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南达身家至少80亿美元(350亿马币),是我国第二有钱人。
他在我国是三家上市公司的老板,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明讯(Maxis)、寰宇(Astro)和布米阿玛达(Armada),而这三家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点,便是它们都曾先后从大马交易所下市,两三年后又再重新挂牌上市。
原本还有一家也是阿南达的公司丹绒(Tanjong),但它后来被1MDB买过去了,否则它大概也会像阿南达其他上市公司那样重新挂牌上市。
他有一个儿子,也是唯一的儿子,不愿继承他的数百亿身家而选择出家。
然后,我们也知道前年他借了20亿元给1MDB还债。记得这笔债的偿还期是半年,如今已快两年过去,这笔债是否已经偿还?我们一无所知。
阿南达和纳吉首相应该是好朋友,否则他不会那么爽快借20亿给1MDB还债。
当然也别忘了当初是1MDB先向阿南达将丹绒买过去的,收购价85亿。
据说买卖合约有个clause就是1MDB能源一旦上市,丹绒/阿南达有义务购回股权若干,可能就是20亿数额。
如今1MDB已经确定不上市,能源部分也已卖给了中国广核集团(CGN),阿南达的20亿元债,应该就是由这里偿还吧!

阿南达和纳吉的关系显然匪浅,因为纳吉宣称是他说服阿南达将明讯重新上市的。
(《明讯重新上市》20090923)
有了一次经验,寰宇和阿玛达后来也有样学样,在私有化下市不久后又重新申请上市,把投资者们弄得团团转。
周末的时候,又传出消息指寰宇二度申请除牌下市,原因是:股价未反映合理价格。
如何未反映合理价格?
寰宇是在2010年私有化,然后在2012年重新上市,当时的IPO发售价是每股3元,对比目前2.66元,当年以IPO价钱买进到现在的肯定面对亏损。
时隔四年,寰宇真的值得更高吗?
其实,当年寰宇二度上市后,即面对重重卖压,一度跌至2.70元后才稍微回弹,明显是大户在抛售。

而且,寰宇重新上市,有70%是大股东献售,并非为公司筹资呢!
(《Astro表现今年第五差》20121025)
所以,希望这次阿南达不要重施故技,让寰宇私有化除牌下市后,然后又将它重新包装找时机再次上市。
除了寰宇,阿玛达则是在2003年私有化下市,然后在2013年重新上市。它当年的IPO发售价是3.03元,如今只得61.5分。
不过,它曾在2014年发过一对一红股和发售1.35元的附加股,股价仍比当时的附加股价钱仍然少了一半。
阿玛达是被油价所累,最近两年业绩皆面对亏损,其股价应该也反映了实值,因此阿玛达应该不会被私有化。
这应该也很正常,如果公司本来就已面对亏损,老板哪还会愿意将之私有化?

君不见许多公司上市后股价即节节败退,两三年后宣布陷困削资重组或除牌,不就是基于这样的原理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