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31 May 2017

最大赢家是吉利

吉利收购普腾49.9%股权,价码是多少?

《太阳报》证实潘俭伟说的,是1.7亿现金,但另外再加吉利SUV运动休闲车“博越”(Boyue)在东南亚市场的制造和销售权,预估价值6亿,所以一共7.7亿。

根据DRB管理层在汇报会上透露,普腾将发行价值7.7亿元新股给吉利。

1.7亿元现金可获价值7.7亿元新股?这我就大惑不解了。

首先,这6亿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然后,博越在东南亚的制造和销售权想当然也是归普腾不是DRB,那又如何能把它当作是收购普腾的代价?DRB做为卖家并不会收到这笔钱啊!

而且,6亿元不是小数目,它占了总数7.7亿的78%。DRB说是卖价的一部分,根本是混淆视听,因为这6亿元估计,DRB一分钱都拿不到。

难怪潘俭伟说普腾的实际卖价只有1.7亿元,DRB根本是半卖半送,政府还要倒贴11亿元当作普腾在R&D开销的补偿。

这还不止,原来15亿元低息贷款只发放了12.5亿,财政部答应把balance的2.5亿也一并发给普腾,所以总共还要给普腾13.5亿元。

11亿做为补偿金是取不回的,政府等于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吉利只用1.7亿现金就可取得普腾49.9%股份,老板李书福何乐不为?

所以第二财长佐哈里才心虚说道,政府不得不出此下策,以免普腾像柏华惹(Perwajia)那样,虽然不断获得政府帮助,最后还是倒闭,造成员工失业。

唉,有多少GLC不是如此?十家GLC九家亏,所以我说政府安安份份把国家治理好就好了,除了只会制造朋党,政府根本没有经商的料啊!

DRB却说,在出售普腾的交易上,预期不会有损失。

损失肯定是有的,但若不将过去的sunk cost算进去,DRB在这场交易所赚到的,不是吉利所付的1.7亿现金,而是政府所给的11亿R&D补偿金,是吉利收购价的6.5倍,这可够颠倒了吧!

那天提到DRB自收购普腾后总共花了35亿在R&D,根据PMSP(心智与社会关怀中心)指出,普腾自在80年代创立以来总共耗了180亿在R&D,但都花去了哪里?而且,35亿或20%是在过去五年即DRB收购过去花掉的,真是花钱如流水。

脱售莲花,普腾亏损14亿。

普腾在1996年以19.6亿马币收购莲花,如今却只以一亿英镑或5.6亿马币脱售,所以亏损14亿。

一开始我就说了,吉利收购普腾,其实意在莲花。

或也可以说吉利一石二鸟,因为它只以1.7亿现金就购得49.9%普腾股份,难怪它会回心转意,也愿意减少股份。

反之,政府补贴11亿,还要发放2.5亿的贷款余额给普腾,却一个股份都不要求,真是奇也怪哉。照吉利的注资比例来算,政府起码可以取得8X或323%的股权呢!

虽然我不认同财政部补偿11亿给普腾做R&D,退求其次,与其发放13.5亿的总数(11+2.5),财政部应该把2.5亿从11亿扣出来,即只给予8.5亿补偿。

毕竟,既然DRB已经脱售了普腾的一半股权,为什么还要继续贷款给对方?

总之,DRB脱售普腾予吉利,最大赢家是吉利,第二赢家是DRB,没有第三或第四赢家,只有最大的输家,就是不会算术的财政部,人民却是最大的受害者。

为何我这么说?明天再和大家做详细分析。

Monday, 29 May 2017

普腾和吉利的前生今世

吉利集团收购普腾的49.9%股份,价钱只有1.7亿元马币?

这是潘俭伟说的。

另一方面,政府同意reimburse给普腾11亿元,做为普腾自被DRB私有化以来花在R&D的部分补偿。

五年来,普腾在R&D共花了惊人的35亿元,却对销售方面毫无帮助。

潘俭伟质问,大马政府补偿11亿元给普腾,吉利却只以1.7亿元收购普腾的49.9%股权,如此一来,政府不是还要倒贴9.3亿元?

目前还未听到财政部或DRB/普腾就这方面的回应。

如果1.7亿元就可购得普腾的49.9%股权,那也真的太便宜了。难怪吉利愿意妥协,从原本要求51%不果后宣布放弃,却在两个月后忽然改变主意,愿意只收购普腾不到一半的股份。

之前就曾提过,吉利愿意这样妥协,收购近半股份却不持有控制权,显得相当不寻常。

还在普腾课题上。几天前,敦马说政府把普腾近半股份卖给吉利集团,如同典当国家尊严,等同把他的孩子也给卖了。

有人挖出三年前的旧闻,原来早在三年前,敦马就曾主动接洽吉利集团,寻求合作的机会了。

根据《日经亚洲评论》的一则报道(20140613),敦马当时声称普腾可以不需要政府的资助,在该年四月和DRB老板赛莫达飞往中国会见当地官员和吉利集团高层,试图说服吉利集团与普腾合作。

赛莫达是在2012年透过DRB私有化普腾,但普腾销量从此未见有所好转,国内市场从2001年的50%占有率跌到2014年的20%。

那时敦马和纳吉首相的关系还未公开恶化。该年五月,敦马还受委普腾主席。这点大家应该记得。

虽有敦马和赛莫达亲自出马,为何当时和吉利集团的洽谈却没有了下文?我找不到相关的后续报道。

敦马和纳吉首相的关系却日渐恶劣,因为1MDB课题,敦马联合反对政党在去年三月推出《人民宣言》运动,要纳吉首相下台,导致最后敦马在国油的顾问身份被撤,由阿都拉取代。

敦马一气之下也辞去了普腾主席职位,同时一并辞去了所有官职。

又有一则报道指出,原来早在12年前,即2005年,吉利集团就曾有意打入我国市场,并曾与我国IG Bumi和Information Gateway Corporation(IGC)签约。

原本的协议是吉利将与IGC在我国制造、组装和出口吉利汽车,然后每年至少向我国出口1万辆轿车和3万辆组装零件。

说过我国政策朝令夕改,朝不保夕,但做生意怎能这样?

