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January 2012

SARA 1M:它是銀行貸款,不是信託基金


首相在月初推介的SARA 1Malaysia計劃,昨天開放供公眾申請。

報導說:這“一馬信託”引起公眾混淆,發現原來它不可以用現金認購,而是必須申請貸款。

其實我在16日的博文里就說了,這SARA 1M並不是甚麼“信託基金”,它其實是一個“貸款計劃”,要你向相關銀行借錢來買AS1M。

AS1M,便是當年納吉上任后所推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信託基金,總數高達100億單位,但至今只認購了55億,還有45億“滯銷”。

爲了促銷AS1M餘額,首相想出了這SARA 1M計劃,以高得不實際的回酬率來吸引公眾申請貸款,再將貸款投資在AS1M。

而原本華人固打已經賣完,在SARA1M的網站里也這樣聲明。

但,根據報導,SARA 1M的銀行貸款似乎又開放給華裔申請。

推介這SARA 1M計劃就能確保AS1M售磬嗎?我想未必。

AS1M還有45億滯銷,SARA 1M僅提供總額5億貸款。

就算投資者申請完5億元貸款,至多也僅認購5億單位每單位一元的AS1M。

還是有40億需要解決啊!

這SARA 1M貸款計劃是如何的吸引人?

它要你貸款5000元,然後在未來五年每月擔保給你134元,每年回酬率等於32.2%。

但,每月的134元,84元是還給銀行,投資者只得到50元。

你又拿不到這50元現金,因為AS1M會幫你將它轉換成AS1M的信託單位。

除非你將單位變賣。

但我相信在貸款期間,它不會讓你把單位變賣,直到你還清貸款為止。

所謂高得不實際的32.2%回酬率,其實並不那麼高。

因為你只拿50元,所以你得到的回酬只是12%。

SARA1M網站并沒有說明,還給銀行的84元是母金還是利息。

網站只說“參與者每月只需償還最低數額長達5年”;卻沒有注明這最低數額是多少。

Participants need to pay only minimum monthly payments for 5 years.

網站也注明:如果參與者連續三個月沒有償還貸款,他將失去貸款資格。

The participant misses three consecutive monthly payments.

如此說來,給銀行的84元應該是利息不是母金。

總之,在某些部份的說明,SARA 1M網站也顯得含糊其詞。

難怪會引起公眾的混淆,連媒體和基金經理也以為它是個信託計劃。

如果還給銀行的84元只是利息,提供貸款的4家銀行才是大贏家,因為每月84元等於20.2%回酬率,比貸款者的12%回酬高近一倍。

這4家銀行分別是:聯昌、馬銀行、興業和國民儲蓄(BSN)。

Monday, 30 January 2012

可以當伊布拉欣無知


我可以當伊布拉欣無知,但我不能接受出席昨天土權團拜的華裔嘉賓也同樣懵懂。

昨天是年初七,是農曆的人日。

大吉利是,伊布拉欣選擇在這天首次辦團拜。

既要學華人辦團拜,豈有不知不問華人禮節之理?

正中伊布拉欣下懷,現在他可以理直氣壯,反而怪責赴會的華裔,因為他們不僅沒有告訴他華人只有在葬禮才用“白包”,他們還歡歡喜喜地收了下來。

根據報導,土權邀請的對象是樂齡人士。

他們爲了取得區區十元而忍辱。

也許對他們來說,有錢拿就好,管它白包紅包。

從圖片所見,在場還有不少華裔青年和領袖,爲什麽你們也默不作聲呢?

默不作聲也吧,還助紂為虐,為土權說好話,指它不為單一種族鬥爭,而是爲了全民奮鬥,不分種族,說要為國家帶來繁榮與團結。

若說土權是爲了國家團結與繁榮,那我可以說,這麼做乃適得其反,土權實在是在種族間搞分裂。

一般的印象是,土權就是巫統的“外圍組織”,巫統不方便說和做的,就由土權來出面。

那就讓我在此忠告巫統,土權那麼做,其實是在幫倒忙。

伊布拉欣此舉,顯然是惡意的。

說他不知道華人習俗在喜慶節日派紅包,誰相信?

桌布也一律白色,那也是出於無意而非惡意的安排嗎?

就算不知道,那事後總欠一個道歉吧!

敬人者人恒敬之。

這是孟子說的,意思是“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伊布拉欣應該懂得這做人的基本道理吧!

孟子也說: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意思是:大凡一個人,必定是自己先有輕慢自己的行為,然後別人才會來侮辱;一個家必定是自己先不珍惜、自己先破壞,而後別人才會來破壞;一個國家必定是內部互相爭鬥攻打,然後他國纔會乘機來攻打。《書經‧太甲篇》說:『上天降下的災禍,還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災禍,那就不能活命了。』

有誰能告訴伊布拉欣這些聖賢語錄呢?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算了吧!

對數字敏感的我,也不忘為土權算一算當天的“白包”開銷。

報導說出席者共260人,每人獲得10元白包。

當天派發了一萬元現金。

這就奇了,簡單算術,260X10=2,600。

應該只派了2,600元的白包。

那還有剩餘的7,400元去了哪裡呢?

孫和聲:馬來西亞會否破產?


馬來西亞會否在2019年,如首相署部長依德利斯所預言的走向破產?依我之見,若現行的政策與做法,沒有徹底改變,它或將是個自我實現的預言。只是,破產主因不是依德利斯所說的生活必需品津貼(Subsidy),而是惡政劣治(Bad Governance)與腐敗!

一國何以會陷入財政困境?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起因,如英美兩國是因為把私債轉為公債,假公濟私;冰島與愛爾蘭因不當地搞金融與銀行業,而被2008年金融危機波及;日本則因1989年經濟泡沫破裂後,大搞公共建設,在人煙稀少處建高速公路,大建利用率極低的基建,如大型體育館,跨海大橋等,結果是有投入沒回酬,且還要日復一日賠上管理費與維修費,使原本低於60%的國債,劇升至現階段的220%!成為世界第二,發達國家中Number1的高債務國!

所幸的是,日本的國債有約95%為內債,且舉債率偏低,這才使其免於破產,但前景如何則難料及。希臘、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國債高昇,主因在於腐敗與不良治理。至於大馬,國債(聯邦政府債務)在2011年已破4000令吉;各州政府也拖欠了聯邦好幾百億令吉。加總起來,已近5,000億令吉!

不具生產性的開銷劇增

我國官方常說,聯邦政府債務僅佔GDP的約53%,尚在控制之內,況且其中外債只佔約160多億令吉,國人大可放心。實則,若把民間部門的外債也算在內,2011年6月底為止,外債總額已高達2417億,其中,政聯公司(GLCs)便佔了約600多億。按歐盟標準,年均赤字與總債務若分別佔到GDP的3%或60%以上,便算是進入危險水平,大馬目前為53%,可說雖不達亦不遠了。

對於這個百分比,應該說,其實只是個便利指標;嚴格來說,也應考慮及其他因素,如政府的債權(而非債務而已)、內外債百分比、舉債利率、公私部門的儲蓄率、債務的用途,如是消耗性的,或是投資性、生產性的。若用低利率舉債投資於生產性活動,由於可推動經濟增長,創造就業與財富高債就不那麼可怕。實則,韓國便是靠舉高債發展起來的。這是韓國發展策略的特色。

大馬的情況則是,債務用途多是消耗性(用了就沒了,不具生產性),用途不明或搞虛而不實的大小項目。如上百億的龐大建築物,或最近的至少5000億令吉以上的捷運(MRT),這個MRT能帶來的經濟效益有限(巴生谷幅員廣,人口密度低,大馬的汽車型社會更不利客運量的培養),但卻肯定會加劇債務,進而促使政府加速推出消費稅(GST),同時削減福利,民生補貼等,導致貧富差異持續擴大。

一個簡單的事實是,這幾年來,油氣收入均佔了聯邦收入的約35%,這樣高的百分比應可使大馬人享有更廣泛的福利或政府盈餘;可事實是,這幾年的赤字均高達幾百億令吉,每年還本付息也高達約200多億。若沒發現新的大油田,隨著人口的增加與能源消耗的遞增,政府財政肯定會加速惡化。

一個基本事實是,近年來的政府「行政開支」相對固定的增長速度,已超越收入的增長速度,迫使政府縮減「發展開支」,伸言之,經濟活動日趨消耗性方向,而非生產性方向發展,更何況許多政府單位愛「報大數」。

實事求是地看,大馬的政治也日趨民粹化(Populist),短期化。朝野均忙著比派錢,用錢來收買人心,而非比政策,比政績,比理念。更令人吃驚的是,連政黨也忙著派錢給黨員!搞政治搞得如此金錢化、商業化、庸俗化,確也令人大開眼界。以我之見,馬華公會若把錢轉移給華校,其政治效應恐怕比派給黨員強得多。看來連派錢收買人心,他們也不懂「把錢花在刀口上」的道理!

