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9 November 2013

凌晨運動遇到匪

爲了把身體養好,近來一大清早就到里卡士體育館的湖邊做運動。

一如往常,今早五點半就駕車到體育館的停車場。

那時天還未亮,駕進入口,往平時停泊的位子駕去,遠遠注意到那裡有一輛摩托車,引擎開著,車上俯著一個穿黑衣人。

(可能也是因為天暗,看上去似乎黑衣。)

當時好生奇怪,因為有幾個騎摩托車來的晨運者,平時必將車子停在裡邊一帶,不會停在停車場的。

接著才發現另外有個人站在一部汽車旁講手機。

看樣子,應該是騎摩托車的在等著講手機的朋友吧!

當時也不以為意,把車停在平時的位子,離摩托車只是幾步之遙,下了車,鎖了車門,從兩人中間插身過,就往湖邊走去。

陸陸續續,也有幾部車子跟著進來。

因為天未亮,車子都亮著燈。

我一面走一面想,愈想愈不對勁,這兩人不像是來運動的。

如果不是來運動,他們一大清早在停車場幹什麼呢?總不能特別來這裡講手機吧!

忽然想起,這兩人是不是伺機幹案?

摩托車上的等著另一個幹案,因為我駕了進來,伺機幹案的假裝講手機,摩托車上的俯著不讓我看到他的臉?

因為一直有車子進來,讓他們無法下手?

心裡立刻感到不安,因為我的車子就泊在摩托車旁,萬一對方就近下手,那我的車子不是第一個遭殃?

想到這裡,運動念頭全消,還是折回頭,先確定車子沒事要緊。

萬一走回車去,對方亮出刀子怎麼辦?

我猶豫一下,拿出手機,想撥電給警局,手機里的警局電話號碼卻不知幾時不見了。

就在此時,停車場忽然響起了車alarm,但只響了一下就停。

雖然不是我車子的alarm聲,覺得還是回去停車場看一下比較安心。

接著,聽到摩托車疾馳的呼嘯聲,看到摩托車駛離停車場,往里卡士中華學校的方向飛馳而去。

我趕快回到停車場查看車子,發現沒事,心裡在想,唉不知是誰的車子遭殃了。

這才注意到有幾位晨運的朋友就在不遠處,往我這裡看過來。

原來他們也注意到了那部行蹤可疑的摩托車,剛才他們就站在那裡看著,我想可能就是因為那樣,讓想幹案的摩托車那兩人苦無機會下手,最後只好離開。

車子的alarm聲,是一位車主故意按響嚇他們的。

想回頭,我的警覺性真是不高,把車子停在摩托車旁,萬一對方真是劫匪,我還從他們中間走過,我的處境是不是很危險?

兩名男子凌晨乘著摩多在體育館停車場無所事事,又不是去運動,他們究竟想幹什麼?想一想,行跡的確可疑。

幸好沒事發生。

下回一定要提高警覺性才好。

Thursday, 28 November 2013

首相把人民變窮了!

讀到商聯會“全力支持消費稅”的報導。

商聯會的論點倒也無可厚非,但說到國家若要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更需要落實消費稅,就覺得言過其實。

究竟何者為先?必先落實消費稅才能成為先進國,或成為先進國後再實施消費稅不遲?

我認為應該先成為先進國才後實施消費稅,才能看到實際成效。

民富國強,當人民都有錢了,國家就一定強。

成為先進國,等同是高收入國。

如果人民個個擁有高收入,人民生活富裕,實施消費稅自然有助可以增加稅收。

若大部份人民依然生活在貧窮綫下,或屬於領取援助金的低收入戶,消費稅從何提高稅收?

以沙巴為例,早在多年前就說要達到零貧窮率,但今天,沙巴仍然是國家最貧窮的一州。

當時的說法是,其實曾經達到零度,卻因為聯邦的e-Kasih扶貧計劃到各縣去登記,導致州內又出現了新的貧窮戶。

根據官方數據,沙巴貧窮率經從2009年的19.7%驟降至去年8.1%。

就當這個數據可靠吧,意即每100個沙巴人當中,至少就有8個窮人。

但隨著首相不久前將4000元以下列為低收入戶,這個貧窮率的水平,是否也應該跟著提高呢!

如此的話,本州貧窮人數是不是也跟著增加了呢?

物價易升難降,人民收入永遠追不上物價。

落實消費稅,難道不會加劇這些窮人的困境嗎?

杰菲里說東馬應該延遲實施消費稅,的確有他的理由。

向窮人實施消費稅,只會讓他變得更窮,不會提高他的收入,國家又如何成為高收入國?

