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者有人会说,这根本是两码事。
但,最近柔佛州碧桂园「森林城市」计划,不就因而大受影响吗?
我的看法是,中国的资金管制,是为了避免一带一路被利用,做为将资金运往海外的管道,也就是所谓变相的洗黑钱。
相信就是因为有企业这么做,包括向银行贷款大举收购海外资产,导致资金严重外流。
周一,中银监管机构指示国内停止借贷予万达集团,即是一个例子。根据中国官媒报道,万达有超过2,500亿人民币(约1,583亿马币)的海外投资并购交易被质疑涉及“脱产走资”。
什么是“脱产走资”?就是脱售国内资产将资金移至海外。这可是一个很严重的指责。
别忘了,中国一直是洗钱最严重的国家,大马的排名也很高(请看旧文《大馬海外洗黑錢 全球第二名》20121218 &《大馬外流黑錢不是貪贓》20131213),长久下去,对国家经济体制自然会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些年来我们不都已感觉到了吗?
这是我对中国严管资金如何影响「一带一路」的一个看法。当然,我的看法未必正确。
星期二写《大马城与万达无缘》(18/7)的时候,提到万达将酒店和主题公园业务以93亿美元卖给了融创。

原本已经谈妥的交易,却在签约仪式当天还可以临时变卦,加入另外一个买家,相信这也是头一遭。当时还可以立刻修改协议内容和签约台背后的布景板,效率之高令人佩服。如果是在大马可能已宣布押后另择吉日了。
而且,难得融创也愿意让步,愿将酒店业务让给富力。当然,背后的原因则不为人所知了。
两项业务拆开后,融创以65亿美元收购万达旗下的13个主题公园的91%股份,富力则以30亿美元收购万达的77家酒店。
原本万达是以93亿美元一揽子卖给融创,如今拆开,万达还多赚了2亿。
融创买入的13个主题公园交易价实际上比之前贵,从原本44亿美元变成65亿美元;意即富力以30亿美元近六折价格购入酒店业务,原本估价49亿美元(44+49=93)。
王健林说,“放眼全球,这样低价的收购机会,百年难遇。”
但,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这并未解释为何他愿意让出酒店业务给第三者,还愿意承担酒店业务的折价部分。
据知,随着酒店业务卖了给富力,融创将不再需要万达的贷款。
有此变动,及为何会有第三者富力加入,是因为中国当局不止严管资金外流,也对大型企业通过贷款进行收购活动相当警惕,这就解释了为何银行突然被当局指示停止贷款给万达,尤其是对海外的投资。
为了减低负债水平,万达只好脱售国内业务给融创,但融创债务也不少,再贷款给融创,岂非进一步提高对方的债务?可能便是这个原因,富力才成了第三者。
他指出,万达贷款加债券近2,000亿人民币;帐面现金1,000亿,加此次转让收回现金680亿,现金共计约1,700亿,再加1,300亿销售物业存货,全部卖掉可收回几百亿,租金年收超过330亿,年均增长20%左右,偿还2,000亿借贷根本不是问题。
我觉得中国当局阻止银行借贷给万达集团,并不是因为其高债水平问题,如之前说的,是为了抑制资金严重外流。

不止如此,大量外汇流出也将冲击到外汇管理制度,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当局把这些海外投资描述为不理性不合规,不是以增加生产为背景,实质上只是一种转移资产的行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