大馬財政如此不必要地惡化,一方面是油氣收入來得容易,也去得容易,是所謂的油氣詛咒(OilCurse);更根本的原因在於我國的政治生態,即「恩庇型政治文化」(Political Patronage)!若不改變這些根本毛病,可以預見,除非有奇跡出現或政策大轉彎,否則破產是遲早的事。歷史地看,從1970年至今,我國只在1993~1997這五年間,出現過小盈餘,而何以1993、1997年會有小盈餘(介於GDP的0~2.3%),則與民營化(Privatisation)有關。

事緣,自1971年新經濟政策(NEP)出台以來,我國便大搞公共企業,使公企從30多間快速升到1980年代中期的近1000間,且大多數經營不善,大幅加重了政府負擔。外加上1980年代中期的衰退,政府財政更是劇升,如下表所示:

缺乏外資產業難升級

可見,大馬在1980年代,也曾出現過債務較GDP更高的破產狀況;只是,隨著馬哈迪政權大搞「利益輸送型私『盈』化」,情況才得以改善。此外,很重要的一點是,自1985年美國、英國、法國、日本、西德簽署《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後,日圓、台幣的幣值節節上升,日本、台灣產業也在急速轉型,逼使許多企業南下,遂使大馬獲益不淺,進入了高速增長的1989~1997階段。據知,現階段國油與40多間政聯公司(GLCs)的資產便高達6000多億令吉,其中國油佔了50%。或許脫售國營企業就是未來「以資抵債」的一個可能方式。

只是,若脫售了國營企業,或有高回酬的國有資產以資足抵債之後,政府的收入也可能劇減;且這收入不過是一次性的,反而資產脫售了,會削減政府交叉補貼(Cross-Subsidization)的財力,使其不得不節流開源,也就是加稅,並減少福利開支。果真如此,依然是普羅大眾受罪,尤其是低收入階層受打擊更深。

更嚴重的是,在區域化與全球化的時代,除非有奇跡,若否,大馬對資金的吸引力也將遞減,而產業又升不了級,結果將是不郎不秀,持續卡在「中等收入陷阱」中。顯見,不大事改革,尤其是反腐倡廉與良政善治,財富的大量不當流失、漏失(Leakage),只會加速國家破產。而流失與漏失當然就是失血的主因。

一國若破產,其後果不外是:政府大印鈔票,製造高通膨來抵消債務;以高利率舉新債還舊債;債留子孫;加稅減開支,尤其是福利開支;貨幣貶值以求抑止進口,促進出口;內部貶值(Internal Devaluation),也就是全面降低生活水平,大調薪資、物價以待再出發;出售國有資產,或讓債主以股權抵債(Debtfor Equity)的方式入股國營企業;要求債主減債減息;或若是內債,乾脆一筆勾銷,從新開始,也就是要求債權人「犧牲小我,成全國家」。

有道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借來的是債,而非創造出來的財富,遲早得連本帶息還回去。顯見,最明智的出路就是,在尚未無可救藥時,進行「先發制人」的必要改革,以求突圍。

東方日報·29/01/2012

Friday, 27 January 2012

是私有化企業享有補貼,不是人民


林吉祥問得好,如果「養牛中心」和「養牛機構」是兩個不同的單位,那政府所凍結的是哪個的資產?

當首相宣佈凍結NFC資產時,心裡就生起了疑問:既然資產已經被凍結,為什么公司還能“照常營業”?難道銀行戶頭不需凍結?

這不很奇怪嗎?

此外,副首相說要委任一家稽查會計公司來調查,至今也只聞樓梯響。

反而是國家稽查司做了可有可無的“澄清”,對方就“感激不盡”。

其實,總稽查司只是否認用了“一團糟”這字眼,并未說NFC沒問題。

不止有問題,而且還存在著很多弱點。

無怪乎林吉祥說此案不是“一團糟”,而是“非常糟糕”。

如我之前說過,NFC只是眾多受到政府眷顧的其中一個例子。

除了批給公司的2.5億元,農基部還撥了7364萬元作發展營運款項,以及1300萬元作牛棚與道路基建費用。

這算是“小兒科”了吧!

之前提過國能因為虧本而要求政府賠償30億,結果這30億元由政府、國油和國能本身各分擔10億。

過年前讀到一則新聞,貿工部長慕斯達法說:雖然普騰已經私有化,政府仍會給予公司一定的獎掖。

DRB何其有幸,買下了普騰,還可繼續享有政府的獎掖。

這與普騰私有化與否,我看不出有什麽兩樣。

要普騰反虧為盈,恐怕還有一大段的日子好走。

反正虧損的話,政府會繼續給予補貼。

這種官僚的心態不改,我看不出普騰要如何脫胎換骨。

當然貿工部長有一個很好的理由,那便是:普騰說“國家資產”,政府無論如何要保護它。

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要將之私有化呢?

難道是如潘儉偉說的,爲了要把資產轉移出去?

是的,將普騰“私有化”,唯一的分別只是換了“持有權”,官僚作風,我看是改不了了。

這還叫什麽經濟轉型?轉來轉去,還不是轉回給自己人?

今天再讀到一則新聞,便是爲了不提高價格,政府將提高白糖補貼,從每公斤20分增加至54分。

因此,政府今年將花費5.67億元在白糖補貼上,對比去年的2.62億。

為什麽要增加白糖補貼?

因為成本高漲,但大選在即,爲了不增加人民負擔,政府只好提高白糖補貼。

但,白糖不也同樣在去年讓MSM“私有化”了嗎?

公司上市,當時財報實際與預測皆年年盈利。

何況,糖價去年還一口氣連漲了三次,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讓人民叫苦連天。

既有盈利,那又何必政府提供補貼?這不很矛盾嗎?

而其實,當時私有化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逐年減少補貼,現在卻出爾反爾,不減反增。

依德里斯說不減人民補貼的話,國家將在2019年前破產。

其實政府應該減的,是這些私有化后的企業補貼才是。

說什麽ETP(經濟轉型計劃)啊!

政府說與做的,爲什麽總是背道而馳,樣樣事與願違?

Thursday, 26 January 2012

只說有弱點,未指一團糟


在「養牛計劃」的運作和帳目上,總稽查司有沒有“說”它一團糟(in a mess),我想那不是重點。

「養牛計劃」“是否”一團糟?我想那才是人民想要知道的。

好笑的是公司也發文告回應,說對總稽查司的“澄清”表示歡迎。

好像它只在意被指“一團糟”,但那並非問題的重點啊!

我倒覺得奇怪,如果總稽查司沒有使用“一團糟”等字眼,爲什麽當時各媒體的報導都不約而同地說「養牛計劃」一團糟呢?

