在父親墳墓前哭泣,開始明白自己是誰了。哈佛學者李歐梵形容看到這段在墓前哭泣的文字時,熱淚盈眶。

求變是致勝關鍵

無疑, 奧巴馬的人生充滿了故事,他更是一個擅於講故事的人,《奧巴馬的夢想之路》得到不少中外媒體和學者的青睞。有學者認為奧巴馬不僅在講個人的故事,更有普世意義,這可從書名用「from」而不用「of」見端倪。奧巴馬從空有夢想到務實,由普通的黑皮膚走向追求個體,從不願選擇自己從何而來到有清晰的自我了解,努力改變自己在現實世界的無力感,最終感言「我的問題也是兄弟們的問題」,提倡種族之間合作共同發展的主張,正好呼應了其自傳的普世價值:「他在講人人的故事,他在關心人人的命運。他在講黑人,也在講白人。」

聖安東尼快報評論道:「奧巴馬敘事精確,不只是自傳,更像是文論,成功將個人故事融入其立論主張。」

在今年大選期間, 評論家紛紛認為美國大選的取勝關鍵在於白人投票取向,因為過往經驗顯示,鑒於白人傳統意識,很多黑人政治家往往失利。結果統計顯示,除了百分之九十五的黑人選民投給奧巴馬,百分之六十六的18至29歲年輕選民投票給奧巴馬,估計「求變」的主張成為致勝關鍵。

公眾搶購就職座席票

《時代》雜誌公佈,美國候任總統奧巴馬當選2008年風雲人物。雜誌中指出,雖然他面對從政經驗不足、種族等問題,但他能一一克服,並對創造美國未來充滿信心,贏得美國人的信任,成功在經濟低迷的環境下,當選美國第四十四任總統。

四十七歲的奧巴馬成為首位黑人總統,其一舉一動,包括候任第一夫人蜜雪兒.賴豐恩.羅賓遜(Michelle Robinson)及兩個女兒的白宮生活在內,引起關注。繼之前內閣的任命、與多屆美國總統的會面及白宮女主廚的留任引發討論後,奧巴馬在1月20日就職典禮相信將成為全球焦點。在美國,巡遊路線的5000張公眾座席票,已在一分鐘內被搶購一空。到時他將和副總統拜登(Joe Biden)經過國會山莊與白宮,讓沿途的公眾見到兩人的風采。

夢想如何實現?

2008年,美國社會天昏地暗。經濟陷入衰退,失業率飆升。奧巴馬的首要問題便是解決就業危機。奧巴馬表示,其施政團隊已積極修訂經濟方案,將擴大創造職位目標至400萬,而他將在宣誓就職後不久訪問加拿大。這一系列的動作似乎告訴世人他不是純粹的「夢想派」,如何貫徹「改變」,如何實踐「奧巴馬」的「美國夢」,爭取民心,讓全世界都在等待奧巴馬帶來新氣象。

文汇报·2009-01-16

Thursday 15 January 2009

降电费 救经济


真是被搞糊涂了。

之前调高电费是因为油价飚涨。

但当油价回降,国能却说电能主要是靠天然气和煤炭发电。

言犹在耳,内阁却以油价下降为由,同意电费应该降低。

因此,国家电能的生产主要是靠燃油、天然气,还是煤炭?

根据国能报告,半岛的主要电能来源是天然氣(60%)和煤炭(30%)。

还是来自独力发电厂(IPP)?

根据星报的报导,国能的45%成本及15%能源成本,两者加起来占国能总成本的60%,都拿去付给IPP了。

这是因为前朝签下的怪合约,不管需不需要,不管有没有需求,国能被逼向这些IPP购电。

去年,国能向IPP购买的电力出现40%过剩,也就是说,国能的电力有40%根本没有用到。

预计今年的电力过剩将多达47%。

去年,国能共付了90亿元给IPP。今年预计再涨三分一至120亿元。

去年,曾听说政府要国能和这些IPP重新谈判,至今似乎未有下文。

与其同时,财经报导又说:国能外债的外汇亏损预计高达14亿元,而国能之首季核心净利可能仅达4至4.5亿元。

这是因为在过去三个月,马币兑美元和日圆,分别贬值了6.8%和21.6%。

因此,电费降不降,能不能降?可能还是个未知数。

但,若以刺激经济为考量,在政府的指示下,国能可能不得不降低电费。

若是如此,政府不应持双重标准,为了刺激经济,要其他物价下降,油价是否也应该降多一点?

政府向人民抽取每公升60分的油税,占实价1.20元的50%,此税率也实在太重太吓人了。

总不能要其他物价反映实价,唯独油价例外吧!

下一回 油价只降 2 至 5 分?


国际油价再次跌破40美元,国内油价只降2至5分?

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已经有四、五天了。

昨晚看晚间新闻,记者问贸消部长国内油价是否将调降。

因为今年月初的时候,油价并没有像过去那样每两周调降一次。那时部长解释说:等国际油价跌破40美元才来考虑。

如今油价已经跌破40美元,且听部长说甚麽。

部长说:因为我们是以每兩週的國際油價波動來決定油價,而截至週二(1月13日)为止,平均油價43美元,還沒有跌破40美元。

不过,如果在未來兩三天内,国际油价跌至30美元或35美元的话,政府就會考慮調低汽油價格,每公升調降2至5分。

当前油价大约37美元,要跌至35美元,应该有可能;30美元,就可能难一点。

部长还特别强调,平均油价需低过至少39.50美元,国内油价才有可能调降。

真是模棱两可。

万一平均油价真的跌破40美元,部长说必须低过39.50才考虑。

万一平均油价真的跌破39.50美元,部长又说必须跌到35美元。

万一平均油价真的跌到35美元,部长又说要跌到30美元呢?

这样问,是因为史有前例,人民已经领教过了。

而且,区区2至5分,对比当前每公升高达60分的油税,未免太吝啬了吧!

今天已是15号,周末有补选,政府会因此宣布降油价吗?

好如部长说的:就且看这两天吧!

Wednesday 14 January 2009

学生包车的定义


开学才十天,孩子就开始为学校的各项活动忙。

女儿学校要办义卖,女儿是筹备会的成员之一,这几天放学後都要留下来开会。

我说:公司会议都没有你们多。

儿子在今年的学校运动会,再被选为步操队员之一,这几天放学後都留下来操练。

两人都要留到4、5点。

问题来了。

因为过了放学时间,学生车老板不肯载我的孩子。

叫他学生车老板,是因为他有好几辆学生车,请人做司机,生意好得不得了。

学生车老板不肯载我孩子的理由是:很塞车。

这是甚麽理由?做这行生意的,塞车根本是司空见惯的事,岂能以塞车为由而“罢载”?

上学放学的那段时间,岂不最塞车?