原来和IWH-CREC签的大马城协议告吹不是首次发生,早在12年前和吉利集团签的协议也半途反悔。

根据报道,该年五月签约后,同年11月,吉利在我国的生产线即将开跑之际,吉利老板李书福忽然收到大马政府的“国家汽车政策”(National Automotive Policy)调整通知,指在大马境内制造的汽车产量,80%以上必须供作出口。

明显就是为了要保护普腾这辆国产车。

那时候,虽然敦马已经卸去首相职,由阿都拉接任,但在普腾和国油等政策上,敦马仍然紧抓不放。

也由于这样一个骤变,吉利放弃了大马市场,却没想到12年后,我国还是找回吉利,希望对方可以协助普腾起死回生,这不就是冥冥中的一个造化吗?

http://asia.nikkei.com/Business/Companies/Mahathir-seeks-to-turn-Malaysia-s-Proton-around-with-Geely-s-help?page=2

http://wardsauto.com/chinese-car-maker-geely-export-malaysia

Friday, 26 May 2017

吉利买普腾,意在莲花

昨天谈到吉利集团原先有意收购普腾的51%股权以取得管理权,结果收购49.9%。

从51%减至49.9%,这1.1%的减幅,差别会有多大?

少于50%的股权,吉利为何会愿意接受?里边有没有不为人知的另作安排?管理权方面又如何分配?

DRB董事经理赛费沙说,吉利将与普腾现有管理团队共同管理普腾。

如何共同管理法?他说,吉利将在业务运作,包括生产、销售和营销业务方面做主导(take the lead)。

这样子说,从生产线到营销业务,不就等于整个管理权由吉利在做主导吗?

看样子,DRB只是保留了控制权(51%股权),至少名义上普腾还是我国国产车,其实管理权还是给了吉利。

毕竟,吉利原本已经放弃收购普腾,DRB在这方面若不让步,吉利不可能改变主意。

不过,如我昨天所说,吉利可能意不在收购普腾,而是在取得英国莲花的控制权,即取得莲花51%股权,另49%股权则卖给赛莫达的Etika集团。

注意,虽然DRB卖掉了莲花,赛莫达通过他另一家公司持有49%股权,也算是脱售普腾并放弃普腾管理权的另一种妥协。

对吉利来说,它并没有损失,虽然持有少于一半的普腾股权,公司管理权仍将归它。

Thursday, 25 May 2017

普腾还算是国产车吗?

普腾还算是国产车吗?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敦马说,普腾已经卖给中国人了,所以不再是国产车。

第二财长佐哈里不同意,说普腾依然是国产车,是国家的骄傲;是国产车因为DRB仍然持有50.1%的股权。

说的也是,但政府将敦马的pet project辗转卖给外资,还是中国外资,我想他蛮不是滋味,所以才说普腾不再是国产车。

是的,大家应该已经从媒体得悉,普腾还是卖了给中国的吉利集团(Geely)。

多元资源(DRB)昨天宣布,普腾的49.9%股权将卖给吉利,奇怪的是没有透露价钱,反而透露脱售普腾子公司莲花(Lotus)全部股权的价码是一亿英镑(约5.6亿马币)。

难道普腾售价太便宜,因此不敢公布?

恕我小人之心,因为我想到10多年前,普腾曾以一欧元把一家以7,000万欧元买进的子公司Agusta卖掉,等于是把一项7,000万欧元投资write off掉(请参阅旧文《公帐会要查:普腾为何以一欧元卖掉Agusta》20090411)。

五年前,DRB是以每股5.5元向国库买进普腾股权,今次售价多少?DRB执行董事赛费沙(Syed Faisal)没说,只说是合理价格。

什么是合理价格?我怀疑可能低过当初的买进价格,等于是亏损脱售,所以他拒绝透露。

说回吉利集团,记得两个月前,它不是已经说不买普腾了吗?怎么最后还是倒回它呢(《又是中国公司?》21/3)?

那时吉利放弃的原因是因为“普腾管理层朝三暮四,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一直改变计划”。

中国人大概不知道,这就是马来西亚官员的做事方式,朝令夕改,国人早就习以为常,外国人自然就不习惯。

看看大马城计划吧,连协议都签了竟然可以在一年多后“毁约”,定金和按期付款也退还给人家,如此不讲信用,谁还敢跟我们做生意?

普腾事件上,后来知道,当时吉利放弃的原因,是因为DRB/普腾不愿放弃管理权(请参阅《不愿放弃管理权》3/4)。

原本吉利有意收购普腾的51%股权,自然也要求拥有公司的管理权,相信后来经过妥协,如今只收购49.9%,让DRB继续持有管理权,算是皆大欢喜。

这或也解释为何吉利说不买又买普腾吧!但,吉利岂会放心任由普腾现有管理层管理?还是管理权各半?那也不容易实行。

我觉得吉利收购普腾,其实意不在普腾而在取得莲花的51%股权,另49%股权将卖给赛莫达的Etika汽车集团。莲花是英国老牌跑车制造商,赛莫达即是DRB老板。

敦马说,普腾成了外国车,我们也失去了一个国家象征(one of country's icons)。

一个不断拿钱来贴的国家icon,代价值得吗?这几十年来,有多少国家icon是这样无止尽的贴钱亏钱的?数之不尽。

例如普腾,报道说之前花了35亿资金在R&D,我不知这是DRB收购过去后所花的数字,还是自普腾成立以来的R&D成本,听赛费沙的口气,应该是DRB花在普腾的R&D。

五年来35亿,平均每年花7亿在R&D?这也太挥霍了吧!还叫政府reimburse?

总之这是个惊人的数字,普腾要求政府reimburse;针对这,佐哈里说,政府决定拨11亿元做为补偿金额,其余24亿普腾必须自行吸纳。

你看,在补贴赔偿企业方面,政府是不是很大方?