總稽查司遲了三個月后才作出“澄清”,我想那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之後被“挖”出來的種種驚人開支,那才叫人“大開眼界”。

那些數據,應該不會騙人吧!

總稽查司說,“總稽查局對那些出現濫用的計劃只提供意見,至於調查行動則由警方和反貪會負責。”

這點總稽查司說得沒錯,他的工作只是提出問題,要不要調查,責任在警方和反貪會。

但,難道只因為總稽查司作出了“澄清”,當事人就不需要為各種不當開支和運作程序作出解釋了嗎?

又指NFC“中心”不同於NFC“機構”。

這根本是企圖轉移焦點,混淆視聽嘛!

對人民來說,那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國家的錢有沒有用得妥當?

更莫名其妙的是,土權竟也在此事插上了一腳,找來了其他11個馬來NGO以壯大聲色,為「養牛計劃」強詞奪理。

根據報導,這些NGO包括大馬企業家理事會、國家馬來記者與作家組織和吉蘭丹子民協會等。

不覺得奇怪嗎,「養牛計劃」與他們何關?

此舉居心何在?為什麽凡有事情,一定要和種族宗教掛鉤,包括「養牛計劃」在內?

這只讓人更加起疑,爲什麽有那麼多人急著為「養牛計劃」辯護?

包括當時正副首相力撐計劃很成功,凱里指買公寓是爲了投資等等。

問題是,這些人只是一味否認和力辯,卻又無法為可疑的開支與數額作出合理解釋。

總稽查司此次的文告,雖然否認用了“一團糟”這字眼,他并未否認「養牛計劃」存有弱點。

總稽查司也再次指出,「養牛計劃」并未達到所訂下的目標。

文告這一段才可圈可點。

“總稽查局以絕對專業和獨立的方式稽查「養牛計劃」,不對任何一方存有偏見。我們對質疑我們廉正與公信力的言論感到遺憾。”

是誰質疑總稽查司的報告?是誰要總稽查司作出“澄清”?

人民自會作出判斷。

Wednesday, 25 January 2012

葉公好龍

龍年開市,門可羅雀。

就和大家分享一則與龍有關的成語故事。

實際上,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這動物呢?

沒有人知道,因為現代人從來沒有見過。

但,既然有「龍」這個字,也有它的圖象,相信在很久很久以前,的確是有「龍」的存在的,只是後來,它就像「恐龍」那樣絕種了。

現代人那麼喜歡「龍」,但,如果「龍」真的在我們面前出現了,我們會如何反應呢?

古時候也有個喜歡「龍」的葉公,他喜歡到家里所用的器具和擺設,屋里屋外,就連身上穿着,全都帶有龍的圖案。

他好龍成癖,天上的龍知道了,就想下凡來讓他見一見。

有一天,龍真的來到人間,把頭探進葉公家。

葉公看見龍竟然真的出現在他眼前,嚇得他魂飛魄散,拔腿就跑。

這當然不是一個真故事,它只是一個譬喻而已。

它讓我想起了一些形容詞:言行不一、名不副實、口是心非等。

有些人說的東西,其實并不是他們的真心話。

或者是徒有虛表,只注重外在的東西。

或者是說一套、做一套。

這些人不都與葉公一樣嗎?

只會把事情說得天花亂墜,但到了真正要做事情的時候,只會指點別人去做,自己卻袖手旁觀,或乾脆不見了人影。

這類事情,最常在公司或群體組織里發生。

所以孔子說聽其言還不夠信其行,要觀察其言行是否一致,才能夠評斷一個人的品行。

據說「葉公好龍」這故事是孔子學生子張去找魯哀公,魯哀公過了七天仍不理他,他派仆人去向魯哀公說的。

「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

意思是:我聽說你喜歡英才,所以不遠千里來見你,結果過了七天你都不理我,原來你不是喜歡人才,你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似人才而非人才的人罷了。

讓我想起國家推動的“以民為先”的一個大馬精神,至今真正落實的有多少呢?

一邊說「一個大馬」,另一邊依然設定固打。

就如說要轉型的ETP,明明說落實NEM(新經濟模式)以取代早已不新的NEP(新經濟政策),最後仍然無法舍棄後者。

ETP對我來說,只能落得有名無實。

只供向往,不可實現。

所以我們還是在原地踏步。

其實,我們離轉型的目標,仍然好遠、好遠。

Friday, 20 January 2012

龍的傳人


又是迎新送舊的時刻。

送走了兔年,金龍即將降臨。

龍年,讓我想起學生時代一首百聽不厭、家喻戶曉,大家都能瑯瑯上口的歌曲。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歌名就叫《龍的傳人》。

《龍的傳人》是由候德建作曲,李建復原唱。

據說當時美國與臺灣斷絕外交關系,轉與中國大陸建交,候德建憤而寫了這首歌,迅速在臺灣流行開來,也成了海外華人最熟悉的歌曲。

從此,「龍的傳人」也成了華族的別稱,人人以身為「龍的傳人」為榮。

《龍的傳人》也被許多歌星唱過,包括早期的費玉清、關正杰、張敏明等人。

王力宏則把它唱成搖滾版。

候德建本身也有唱這首歌,但音質就沒有原唱者好。

這首歌風行後,當時還是臺灣新聞局局長的宋楚瑜擅自要為《龍的傳人》改歌詞。

要改的歌詞,就是最後一段:

“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巨變前夕的深夜裡,
槍炮聲敲碎了寧靜的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劍,
多少年炮聲仍隆隆,多少年又是多少年,
巨龍巨龍你擦亮眼,永永遠遠你擦亮眼。”

據說宋楚瑜將它改寫成這樣:

“百年前屈辱的一場夢,巨龍酣睡在深夜里,
自强鐘敲醒了民族魂,卧薪嘗膽是雪耻的劍,
巨龍巨龍你快夢醒,永永遠遠是東方的龍,
傳人傳人你快長大,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改得如此不倫不類,候德建當然拒絕。

因為不肯與當局合作,使他後來寫的作品都不被通過,最後候德建終於出走臺灣,到大陸去。

候德建被臺灣當成了“共匪”,《龍的傳人》更因此被禁,不準在臺灣播放或演唱。

不止如此,他的其他歌曲都被封殺,包括一首著名的電影主題歌,由蘇芮唱的《酒干倘賣無》,也無端端遭殃,一并成了禁歌。

據說一直到臺灣在1987年宣布“解嚴”後,候德建的歌曲才獲得“解禁”。

候德建去了中國,卻也因為參與天安門的六四事件被逐,後來好像去了紐西蘭。

吊詭的是,《龍的傳人》的最後那段歌詞,似乎就在描述當年六四的情景。

許多年後,候德建再度灌唱《龍的傳人》,但已唱得力不從心。

所寫的新歌,也沒有當年寫的那么好聽了。

也許,人生就是那樣,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便是那個意思吧!

Thursday, 19 January 2012

慕以丁解牛

兩個月前我就說了:希望「養牛案」最后不要淪為另外一個PKFZ。

不幸言中。看樣子,「養牛案」愈來愈像PKFZ。

怎麼像法?

PKFZ前前後後經過十方調查,最後首相成立一個超級調查特工隊。

調查結果如何?至今不見有任何報告出來。

只知道總檢察長把兩位前交長告上法庭,一個涉嫌“欺騙敦馬”,一個涉嫌“欺騙內閣”。

「養牛案」首先在總稽查司的報告書里曝光,說這個計劃很糟糕(in a mess)。

然後,公帳會也着手調查,結論是政府財政管理制度(government's fiscal management system)出了問題。

反貪會不愿插手,把球拋了給警方。

在警方進行調查的當兒,反貪會忽又扣留了一名拿督級商人,他涉嫌賄賂三名調查「養牛案」的警官。

他被控欺騙莎麗扎丈夫170萬元。

這170萬元是要用來賄賂三名警官的錢。

看樣子他比較像一個跑腿,一名中間人。

我有點亂了,那他是犯了“欺騙”罪,還是“賄賂”罪呢?

