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报》证实潘俭伟说的,是1.7亿现金,但另外再加吉利SUV运动休闲车“博越”(Boyue)在东南亚市场的制造和销售权,预估价值6亿,所以一共7.7亿。
根据DRB管理层在汇报会上透露,普腾将发行价值7.7亿元新股给吉利。
1.7亿元现金可获价值7.7亿元新股?这我就大惑不解了。
首先,这6亿元是如何计算出来的?然后,博越在东南亚的制造和销售权想当然也是归普腾不是DRB,那又如何能把它当作是收购普腾的代价?DRB做为卖家并不会收到这笔钱啊!
而且,6亿元不是小数目,它占了总数7.7亿的78%。DRB说是卖价的一部分,根本是混淆视听,因为这6亿元估计,DRB一分钱都拿不到。
难怪潘俭伟说普腾的实际卖价只有1.7亿元,DRB根本是半卖半送,政府还要倒贴11亿元当作普腾在R&D开销的补偿。

11亿做为补偿金是取不回的,政府等于赔了夫人又折兵;而吉利只用1.7亿现金就可取得普腾49.9%股份,老板李书福何乐不为?
所以第二财长佐哈里才心虚说道,政府不得不出此下策,以免普腾像柏华惹(Perwajia)那样,虽然不断获得政府帮助,最后还是倒闭,造成员工失业。
唉,有多少GLC不是如此?十家GLC九家亏,所以我说政府安安份份把国家治理好就好了,除了只会制造朋党,政府根本没有经商的料啊!
DRB却说,在出售普腾的交易上,预期不会有损失。
损失肯定是有的,但若不将过去的sunk cost算进去,DRB在这场交易所赚到的,不是吉利所付的1.7亿现金,而是政府所给的11亿R&D补偿金,是吉利收购价的6.5倍,这可够颠倒了吧!

脱售莲花,普腾亏损14亿。
普腾在1996年以19.6亿马币收购莲花,如今却只以一亿英镑或5.6亿马币脱售,所以亏损14亿。
一开始我就说了,吉利收购普腾,其实意在莲花。
或也可以说吉利一石二鸟,因为它只以1.7亿现金就购得49.9%普腾股份,难怪它会回心转意,也愿意减少股份。
反之,政府补贴11亿,还要发放2.5亿的贷款余额给普腾,却一个股份都不要求,真是奇也怪哉。照吉利的注资比例来算,政府起码可以取得8X或323%的股权呢!
虽然我不认同财政部补偿11亿给普腾做R&D,退求其次,与其发放13.5亿的总数(11+2.5),财政部应该把2.5亿从11亿扣出来,即只给予8.5亿补偿。

总之,DRB脱售普腾予吉利,最大赢家是吉利,第二赢家是DRB,没有第三或第四赢家,只有最大的输家,就是不会算术的财政部,人民却是最大的受害者。
为何我这么说?明天再和大家做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