这倒令我纳闷,包车的定义是甚麽?

我包你的车,那你是不是有责任每天将我的孩子载回家?

可以想像,这个月的包车费是白还的了。

因为孩子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留下来。

包车老板不肯载,只好由我来载。

于是,每天下班後,我就要先赶着去载他们。


当孩子还在念小学的时候,情况不是这样子的。

记得那时候,学校在星期六有补课,或者是在假期间补课,学生车司机也都是照常载进载出,没有另外收费。

毕竟,包车费是以月份来算,也以月份来还,就算是假期,车费也都已算进去了。

然而,不知怎的,到了儿子六年级的时候,包车老板变得斤斤计较起来。

那时,儿子学校有假期补习班。

跟包车老板说了,没想到包车老板竟然说:要另外补钱。

我说:车费不是每个月给了吗?

老板面不改色:每个月的车费是不包假期的。

我心想:若是这样,那学校假期的时候,也应该要把假期的日子扣出来才对啊!11月只上那几天课,又岂可收足一个月的车费?

但我没有说出来,因为包车老板爱理不理,一副你不要就罢的模样,我也只好敢怒而不敢言,乖乖地多付假期的车费。


这一次,包车老板不肯载,我相信塞车只是一个借口。

对包车老板来讲,真正的原因,相信他只愿意在上学放学那段时间载送学生,那段时间以外,那就很对不起了。

如果包车老板那样想,他也没错。

为了公平起见,没读书的时候,例如学校假期,是不是应该也把包车费扣出来?

Tuesday 13 January 2009

焚书取暖 · 全家人盖一条棉被


几年前,带孩子看灾难片 The Day After Tomorrow 《明天之後》。

其中让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当冰雪寒流逼近的时候,一群人躲进纽约大图书馆里,不断焚书取暖。

没想到焚书取暖的真实情节,最近在印度上演。

由於寒流侵襲,印度東部一所學校的老師们,因不忍贫穷学生们受凍,焚燒課本為他們取暖。

新闻报导说,警方已立案检控該校的校長和16位教師。

该校老师焚书,是为学生保暖,是出自一份爱孩子的心。

想当时,应该是找不到其他的焚烧物。

若不烧书,学生们就可能会冻死,那该校的老师们为孩子而焚书取暖的行动是正确的。

警方若因此而检控校长和老师们,那就非常不近人情。

反之,警方,甚至政府当局,应该大事赞扬这些老师对学生们的爱心才是。


同样是冷天气,在台湾,也有一则教人感动和不忍的新闻。

在南投县國姓鄉,有一名叫湯福泉的男子,他家裡就只有一條厚棉被。

由於当天天气特别冷,他就把家里唯一的一条棉被留給妻子和三名子女蓋,自己就只蓋一条涼被,捲曲在沙發上睡,結果被凍死。

台湾不是一个很富裕的地方吗?

却还有贫穷人家,而且穷到全家人只有一条棉被可盖。

之前,我真的不相信一个人可以被冻死。

难怪证严上人说:见过苦才会知福。

只可针对以色列,不针对其他国家


为何周五的数场反以集会,和星期六晚的烛光反战集会,受到警方不同的对待?

经过内长的解释,如今真相大白。

内长告诉《大马局内人》说,上周六晚发生捕人事件,是因为有关集会应该只针对以色列的暴行,不该把斯里兰卡政府攻击淡米尔老虎的事件也扯在一起。

内长说:当晚的抗议行动比较针对斯里兰卡政府,那是不恰当的,因为两者情况不一样,不可混为一谈。

而且,当晚的集会者也诅咒警方。

内长这番解释,与警方较早的说法又不一样。

根据警方说法,当晚的烛光集会没有得到准证,而且当警方要求集会者疏散的时候,他们拒绝疏散,警方只好驱逐他们,最后逮捕了21人。

反之,当警方要求周五的集会者疏散的时候,他们很快就疏散。

这样子,真相又好像未完全大白。

内长说:因为他们针对斯里兰卡政府,而且他们诅咒警方。

警方说:因为他们拒绝疏散。

也许两者皆是,也许两者皆不是。

也许是一方漏讲了另一方的真相。

但,如果都是暴行,做的都是坏事,为何不能一起抗议、一起谴责,还要有所区别?

如果我是小孩子,我会有这样的疑问。

与其同时,教长也对发起500万名师生进行一项大型的抗议行动作出进一步解释。

他说:教育部要向學生灌輸全球和平的概念,例如讓學生寫信給奧巴馬,要求后者促成以巴的和平。

他也說,學校可以透過畫畫及寫詩的方式,抒發對和平的渴望。

如果教长指的抗议行动,是这种静态的,那当然要大力支持。

但教长随即又转口说:教育部將與青年體育部召开抗议大集會,外交部已经同意,只是未定下細節。

那么这项抗议大集会,又是怎么样的形式呢?

如果是握起拳头、高声叫嚣、烧国旗之类的,那就请不要把500万名中小学生也拉进去吧!

做 10 件好事的魔力


今天在如风的部落格读到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我把它拷贝下来,email给我的朋友。

後来一想,把它转贴在此,让更多人读到,不是更好吗!

全文长了一点,但请耐心地把它读完。

看完後,希望你也能把它转寄给另外10个人。


“1994年2月,德國北部城市科部侖茲還是一片冰天雪地。伊特洛孤兒院就坐落在萊茵河畔,高大的院落矗立在風雪中顯得格外寂靜。

這天早晨,孤兒院50歲的特麗婭修女外出辦事,走到大門口時突然隱約聽到了嬰兒的啼哭聲。她循聲找去,在門口的樹叢中找到了一個有著金色頭髮的男嬰。修女將他留下了,並給他取名德比。

轉眼7年過去,德比在孤兒院裡健康長大,他心地善良,但性格卻有些憂鬱。天氣晴朗的時候,修女們帶著孩子們,穿過樹林,到河邊的青草地上散步。樹林邊鎮子裡的人們指著他們對自己孩子說:"這些孩子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如果你不聽話,也把你送進孤兒院!

聽了這些話,德比非常傷心,他忍不住問修女:"嬤嬤,我的父母為什麼不要我,他們是不是不愛我?"德比的聲音裡充滿了一種與年齡不相稱的迷惘。

修女吃驚地問:"你怎麼會這麼想呢?"大家都這麼說,我們都是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德比答道。

修女安慰他:"雖然我沒有見過你的媽媽,但我相信她一定是愛你的,世界上沒有不愛孩子的母親。當年你母親之所以拋棄你,一定是很無奈的。"

德比沒有說話,但是從此他彷彿突然長大了許多,經常獨自站在孤兒院的窗口,眺望窗外的萊茵河,靜靜流淌的河水帶走了德比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2003年母親節,節日的溫馨氣氛再次燃起了德比對母親的強烈渴望。那天每個電視台都在熱播慶賀母親節的節目,他們拍攝了孩子們在母親節裡為媽媽奉獻愛心的鏡頭。有一個6歲的小男孩在汗流浹背地幫父母修剪草坪,他的母親在一旁看著兒子,激動得熱淚盈眶。

德比對修女說:"我也想幫我父母幹活!你知道他們在哪裡嗎?