上周,在接受莎麗扎請假三周和宣布凍結NFC資產後,納吉委任副首相慕以丁和農長諾奧馬“尋求解決方案”(to resolve the NFC mess)。

請注意,不是要調查,只是要解決「養牛案」的mess。

連首相都認同「養牛案」很糟糕,in a mess。

諾奧馬是現任農長。但,為什么也包括慕以丁在內?

慕以丁是當時的農長,怎能要他自己查自己?

還是,納吉的意思是:既然當年由你經手,現在你要想辦法去解決它?

古時有「庖丁解牛」,如今大馬有「慕以丁解牛」。

也讓我想起一句成語「亡羊補牢」。

這里應該叫「亡牛補牢」。

這宗「養牛案」真的很棘手,首相事隔三個月後才愿意去正視它,顯然太慢。

「養牛案」還有很多疑點。

例如既然公司資產已經被凍結,為什么還能照常運作?難道銀行戶頭不需凍結?

公司否認先貸款後簽約,說是在2007年簽署貸款協議,2008年首次支出第一批貸款700萬元。

但根據公帳會調查,農業部在2008年和2009年期間發放貸款,合約卻遲至2010年才簽署。

難道公帳會說騙話?不可能吧!

納吉叫慕以丁和諾奧馬為“養牛案”尋求解決方案,昨天慕以丁就宣布了,政府將委任一家會計所稽查NFC,時限是一個月。

國家總稽查司的稽查不是很清楚了嗎?為什么又要花錢叫外邊的稽查師再查一次?

包括稽查會計所在內,「養牛案」將歷經6次的“調查”,且看它會不會破PKFZ的10次記錄!

Wednesday, 18 January 2012

國能獲賠就賺錢


去年底曾讀到國油不愿分擔國能成本的新聞,心里就很納悶。

國能的成本,為甚麼要國油來分擔?如果我是國油,我也會拒絕。

話雖如此,後來還是達致協議,三方各分擔1/3國能額外燃油成本。

這三方,就是政府、國油和國能。

1/3就是10億。等於說,國能將獲20億元補貼,政府和國油各一半。

國能為什么要求那么大筆的成本補貼?

根據國能主席廖莫宜透露,原來過去兩年來,國能“因輸送替代燃料及進口燃料導致國能所負擔的不同成本,涉及總額約30.7億”。

因此,為了彌補這額外成本,國能要求政府賠償,最終協議是各自負責1/3成本,也就是各10億元。

國油已經在去年年底付了這10億元款項,另外10億“預計可在下個月接獲”。

根據協議,這另外10億應該由政府賠償,但政府可有錢?相信最後還是由國油代付。

與其同時,國能的第一季財報出爐,虧損2.25億。

虧損2.25億,獲國油補貼10億,不是還賺7.75億嗎?

不,因為首季財政年是截至去年11月止,而10億元賠償是在12月才收到。

國能CEO仄卡立說,一旦接獲另10億賠償,納入第二季財報,國能就能轉虧為盈了。

照國能高層的說法,國能似乎必須靠補貼或賠償才能賺錢。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這些賠償,國能的次季業績還是要面對約20億虧損呢!

之前國能虧損,給的理由是因為巨額美元貸款導致匯率虧損。

自從馬幣逐年揚升,燃料成本卻取代匯率成為國能業績虧損的理由。

與其要求賠償補貼,有沒有想過,本身也要設法減低運作成本?

不是說獨立發電廠的電供過剩嗎?有沒有想過,也要減少這些IPP的供應量?

而非除了要求賠償補貼,就是要求提高電費。

順帶一提,國能和普騰馬航一樣,都是國庫旗下官聯股。

Tuesday, 17 January 2012

最後還是賣給DRB


經過兜兜轉轉,普騰主席納茲米獻購普騰的消息僅曇花一現,最後的成功買主還是到回多元資源(DRB)。

其實,當納茲米提出獻購時,DRB早已比他捷足先登。

當時就很困惑,何以針對DRB的竟購,媒體完全略過不提,難道已取消不成?

記得媒體曾報導DRB的獻購價是6元,納茲米卻僅以每股5元竟購,當時心想,除非DRB撤出,否則,納茲米哪有成功的機會?

如今結果揭曉,DRB成功得標,價錢卻是5.5元,比納茲米的5元高出50分,卻比先前報導的6元少了50分,怎會這樣?

根據DRB文告,DRB將以同樣價格全面獻購(MGO)普騰其余股權。

普騰凈值高達9.8元,小股東會接受5.5元獻價嗎?

不止小股東,國油和公積金也分別持有7.9%和7.5%股權。

這宗交易,也將影響公積金的收入呢!

當敦馬公開支持DRB獻購普騰時,他曾表示希望DRB將不需要進行MGO。

因此,對DRB提出MGO,而敦馬保持緘默時,讓我感到有點意外。

何以DRB沒有提出豁免MGO的申請?

當然我不是認同豁免MGO的申請。

就像證監會豁免森那美收購E&O的其余股權,引起小股東們的不滿,也立下不好的先例。

畢竟,如果官聯股可以例外,何以一般公司就必須照章行事,難道官聯股享有特權?

我只是對敦馬的沉默感到不解。

是不是因為這5.5元的獻購價格算起來很便宜?

如我說的,普騰凈值高達9.8元。

而其實,福士偉根(VW)在6、7年前曾經向國庫獻購普騰,出價每股10元。

這么好的價格,為什么不賣?

據說就是因為受到敦馬強烈反對而作罷。

敦馬反對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不想賣給外國人。

如今得標者反而僅以每股5.5元購得,幾乎是凈值的一半。

這算不算是內線人交易?

還是朋黨交易?

Monday, 16 January 2012

SARA 1Malaysia:原來是為了AS1M


首相上周推介的SARA 1Malaysia基金,原來不是甚麼新的信托基金,它是一個貸款計劃,以讓貸款者投資在AS1M。

有關這點,如果不是首相的呈現有誤,就是媒體報導錯了。

大家只要看回上周各大報章的報導,再比較SARA 1M網站的詳情,其實出入頗大。

投資者會不會因而在被誤導的情形下做了不當的投資?

根據媒體上周報導,首相在推介禮時指出,月入低於3000元的家庭可以使用本身的5000元申請SARA1M計劃,也可以貸款投資在SARA 1M。

但根據SARA 1Malaysia網站資料,這項計劃是讓民眾向幾家指定銀行申請5000元貸款來投資,并沒有提到投資者可用自己的錢來投資。

投資者每月可獲134元回酬,但84元是拿來償還銀行貸款,另外50元則是換成信托單位。

也就是說,投資者其實也拿不到每個月的50元現金,直到他把信托單位賣掉。

所以上個星期我就質疑,既然這個SARA 1M是由一家特別成立的MDH來管理,為什么當天卻是由PNB來推介這項計劃。

原來,這項SARA 1M是成立來“拯救”PNB前年所推行的AS1M計劃。

記得我說當年推行的AS1M,僅有華裔部分全部售磬,巫印裔部分就很不理想嗎?

原來,推行至今,這發行100億單位的AS1M僅被認購了55%,剩余的45%或45億元仍然“無人問津”。

為了把這剩余的45億單位賣出,政府竟然想出了這樣一個計劃,以貸款和高回酬的方式來吸引低收入戶申請。

如此倒行逆施做法,虧政府還想得出!

這樣一個做法,如我上周說的,不太像老鼠會或金字塔了嗎?

堂堂一個國家政府,竟然以這樣一個方式來吸引人民“入會”?

大家應該知道所謂的「龐氏計劃」(Ponzi Scheme)吧?

美國幾年前爆發的次貸風暴,其中馬多夫便是以高到難以教人置信的回酬率來吸引投資者。

馬多夫是如何欺騙投資者?