普腾还欠政府一笔15亿低息贷款,以及一批12.5亿可赎回可转换累积优先股(RCCPS),如果普腾未在优先股期满时赎回及未支付利息,政府有权行使转换权,届时持有普腾79.28%股权,再次成为普腾大股东。

听起来好像马航当年的做法,如出一辙。

可能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普腾急着要找新买家,因为政府捉襟见肘,已经无法继续补贴下去了。

更何况普腾是敦马的pet project,你认为财长首相会愿意继续毫无节制的补贴下去吗?

赛莫达当年收购普腾,大概未预料到这点吧!

Tuesday, 23 May 2017

《大马城》愈演愈精彩

财政部第二最有权力的人不是第二财长佐哈里,而是最近人红是非多的财政秘书长伊万。

始料未及,大马城居然引发出“内斗”,伊万涉及其中,如今愈演愈剧烈,简直可以拍出一部像《豪门恩怨》的连续剧。

继Raja Petra爆料指财政秘书长伊万是导致IWH-CREC协议生变的幕后主使,如今《Malaysian Insight》爆料,布城已经指示反贪会调查Budiman委员会的工作,是否涉及“潜在利益冲突”。

Budiman委员会,曾告诉大家,是由财长首相成立,赋予1MDB合理化计划任务,主席是第二财长佐哈里,1MDB的CEO阿鲁是主要成员之一。其他成员则不详。

无论如何,之前传出消息指这个委员会已被解除任务,佐哈里否认被解除,而是因为任务已经完成,所以自六个月前就没有再开会了。

他列出委员会所达成的四项任务,分别是:脱售1MDB能源资产予中国广核集团(CGN)、重启TRX中心发展、总结大马城相关的国际竞标,以及处理1MDB和IPIC的仲裁程序解决涉及35亿美元的纠纷。

说到解决IPIC的纠纷,他不是说过他对有关事件不知情吗?怎么如今他却说是以他为主席的委员会的功劳?

虽然他否认Budiman已被解除任务,财长首相几天后在宣布伊万兼任大马城和TRX城主席时,他也宣布Budiman委员会停止运作。这与委员会被解除任务有什么分别?因为现在已经由伊万全权处理啊!

财长首相为何指示反贪会调查Budiman委员会?难道该委员会成员涉及不法金钱交易,所以阿鲁才会因“潜在利益冲突”而被罢免职务?

《The Edge》报道,阿鲁曾和林刚河出席「一带一路」论坛,阿鲁更协助安抚显然不满大马城售股交易告吹一事的中国政府。

CREC是一家中国国有企业。

阿鲁竟然不是随财长首相参与「一带一路」论坛,反而是和林刚河过去,还试图安抚不满大马城进展的中国官员?阿鲁此举真不可思议。

此报道若属实,那就难怪阿鲁会被冠以“潜在利益冲突”罪名。

报道也说,中国官员并不愿意接受7.41亿元的订金退款以及4,488万元搬迁成本的中期付款退款,因此他们也对林刚河兑现退款支票不满。

照这个说法,我不认为王健林会愿意取代CREC投资大马城的发展项目,那样做,岂非等于在“太岁头上动土”?

说回伊万,若非背后有人撑腰,他岂敢如此大胆,说服财长首相宣布和IWH-CREC的协议告吹,较后还强调那是final decision,不会有回头路。

言下之意,就是叫IWH和CREC都死了心。难道他不怕会得罪中国当局,还有柔佛苏丹?别忘记,柔佛皇室在IWH是有股份的。

说到这里,你会想到谁这么胆大包天,不按牌理出牌,连中国政府和柔佛皇室都敢得罪?

相信你想的和我的一样。

https://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s/3418/

Monday, 22 May 2017

一切等到大选后?

白糖甫在三月起价,现在又要起价?

上星期,白糖垄断商MSM在股东大会上披露,公司正在和政府争取提高白糖零售价。

至今未听到政府的回应,希望不要像上回那样,在没有预告之下悄悄起价,叫消费者措手不及(《油价不起糖价起》2/3)。

这回,公司还是以“盈利下跌”为由要求起价。

注意,公司只是“盈利下跌”,不是因为亏损,这样也可以做为要求起价的理由?真是厚颜无耻!

更无耻的是,它还好意思承认,“还好原糖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从去年11月每磅22美分(约95仙)跌至目前每磅15.5美分(约66仙)”。

既然原糖价格下跌,实际上跌了整整30%,意即原料成本也跟着下跌了30%,那还成白糖涨价的理由吗?反之不是应该将零售价调降吗?公司的逻辑,真是荒谬至极!

顺带一提,MSM是FGV的子公司,MSM的主席也是FGV主席伊沙,他原本也是联土局主席,今年年初被撤换,由沙里尔接任,唯不明白为何他的FGV主席职不受影响。

根据FGV的CEO扎卡里亚透露,上一回公司是要求涨幅40仙的,结果政府只批准涨11仙,所以公司要求政府再提高29仙。

难怪有些媒体指公司要求涨价29仙,有些说是40仙。

政府会应MSM的要求吗?那也不奇怪。不过,开斋节即将到来,最快也会等到开斋节过后,即六月尾吧!又或者,等到大选过后?

MyCC(竞争委员会)是不是该说点什么或采取些什么行动,难道就任垄断糖商任意起价吗?还是要像反贪会那般,说什么为免成为选举课题,被政党大做文章,所以一切都等大选过后再说?

Friday, 19 May 2017

谁是实权财长首相?