修女沉默了,幾年來,沒有任何關於德比父母的消息。德比傷心地跑到街上,街上有那麼多母親,可沒有一個母親是他的。望著熙熙攘攘的人流,德比哭了。幾個月後,9歲的德比離開孤兒院,到附近一所小學讀書。

一次課上,老師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古時有個皇帝,愛上圍棋遊戲,決定嘉獎遊戲的發明者。結果發明者的願望是讓皇帝賞他幾粒米,在棋盤上的第一格放上一粒米,在第二格上放上兩粒米,在第三格上加倍至四粒…依此類推,直到放滿棋盤。結果最後是18000萬億粒米,總數相當於全世界米粒總數的10倍。這個故事讓德比的眼睛頓時亮了,他想如果他幫助一個人,然後請他幫助另外10個人,以這樣遞加的方式傳遞愛心,也許終有一天受幫助的那個人就是自己的媽媽。這個念頭令德比興奮異常,此後他每幫別人做一件好事,別人感謝他時,他總說:"請幫助另外10個人吧,那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

那些受到德比幫助的人對這個善良的孩子充滿感激,更對德比這種特殊的傳遞愛心的方式感到震撼。他們像實現自己的諾言似的,幫助另外10個人,同時也告訴那些受到幫助的人去幫助10個人。

一個愛心的無形之網就這樣在該市的市民中悄悄地展開了…,德比絕對想不到,自己竟然幫助了德國著名的節目主持人瑞克,並成了德國的名人。瑞克是德國電視台的資深脫口秀主持人,雖然50歲了,但穩健的台風和風趣幽默的語言使他成為德國人愛戴的主持人。他的節目通常會對所謂名人進行毫不留情一針見血的揭露,並讓那些表面上道貌岸然私底下品質敗壞的名人身敗名裂。

也許是看到太多的社會黑暗面,也許是電視台激烈的競爭和工作的壓力,2003年瑞克患上了憂鬱症;幾乎到了無法繼續工作的地步。

10月,瑞克向電視台請了一年的長假,希望能在旅遊中放鬆身心,恢復健康。不久,瑞克旅遊到了德比所在的城市,他被萊茵河的美麗深深吸引。傍晚時分他獨自沿著河邊散步,突然他的心臟病發作,還沒來得及把藥從口袋裡拿出來就昏倒在地上。多虧在河邊釣魚的德比及時發現了昏倒的瑞克,他給醫院打了急救電話,把瑞克送到診所急救。

瑞克經搶救終於甦醒了,當得知是德比救了他時,他握著德比的手,萬分感激地說:"孩子,我該怎麼感謝你,如果你需要錢,我可以給你很多錢。"

德比搖搖頭說:"如果你能幫助10個需要幫助的人,就是對我最大的感謝!"

瑞克不解地問:"可是你真的什麼都不要嗎?"

德比笑著搖頭拒絕了。

瑞克被這個奇特的少年吸引了,他留下了德比的聯繫方式,並開車把他送到了學校。瑞克臨走的時候,德比再次叮囑:"請一定做10件力所能及的好事!"

瑞克低頭望著這個目光灼灼的少年,心頭一熱,認真地點了點頭。在這一瞬間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德比讓他感覺到生活的美好。

此後他認真履行諾言,幫助了10個人。每次幫助別人,他都覺得心裡非常快樂,尤其是當別人對他真誠地說一聲"謝謝"時,他覺得自己的生命特別有價值。他結束了本來還有大半年的假期,提前回到了工作崗位。所有的同事都驚訝地發現瑞克變了,他變得樂觀豁達,樂於助人了。

10件好事產生的魔力,改變了瑞克,他的憂鬱症就這樣奇蹟般地好了。2003年12月1日 是瑞克脫口秀節目重新開播的第一個晚上,精神矍鑠的瑞克站在演播廳中央,對全國觀眾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以前我說了那麼多別人的故事,今天我要說說自己的故事……"
他含著熱淚,用了整整半個小時講完了10件好事的魔力,最後他哽咽道:"也許,沒有人相信這是真的,但是當我付出愛的時候,那種快樂真是讓我熱血沸騰。請你也去幫助10個人,你的生命將會產生一種奇妙的感覺。"

透過電波,瑞克的節目傳遍了德國的千家萬戶。人們都被這個故事深深觸動,很多人當即給瑞克打去電話,表示他們非常願意做10件好事。還有更多的觀眾強烈要求把德比請到演播室,他們想認識這位富有愛心的男孩。2004年1月,德比被請到了演播室。有現場觀眾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德比的臉紅了,他有些猶豫地咬了咬下唇,然後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沒人能料到一個孩子對母親的愛竟然如此深沉,而很多成年人整天忙碌在名利場,早就忘了自己的母親。德比的話觸動了人們內心最柔軟最人性的一部分,很多現場觀眾都熱淚盈眶。瑞克緊緊抱住了德比瘦弱的身體,說:"你的母親一定會非常愛你,你一定會找到她的!

整個德國掀起了一股"做10件好事"熱潮,昔日冷漠的人們變得有人情味了,人們都盼望著自己所幫助的那個人正是德比的母親。德比的形象與聲音出現在德國的大街小巷,他的故事家喻戶曉。同時,電視台加緊了對德比母親的尋找,然而德比的媽媽卻遲遲沒有出現。

2004年2月,一件更為不幸的事發生在這個善良的少年身上。德比所在的學校,學生多是生活在貧民窟的孩子,有些孩子很小就加入了黑社會。德比成名後,就被那些壞孩子盯上了,他們認為成名的德比一定有很多錢。

2004年2月16日夜晚,德比回學校的路上,被一群小流氓圍住,然而他們在德比的身上沒有找到錢,惱羞成怒的流氓用匕首將德比刺傷。德比的腹部以及肝臟被刺破,傷勢嚴重,倒在血泊中,直到兩個小時後才被巡邏的警察發現送到醫院。

在醫院裡,昏迷中的德比一直在喃喃呼喚:"媽媽,媽媽…電視台24小時轉播德比的病情,所有關心德比的人都在祈禱他能蘇醒。

幾十個大學生來到亞歷山大廣場,手挽手連成一顆心形,他們大聲呼喚:"媽媽,媽媽!"

