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不是一件容易事,有时候,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意思和译法,必须看它整句或整段的意思,不能只死死用一个译字,不然就词不达意,闹出笑话了。
谷歌翻译就时常弄出笑话,主要就是因为它断章取义,逐字翻译,一个字只能有一个译意思,整句或整段串起来就语句不通了。
一个组织的president或chairman,一般上我们都将它译成主席或会长,但如果一个组织又有president又有chairman,我们要如何来区别呢?
会提到这,是因为看到希盟领导层的名单终于出炉,当中就有一个president和一个chairman,但你要如何区别两者呢?
有者将敦马担任的chairman译为主席,也有媒体将之译成总裁、名誉主席等。
同样,旺阿兹莎担任president,有媒体将president译为总裁,也有称她为主席。
同样,旺阿兹莎担任president,有媒体将president译为总裁,也有称她为主席。
我觉得chairman比较接近“主席”的意思,那president叫“会长”是不是比较适当?
de facto领袖,中文该叫什么?看到中文媒体翻译各异,有者叫“实权领袖”,有者叫“顾问”,有者叫“共同领袖”,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翻译。
其实,de facto是“有如实权”的意思,但国语媒体却称他ketua umum,难怪某报将之译为“共同领袖”,总觉得这个译名有点怪怪。
希盟领导层名单和土团党的架构极其相似,可说是把土团党整个架构复制过来,相信是敦马出的主意。
此话怎说?记得土团党刚成立时,社团注册局(ROS)也曾要它厘清为何会有会长(President/Presiden)和主席(Chairman/Pengurusi)两个职位吗?他们个别的职责和角色是什么?谁的职权比较大?
名单上,主席的排名在会长之上,是不是表示主席的职权比会长的大?
当时慕以丁曾解释说,担任主席的敦马的职位比较像顾问,那实权是在比较像顾问的敦马身上,还是当会长的慕以丁呢?
现在希盟的de facto领袖安华排在主席敦马之上,他的实权是不是比敦马大?
de facto毕竟不是真正在台前的领袖,那他将“垂帘听政”吗?敦马可会服气?服气的话就不是敦马了。
说回译名,我国不是有个「华语规范理事会」,成立当年就是为了统一各名称的中文译名,是不是时候该为这些政治组织有个统一的译名呢?
就如希盟本身,有些媒体的翻译是希联;也有媒体将土团党译为团结党,但在沙巴已经有个团结党,容易引起混淆。
ROS曾指示其党名简写不可用Bersatu,只能用PPBM缩写,但好些媒体仍以Bersatu称之,华文报也直接翻译为团结党。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400737/%E3%80%90%E6%89%93%E9%96%8B%E5%A4%A9%E7%AA%97%E3%80%91%E4%B8%BB%E5%B8%AD%E3%80%81%E6%9C%83%E9%95%B7%E3%80%81%E7%B8%BD%E8%A3%81%E3%80%81%E5%85%B1%E5%90%8C%E9%A0%98%E8%A2%96%EF%BC%9F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