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再是蔣捷的「紅燭昏羅帳」,而是「鬢已星星也」!
不過,為人父母,至少自己盡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可以說了無遺憾吧!
時間易過,想當年,還依稀記得他們呱呱落地的樣子,晃眼間,就說背井離鄉了。
孩子正值「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紀,對世界充滿期望與好奇,就像當年的自己那樣。
我好像看到我當年的影子。
他們就好像替我繼續完成我當年的旅程與夢想。
我好像感覺到另一個我另兩個我,就在世界的另一端熱情的活著。
風箏在天空飛,我把手里的綫放開,告訴孩子說,到處可以爲家,不回來也沒有關係。
生命世代的輪回,不就是那樣子嗎?
我與孩子的體內,都流著流浪的血液。
只是我累了,所以回來了,輪到他們到外面去流浪。
科技給人們帶來好多的便利。
以前寫一封家書,至少要一個星期才到。
現在只要打開電腦或ipad,就可以skype到不亦樂乎。
無需買郵票,無需花錢,而且眼到耳到口到,根本都不需要動筆。
當然凡事有利必有弊。
科技讓我們無需動筆,我就常常提醒孩子寫字要寫好看一點。
因為少動筆,其實自己的字體也愈來愈差了。
當朋友聽到我兩個孩子都送到遙遠的地方去,都用不可置信的眼光看我們。
他們的眼光,和語氣,似褒似貶,叫我啼笑皆非,但我不會放在心上。
一位親友當年就取笑我們,說錢是賺來花的。
其實,不是我們不愛花錢,而是我們對生活的要求本就不高。
這位親友沒有儲蓄,孩子長大後,只好四處借錢來給孩子讀書。
讓我想起小時讀過伊索寓言里的一個故事《螞蟻和蟋蟀》。
就是說一隻遊手好閒的蟋蟀,天天吃喝玩樂,卻譏笑每天只會工作的螞蟻。
然後冬天來了,不工作只愛玩的蟋蟀餓得快死了,幸好有螞蟻將糧食與它分享。
不敢說自己很會教孩子,總覺得孩子不就是這樣子教的嗎?
因此,每當有人說我們的孩子很乖很聽話,并要我與大家分享如何教子的時候,心裡就很納悶,這些要怎麼講怎麼分享?
後來看到朋友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再看到他們的孩子長大後的模樣,我終於明白,原來教孩子真的是要有方法的。
也好在當年我們教對方法,孩子長大後會自愛,也能在外獨立生活,無需我們做父母的操心,我們也就放心了。
1 comment:
good ,thanks share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