長話短說,他以新進投資者所投入的資金來支付前一批投資者的報酬,與投資獲利與否完全無關。

這個「龐氏計劃」,一旦下面沒有新投資者的加入,整個游戲就隨之崩解,玩不下去了。

SARA 1M的操作方式,與「龐氏計劃」不是很相像嗎?

真正的投資,根本無法給予任何報酬的擔保,但SARA 1M卻擔保給予每月134元的回酬,五年內獲利多達8040元,等于高達160.8%回酬率,或每年32.2%。

試問有甚麼投資可以擔保這么高的報酬?

SARA 1M派予投資者的160.8%利潤何來?

報導說,政府已經撥出一億元來支付SARA 1M的利息。

你看,這不與投資獲利與否完全無關嗎?

對投資者來說,貸款投資,其實是最不理智的做法。

何況在這項計劃下,扣除了償還給銀行的84元,投資者只得到50元,但這50元又只能換成信托單位。

如果信托單位價格上升那還好,萬一價格不升反降,那這50元就不值得50元了。

SARA 1M的對象是低收入戶,根據其網站資料,鑒於AS1M的華裔固打已經售磬,理論上SARA 1M僅限於巫印裔的低收入戶才可申請。

林祥才說馬華將協助華裔申請SARA 1M,但,保留给华裔的固打已经满了,身为财政副部长的林祥才岂有不知之理?

还是,政府後來決定再開放給華裔申请,若是如此,SARA 1M網站里的資料顯然并未update。

但,對象既然是低收入戶,政府怎可鼓勵他們冒這樣的一個高風險,借钱来投资?

別忘了AS1M不像其他土著ASN那樣,它不是Capital Guaranteed Fund,它是沒有给予回酬保證的。

當時為何AS1M反應不像其他ASN那么理想,相信也是因為這個原故。

看起來,當局為了要把AS1M賣完,而不得不出此下策,但這樣一個做法,會不會反而害了低收入戶們?

當年的沙巴信托基金事件還不夠教訓嗎?

除了沙巴信托,柔佛信托不也一樣遭遇同樣的命運嗎?

政府還是老老實實的把國家治理好吧,不要再拿人民來做試驗,也不要再打人民血汗錢的主意吧!

http://www.sara1malaysia.com.my/n_index.php

Friday, 13 January 2012

SARA 1Malaysia:政府瘋狂派錢


首相昨天推介的「一個大馬人民信托基金」和三年前推介的「一個大馬信托基金」不同。

前者全名叫Skim Amanah Rakyat 1Malaysia,簡稱SARA 1Malaysia或SARA 1M。

後者叫Amanah Saham 1Malaysia,簡稱AS1M。

前者由一家特別成立的公司來管理,這家公司叫大馬發展控股私人公司MDH(Malaysian Development Holdings Sdn Bhd),是一家財政部機構(Finance Ministry Incorporated)新成立的子公司。

不過,昨天卻是由管理很多Amanah Saham也包括AS1M在內的國民投資(PNB)來推介這項SARA1M計劃。

相信將來也是委托PNB來管理,畢竟MDH只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有沒有投資經驗?那還是一個大問題。

當年的AS1M表現得怎麼樣?根據新聞報導還不錯。

當年推行時,據說華人固打部分全都售磬,巫印裔固打就很不理想。

政府後來就允許這部分以銀行貸款來購買。

反應有沒有好起來?後來已沒有讀到有關報導了。

如今首相又推介SARA 1M,對象是月入3000元以下的家庭,目標是10萬戶,總額5億元。

這個信托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是它高得教人咋舌的回酬率。

根據報導,如果你投資最高的數額5000元,你每個月可獲得134元利息,五年利息等於8040元,加上你投資的5000元,你總共可得到13040元。

投資5000元得8040元利息等於是160.8%的回酬率,簡單除以5年,回酬年率等於32.2%。

聽起來像不像“老鼠會”或好聽一點“金字塔”式的投資?

但這可是千真萬確由政府提供的一個包賺的投資呢!

我想這回首相真是走火入魔了!

理智一點吧,政府拿了這些資金,要投資去哪里,才可以取得至少32.2%的回酬,夠錢派息給這些投資戶?

一般的投資基金都不敢擔保派這么高息吧!

當然,對政府來說,SARA 1Malaysia總額5億,這個數字并不大,因為政府最多只需要付8.04億利息,這個數字政府絕對付得起。

(每投資5000元可得利息8040元,投資總額5億利息總數8.04億。)

除了利息,基金本身的行政管理開銷也要付啊!

政府竟然敢擔保付這么高的利息給投資戶們,難道政府也做起大耳窿生意來,才有這么高的回酬?

當然政府不可能做大耳窿,那這些派息的錢又從哪里來呢?

政府最近不是很喜歡派錢嗎?這不也是變相派錢嗎?

派息的錢從哪里來,若非從國油來,就是公積金,不然又是舉債了。

MIER國債高筑和依德利斯的破產預言言猶在耳,政府卻仍在那里瘋狂地派錢,像世界末日般。

像世界末日般?難道預知“時日無多”?

更可怕的是,如果這些“低收入戶”沒有投資能力,他們還可以向銀行貸款來投資。

報導還強調說,人民從得到的每月134元利息,84元還給銀行後,自己還可有50元收入。

這么麻煩,乾脆每個月付50元給這些低收入戶為期5年,不是一樣嗎?

何況,既然是低收入戶,卻還要他們借錢來投資,風險不太高了嗎?

就算有政府的擔保,真的是100%的擔保嗎?

萬一,我是說萬一而已,換了下屆政府,新政府還可以履行同樣的承諾嗎?

向銀行借錢來買信托基金,沙巴人民慘痛的記憶猶新,難道還要重蹈覆轍?

當年,州政府不是同樣“擔保”沙巴信托基金不會跌低過一元水平嗎?結果呢?

金融風暴一來,沙巴信托跌到凄凄慘慘的10多分,那些向銀行借錢的投資戶,根本無法償還貸款,結果是兩頭不到岸。

也有些人把全副身家都投資在沙巴信托,結果也是虧到損手斷腳。

前車可鑒,這些教訓還不夠嗎?

如今聯邦政府也來照辦煮碗,希望不要害了人民那就謝天謝地了。

Thursday, 12 January 2012

世界不會為大馬停下


《彭博》專欄作者William Pesek寫的那篇文章其實并不叫“The World Won't Wait for Malaysia”(世界不會為大馬停下),那是《大馬局內人》自己打的標題。

原題叫“Time to Pull 'CSI: Malaysia' Off the Air”。

如果要譯成中文,應該叫「是時候讓“CSI:大馬”下畫」。

CSI是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的簡寫,是“重返犯罪現場偵查”的意思。

美國有幾個受歡迎的偵探電視劇皆以CSI:為名,分別有CSI:NY, CSI:Miami和CSI:Las Vegas。

顧名思義,電視劇以美國紐約、邁阿密和拉斯维加斯所發生的罪案為故事內容。

我國當然沒有CSI:Malaysia這樣一部電視劇,作者卻將我國最近發生的連串政治鬧劇比喻為“CSI連續劇”和“小報丑聞”(tabloid scandals),叫首相改寫故事,把焦點轉向改革上。

標題用「是時候讓“CSI:大馬”下畫」,就是叫首相不要再在這些“人身攻擊”上浪費時間,是時候加速改革了。

他語帶諷刺說,擁有2.8千萬人口和豐富資源的大馬,近來登上全球頭條新聞的,只是有關安華的肛交案、回教徒和基督教徒之間的摩擦、禁止讓Beyonce等歌星登臺演唱,和涉及高官的命案調查。有鑒於此,大馬實在是應該有它本身的CSI連續劇。

