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流行引用名言名句,今天的文章也來湊湊興。我要引用歐陽修在《朋黨論》裡頭的一句話: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這句話針對的是“結黨”的問題。
中國古代很反對“結黨”──“黨”這個字,本身就有負面意涵。《論語》就說“君子群而不黨”。
在宋朝以前,所謂“結黨”,都偷偷摸摸。通常結黨的原因就在于:“所爭者官位,所報者私怨”。所以漢朝時朝廷實行“黨禁”。基本上,中國古代認為,幾個掌權的人結集在一起,非奸既盜。
然而來到宋朝,歐陽修就針對糾正了古代“結黨”的偏狹概念。他寫了一篇《朋黨論》,把結黨的人分成兩類:君子的結黨,和小人的結黨。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樣的價值信念而結黨;小人與小人,則以同樣的利益為前提而結黨。”
他說,“小人不會有朋友,只有君子才有。為什么?小人喜好的是利益和權位,當利益相同時,大家就暫時聚合為朋友──假朋友。到大家看到實質利益時,紛紛競相搶上;利益一旦沒了,大家開始疏于交往;一旦有利益衝突,就反過頭來侵害。就算是兄弟親戚,也不能倖免。”
“君子則不同,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這樣的態度作為個人價值,那么這樣的朋友結合在一起就能互相扶持;以這樣的態度治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這就是君子的結黨。”
歐陽修為華裔后世開啟一條結黨的康莊大道──君子的結黨。今天看看馬華,再讀一讀《朋黨論》,我是不忍而掩卷,唏噓不盡。
作者:胡漸彪·雪州馬青政治教育局副主任
中国报·2009-11-05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