自从Raja Petra“变节”后,我就绝少看他的部落格了。

昨天,他的一篇贴文却很不寻常的大力抨击财政部秘书长伊万,还揭露他的私生活。

明明成了在朝的枪手,天天歌功颂德,今次却如此攻击“自己人”,的确显得很反常。

因有他的爆料,围绕着大马城的许多谜团,也立时迎刃解了一半。

今天就来八卦一番。

事情从IWH-CREC被解约开始,一切就变得不寻常了。记得当时,财长首相原本要到那里出席一项活动,却在最后一分钟取消,之前竟然没有一点先兆,不止财长首相本身不知情,连IWCity的林刚和也不知道(《大马城变不成中国城》4/5)。

如今还原真相,Raja Petra写道,原来是伊万告诉财长首相IWH-CREC“毁约”,协议因此失效,财长首相才在最后一分钟取消当天的行程。

至于阿鲁被解除大马城和TRX城的职务,也是伊万出的主意,就是以“潜在利益冲突”为借口来说服财长首相;但阿鲁的“潜在利益冲突”是什么?

虽然阿鲁仍是1MDB的CEO,他仍得向1MDB主席伊万报告。

Raja Petra说,伊万要把阿鲁除掉,这样他就可以把大马城计划转给万达集团,因为阿鲁不认同解除和IWH-CREC的协议。

这点我觉得欠缺说服力。为何伊万非要给万达不可?Raja Petra没有深入解释,话锋一转,他说伊万曾在四月和万达-Malton会面讨论“接管”大马城一事。

和Malton讨论就有可能,和万达谈?怎么有可能?除了王健林本身,其他人岂可替他做主?

当财长首相和王健林会面的时候,媒体都说王健林只字未提大马城。

是不是伊万蓄意向财长首相制造一个假象,以为王健林对大马城计划充满兴趣,还提到什么100亿美元的资金?

所以我说,这些都是财长首相自己说,不是王健林亲口说的。

我觉得事实上伊万只和Malton讨论和万达合作的可能性,并把EPF拉进来。

Raja Petra说,这些都是伊万本身向媒体爆的料。

说的也是,如果不是当事人自己爆料,媒体又怎么知道这些事情?

众所周知,Malton和首相夫人交情匪浅,可是,Raja Petra很巧妙的不提这点。

无论如何,Raja Petra的博文只解了一半的谜团。比如说,如果Malton有份,为何它后来否认?而EPF至今都未对当时的传言作出回应?

伊万的“诡计”,财长首相难道完全看不见吗?否则,为何他还要委他当大马城和TRX城的主席,及最后还肯定不会恢复之前的协议,意即IWH-CREC不会再有机会,虽然中国总理李克强向他表示应该保留协议?

财长首相的说词也与首相署EPU部长阿都拉曼达兰的说法相异;阿都拉曼说,IWH-CREC可以重新竞标。

是不是这些都不在财长首相的掌控之中,决策者另有其人?

这意味着,在大马城课题上,里边有人意见不合,所以Raja Petra才会撰文抨击伊万?

谁才是实权首相?

Thursday, 18 May 2017

第二最有权力的人

现在是演哪出戏?

前一天,首相署EPU部长阿都拉曼达兰才说IWH-CREC可以重新竞标,昨天下午财长首相却说:大马城不卖了!之前签订的协议已被终止,也不会被恢复(it is final and will not be reinstated)。

意思就是,政府将保留土地的100%股权,不会将土地卖回给IWH-CREC。

让我狐疑,不是说要变卖资产来还1MDB的债吗?如今说不卖土地,那要拿什么来还债?

财长首相说,将征求建议书(RFP)以挑选大马城项目的主要发展商。换句话就是,财政部将该地段建起来后才逐项出售,以“确保取得对纳税人最佳的交易”。

他又补充,政府已经和万达集团讨论后者成为大马城主要发展商的可能性。

即是说还没有敲定,一切是财长首相一厢情愿,否则也不需要另外公开招收主要发展商的建议书了。

正式受委大马城及TRX城主席的财政秘书长伊万说,公开招标的截止日期是6月30日,两个星期后(14/7)决定主要发展商人选。

如果王健林没有竞标,伊万会将截止日期延后吗?是不是非万达集团不可呢?

我觉得,财长首相公开征求主要发展商(main developer),是不是为了回应潘俭伟几天前的提议,即给我国发展商机会,把发展项目分为多个部分及阶段,让本地发展商有机会竞争,以提供最佳价值?

实际上,纳吉心目中的理想选择,还是王健林的万达集团?

也有可能这是个折中的选择,万一万达不要参与,那至少还有竞标者可选。

说到伊万,他可说是财长首相下来最有权力的人;不止是在财政部,而是在整个政府行政体制。

何解?身为财政部秘书长,所有来自各部门包括财政部本身的发款都必须通过他才可以放行。

你可以察觉到,如今身兼多职的他,尤其是做为1MDB/大马城/TRX城三家最具争议性又是财政部本身子公司的主席,会不会存在着“潜在利益冲突”?当中不言而喻。

情况就与纳吉兼任首相和财长两职一样,最大的预算案拨款每年都去了首相署和财政部,这其中的“利益冲突”最为明显。

这就要怪敦马当年立下了先例,导致后来的首相也有样学样。

但这几年来大家也看到纳吉的财政能力实在很糟糕,前年还被财经杂志选为「最差财长」这个“荣誉”,早就该把这个重职让给有能力者去担当。

问题是,国阵里,还真找不到看不到有这样的一个人才,可以说这是人民的一个最大不幸吧!