Beyonce是美國歌壇天后,幾年前來馬辦個唱遭到宗教團體反對。

不止Beyonce,還有不少外國歌星要來大馬獻唱也因遭到這些團體反對而取消,最新一個例子便是Elton John。

William Pesek提到的其他重點如下:

1。雖然大馬經濟以5.8%成長,外資仍然以懷疑的眼光觀察大馬。

2。傾向馬來族群,已經實施了40年的“新經濟政策”不再發揮作用,它限制了投資、壓制國家競爭能力,也阻礙了國家經濟成長。

3。世界不會等待大馬。中國、印度、印尼、泰國和越南幾年後將超越它們的鄰居,把削減大馬競爭力的政策廢除掉,此舉將使投資者鼓舞。

除非我們打算獨善其身,與世隔絕,否則我們就要遠遠落在他國後頭了。

再加上國債高筑和2019年破產的預言,怎不叫人憂心忡忡?

http://mobile.bloomberg.com/news/2012-01-10/time-to-pull-csi-malaysia-off-the-air-the-ticker

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malaysia/article/world-wont-wait-for-malaysia-to-catch-up-says-bloomberg-columnist

Wednesday, 11 January 2012

2019:我們等着被破產


國債高占國民生產總值(GDP)逾半的新聞,去年就曾報導了。

當時財政副部長林祥才不以為然,說仍處於尚可控制水平,并舉歐盟等國家為例,說那里超過80%更嚴重云云。

好舉不舉,竟舉歐盟做例子,真是無言。

另一財政副部長阿旺阿迪則說:大馬國債不成問題,只要減赤就可減少國債。

這個誰不知?問題是多年來國家都減不了赤,遇上大選年政府恐怕派錢更多,根本沒有意愿要減赤。

請問尊貴的阿旺阿迪副部長,我們也知道減赤就能減國債,但請問政府要如何減赤?

阿旺阿迪還向大家派定心丸,說我國償債記錄良好,所以有許多單位都愿意借貸給我們。

但是只要看看這些年來,國債只有升沒有降,實際情況就是舉新債來還舊債,這樣的債務幾輩子也還不完。

前陣子不是有人算過嗎?

以4560億國債除以2.7千萬人口,每一位大馬公民正在為國家背負16,900元的債務。

國債只升不降,這才是叫人擔憂的事情。

大馬經濟研究院(MIER)就為國家算出來了,如果國債繼續增長下去,到了2019年就會破兆,超越國家GDP。

為什么?就是因為國債增長得還比國民生產能力快。

簡單說來,就是「入不敷出」。

目前的國債對GDP比例是53.1%,到了2019年,這個比例就會沖破100%!

2019年,這個年份聽來好熟悉。

對了,PEMANDU的依德利斯不也警告過人民嗎?

如果再不接受減少或撤除汽油等之補貼,國家就將在2019年破產。

現在看起來,導致國家破產的最大原因,并不是汽油補貼,反像是有增無減的國債呢!

揮霍無度,不懂得撙節,就只好舉債度日。

且看一些數據:國債對GDP比例,2008年是41.1%,到了去年是53.1%。

2007年的國債2660億,到了去年是4560億。

逐年增長率從前年14.6%增至18.3%。

以這個比率,不足五年就增長一倍了。

單看這些數據就夠讓人擔憂了。

占國家行政最大開支的是臃腫不堪的公共服務領域。

MIER指出,這個領域在2007年只占行政開支的23.3%,到了去年增至33.1%。

若果把公務員退休金也算進去,所占的比例是可怕的41.6%。

但,相信政府是不會隨意減少這個領域的開支的。

減少這個領域開支,等於是要裁員。

就是裁公務員。

政府不止不打算裁員,去年不是剛把公務員的退休年齡延長至60歲嗎?

這叫政府轉型(GTP)或經濟轉型(ETP)嗎?

走筆至此,讓我想到,許子根的KPI部門要開始為各政府部門打分了。

由首相納吉掌管的財政部,不知可得多少KPI?

Tuesday, 10 January 2012

鴻門宴傳奇:一個兩千年來兵家不解之謎


從安華和納吉的對弈,讓我想起幾個星期前看的一部影片,便是《鴻門宴》。

片名《鴻門宴》三字後面其實還有「傳奇」小小兩個字。

影片開始就說要解開“一個兩千年來兵家不解之謎”,要將兩千年前的“鴻門宴”真相還原。

既是“傳奇”,所以未必要根據史實來拍。

所以在戲里,「鴻門宴」不是一場飲酒吃飯的宴會,而是雙方斗智斗殺的一場博弈。

一場博弈,為了要突出棋局,當中出現的「項莊舞劍」情節,隨即就帶過。

稍後回過神來才發現,原來那是「項莊舞劍」。

還有「四面楚歌」,覺得戲里也是輕輕帶過。

這部戲也讓我想起了小時讀過,隱然還記得的一些連環圖故事,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月下追韓信」、「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江東父老」、「天亡我,非戰之罪也」等等,都是從劉邦項羽來的。

這部《鴻門宴傳奇》拍得還不錯,情節緊湊,磅礴氣派,一氣呵成。

黎明演的劉邦機智深謀,不像一個市井無賴出身。

演項羽的中國演員叫馮紹峰,覺得他霸氣不足,優柔寡斷,尤其是最後的霸王別姬,真是太婆婆媽媽了,哪里像“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

以前看過一部呂良偉演的《西楚霸王》,也覺得呂良偉演的項羽不夠粗獷,聲音尖尖細細,不夠宏亮,反而是演劉邦的張豐毅比黎明的版本好。

雖說電影為了迎合觀眾口味,難免會“纂改”歷史,但不記得劉邦曾經喜歡過虞姬。

劉邦是有老婆的,但在這部戲里沒有出現。

此外,開始時項羽要劉邦把虞姬帶走,那也不合常理。

可能導演也無法自圓其說吧,所以借劉邦的口告訴虞姬:如果他真愛你,哪會要你離開他云云。

除了劉邦和項羽的權力對弈,張良和范增之間的棋盤對弈也引人入勝。

尤其是范增臨死前留給張良的贈言“有一種棋局叫「兩敗俱輸」”,不就點出了兩個人的人生對弈,最後兩敗俱傷,那又何必?

是的,人生在世幾十年,我們爭的究竟是甚麼,得到的又是甚麼呢?

得到了後又怎樣?

Monday, 9 January 2012

大馬的性與政治(13):輸不起的政治

早就說這個劇本很爛了,沒想到愈演愈爛,最後只好隨便收場,那也是預料中事。

卡巴星一早就說安華會無罪釋放,他說得那樣胸有成竹,讀報當時我亦有同感,現在講有點像事後孔明,但那的確是事實。

老實說,劇情演到這個地步,破綻百出,根本無法令人信服。

這樣一個劇本,如何還能演下去?只好草草了事。

事到如今,不管安華有罪沒罪,情形其實都對國陣不利。

若判有罪,更加深人民對國陣的反感,民聯反而可能得到更多同情票。

無罪的話,雖然白費心機,但為了damage control,亡羊補牢,至少還有希望嬴回一些「民心」,因此不得不出此“下策”。

如果Sodomy II真的是經過一番精心策劃,此“精心策劃”者其實已把國陣逼到一個死角,作繭自縛,弄巧反拙。

因為,現在的問題不在安華究竟有沒有“做”,人民都不再追究真相,因為大家都選擇相信這是一場政治陰謀,安華才是Sodomy II的“受害者”,不是賽夫。

為什么會如此?因為有太多情節不合常理。可知人民不笨?

比如說,一個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竟然敵不過一名60歲老頭?

如果你被人“幹”了一次,為什么你不是在第一時間就去報警,你還若無其事般繼續去上班,還讓對方繼續“幹”,然後在第八次後才去找人投訴嗎?

除非“兩情相悅”,否則我死都不相信。

若是“兩情相悅”,那為什么只是單方面被控,而不是一起?

