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中佼佼者就有利高、奥金、北婆等,曙光也在其中。
可惜好景不长,一个金融风暴来袭,所有股项兵败如山倒,沙巴股也不能幸免。
曙光原本是沙巴银行的母公司;是的,年轻一代可能不知道,我们当年还有自己的银行,却因为遇上国行谕令银行必须大合并,结果沙巴银行被并入了安联银行集团,曙光也成了一只空壳。
为了不让曙光从交易所除牌,如果没有记错,州政府是在2004年把沙巴海港局(Sabah Ports Authority)“私营化”,将资产注入曙光,让海港局成了一家上市公司。
沙巴海港局除了管理/经营亚庇港口,它也管理州内另外七个港口,分别是实邦加湾的货柜港口(Sepangar Bay Container Port)和油码头(Sepangar Bay Oil Terminal)、古达港口、山打根港口、斗湖港口、拿笃港口和古纳港口。
可以说,它是州政府屈指可数的主权资产之一。
今天会谈到它,是因为已经超过一个星期了,读到半岛媒体报道,指马矿业机构(MMC)正在与曙光洽商,以收购后者全资拥有的沙巴港口股权。
照理这样一则大新闻,本地报也应该大事报道才是,但很抱歉,至今我还没有在本地报读到相关报道,若有,也可能是从西马报转载过来的。
但,从本地角度去探讨政府脱售全州港口主权的影响,还有业者的反应呢?
业者似乎还未察觉有这样的一个事件正在进行着,否则怎会毫无反应,完全噤声?这可很不寻常。
报道还指出,双方可能早在去年年杪就已进行协商,如今双方各自向交易所呈报,是否意味着成数相当高呢?州政府愿意放弃全州港口的控制权?真是匪夷所思。
这让我想起两三个月前,财长首相来沙期间,说为了俯顺民意,突然宣布从六月一日起,开放(还是撤销?)已超过30年的沙巴沿海贸易政策(cabotage policy)。
这是个什么样的政策?它限制只有大马船运才能从半岛运输货物到东马,而外国货船也必须到达半岛港口才能运至其他地区。
明显的,这已导致运至东马的货物成本被不必要的高昂,也造成某个程度的垄断。
财长首相说,随着政策的开放,“沙巴人民不再埋怨本州物价昂贵是受到沿海贸易政策的影响”。
相关政策开放如今已有两个多月,州内物价有没有因此而下降?可能时间太短,还不足以显现出来吧!
这却让我无可避免的把两件事联想在一起,开放东马沿海贸易政策,是不是为了让沙巴海港局的洽购,对MMC来说,更具吸引力?如果MMC自去年尾就开始与曙光洽商,那是大有可能的。
否则,为什么本州业者争取了那么久,完全得不到任何回应,州政府也未为业者积极争取,而财长首相两个月前来一趟本州,就忽然做出了相关宣布。

因此,财长首相宣布开放东马沿海贸易政策,何尝不是为此洽购铺路?
再下来,州政府还剩下什么?我们还争取什么主权,如果港口都保不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