伊万的身分和财长首相一样充满争议性,身为掌握国家财政收支大权的他,理应保持一定的中立性,如今他同时是至少三家财政部子公司的主席,你认为他还可以保持秘书长的中立性吗?我觉得很难。

不止如此,他也坐在至少十家法定机构/GLC的董事局里,他是其中六家的主席,包括税收局。

所以我说,与其说阿鲁有“利益冲突”,财长首相和财政秘书长才存有最大的“利益冲突”。

从1MDB/SRC丑闻,我们就发现弊端了,但我们什么也没能做,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有人明目张胆。

Wednesday, 17 May 2017

阿鲁失宠记

在敦马时代,达因曾当过两次财长。第一次的时候,他也是巫统财政,管理党的财产。

据说,只是据说,在他身兼官党两职的时期,他常常官党不清,把国家资产当作党资产来管理。事实是否如此?那就要问回他或敦马才知道了。

可见党政不分,是由来已久的事情。所发生的26亿事件,不也是基于同样的情形吗?当事人表现得理直气壮,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达因的行为是党政不分,大马城的情况也相似,却是官职不分,这都是因为身兼多职造成多重身份的结果。

大马城/TRX城原本已从1MDB转至财政部名下,并由阿鲁连同第二财长佐哈里在负责。

上周,阿鲁被罢免在大马城的主席职和TRX董事职;本周,财长首相透露,阿鲁仍将继续参与TRX的发展工作。这包不包括大马城?不得而知。

佐哈里也不再负责1MDB和大马城计划。他说,由他主导处理1MDB重组工作的Budiman委员会早在半年前就被中止了。

他没有解释为何该委员会会被中止,他只说,现在是由首相署和1MDB董事局负责主导大马城/TRX发展计划。

这就让人好生奇怪,既然两者现在是财政部(MoF Inc)子公司,就应该由财政部亲自负责,为何是由首相署和1MDB董事局负责?

法律上,它们不都是各自不同的机构/单位吗?

打个比方,A公司的管理层去管B公司,是不是很奇怪?难道B公司没有自己的管理层?这样做又合法吗?

再来,为什么是由首相署去负责财政部子公司?这样也不恰当啊!

我理解首相和财长是同一人,而1MDB主席也是财政部秘书长,但在理在法总不能如此“张”冠“李”戴”,乱成一团吧!

如果说阿鲁身份有潜在的“利益冲突”,财长首相和财政秘书长多重身份的“利益冲突”已经不是“潜在”,而是非常“凸显”了。

顺带一提,财政秘书长伊万就是差点取代洁蒂当国行总裁的那位。

首相日理万机,根本无暇管理这么多;于是,首相署的EPF部长阿都拉曼达兰被赋予重任,监督大马城计划的进展。

阿都拉曼看来已取代了阿鲁的身份,当财长首相在大马城计划上的代言人。

昨天,他首度就大马城发言。他说,只要出价好,IWH-CREC可以重新竞标大马城。

言下之意,就是价钱的问题,“因为地价已经大幅上扬”。

他也否认政府反反复复,之前的协议被取消,是因为IWH-CREC没有履行先决条件。

政府至今都没有透露未履行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应该不是定金的问题,从财政部将定金退还给IWH-CREC看来,对方的确有付定金。那又是什么问题呢?
------------------------------------------------------------------------
下午的时候,财长首相宣布为大马城成立一个新的管理层(management team),并委任伊万为大马城和TRX城主席。

如此一来,伊万将身兼四职,他除了是财政部秘书长,也是1MDB、大马城和TRX城主席。他应付得来吗?

财长首相早前说,阿鲁仍将参与TRX的发展工作,但他都不在大马城及TRX城的董事或管理层里了,他目前只有一个职位,便是1MDB的CEO,还要向主席伊万报告,你认为伊万会倒过来向他“咨询大马城的未来方向”吗?

第二财长佐哈里也不在管理层内,两天前他就说了,现在由首相署和1MDB董事局负责主导。唯有这一次,他对大马城的课题最知情。

在大马城课题上,现在你看到了,财长首相最有权力的左右手,就是伊万和阿都拉曼达兰。

阿鲁已被打入冷宫。

Tuesday, 16 May 2017

王健林未提大马城

根据媒体报道,财长首相和王健林会面,对方只字未提大马城,《星洲》也为其「王健林投资大马城」之标题作出道歉。

虽然如此,财长首相仍然保持乐观,说相信万达集团会接受大马城的提议,并会在适当时机作出宣布。

财长首相讲得像真的一样,还说也会考虑到CREC和其它财团的立场。言下之意,CREC有可能再获参与。

财长首相只提CREC,那IWH呢?

隔天的媒体,不止是《星洲》,纷纷打出「万达IWH-CREC料合作」类似的标题。

其实,万达参不参与,八字都没有一撇,媒体就言之凿凿,煞有其事似的,甚具有误导性。

据说是中国总理李克强希望CREC能够被保留,无论如何,IWCity昨天价量重飙,以涨停板价格收市,今天延续涨势,早市一度作价最高2.45元。

我想到的是,如果IWH-CREC重新获得股权,之前退回的订金又要重付,这也太玩笑了吧!

做生意哪能像搞政治那样重重复复,朝令夕改?

不止这点,今天看到财长首相“证实”,阿鲁虽然不再是TRX城董事成员,他仍将继续参与TRX的发展工作。

他将以什么名义参与呢?他虽然是1MDB的CEO,但大马城/TRX城都不再属于1MDB,而是财政部子公司,你认为财政部秘书长会向阿鲁咨询”大马城的未来方向”吗?

当然不会,他也无需那样做,他将只咨询财长首相的意见,财长首相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虽然同样不再负责大马城/TRX城,第二财长佐哈里告诉媒体,万达集团有意投资大马城。

我有点好奇,既然他已不再负责大马城/TRX,他又怎么知道万达有兴趣投资?

不过,他也补充说,有关课题由首相署和1MDB董事局负责主导,而也是1MDB主席的伊万将直接涉及有关计划的谈判工作。

我想起阿鲁被罢免大马城主席和TRX董事的原因是基于“潜在利益冲突”,既然大马城/TRX已归财政部所有,何以又由1MDB董事局和首相署负责主导,而不是由财政部主导?