不久前,安華說他雖然支持落實消費稅,但非此時,就有人斷章取義大做文章,說安華立場不定,卻未提他不是指現在啊!

政府若要實施消費稅,未必要在後年不可,大可等到2020年,如果國家真的在那時成為高收入先進國的話。

至於若不落實消費稅國家就將破產的說法,也太危言聳聽了吧!

國家若破產,不是因為沒有落實消費稅,而是貪官污吏所導致的。

依德里斯早前建議將消費稅訂在7%,說可為國家帶來270億稅收。

如今消費稅訂在6%,約略算一下,可帶來230億稅收。

但別忘記政府同時撤除銷售稅和服務稅,根據政府預估,所失去的稅額分別是100億和60億,此消彼長,政府仍可進賬凈70億。

70億,對整體稅收來說其實並不多的,最多也只能填補明年17%的赤字。

首相只要停止聘用外國顧問和減少政治委任,就足以把這70億省下來了。

至於個人所得稅也同時調降,因此消費稅對人民不會造成壓力,這個說法並不確實。

個人所得稅降率最低1%,但消費稅則是6%。

假設你的需納稅收入(taxable income)是5000元,在新的所得稅率下,你也僅能節省50元。

假設你每個月消費1000元,全都需繳消費稅,那你每個月就必須額外付60元予消費稅,一年下來就是720元。

算一算,你節省了50元在所得稅上,卻花了720元在消費稅上,你的生活成本還增加了670元呢!

換句話就是你變窮了670元。

你說,這樣的情形,我們如何成為高收入國?

落實消費稅,人民反而變窮了!

所以我說:應以高收入國為先、消費稅為後。首相可不要本末倒置啊!

Wednesday, 27 November 2013

善與偽善在拔河

不知是流年不利,還是沒有和人結好緣,近來不如意事多。

本來以為卸任後,可以鬆一口氣,沒想到是非接踵而來。

真是抱歉,是我不會處理這些人事問題。

之前被人背叛、利用,爲了大家,我都一一吞下。

我可以當做沒事發生,我可以當做是個考驗,我可以當做業報現前,這些我都可以接受。

不是要把自己說的很偉大,而是因為深信事有因果。

令人無法接受的是,為何真理竟被歪曲,正義不被伸張?

生了分別心,是因為人家有心,不要阻擋人家的路。

那其他人又如何?

做了那樣一個出乎意料的決定,我們要如何向同事交待,如何面對他們?

以後我還要如何與同事講課,如果講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如今的說法是,制度只供參考,不是一成不變的。

以前為何不說呢?

不止沒說,還說做事的人做得好。

制度可以因人而異,此例一開,那以後做事的人就很為難了。

這要如何服眾啊?

有時候,我們爲了解決某件事,就會忘了結果會帶給他人的影響。

但問題並沒有解決啊!解決的只是「結果」,并沒有探究「原因」。

過去不都是無事嗎?爲什麽換了人,就生出那麼多枝節來?

是爲了證明個人的辦事能力比他人強嗎?我并沒有要比較啊!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如今已無可用之處。這點就認了吧!

唉,又在造口業了。

只能說我信錯了人,有人在背後偷偷地做事,然後反過來咬了一口,教我措手不及,百口莫辯。

當然自己也要反省一番。

是自己太容易相信別人,還是自己太自信?

是自己太剛強,不願接受他人意見嗎?

過去不是都很聽話嗎?上面的指示都有照做,就算引起同事間一些怨言,還設法安撫他們。

如今局勢一轉,竟說成這些不是原來的意思,說問題出在這裡,把責任全都往下推。

同事們嘴裡不說,但都看在眼裡。

原本說是來聽取大家的意見的,結果變成洗腦大會。

原本說是看大家的共識,結果是少數人的決定,他人只是爲了湊足人數,以合理化少數人的決定。

You can't fight the system when you are alone. It's either that you quit or you conform.

我不會玩政治,只因為一個信念,我緊守著一個崗位。

如今,這個信念已經動搖。

我相信理念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做事的人。

你叫我如何再相信人啊!

我不懂奉承,我不懂諂媚,我不懂攀緣。

但我知道,我對得起自己的良知。

末法時代,不止善與惡在拔河,善與偽善也在拔河。

一切是非對錯,誰真情誰假意,就讓時間來證明吧!

Tuesday, 26 November 2013

看不到政府的努力

財政副部長阿末馬斯蘭說,如果政府沒有補貼開銷,國家赤字可以在一年內解決,不需等到2020年。

有可能嗎?

我去看明年預算:開支2642億對2241億收入,入不敷出401億。

而明年補貼預算440億。

如果完全取消明年的補貼,果如副財長說的,不止解決明年赤字,還有多39億盈餘出來(440-401)。

但,還是有個隱憂,高達5296億而且還在增長中的國債,國家要如何去解決它?

