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這幾天一直在我腦海浮沉的問題。
說“再次”,是因為去年已經鬧了一次風波,那時有十餘位老師離職。
出席去年的畢業禮,校長致辭時還主動談論老師辭職事件。當時我就心想,在這樣的場合,適當嗎?
更聽得家長提心吊膽的是,跟著輪到代董事長致辭時,代董事長卻說,董事部不懂校政,所以對校內發生的事情愛莫能助。
噢天!那董事部是要來幹什麼的?
去年就已發生的事情,學校或董事部未能及時糾正,今年再次發生,董事部本身是不是要負起很大的責任?
詭異的是,本地報紙對此次事件完全噤聲。
此乃意料中事,因該校新任董事長也是報社社長,加上董事成員多是華社聞人,本地報紙哪敢得罪?
對不起,雖然我也認識董事會里的幾位成員,但在這起事件上,我是站在老師和學生這一邊的。
雖然報紙選擇不報導,但你無法阻止民眾在網上熱議紛紛。
今天終於看到董事部在報上針對“畢業典禮變抗議大會”作出11項聲明澄清,“以正視聽”。
去年董事部也同樣在報上“澄清”說:自動請辭的老師只有四位(那些不是自動請辭的呢?),以70多位教職員的人數來算,辭職率只是8.3%而已。
然後就把四位辭職的老師大名列出來。有那個必要嗎?
不禁讓我思考,學校董事會成員應該由誰來當才是恰當?
我想起幾年前曾在網上讀到一篇文章《為甚麼哈佛永遠都是全球最好的大學?》,裡邊分析為何美國大學總是名列全球大學排行榜前茅。
讓我在此與大家分享。
文章說,傳統的解釋是:美國財富、龐大人口、研究資金充足、私人慈善活動廣泛、以及有能力吸引全球學者加入等等。
但除了這些,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的董事會多是由“真心真意心繫教育的校友們所組成”。
文章以哈佛為例,指哈佛董事成員都是校友,之後耶魯和哥倫比亞等大學也採取了類似做法。
文章以哈佛為例,指哈佛董事成員都是校友,之後耶魯和哥倫比亞等大學也採取了類似做法。
唯一例外是加州理工學院,其校友佔董事會的40%。
而普林斯頓和史丹佛校友也占了90%的董事會成員。
文章說,校友在校董事會優勢越大,學校排名越前,區分度越高,捐款金額越大。
“畢竟,沒有哪個群體能夠像校友那樣關心學校的地位,因為母校排名的起落決定了校友社會地位的沉浮。”
文章就說:“校友最有動力慷慨解囊資助母校,也最有動力去管理好母校。”
學校也就不用每次爲了籌款辦活動強迫學生買票甚麼的,而且票價也不便宜,畢竟不是每位學生家長都有經濟能力。
“他們熟悉母校,因此也最適合擔任母校領導人。”
我知道崇正董事成員有很多都是該校校友,或者這也解釋了相比之下,為何崇正給民眾的印象比正在出事的學校來得好?
一切都在人為啊!
據知,英國學校的董事會(school governing body),則由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和社區代表所組成。
我孩子的學校,是不是要參考一下?
4 comments:
几个月前我孩子小学的家长都说别把孩子送去建中,因为那里的老师都走了。当时我以为人家乱传, 看来是无风不起浪。希望校方不会对学生进行报复。
为什么大人总是认为现在的孩子不会分辨是非,发生这种事就认定是有人煽动。这好像政府一贯的作风。
董事做那樣的“澄清”,恐怕弄巧反拙。
Most importantly and urgently must quickly have a 赞助人特大 to discuss and ascertain whether the school Board are doing the job and duties entrusted. Suggest Mr. 康华 and those 正义人士please to pursue more real facts for the public and chinese communit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