当然你可以说财政部长也是首相,说是由首相署负责也无不可。

同样,伊万是财政秘书长也是1MDB主席,因此说1MDB董事局也负责大马城/TRX也没有错。

因为他们的多重身份,不更证明了他们存在着格外明显的“利益冲突”吗?连由谁或哪个单位负责都可以如此的随意和随便。

财政首相还是安安份份的把国家治理好,商业事务,就让商家们去经营好了。

Monday, 15 May 2017

一个无底洞

1MDB就像一部长篇连续剧,剧情千转百折,几乎没有一个结局。

如今又spin off出一部大马城,剧情同样光怪陆离,比1MDB有过而无不及。

自从财政部单方面宣布与IWH-CREC的售股协议告吹,几乎天天都有新新闻,每天一个故事,此起彼落,看得人眼花缭乱。

财长首相此趟过去一带一路论坛,原本说将顺带和万达集团签约,发展大马城,谁想到结果并非如此,双方虽然有见面,却没有签署任何协议或备忘录。

王健林也亲口表示尚未作出任何决定,只说“非常看好大马的投资环境”。至于财长首相则说,王健林拟投资大马城,预计超过100亿美元。

注意这是财长首相自己说,不是王健林亲口说的。

就算是王健林亲口说,可以口说为凭,100亿美元就会倾入大马城吗?

未必,如果和IWC-CREC签署的协议都可以在收到订金和部分付款后宣布协议“失效”,并将订金和付款退还给对方,王健林口头上的“承诺”又如何能做准?

财长首相之前是不是过于一厢情愿了,结果“空手而归”?

今天《星报》报道,指大马城可能又和CREC“合作”,不过可能加入另外一两家中资公司。

它引述一位陪同财长首相赴华的官员透露,这是经过中国总理李克强“干预”后的最新进展。希望这不是官方自造自爽的假新闻。

说的也是,就好像男女谈恋爱,出现了第三者,其中一方被抛弃,后来又和第三者的感情生变,你还好意思找回对方,重修旧好吗?那你把对方当做什么?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物吗?

做生意,不同政治,岂可如此反复无常,没有一点信用?

无论如何,根据《星报》的引述,大马城的股权分配将有所变动,不是之前的60:40结构。

IWH-CREC会同意吗?IWH还有没有份?这些就没有说清楚了。我觉得IWH会被摒除在外。

既然财政部已退还订金和款项给对方,这就证明对方的确有付款,可能不是依据协议上的schedule,但不等于没付款。

所以,财政部指的没有符合“先决条件”,是否另有所指?但也不至于大件事到必须解除协议吧!

说到这,潘俭伟质问道,当初IWH-CREC将订金付给1MDB,为何如今退款的却是财政部?

新闻是这么写。

自从大马城和TRX土地转给财政部名下后,与1MDB就脱离关系了,就像之前我提到的,1MDB拖欠的债,1MDB要拿什么来还?

所以国行总裁伊布拉欣和第二财长佐哈里都说政府不会替1MDB还债,根本是骗人的,几个星期前和IPIC的庭外和解,不是由财政部承诺分期付款给对方高达60亿美元吗(《没有流入纳吉的口袋》27/4)?

这次,虽然IWH-CREC的订金付给1MDB,如今却是由财政部退款给对方,如此乾坤挪移,那也是意料中事了!

潘俭伟也提到当初1MDB为土地搬迁成本所发售的24亿回债,如今也将由政府承担这笔债。

 上回我曾提到这块地被利用来双重融资(《一块地可以双重融资》20160118),即政府已经给了11亿元补助(grant)后公司又拿去筹资24亿,如今政府又要帮它还这24亿元债,1MDB一分钱都不用负责,还得到一块黄金地!

原本就是政府的土地,政府免费拨过去不说,还贴上11亿元补助,再加上24亿元债,政府也还得心甘情愿。

这个做法怎样都说不过去,而且,这些资金都去了哪里?其他高官们一点都不会好奇吗?

1MDB就像一个永远都填不满的无底洞,如今将大马城分拆出来,别忘了还有TRX城,再之后还有一块槟城地段。

1MDB和从旁衍生出来的大马城连续剧,将永远不会落幕,因为过后还有TRX城和槟城土地等着要上演。

Thursday, 11 May 2017

佐哈里和阿鲁同病相怜

原来不止阿鲁之大马城与TRX City职务被炒,不在状况的第二财长佐哈里也不再负责1MDB/大马城事务,由财长首相和财政秘书长兼1MDB主席伊万亲自处理。

这是《Malaysian Insight》透露的。

政府去年四月成立了一个以佐哈里为首的Budiman委员会,处理1MDB的重组工作,主要就是将1MDB的地产转至财政部两家子公司Piramid Pertama和Aroma Teraju。

Budiman委员会成员也包括阿鲁在内。

据知,Budiman委员会的工作已被中止,大马城和TRX中心的发展如今由1MDB主席伊万全权负责,当然他还是要听命于财长首相。

据说阿鲁是因为反对和IWH-CREC的协议被宣布失效而被炒,那佐哈里不能幸免的原因又是为了什么呢?

说阿鲁有“利益冲突”,伊万的“利益冲突”岂非更明显?

最新消息是,布城已将一笔7.86亿资金退还给IWH-CREC。这笔资金除了7.41亿定金,也包括4,488万元做为空军基地的部分搬迁费用。

这证明IWH-CREC的确付了10%定金以及部分搬迁成本,如IWH说的,它有按时付款,并没有违约,那财政部为何宣称协议失效?违约的应该是财政部才对啊!

说回第二财长佐哈里,之前也说过了,他对很多财政事务都不知情,看来财长首相只是要挂名一个人,以取代当时辞职不干的前第二财长胡斯尼。

胡斯尼就是不肯只挂一个名,明知有很多的hanky panky,却还要处处保护着财长首相,替他说好话,甚至食死猫,最后唯有辞职表清白。

佐哈里原本是副财长,随后“升级”顶替胡斯尼,虽然可以看出他满尽责,想把工作做好,身为Budiman委员会主席,可惜他很多事情都被隐瞒。

1MDB和IPIC的庭外和解就是一例,这次大马城协议告吹更不用说了。

所以早早我就说了,佐哈里一直都无法进入状况。但错也不在他。

针对上述新闻报道,佐哈里辩说Budiman委员会职务不是被中止,而是其所被赋予的工作已经完成,.早在半年前就已没有开会了。

他并没有证实大马城和TRX City是否已不在他负责的范围内。

阿鲁和佐哈里还能待多久呢?相信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Tuesday, 9 May 2017

阿鲁因为利益冲突被炒

还是在大马城/1MDB课题上。

昨天早上,传出上市公司Malton将和中国首富王健林的万达集团联同EPF竞标大马城,消息立竿见影,价量齐升。

下午的时候,Malton否认参与竞标,也没有和万达或EPF合作,股价立刻打回原形。

若非空穴来风,Malton怎会被扯上?难道是假新闻,纯粹为了炒作股价然后抛售套利?