再來,既然被人“幹”,為什么不是去報警,而是去找日理萬機、根本無暇理你的當時副首相?

去找副首相的目的是甚麼?不止兩邊“口供”不符,前言也不對後語呢!

原先不是說不認識對方的嗎?後來又說去找他是為了要申請獎學金?

要申請獎學金,不是到教育部去的嗎?

原先的醫藥報告出來,也未能證明有被“幹”過的跡象,但化學局卻說在賽夫體內發現精液?

最好笑的是,自己的精液如何跑進自己的肛門里去?

賽夫在是在第八次後,隔了兩天才去報警,但精液有可能留在體內那么久嗎?

在這起事件中,可能不止一人的誠信出了問題,根本毫不足信。

案件演變到後來,幕後的策劃者顯然亂了腳步,所以安華忽然從一個“同性戀者”變成了一名“異性戀”或“雙性戀者”。

那就是當拿督T的性片出爐時。

雖然影片上的男子與安華的確非常相像,但大家仍然選擇不相信,大家仍然相信那是一起政治陰謀。

拿督T的陰謀可說是功虧一簣。

也有人說這次的判決顯示司法公正。

其實未必,因為它也可被視為一項政治干預。

當讀到安華無罪釋放時,我在fb上寫:

that's not the end of the story, it's only the beginning of another chapter.....

故事還未結束,它只是另一篇章的開始....。

果然,報導說,法官做出判決後不久,就傳出了爆炸聲。

不,那之前,安華的保鏢還離奇的被人刺傷中毒,報導說對象可能是旺阿茲莎。

再之前,還有柏特拉忽然接受對安華不利的訪問。

而法庭外三起爆炸事件,讓我想起80年代本州也曾同樣發生過爆炸,還有示威暴動事件,這不都是歷史重演嗎?

這就是我國輸不起的政客所下的手段。

Sodomy II這場戲爛透了,另一場戲將要開演....。

Friday, 6 January 2012

買下普騰就賺錢


談了馬航,今天來談普騰。

馬航和普騰皆是官聯股。巧的是,兩者都是國庫(Khazanah)旗下公司。

不巧的是,兩者皆虧損不堪。

為什么會如此?是不是國庫本身有問題?

曾經說過,官聯公司十有八九虧損,主要是因為不受控制的高昂成本。

話雖如此,從來只聞政府將官營公司私營化(privatisation),最近卻本末顛倒,將一些賺錢私營企業“官有化”,甚至倒過來要求私人企業來打救官營企業。

森那美收購E&O和國民投資(PNB)收購實達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另一引起爭議的,就是馬航和亞航的換股計劃。

其實,政府只要老老實實地把國家治理好,制造一個良善的環境,做生意的事情,就讓民間去做好了,人民安居樂業,政府稅收提高,又不用擔心虧損,那不兩全其美嗎?

官員們沒有理財觀念,根本就不是經商的料,否則哪會十有八九虧錢?

好啦,言歸正題。

自上回飚漲了一輪後,普騰昨天再升破了5元水平。

今天讀到新聞,普騰主席納茲米向媒體證實,已經向國庫竟購普騰的42.7%股權。

他也有意先讓普騰下市,待轉虧為盈後,再來申請上市。

腦里立即浮起兩個問題:

1。納茲米資金何來?
2。納茲米自三年前接任主席職以來都無法讓普騰轉虧為盈,如何確定他在將之私有化後,就能夠在2、3年內叫普騰賺錢?

針對第一個問題,納茲米說他已經向幾家外國銀行尋求財務上的支持。

他的申請會不會被批準,目前還是個未知數。還有,為什么只是外國銀行呢?

納茲米的收購價是10億,每股約5元。

但他只竟購42.7%股權,難道不需要全面收購(MGO)其余股權嗎?

至於第二個問題,相信納茲米也無法回答。

若真有本事讓公司起死回生,那一定要在“占為己有”後才辦得到嗎?為什么現在辦不到?

其實,普騰管理層有意收購公司(MBO)的消息,當時曾傳開來。

當時只覺得怪怪,也曾質疑上述兩個問題。

公司虧損累累,不正是管理層的問題嗎?

如果要擁有了股份才能令公司賺錢,那是甚麼自有始以來,都在阻撓着公司賺錢呢?

上個月,普騰消息被炒得不亦樂乎的時候,敦馬忽然對外宣布,DRB是唯一投標的公司。

敦馬只是普騰顧問,這種消息怎會讓公司的顧問來作宣布?

而普騰和國庫的反應卻是“不知情”,這更讓人百思不解。

怎有可能公司顧問比公司管理層和股東機構知道得更多?

此事後來也沒有了下文。

如今普騰主席親自證實競標一事,可靠性有多高呢?

希望不是“虛張聲勢”,而是“只欠東風”。

但眾所周知,納茲米也是敦馬的“人”。

DRB的賽莫達,也是敦馬的“人”啊。

敦馬當時是“聲東擊西”,還是沒和賽莫達談妥呢?

這一切,都不是外人如你我所能知道的。

Thursday, 5 January 2012

馬航亞航交換股票後互送憑單

馬航亞航在去年八月間互換股權後,引起了內線交易疑云。

為回應市場的質疑,證監會針對互換股權事件展開了調查。

如今四個月過去,調查結果如何?市場一無所知。

這同時,證監會昨天又批準了雙方互換憑單的申請。

覺得證監會在此時做此決定是不恰當的。

如果真的涉及內線交易,那所有的批準是否要一一撤回?

或者可以做此假設,之前所做的調查,又這樣的不了了之了。

之前是互換股份,這次是互換憑單。這次是如何換法?

新聞未做詳細的報導。

但原來此次互換憑單是當時互換股權的時候就已經做了的決定,何以證監會不是一次過給予批準而要分兩次來批準,那就不得而知了。

根據當時的協議,雙方除了以10%亞航股和20.5%馬航股互換外,雙方也將互換免費憑單,即每30個馬航股可獲一張亞航憑單,每10個亞航股可獲一張馬航憑單。

轉換價分別是2元和4.94元,這是當天(8月5日)兩者市價的25%溢價。

對比當前市價1.41(馬航)和3.65(亞航),上述轉換價當然是不值得的。

理論上,這兩張憑單已一文不值,除非屆時母股超越轉換價。

若受到人為的炒作,那又是一回事。

兩家航空股東會否接受,或把轉換價調低,還是個未知數。

問題還是在:明知調查還在進行中,證監會為什么會給予上述批準?

難道里邊兩個部門在做事,左手不知右手做甚麼?

那樣做,好像不是很專業。

當時是財政部指示證監會進行調查,此次批準雙方互送憑單一事,可知會財政部了嗎?

如果財政部也接受,那就更叫人大惑不明了。

商業交易疑雲重重


我與一位資深政治領袖,聊到我國的貪污問題。貪污是我國首要難題。若領袖腐敗,就無法推動國家轉型,還會帶給社會錯誤的訊息,讓人以為通過旁門左道賺快錢並沒有錯。這樣下去,「一份耕耘,一份收穫」這推動社會進步的要素,將毀於一旦。

為何內閣得到「新的資料及訊息」後,就把本來交給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CRCC)負責的鐵路雙軌電氣化工程的合約取消了。

這位領袖相信,有人扭曲了事實,篡改了數據及程序,以改變最後的決定。有人委任了一家工程管理顧問公司,請他們做點事,導致中國鐵建在外人眼中大打折扣,並同時讚揚其他競爭者。

以57%溢價收購依恩奧(E&O)房地產,以超低價格讓亞航操控馬航,我們都還不曉得內幕。馬哈迪說要賣普騰國產車,可是心中早已有了買家。這不就像是美國汽車大王福特說的:「只要是黑色的,客人要什麼顏色都可以」?看來,政客全想賺政府的錢。10年來,洗黑錢讓我國流失了超過1兆令吉。有朝一日若揭發錢匯入了誰的戶口,人們會大吃一驚。