這呼喊聲感動了路人,他們紅著眼睛也加入到這顆"心",隨著人數的增加,這顆心越來越大。更為動人的是,自德比被刺後兩小時內,電視台接到幾百個女人的電話,紛紛表示她們願意當德比的媽媽。麗達是慕尼黑大學的教授,她哽咽著說:"像德比這樣的好孩子,做他的媽媽我感到自豪。"

35歲的塔麗娜多次打進電話說:"我從小沒有母親,我也非常渴望母親,我非常能理解德比的心情。"

有一個電話是來自科部侖茲市的名叫朱迪的女人打來的,她的孩子幾年前失蹤了,一直在尋找孩子的她動情地說:"如果我的孩子像德比那樣思念著我,我覺得太幸福了。我希望我能成為德比的母親,用一顆母親的心真誠地愛他!"

成千上萬的電話湧向電視台,成千上萬個母親表達了她們最誠摯最迫切的心聲:讓我做德比的媽媽吧!可是德比只有一個母親,電視台只能選擇一個人做為德比的母親去照顧他。

時間緊迫,經過大家的激烈討論,一致同意讓朱迪做德比的母親,因為她就住在德比所在的城市,而且口音和德比相同,會更有親切感。

2004年2月17日早晨,昏迷多時的德比睜開了眼睛,朱迪捧著一束美麗的百合花出現在德比的床邊,握著他的小手說:"親愛的德比,我就是你的母親。"德比彷彿看到了太陽一般,他的眼睛突然亮了,他驚訝地說:"你真的是我的母親嗎?"

朱迪含著淚用力地點點頭,在場所有的人也都朝德比微笑著點頭。

兩行熱淚從德比的眼睛裡滾落:"媽媽,我找了你好久了啊!請你再也不要離開我,好嗎?

朱迪點點頭,哽咽道:"放心吧,媽媽再也不會離開了。"

德比蒼白的小臉露出了笑容,他還想說更多的話,可是已經沒有力氣,這是德比在人間停留的最後一天,他的手一直握著朱迪的手,不肯鬆開,他也不願閉上眼睛,他要多看一眼母親,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的眼淚就沒有停過。

2004年2月18日凌晨兩點,德比閉上了眼睛,永遠離開了人間,他那隻握著母親的手一直沒有鬆開…。 ”

Monday 12 January 2009

烛光和平集会 会影响公共秩序?


上周五,才对教育部欲发起500万名中小学师生参与反以色列暴行的大型活动而感到不可思议。

要示威要抗议,大人自己去进行就好,何必把小孩子也拉进去?

不是说,示威抗议等活动,不是大马文化吗?

此外,有异以往,大学生无需申请准证,如今高教部已改口允许他们参加任何反以色列的示威抗议。

星期五当天,首都有五个地点,也展开了反以暴行的示威活动,分别在:美国大使馆、国家回教堂、甘榜巴鲁回教堂、埃及大使馆和国防部回教堂。

在这五场活动中,警方都没有干预。

但是,很奇怪,星期六在首都独立广场举办的反战烛光集会,却遭到了警方镇压。

被逮捕的21名NGO人士中,包括了三位在野代议士。

同样是抗议以色列暴行的活动,警方不是应该一视同仁吗,为何持有双重标准?

当局此举,要传达甚麽讯息给人民?

全国大中小学生都可以参与反以示威活动,大人们却不可以?

可是,星期五的那五场活动,却未被警方阻止。

当局何以“厚此薄彼”?

一个烛光和平集会,参与人数约200人,它会比那五场逾5000人参与的示威抗议,更影响到公共秩序吗?

Sunday 11 January 2009

不争名 不争利 却争宠


曾在倪铭钧的部落格,读到海涛法师说:有些宗教团体,虽然不争名不争利,却爱争宠。

使我想起六祖慧能的故事。

慧能就是这首偈的作者: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相信很多人都能琅琅上口。

当慧能的师父五祖弘忍一见此偈时,知道慧能才是他最适合的接班人,当晚即将衣钵传给了慧能,却要他当晚就赶快离开,以免被人追杀。

为什么慧能要逃亡?

当时,一般人都以为他的师兄神秀是弘忍的当然接班人,弘忍却将衣钵授予慧能,神秀的手下僧众不服,因此要追杀慧能。

慧能躲到猎人堆里多年,吃“肉边菜”。

一直到弘忍圆寂后,六祖慧能才出来正式弘法。

当我读到这段故事的时候,心里的感触是,连佛门弟子都会互相嫉妒,何况是我们凡人?

记得以前刚进入一家大公司上班的时候,那里人多事杂,人人爱向老板争宠,一旦某某同事有甚么行差踏错,就赶快向老板打小报告。

于是,人人都在勾心斗角,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都是鬼打鬼。

老板也不是甚么好人,他正好利用下属们的不和,以取得他们对他的“忠心”。

可能是我不屑那样的行为,甚至“呈辞”多次,老板也不敢对我怎么样。

不过,做了一年後,我也离开那家公司了。

前天,我就对王兄说:你不需要每次当众赞叹我了。因为不管你赞不赞叹,我都会把我的工作做好,因为那是我的本分事。

我说:你也要多多赞叹别的部门与同事,那样才会平衡。

赞叹别人,其实应该是一种鼓励,但听在别人的耳里,有时也会变成一种伤害。

因为没有被赞叹的人,会认为你忽略了他,你没有看到他的辛苦、他的本事、他的付出。

也就是说,他会认为他“失宠”了。

海涛法师说的不争名不争利,却争宠。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Friday 9 January 2009

它比举剑更令人不安


今天读到一篇令人感到不安的新闻,标题是:

教育部发起大抗议

500万师生反以暴行

原先以为所谓的500万名师生,是指大学的师生。因为同时又读到另外一则新闻:大学生可参与抗以暴行活动。

但随之一想:不对,大学是由高教部管,教育部管的是中小学。而且应该也没有500万大学生那么多。

也就是说,教育部要发起的反暴行动,参与者对象是我国的数百万名中小学学生。

中小学学生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利用他们来参与这类反暴行动,是否恰当?

当然,部长未详细透露抗暴活动的形式,但单从字眼上看,“反暴”或“抗暴”两字,就充满了暴力在其中。

难道我们要教育出来的学生,将来都是充满暴力的一份子?

最难以置信的是,有关行动,竟然已经在周三的内阁会议上通过。

要谴责以色列的暴行,可以有很多方式,但我们不必利用中小学学生去“共襄盛举”。

而且还是一项“大型”的活动。

可以想像,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聚集在一起,举起拳头,高喊口号。

万一发生甚麽事故,这些成千上万的中小学学生该怎么疏散?

若发生了意外,教育部该如何向孩子的家长们交代?