还把EPF拉进来,却不见EPF有作出任何反应。

如果EPF真的也参与一份的话,你说是好事坏事?

这几天,大马城的新闻一波紧接一波,紧凑得叫人目不暇给。

昨天傍晚,读到阿鲁被“炒”的新闻,以为又是假新闻,后来证实是真的,不过只是被解除大马城主席和TRX City董事的职位,1MDB的CEO职仍获保留。

老实说,之前不知道原来他也是大马城的主席。

但,为什么消息来得这么突然?据说被“炒”的原因是“利益冲突”。我想了好久,想不出阿鲁的职位有什么或如何“利益冲突”,有的话,为什么现在才来被“炒”?

阿鲁自己的解释是,因为之前大马城和TRX City是1MDB的子公司,现已改为财政部子公司。

但我还是看不出哪里有“利益冲突”。纳吉身兼财长首相两职,之前是1MDB顾问局主席,如今又以财长身份设法解决1MDB的庞大债务,那才是最大的“利益冲突”。

还有财政部秘书长伊万,他如今兼任1MDB主席,那不也是明显的“利益冲突”吗?

上周五提到,和IWH-CREC之间的售股协议(SSA)失效,是财长首相和财政部秘书长伊万两人做的决定,第二财长佐哈里都不知道。

如今看来,连原本是大马城主席兼TRX City董事成员的阿鲁事先也不知情。

据《Malaysian Insight》报道,阿鲁并不同意取消和IWH-CREC的协议,是否因为如此,就以“利益冲突”的名义解除阿鲁在两家公司的职位?

1MDB除了减不了的债务,只剩下一个空壳,以后,阿鲁是不是就在1MDB坐冷板凳?

虽然Malton否认竞标大马城,王健林的万达接手像是来真的。

邻国《海峡时报》说,去年年尾纳吉首相官访中国的时候,就曾与王健林会面。

财长首相下周再访中国,据说即将和万达签约。

但,大马城早在前年底就和IWH-CREC财团签了协议啊,同一块地皮,岂可卖两次?

是不是因为这样,财政部才要找个借口让早前的协议“失效”,那就有理由将大马城转卖给别人,何况对方是中国首富王健林?

阿鲁因为反对,所以被炒?

财政部在上周宣布协议“失效”的文告提到,自在2015年接管大马城,该段地皮价值已大幅提高。

据《The Edge》报道,前年和IWH-CREC签署协议的当时,该块地皮总值高达123.5亿或每平方尺583.4元,如今已升值到每平方尺800至1000元,总值超过200亿。

是否因为地皮大幅增值,财政部才想“毁约”,改卖给愿意出更高价钱的万达集团。

随着阿鲁被炒,如今改由伊万负责大马城和TRX City的买卖。

我在上星期(4/5)写的《大马城变不成中国城》里有提到,CREC可能不愿负责回教债券和空军基地搬迁成本余额的60%约21.3亿元。

果然,我的估计没有错,《海峡时报》今天提到,财政部所谓对方没有符合协议的一些先决条件,其中包括提供搬迁空军基地的19.3亿元资金。

为什么我的数字和《海峡时报》的数字相差2亿(21.3-19.3)?因为我把债券的部分也算进去;如果仅仅计算搬迁成本的余额则是19亿(《大马城未定价?》20160105及《LTAT和1MDB暗度陈仓》20160405)。

若说这笔数字未还,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因为CREC本来当时就不愿承担这笔费用。

所以IWH才说,财政部的文告并没有反映真相。

对财政部来说,既然IWH-CREC没有履行协议里的先决条件,大马城地皮这两年来也已大幅增值,如果另一个买家出的价钱更好,价高者得,那也理所当然啊!

但是,做生意要讲信用,财政部如此单方面宣布协议失效的做法,我觉得不是很恰当。

财政部可懂得这些?

http://www.straitstimes.com/asia/se-asia/chinas-wanda-in-talks-to-develop-bandar-malaysia-project

Monday, 8 May 2017

杀出一个王健林

大马城买卖事件又成了大马另一宗罗生门?

布城声称和IWH-CREC财团的交易协议失效,是因为虽然经过10多次的延期,对方仍然没有依约履行付款协议。

财团回复说,一直都有履行协议所有付款义务,也拥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因此不接受对方的单方面声明。

好,请问是谁在说实话?肯定其中一方在说谎,那会是哪一方?

又不是小孩玩泥沙,哪有这样签约然后说协议失效的?

要知道真相,其实很简单,IWH-CREC财团只要把付款数额和日期列出来,再对照协议里的数额和日期,就知道有没有违约了。

根据《The Edge》报道,融资方面不是问题,国行也已给予批准。

如果此说属实,应该不是如市场推测的,中方以资金管制为由不批准有关收购。毕竟有关协议是早在两年前签下的。

而且,如今又有传言,指中国首富王健林可能与马顿集团(Malton)联同公积金局(EPF)投标大马城。如果中方实施资金管制,不可能拒绝批准自己的官联公司CREC而批准王健林的大连万达吧!

虽然未获证实,今天开市,Malton和相关WCT获得大捧窜起,IWCity却掉转跌停板。

为什么会有此传言?相信是与前年大马城招标的时候,Malton来自卡达尔的外资搭档亦曾投标大马城有关(《最后一项减债计划》20151231及《大马城将成中国城》20151208)。

只是这次,为何会扯上王健林就不得而知了。

还有,EPF是另一个投资伙伴?好一个奇怪的组合。三者好像风马牛般格格不入,除非是布城指定要EPF入股吧?