土著金融(BMF)醜聞,也是政客打擊對手的手段。土著銀行與所有子公司,都歸副首相掌管的經濟策劃單位(EPU)管理。當時擔任財政部長的拉沙里,花了很多時間、資源證明本身的清白。在控告外國報章企圖指他涉案的案件中,他都勝訴了。可是由於你我都曉得的原因,受控制的大馬媒體並不報導這種新聞。

武裝部隊基金(LTAT)旗下的莫實得海軍船船塢公司(Boustead Naval Shipyard),本來受政府委託以60億令吉建造第二批共六艘的第二代巡邏艦,但價格卻忽然變成90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2004年受委託建造第一批第二代巡邏艦的,是阿明夏的PSC海軍船船塢公司。他們受委建造27艘中的首六艘,應於2007年交貨。本來,27艘總共價格不過是240億。他們在2006年完成了兩艘,但兩艘船卻接獲298項投訴,還各有100項與383項問題沒投訴。本來53億5,000萬的造價,也膨脹至67億5,000萬。

總稽查司發現,在才完成價值28億7,000萬令吉的工程時,當局已付了42億6,000萬。總稽查司還發現,有人發出了14筆的施工進度付款,可是卻完全找不到相關的付款憑證或其他文件,部門該如何解釋?除了拖船與水警的小船,PSC完全沒造船經驗。為何我國總是不願揪出壞蛋?現在要開始建造第二批另外六艘第二代巡邏艦了,好戲正要上演!

東方日報·02/01/2012
Mohd Ariff Sabri Abd Aziz(2004-2008彭亨北根浮羅馬尼區州議員)
sakmongkol.blogspot.com (19/12/2011)

Wednesday, 4 January 2012

民以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平生少讀古文,求學時期沒甚麼讀中文,所以讀起古文時格外吃力。

小時候讀過《孟母三遷》的故事,知道孟子也被稱為亞圣。

最近讀到孟子的「民以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覺得這句說的真好。

也覺得孟子是崇尚民主的。

中國當時是君主制度,孟子的民主主張,不知是否獲得朝廷的認同?

「民以貴」,意思是要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就是「以民為本」。

人民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元素,有人民才得以立國,沒有人民又何來國家?

「社稷次之」。社稷指的是土地神和谷神,大地生產五谷來養育人民,因此也是國家的代名詞。

一個國家要有制度和憲法,這些是為人民而設的,所以社稷(國家)的地位次於人民。

「君為輕」,意思是君主排在最後。

孟子認為君主應該要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應該要保障人民的權利才是。

有人民才有國家,有國家才有君主。這是孟子的政治思想。

現在絕大部分國家只有「政府」,沒有「君主」。

可以說,有人民才有國家,有國家才成政府。

所以高官應該為國家和人民服務,而不是為私利自肥。

反觀首相推行的「以民為本,績效為先」理念,似乎只淪為口號,卻看不到實際的成效。

不要說成效,恐怕連落實的意愿都沒有,叫人如何對這個口號有信心?

如果國家領袖能夠有像巴西女總統那般的改革決心,要那些貪官污吏一個一個辭職下臺,而非不當一回事,避過不談,那我才相信國家有機會轉型,看到國家的未來有希望。

如果國家領袖思想繼續抱殘守缺,甚至同流合污,那就是國家轉型的最大絆腳石。

可惜的是,對這個國家領袖來說,與其說「民以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或者說「君以貴,社稷次之,民為輕」才更貼切。

這不是一種愚忠嗎?

巴西有七位貪官先後下臺

最近時常在國際財經讀到「金磚四國」的報導。

何謂「金磚四國」?

它是指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四個國家。

這四個國家的英文首個字母分別是“BRIC”,由於其發音與英文“磚塊”非常相似,故被稱為“金磚四國”(BRICs)。

根據網上資料,它是2001年由美國高盛首席經濟師Jim O'Neill首次提出的。

他在一份題為“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與“金磚四國”一起夢想)的研究報告中預測,到了2050年,世界經濟格局將重新洗牌,“金磚四國”將超越包括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并與美國﹑日本一起躋身全球新的六大經濟體。

果然,2011年圣誕,倫敦智庫CEBR(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指出,巴西已超越英國躍居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這之前,中國早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僅在美國之後。

日本、德國、法國分別排列第三、四和五。

已經排名第9和第10的俄羅斯和印度,CEBR預測,將在未來十年內超越英國,使英國排名再往後退至第八。

提到巴西,過去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窮」字。

曾經看過一部有關巴西的紀錄片,人民想要有出頭天,有好日子過,就是鼓勵孩子踢足球。

所以提到巴西,就讓人自然而然想到足球和世界杯。

那它如何在近10年內快速成長呢?

報導說是因為它的“豐富天然資源、人力資源與政治穩定”。

天然資源和人力資源一向來就已存在,為什么近年來才看到巴西經濟大躍進?

我覺得國家管理政策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這點,領導人的改革意愿要很強烈和堅決。

上個月,便有報導說其勞工部長因面對愈來愈多的腐敗指控而辭職下臺。

去年總共有七位部長先後下臺,依次是總統府秘書長、國防部長、農業部長、交通部長、體育部長、旅游部長和勞工部長。

除了防長是因為失言,其余都是因為貪污而下臺。

巴西貪污問題嚴重,在全球貪污指數中排名73。

巴西總統Dilma Rousseff(羅瑟夫)是位女性,她在去年一月上任後即大舉肅貪。

反觀大馬,似乎從未有一位部長級高官需為自己的貪腐行為辭職。

Tuesday, 3 January 2012

部長當人民無知,還是自己笨?

有時,部長的言論不得不叫人懷疑,他們是本身也不知道,還是當人民無知?

像巡邏艦事件,針對價碼為何從60億暴漲50%至90億,部長的答覆竟然“可能是匯率變動所致”。

30億元的漲幅,是因為匯率問題?

難道這段期間,馬幣跌了50%嗎?

假設馬幣去年初是3.2元吧,照此漲幅簡單計算,馬幣早就應該貶值50%,跌到4.8元去了!

但這一年來,馬幣從未這樣跌過,它還是在3.1-3.2之間徘徊啊!

不止如此,記得年中的時候它還一度升破3.0元水平,作2.9多呢!

防長這樣一個無知的借口,真是笑死人了!

更奇怪的是,明明建艦成本漲了30億,BHIC也向交易所證實是90億,部長還一直強調說沒有超支。

他更指潘儉偉是受到一名教授的誤導,可見他不知道那是BHIC公司本身向交易所透露的消息。

難怪我國財庫被弄到一團糟,原來有很多部長對財務管理根本一竅不通,所以才會有那么多超支報大賠償虧損和大而無當的工程計劃等等等。

為了不“冤枉好人”,上網去找舊聞。

60億購買六艘巡邏艦,的確是去年三月間防長在國會透露的預算頂限,當時潘儉偉還說這個成本已經過高了。

如今這個“過高的成本”更上一層樓,再漲30億元。

而原來國防副部長阿都拉迪在11月23日已在國會指出,阿末扎希宣布的60億僅是第10大馬計劃下的預算,第11大馬計劃已為此提供了額外30億元預算。

副防長當時還說:有關預算頂限總共是90億,但最終價格還未確定。

讀到最後一句,我是心驚膽跳,最終價格還未確定,那意味着,也如我之前說的,90億還不是最終成本,國防部已經預計它還會繼續超支下去。

而BHIC的文告也證實,將在第10、第11和第12大馬計劃下建造六艘巡邏艦。

我生性多疑,這意味着政府還會在第12大馬計劃下繼續為這六艘巡邏艦提供額外XX億元。

可見,90億的確不是最終的成本,超支已經是肯定的,而且早在預料之中。甚至納入第12大馬計劃去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