在这方面,政府显然持有双重标准。

平时,不要说大学生,连公众人士都被禁止参与任何和平示威行动。

此次,教育部却要全国500万名中小学师生参与抗暴活动,这点就难以令人接受。

我们要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为怎麽样的一个人?相信以暴易暴,像在烽火中充满着仇恨的孩子?

还是教他们如何和平共处,不分你我,相亲相爱?

我想起去年,还是前年?报纸曾经刊登一张图片,这张图片,许多人都应该有看过,邓章钦也曾在第二电视 《你怎么说》节目上拿出来。

那是部长大人在一项应该是反美的示威集会上,站起来举起拳头愤怒叫嚣的镜头。

看得人心惊胆跳。

它比举剑的镜头更令人不安。

记得当时邓章钦说道:这是给我国学生一个非常错误的示范。

可惜再也找不到那张照片出来。

证严上人:实业家 V 企业家


在上周末的岁末祝福晚会上,恭听证严上人就当前金融风暴的开示。

里边,上人提到实业家和企业家的分别,觉得很有意思,让我节录在此与大家分享。

证严上人慈示:

二零零八年國際間,真的不很平安,因為災難偏多,而且社會動蕩也很多。

所以佛陀都是這麼說:「人生無常、國土危脆。」

可要知道,世界人人都要有愛心,天下災難才會減輕,才會消弭災難。

世界的災難为什么那麼多?都是人為,大家的疑心都是一片黑,所以心裡若黑、天理就會黑。

天也有無明,因為我們人心無明,所以天也被污染,污染到現在氣候都已经改變了。

所以雨若一大起來,我們過去未曾見過這麼大的雨,豪雨成災;風一來,現在的風都是超級大的風。 這都是整個天氣的變化,也是人心的變化;人心不古,所以才會讓天氣起這樣大的變化。

所以我們現在要緩和,应該就是從人心開始;所以我們要靜思,让人人把心靈靜下來。

過去的泡沫,泡沫生活都是享受、消費。

這個時候,人人要學會節儉,錢要用在真正的用途上,把小小的錢累積起來,我們就能做更多好事。

我們實在要用愛心,這個時候,就是给我們最好教育的時候。景氣衰退,这是必然的事情;因為過去就是消費無度,成了泡沫經濟。

現在應該要落實。過去都說實業家,現在的人都說企業家。

實業家就是,我有多少就做多少的事情,所以沒有這樣的社會金融泡沫的問題,因為我有多少的力量,我就做多少的事業。

但現在的人都是企業家,「我要企划,企划我做什麼做什麼。」他就去借貸很多很多的錢,連鎖地一直借下去,連鎖的企業一直下去,就會變成泡沫經濟。

所以一旦發生,像美國那样一發生,全球都被拖累下去,就像骨牌一樣,那樣的企業。

我們現在應該要回歸到實業的時代,我們的生活要回歸到過去,真的是要腳踏實地。

要勤、要儉。勤就是要打拼;不是光只有享受而已,所以要勤、要儉。

若能這樣,這次的金融風暴,或者是經濟不景氣,也許是給我們一個重新建立人生觀,一个最好教育的時代,所以只要大家能安下心來,這波難關很快就能過去。

心若富有,生活自然就富裕。

所以請大家要用這種心態去思考,在我們的未來,未來新的一年,我們期待的就是吉祥,就是平安的一年。

在此时刻,大家說經濟如何如何壞,只要大家守護,克勤、克儉、克難,這一波會很快過去,人人就可以平安,社會就沒有動亂。

Thursday 8 January 2009

政府向人民征收的油税合不合法?


针对油价课题,之前,贸消部长只是提到底价(floor price)和顶价(ceiling price)。

前天,部长忽然冒出一个新名词:threshold price。这个字要怎么译?

华文报纸也翻译各异,有指标价、临界价、起点价等等。

觉得好像都不是很恰当,所以昨天用回 threshold price 两字。

回家找字典,threshold 的其中一个意思是“门槛”。

觉得最接近原意的中译,或者应该是“门槛价”吧!

昨天,部长又继续宣布,说经过经济理事会和内阁开会讨论后,决定就将“门槛价”订在1.80元。

也就是目前的汽油价格。

他说:儘管國際油價目前有上升趨勢,國人短期內無需擔心国内油價再起。因为,只要國際油價維持在每桶40美元至78美元之間,国内油价就會維持在每升1.80元。

所以人民大可放心,这是一个很大的threshold,1.80元应该保持长久不变,除非国际油价波动异常激烈。

若要油價降低过1.80元,國際油價必須跌破40美元。

同样,国际油价必须冲破78美元,那国内油价才会调高过1.80元。

但,上个月,国际油价不是跌破了40美元,甚至一度跌低至32美元吗?

部长解释说:那并不算,因为平均价仍然高于40美元,这就是为什么本月初油价没有降。

部长早前透露,在当前油价水平,政府赚取人民每升60分油税。

而一旦国际油价回涨,政府将给回人民最高30分的津贴。

等于说:当国际油价在40美元至78美元之间移动,国内油价将保持1.8元不变,这其中若不是最高60分的油税,就是最多30分的补贴,视国际油价水平而定。

人民需还最高60分的油税,政府却仅愿补助人民最高30分补贴,差距高达一倍,对人民是否非常不公平?

为了公平起见,我认为,若政府执意要抽税的话,最多也不应该超过30分。

即是说,一旦国际油价跌破53美元水平,国内油价就应该往下调降。

即如现在,国内油价早就应该降至1.50元水平才对(1.20元实价加30分油税)。

但是,相信无论部长或经济理事会或内阁都不会认同的,因为,这将使从人民征得的油税立时下跌一半。

问题是,所谓的油税,究竟合不合法?

这是部长还是经济理事会还是内阁自己实施的税务,还是经过立法由国会通过?

不知道,因为我不懂这方面的法律。

希望有律师能为人民解答这道问题。

今生有个遗憾


今生有个遗憾,就是只受过六年的小学华文教育。

那时住在乡下,八位兄姊都进了城里,工作的工作,读书的读书。

我在家中排行最小,就理所当然的留下来陪父母,在乡下的政府中学继续念书。

当年的政府中学,就是现在的国中。

当时也会埋怨,为甚麽哥哥姊姊都能够进城里去读书,唯独我留在乡下。

不过,现在回头一想,如果不那样,现在我又如何懂得双语?这样不也很好吗?