哦,又拿人民的血汗钱来玩?

慢着,财长首相下星期到中国出席一带一路的论坛,到时会和习近平会面,他要如何交代其见利忘义的行径,取消和中国的GLC协议然后改与王健林合作?料他也不敢吧!

下午消息:针对和王健林及EPF联手投标大马城一事,Malton已作出否认。

https://www.ft.com/content/93f0c2ee-317d-11e7-9555-23ef563ecf9a

Friday, 5 May 2017

财长首相的本事

IWC-CREC财团是在2015年底签署协议,原本须在半年内完成付款的先决条件(pre-conditions),但经过10多次的延期,买方都无法符合付款的先决条件。

这先决条件是什么?报道没说清楚,是不是收购价的10%订金即7.41亿元?也就是说,买方是否连订金都未付?我认为有可能。

据说,中方拒绝放行收购,是因为中方要确保得到马新高铁建造工程(HSR)。

但有关工程要在今年尾才开始招标,财政部不敢给予保证,“将工程内定给中国”, 中国政府也迟迟不予批准CREC付款。

财政部是鉴于对方一直拖延付款,最后不得不宣布协议取消,显然,财政部应该已另有打算,或已找到另一买家,才会毅然作出宣布。

《Malaysian Insight》说,这是财长首相本身和财政部秘书长也是1MDB主席伊万做的决定,连第二财长佐哈里都不知道。

所以我说佐哈里至今都还不在状况,一点都没有错。之前和IPIC达致的和解协议,他不也说不知情吗?相信财长首相也不想他知太多吧!

说到和IPIC的“和解”,我还在想,政府要拿什么来还那60亿美元?该不会拿大马城土地来做抵押或contra吧?

财长首相的本事,就只会变卖资产还债,1MDB如此,SRC也如此。今天读到新闻说,SRC将脱售资产来偿还它欠公务员退休金(KWAP)和政府的贷款。

SRC可有资产可卖?这点它又没提。

其实这也不是新闻,因为在去年“中国热”的时候,也曾说要将SRC资产卖给中国还债(《SRC求售求存》20161031)。

SRC原本是1MDB子公司,后来却转为财政部子公司,然后它向KWAP贷款40亿,说要投资在蒙古一家Gobi Coal & Energy公司。

根据首相在国会的书面报告,蒙古投资实际上只有6,000万美元,以当时汇率兑成马币也不过大约2亿,还有38亿去了哪里?书面报告里没有交代。

我们所知道的是,后来却被发现,有4,200万元流入了纳吉在阿马银行的私人户口。

纳吉说他不知道有这么一笔钱进了他户口,那发现后,有没有还回给SRC呢?

SRC也有一笔政府贷款3.1亿元,加上欠KWAP的贷款加利息如今达43.9亿,总共就是47亿元。

SRC有至少47亿元值的资产可卖吗?我怀疑。

可能只是一些存款之类的吧!佐哈里年初的时候不是有说吗,SRC存在邻国BSI的资金被冻结了所以无法取出(《和Aabar一样,SRC也有岸外分身》20160517)。

情况就和1MDB一模一样。我无法想象,竟然有公司举债然后将贷款存在银行吃利息,除了1MDB和SRC,大概没有第三家。

难道BSI银行给的利息会高过贷款利息?

问题是,两家公司业绩亏损,只有支出没有收入,举债目的又为何?这不又是另一类的金钱游戏吧!

https://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s/2559/

Thursday, 4 May 2017

大马城变不成中国城

事情有些不寻常。

昨天,财长首相的行程原本包括要到大马城出席一项活动,突在最后一分钟取消。原因?

1MDB两年前将大马城60%股份脱售给海滨控股(IWH)和中国铁路工程(CREC)联营财团的协议宣布告吹!

这不显得离奇吗?身为1MDB前主席,当时声称那是1MDB减债计划的最后一个里程碑,如今协议告吹,财长首相竟然完全不知情?

根据TRX City较后发表的文告,在2015年12月31日签署的购买协议(SSA)正式失效,是因为买方无法达成付款的先决条件。

在该协议下,IWH-CREC财团收购大马城60%股权,收购价74.1亿,先付订金10%,即7.41亿。

详情请参阅我在12/2015至1/2016写的一系列博文,包括《一项减债计划》20151231和《大马城未定价?》20160105。

其中我提到中铁向香港交易所汇报的收购价不是74.1亿而是52.8亿,价差多达21.3亿。

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对了,前几天我也刚刚提到,东海岸的ECRL工程也有同样的情形(《还两次债,还到下一代》25/4)。

收购大马城,两方价差21.3亿,是卖方要买方所要负责的回债部分和空军基地搬迁成本的余额的60%。CREC只向香港交易所汇报52.8亿,是不是表示它不愿负责这21.3亿?

是不是也因为这样,虽然卖方已将限期延后了至少10次(没有夸张,报道的确那么写),对方仍然迟迟没有付款,导致协议终于告吹?

不过,根据《华尔街报》报道,协议告吹,是因为北京拒绝放行中铁是项投资。原因不详。

是不是与中国最近加紧外汇管制遏止资金外流有关?就如柔佛森林城市的房产计划受到影响那样?

如果这样,有中资全额融资的ECRL和Edra能源计划会不会也受到影响呢?真是的话,1MDB可要如何减债呢?

刚刚才和IPIC达成协议,在五年内偿还对方总额60亿美元(约264亿马币)(《金钱游戏,这个玩最大》2/5),中资如果没有进来,264亿马币要从哪里来?

之前的减债计划不减反增,根本功亏一篑,一切倒回square one。

虽然TRX City宣称IWH-CREC因无法履行付款协议导致计划告吹,后者驳斥其文告“没有准确及全面反映事实”。

看来事情还会有许多变化。1MDB债务要如何解决?仍然遥遥无期。

https://www.themalaysianinsight.com/s/2509/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