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企望新加坡马来族群成为怎样的人呢?
是像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医生日前所说:是弱者,没有能力,只得向其他族群俯首称臣的马来人?还是人少气不短、有尊严的民族,像谚语所说的“小辣椒”(Kecil-kecil cili padi)?
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吧。
我觉得,上述两种可能性都存在,就看我们怎样面对目前的挑战了。
第一个可能性或许会成为事实,如果我们让那些类似马哈迪医生的人来削弱我们的奋斗精神。如果我们相信:马来人没能力在“任人唯贤”政策下与他人竞争(就如马哈迪对他自己国家的马来人所作的评语那样)。
它可能成为事实,如果我们认命,不肯努力,过份依赖别人的援助,只会怨天尤人。又或者我们愿意让各种社会问题捆绑自己,而那些已经成功的马来人又不肯帮助那些问题多多的低收入族人。
要是这些情况持续下去,我们这个马来社会就会软弱无能,以为马哈迪医生所说的是正确的。
不过,第二个可能性也可能成为事实:新加坡马来族人少力量大。如果我们能够变消极为积极,剔除少数族群的悲观因素。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成功不仅仅决定于人数的多寡。它取决于那个民族的生活态度、工作文化,以及不认输的意志和决心。它也取决于该族群的成功者是否愿意援助比较弱势的族人。
例如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奥菲拉(Oprah Winfrey)。她就不曾忘记她的黑人同胞。她非常积极地接近那些弱势黑人,通过自己设立的基金会,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如果你有观看她那至今仍然在广播的电视节目,就会知道她不仅帮助美国的黑人,也协助非洲的黑人。像她那样的人其实还很多。
要是你注意观察,你将发现奥巴马之当选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其中一部份支持票是来自黑人社会——包括富裕和贫穷的黑人。
期待“马来奥菲拉”的贡献
难道我们的族群就不能出现类似奥菲拉那样的人?难道我们的成功人士如企业家、医生、律师、工程师等等就不能出现“马来奥菲拉”?
我们的马来社会并不缺乏成功的例子。例如,由马来/回教就业人士每人每月捐1元(现已提高到5元),我们就在新加坡建设了许多雄伟的回教堂,对回教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试想想,如果同样的方式用在其他提升马来人才能的计划上,难道不能使马来人成为成功的民族?
一个族群或种族的命运得依靠他们自己。我们马来人要成为有力量的民族,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不要轻易认输。不要成为马哈迪医生所说的、丧失斗志的马来人。
追求进步,我们并不需要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像一些马来人所以为的那样。相反的,我们可以在维护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化的同时,大力关注教育。这才是提升新加坡马来人力量的正确方式。
新加坡马来人并不是只会臣服于他人的马来人,而是会向他人学习的马来人。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新加坡马来人夹在两个世界文明历史悠久而且丰富的大民族——华族和印度族之间。怎样看待这个事实决定于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要觉得矮小不如人——只会埋怨叹惜自己和孩子被迫与较大族群竞争,从学校到工作场所——那么我们必输无疑。
可是,如果我们能积极地充实自己,参加竞争,结果必定会给自己带来好处。
我们不必向他们低头,也不必把他们(包括新来的移民)视为肉中刺。
如果我们回顾历史,实际上各种民族、宗教、文化和语言早已进入马来群岛。它们的融合交汇早已在马来族群之中进行了。
梵文、阿拉伯文、波斯文、华文、淡米尔文和葡萄牙文等等,都可以在马来词汇里找到,接着是英文对马来文的影响。这些都使马来文更加丰富多彩而活跃地成长发展了。
其结果是,马来人作为一个民族群体,从来就不曾封闭自守。
从祖先到现在,我们一直都努力适应环境的变迁,所以我们一直生存到现在。
而且在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始终都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
因此,你还能怀疑马来族群提升自己、使自己成为受尊敬少数民族的能力吗?
作者:Ismail Pantek(Berita Minggu主编)。译者:陈妙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