当时的政府学校还是用英文教学,国语仅有一科,没有华语。

好在家里订有一份中文报。

不过不像现在,记得那时的报纸只有两大张,一下子就看完。

除了报纸,大哥在城里也替我订了一本《南洋儿童》半月刊。

但因为是借用别人的信箱,时常没有收到,不然就是让对方的孩子拆开看过后,对方才交给父亲。

这就是我小时候,独一无二的华文精神粮食。

也因为这样,长大後,与几位兄姊有异,他们都是到“东方学习”,只有我是到“西方世界”。

虽然如此,对华语的兴趣依然不减。

在国外,朋友会寄中文剪报和学报等刊物给我。

每当收到,都让我如获至宝。

回来後,我的第一份工作,说来难以置信,竟然是在报馆当翻译。

其实,当时是写信要求报馆老板开辟一个文艺版。

老板收到信后,叫我去找他谈。

谈谈下,他却问我有没有兴趣做翻译。

当时的资讯管道没有现在这麽发达,很多新闻稿还是要靠马新社或政府部门。

老板要我翻译英文稿去中文。

那时我刚回来,还在找工,也就一口答应下来了。

其实,我对翻译毫无经验,相信我也翻得一塌糊涂,幸好老总不声不响,只给我一些不太难的稿翻。

不过,只做了三个月,就找到了一份银行工。

当我向老板辞职的时候,老板倒问我,可以做 part time 吗?

我心想,反正晚上也没事做,於是,我又做了几年的 part time 翻译,一直到我结婚后才停止。

Wednesday 7 January 2009

我的固执


小陈问:你每天这样写,你的家事、私事、心事,岂不全都给人家知道?

我说:我没有甚麽不可告人的秘密,不怕让人知道。

刚开始写的时候,我就说了,这是我的一本日记,是一本公开的日记。

你要进来浏览,当然无任欢迎。

我要写甚麽,应该是很个人的事情,只是不要妄语、两舌、绮语、恶口。

小陈又问:有时你写的东西,别人知道你在写谁。你不怕得罪人吗?

我说:每次开会,别人不敢讲的我都讲了。这是我的日记,为什么不敢写不敢讲?

又没有人逼你进来看,是你自己要进来的。

就算真的有,有则改之,无则当警惕。

有人要对号入坐,我也没办法。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不敢说自己是位君子,自己也不是完人。

记得念书的时候,我的大学教授的办公间,挂着长长的一副条幅,写着孙中山先生的字:法古今完人。教授问我甚麽意思。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原来还有上联:养天地正气。

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但也要激励自己要努力向上、向善。

所以我嫉恶如仇。

看到那些虚伪做作者,如果我没有当面指出来,我就会敬他而远之。

有时候,当直觉告诉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在说些不确实、自相矛盾、或蓄意误导别人的话,只为了掩饰自己的一些言行,或凸出自己的表现时,我就会很轻视对方、看不起对方。

也许我很自鸣清高,其实我是怕会受到对方的影响,怕自己也会变成那样子。

不是有句话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跟甚麽人在一起,你就会不知不觉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我不喜欢虚伪,我不喜欢假慈悲。

如果我被逼那样子,我也会很生气我自己。

使我想起有句成语:择善固执。不知这句话是不是从论语述而篇来的?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都说了,要择其善者,有不善者则要警惕自己要改之。

自己也是凡人一个,我也有脾气,但我会选择,几时应该生气,几时不该生气。

同样的言行,我会看对方出于甚麽动机,甚麽心态。

然后我会决定,他是不是个值得我尊重,值得我向他学习的人。

感恩我的前生,他做的好事应该还不少,使我今生可以遇到那么多善知识。

我选择我的朋友,我选择我的生活,我选择我的信仰。

我不会闻风起舞,也不会随波逐流。

这就是我的固执。

从政府的角度看,燃油 threshold price 愈高愈好


说话不算数的部长昨天说:因为政府去年12月中已將油價下調10分,所以这次沒有机会或空间下調油價。

他的逻辑是:去年12月中的平均國際油價是43美元,政府理应只下調國內油價5分,但后来卻決定下調10分。

所以到了12月尾時,雖然平均油價是41美元,却與12月中的平均油價相差不遠,所以今次沒有再降价。

但,前一天他不是才说:当前的1.8元零售价,包含了58分油税吗?

这高达47.5%的税率,是否太高了,是否应该再继续调低?

针对油價機制,政府拖泥带水,至今仍未有个定案。

也就是说,之前高调公布的自由浮动制,至今还未有个决定。

部长现在又想出一个新“机制”,便是鉴定一个 threshold price,也许是1.80,也许是1.90元(因为还未决定)。

也就是说,一旦油价高过这个价位,政府就給予津貼。

反之若跌低過这个价位,政府就征收油稅。

举个实际例子,当前实际油价应该是1.22元,但由于零售价保持不变在1.80元,所以政府就有58分税收。

至于为何只能是1.8或1.9元?部长则没有解说。

也可以想像,这么好的利润,政府去哪里找?

从政府的角度看,这个 threshold price 当然是愈高愈好。

部长也透露,去年的燃油津贴高達160億元,比起前年的80億元津貼高出一倍。

我倒很有兴趣知道,因为油价下跌而使政府“省”下的津贴是多少?

而自从人民开始倒贴政府,至今的“倒贴”数额又是多少?

Tuesday 6 January 2009

苛税猛於虎


本来应该在去年12月31日或今年1月1日针对油价调幅发言的贸消部长,昨天才开口说话。

这次他说:如果國際油價冲破50美元,国内油價就可能上調到每升1.90元。

这也是另外一个告诉人民的方式说:人民甭想国内油价再跌,现在是油价回升的时候了。

部长也承认说,当去年12月的國際油價保持在40美元的时候,国内油价1.80元,其中包含了58分的石油稅收。

部长提的油税,即是我所说的人民给予政府的倒贴,因为之前是政府在补贴人民。

这个每升58分的税收,是否高得离谱?

如果部长的数据正确,在自由浮动制度下,扣去58分税收,国内油价水平应该是1.22元。

1.22元加58分税收,等于47.5%或近乎一半的油税率。

如果国际油价从40美元冲至50美元,那也只是25%的涨幅,对比高达47.5%的油税是近乎一倍的buffer,可说是绰绰有余。

凭甚麽要国内油价迫不及待又升回1.9元?

部长又说,假如國際油價冲破83美元,为保持1.90元的油价,政府就必須提供30分补贴。

部长的算术好像有问题。

何以国际油价从40美元涨至50美元(涨10美元),国内油价就要剧涨68分(从1.22元涨至1.90元,不算55分油税在内)?

而从50美元涨至80美元(涨30美元),国内油价却仅涨30分(政府以30分补贴抵销)?

无论是简单算术,还是以比例计算,都不成比例。

根据过去的油价水平,当国际油价50美元的时候,国内油价仅作1.5元,何来飚涨到1.9元?

实际上,人民仍要倒贴30分给政府(1.8元-1.5元),部长何必苦苦相逼,要人民多付10分油税?

开学七件事


古人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没想到,今年孩子开学也有七件事:学费、包车费、买书钱,补习、新校服、买书包、零用钱。

七件事,件件都离不开钱。

记得女儿的学费去年刚起,今年又喊起,比去年又贵了10%。

还不知道包车费有没有起,因为还没拿到包车叔叔的车费卡。

不过,看到报纸说:考量到家长在新学年和新春所面对的经济压力,学生车公会大发慈悲,把30%附加费展延至3月1日才实施。

那去年已悄悄起的价算不算在内?

女儿又要钱买书。我说,去年放大假前不是给了买书钱吗?

女儿说:对啊,但有些书当时没有货,所以现在要补买。

然后女儿又吵着要补习。

我说:爸爸以前读书都没有补习,不是考得一样棒;你这样聪明,不用补的啦。

女儿怕输,因为同学个个都补习,所以她也要补。

问题是,老师没有补习场地。女儿问:可以用我们的家吗?我说不方便,应该叫你老师去租个地方。

女儿学校今年换校服。

我说:你只剩下两年,何必换校服?

女儿说:老师说,剩下一年就不用换,两年还是要换。

昨天,女儿拿了新校服回来试穿。

看上去就像快餐店的侍应生,非常不好看。

无端端的为什么要换校服?

女儿说:以前白衣会透视,而且学生常常不把衣服塞进裙里去。

所以,新校服上衣就改成黄色,把上身包裹得窄窄的,下摆短短地再也不用塞。

但,薄薄的衣料,还是能透视啊!

这可能是我所见过最难看也最不实际的校服。

身材稍微胖一点的,可能就穿不下。

时常流汗的,或在大热天下,校服恐怕就会晶莹剔透。

此外,鞋子也不能是布鞋,要改成黑皮鞋。价钱不便宜。

也难怪,女儿的学校是公认的“贵族”学校,甚麽都要钱。

女儿是prefect,还要另外做一套prefect制服,但一年只穿那一、两次,真是太浪费。

然后,科学室的白袍,也要学生自己出钱买。

其实,既然只在实验室里用,应该有学校提供白袍。反正学生拿了白袍回家,也没有其他用途。

轮到儿子吵着要买书包。

我说,去年的没有烂,行情不好,继续用下去。

提起孩子的书包,重得吓死人。

孩子的学校都是全天制,每天都要零用钱,以在学校买饭吃。

太太给的零用钱,预算足够他们一个星期用。

觉得这样也是好,可以教孩子学习如何理财,不要在一天内把钱用完。

Monday 5 January 2009

开学了,学生车收费降不降?


昨晚太太拨电给学生车司机,确定孩子开学有车载。

司机叔叔问:去年11月的车费你们还没还是吗?

太太不好意思说,哎呀,忘记了,明天就叫孩子给你。

我说,去年11月才那两、三天,孩子也没跟,这样都要还足一个月吗?你应该和他讨价还价。

太太说,你不还,包车就不载你孩子。

那车费有没有降价?

太太说:不知道,没有问。

这样问,是因为去年油价猛涨期间,包车费一口气涨了10元,两个孩子就每个月需要多还20元。

现在油价已跌得比去年未涨前还低,所以车费是不是应该跌回旧价,甚至更低?

且慢,看到报纸说:西马学生车联合总会还要求起价30%,不然就要收附加费?

而本州西海岸學生車司機同業公會主席说:新學年车费是否调高,將以西马總會的決定為依歸。

怎么油价下降,车费不降,竟然还要起价?

原来学生车公会也学捕鱼业者,要求将柴油津贴价格降至每升一元水平。

真是孤陋寡闻,我这才知道,原来学生车也享有柴油津贴。

那去年学生车每人起价10元,等于大约20%涨幅,那是否应该呢?

说起学生车生意,不知别地方情况如何,在这里应该是供不应求。

例如这位包车叔叔,就拥有好几辆学生车,另外聘人作司机,生意好得不得了,一天可以跑好几回。

有时孩子迟出来课室,或被老师叫去作事情,一出来包车就走了,那天就妄想有包车载他们回家。

有时,就算大热天还是下着毛毛雨,司机把他们放在大路口,要孩子自己走路回家。

太太气得呱呱叫,说既然是包车,当然要把孩子载到大门前,又哪有不等就走掉的?

但投诉归投诉,过不久又故态复萌。

虽也想另外找车,但也不容易,因包车司机有各自的路线,不顺路,别的包车不载。

既是包车,车费也是一个月一个月的算,因此,去年11月虽然只有几天,对方还是执意要收足一个月的车费,我们也没话说。

但,假期间,有时孩子需要回去学校做点东西,包车叔叔竟然要另外收费。

我说:车费不是还一个月的吗?

包车叔叔理由充足:他们假期是不开车的,所以要载的话,就要另外收费。

真是公说公理,婆说婆理。

我也懒得跟他争,只好忍痛多还假期的车费。

银行存款被盗汇新闻,读得我一头雾水


银行存款被盗取的新闻,真是令人看得一头雾水。

读了好几家中英文报纸的相关报导,还不是很肯定真正发生甚麽事。

首相署副部长慕鲁基亚说,有关被盗取事件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而且只是同一家银行涉及,但他又拒绝透露是哪一家银行,叫人胡乱猜测,觉得这样对其他的银行就很不公平。

副部长有说:有关盗取事件每个月就发生60至70宗,而且自2006年就已经开始了。而被盗取的款项,都只是汇到印尼去,单单在沙巴,有40人已经被捕。

如此大件事,而且又那么频密发生,每个月60至70宗,两年就有1440宗以上,难道有关银行毫无行动?

副首相兼财长纳吉说国行将着手调查此事。连国行也毫不知情?

印尼駐馬大使館也从未接到有關投報,甚至從未聽聞類似事件。

副部长说,他不排除是银行职员“监守自盗”,因有些存户坚称不是被电话诈骗集团所骗,而是存款自动被转账。

其实,既然只有一家银行涉及,要调查可说易如反掌,银行电脑系统必有所有转帐记录,包括对方户头号码与姓名,银行职员签名等等。

何况是汇到外国去,国行怎麽可能毫无记录?

两年下来,竟然毫无头绪?

这麽大件事,为什么副首相兼财长、财政部第二财长与副部长、国行等都一点都不知道?

反而是一位首相署副部长知道那麽多?却又神秘兮兮,说一点又不说一点?

这位副部长也透露说,幸好在他插手之下,一位受害者获得有关银行的赔偿。那其他千余名客户怎么办?

大马银行公会也拒绝置评,只说将在本周内发表文告。

不过,银行工会总秘书怀疑是银行将业务外包,导致客户资料外泄,让犯罪者有机可乘。

报纸也报导,在一些案例中,存戶存款在一天內通過提款機被盜提了7000多元。

但,提款机不是有2000元提款顶限的吗?

所以说,对整件事情,我还是一头雾水。

Sunday 4 January 2009

不鼓励带三岁以下小孩 尤其是婴儿 进场


对自己在晚会的表现不是很满意。

觉得自己有些紧张,频频看稿,这样不是很好,显示自己准备功夫不够。

最要命的是无线麦克风一开始就出现状况。

其实,彩排时已经发现无线麦有问题,但又说用无线麦比较方便走动,结果一上台就“无声胜有声”。

幸好永明兄赶快把有线麦递上来,但感觉自己的表现多少有受到影响。

虽然如此,还是很努力地把当晚的工作做好。

也要感恩我的拍挡容欢姊,只见她临危不乱,颇有大将之风。

要多多向她学习。

当晚的观众似比往年多。

因此,本来应该是很庄严的上台环节,就显得嘈杂了一些。

今年的年轻已婚观众也似乎比较多,看到不少抱着婴孩来的。

节目进行中,听到婴孩的啼哭声此起彼落,干扰那些聚精会神看影片的大人们。

如果我是婴儿的父母亲,我会赶快把婴儿带到场外去,以免干扰别人。

也见到几位两、三岁的孩子跑来跑去。

我在想,是否要建议:以后不鼓励带三岁以下的孩子进场。

毕竟他们也不懂得晚会的意义,而且两个小时的节目,对小孩子,尤其是婴儿,也是活受罪。

晚会结束后,清理会场的时候,发现地上有不少柑皮、饼干纸,甚至有吃过的湿漉漉的柑瓣。

相信那是少数没有公德心的观众所留下来的杰作。

几年来,我们都在活动中大力倡导环保和生活人文,当晚却出现一些没有人文素养的观众,的确感到有些失望。

觉得我们多年来的努力似乎有点白费。

当然,我也不能够一竹竿打翻一船人。

不过,这样的事情,往年似乎没有发生过。

难道说,今年的观众素质有些下降?

不过,值得赞叹的是,当晚的善后清理工作做得很快。

原本以为搬动工作要做到三更半夜,但,好像不到11点,清理和搬动工作就做完了。

Saturday 3 January 2009

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


昨晚共修的时候,和大家分享了一些心得:

· 用修行的心态来做事,就会做得很欢喜。

· 以戒为制度。戒律是人人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矩。

· 要注重个人修行。学习如何做人,而不只是做事(先把自己做好,才能够做事)。

· 佛教五戒:不殺生(慈悲喜舍)、不偷盜(诚正信实)、不邪淫(不乱搞男女关系)、不妄語(口业最难守; 还有两舌、恶口、绮语、)、不饮酒。

·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各团体也有各团体的规则。

· 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

· 有些人“慧根”比较高,能闻一知十;有些人比较“会跟”,勤能补拙。

· 戒不难守,如果平时你都已在守了,就不会觉得辛苦。

· 成语:隔墙有耳。在咖啡店喧哗的时候,以为旁人听不到,有心要听的人就会听到。所以要慎言。

· 一个人讲话的内容、用词、声色,反映一个人修行的程度。

· 身边要有善知识:正念、正语。不要找同病相怜人,因为会互相为自己的言行合理化。

· 好朋友未必是善知识,因为他需要你的友情,宁可不要得罪你。

· 言教不如身教,资深者要有好榜样,否则就是错误的示范。

感恩!

Friday 2 January 2009

三国元异: 马币、新币、汶莱币


小时候,家里开店。

记得那时候,马新汶的货币是通用的。

家乡因为靠近边界,所以时常收到汶币和新币。

也就是说,无论是马币兑成新币或汶币,还是新币汶币兑成马币,都是一元兑一元,三者之间没有汇差。

好像是在1973年吧,马新汶币分家,也就是三者的货币不能够通用了。

为什么呢?好像是新汶两国拒绝接受马币的1:1兑换率。

也就是说,它们觉得它们的币值比马币价值高。

原因为何,那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至今为止,新币和汶币仍然互相保持1:1的兑换率。

当我在1977年出国念书,经过新加坡的时候,记得当时100元马币大约只可换到90元新币。

也就是说,当时的马币兑新币已经贬值了10%。

20年前再经过新加坡时,马币又下跌,若没记错,100元马币只可换到大约80多元新币。

换句话说,当时马币兑新币贬值了20%。

而上个星期赴新之前,100元马币,只可换得约40元新币。

换句话说,从30年前的1:1比率,马币兑新币的兑换率目前只是2.5:1。

也就是说,30年来,马币兑新币已经跌了整整60%。

这个跌势是很惊人的。

比如说,原本同样的一碟鸡饭,以前无论是在新加坡或大马都同样是块半钱。

如今两地同样是卖4块钱。

但是,大马人若去新加坡吃鸡饭,他得花10元马币才吃得到新加坡的鸡饭。

而新加坡人若来大马吃鸡饭,他只需要花新币1.6元就可以吃到。

难怪新加坡人那么喜欢过来大马观光购物,因为对他们来说,来大马消费的确是太便宜了。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以下的问题:

汶莱靠石油发达,它的币值高乃情有可原。

大马除了生产石油,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天然资源,照理马币应该比汶莱币高才对啊!

但是,马币兑汶币,同样是贬了60%!

这是甚麽理由呢?

而新加坡甚麽天然资源都没有,它又是凭甚麽可以让它的币值高过马币呢?

虽说马币兑新币汶币贬了60%,倒过来算的话,新币汶币兑马币却增了1.5倍。

如此大的差距,的确是匪夷所思。

但它确实发生了。

已经是新的一年的第二天了,部长还未宣布油价降


已经有两个星期,不再听到贸消部长针对油价课题发言。

今天已是一月二日,如果根据部长所讲,每半个月检讨一次油价的话,那昨天就应该宣布国内油价调降至少10分,至1.70元。

若以国际平均油价40美元计算的话,国内油价应该调到1.35元才对。

但,既然政府只愿10分、10分慢慢地降,那本月初就应该宣布新油价。

然而,至目前为止,部长或首相都保持缄默,那就显得不寻常。

难道1.8元就是部长所说的底价?每打一公升汽油,人民就得倒贴45分给政府?

这个高达33%的税率,未免太高了!(45/135=0.33)

部长总该站出来交代一下吧!

之前所说的自由浮动制、每半个月检讨一次的等等承诺,难道通通都不算数?

与其同时,一些行业亦如渔业者要求津贴油价。

这何尝不是当局搞出来的一个大头佛?

其实,既然国际油价已经跌得那么低,那就乾脆取消所有种类的补贴,让油价完全自由浮动,那样也可以提高各行业的竞争力,不用只是想依靠政府津贴,又无法提高本身的生产率。

就好像小孩子,过度的保护,反而害了孩子无法自立。

爱他变成害他。

这与新经济政策,有点异曲同工之妙。

政府有太多不必要的顾虑,处处优柔寡断,以至没有智慧处事。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