不過,副部長似乎報錯了截至今年六月的國債數字,他說僅2847億,占GDP的28.8%;其實,昨天我剛check過,截至今年六月的國債數額是5190億元。

眾所周知,國債早已接近55%上限,不可能如阿末說的六月僅占28.8%,而在短短三個月內從2847億倍增至5296億。

幾家報紙都這麼寫,我想應該是阿末報錯,不是媒體寫錯。

不過,不要誤解,以為明年440億補貼預算都是花在燃油補貼上,明年的燃油補貼僅有223億,占預算補貼的一半。

其實,僅有燃油補貼是真正讓人民受益,其他補貼,包括給予大道、電力集團、國能等方面的補貼,是不是也要一併取消?

政府僅注重在減少甚至取消惠及人民補貼,對企業補貼卻絕口不提。

還有之前提過,各種巧立名目的可疑開支、聘用獨立顧問費用和官委部長級人物之薪資,這些都是可以省下來的。

但未見財政首相在這方面的誠意。

公平起見,高官薪金與津貼是否也要削減或凍結,官民一起共度難關?

事實卻非如此,除了讀到各州議員薪金津貼將獲調高,國會議員津貼也將從明年起獲得調漲。

減人民補貼以增高官津貼?這也太說不過去了吧!

還要落實消費稅,叫人民雪上加霜?

但看到政府繼續浪費和舞弊,高官本身的努力在哪裡?

Monday, 25 November 2013

內債不怕借,繳稅可救國

在首長慕沙力辯債券可當稅收的當兒,今天讀到聯邦財政副部長阿末馬斯蘭透露,截至今年九月為止,國債數額達5296億,占經濟生產總值53.6%。

不過,他說,“情況仍受到控制”。

對比今年六月的5190億,意即這三個月期間,國債又悄悄增長了106億。

不是說要減債減赤嗎?爲什麽還在繼續舉債?

阿末馬斯蘭說,接近55%上限的國債不足為慮,因為“其中96.8%屬於內債,僅169億或3.2%是外債”。

阿末的說法,就與早前財長首相納吉說的一樣,人民無需擔憂,因為絕大部份屬於內債。

誰說內債不必擔憂,難道內債就不用還?

一旦國家無力還債怎麼辦?反正是內債,政府大可學美國那樣印鈔票來還債。

讀經濟學的納吉應該知道,當太多鈔票追逐太少產品的結果就是引發通膨高漲,通膨高漲的結果就是導致馬幣貶值。

高官以為對內舉債就不會影響匯率,可知對經濟原理的認知有多貧乏!

內債再還不了的話,就只好繼續舉債,用新債還舊債,最後是債留子孫,讓下一代去還。

萬一因此在下屆大選換了政府,就讓下屆政府去頭痛。

下屆大選,最遲就在2018年,是國家的一個關鍵年,不是晉身高收入國行列就是成為一個破產國。

週末的時候,在談到國家為何必須落實「消費稅」的時候,納吉語氣忽然變重了。

他說,人民繳稅是愛國的表現,逃稅就是叛國賊。

首相的確是言重了,我覺得,那些洗黑錢和販賣大馬卡的叛國罪行不是更嚴重嗎?

前陣子指控“殖民政府和非馬來人扭曲了我國歷史”的「大馬回教聯盟」(ISMA)這次換了論調,提醒首相說:揮霍公帑也等同叛國。

曾經從政的再益(Zaid Ibrahim)推特說:華人最愛國,因為華人還最多稅。

種族份子還叫華人不喜歡的話就“滾回祖國”去呢!

這些極端份子有沒有想過,如果華人統統都“滾回祖國”去,那國家稅收肯定驟降,那政府就必須舉更多債來當“稅收”。

老實說,落實消費稅,受到最大影響可能就是原本無需還稅的族群們。

就好如土權的伊布拉欣一語驚醒吉隆坡市長:大幅調漲首都門牌稅,結果是害馬來人無法在首都供屋子。

有待證實的報導說,吉隆坡門牌稅倍漲,主要是要“懲罰”在505不支持國陣的都市華人。

沒想到此舉害人害己,別忘了住在首都,不止是一個族群啊!

說回“仍受控制”的國債,在明年的預算案,國債預計高達5413億,正好到達政府自設的55%頂限。

如果政府再不設法減赤,我相信正確數字屆時肯定會超過預算。

何解?目前國債已達5296億,離預算的5413億只差117億就到。

而明年預算開支2642億對2241億收入,不敷401億,是117億的3.4X。

你說,明年預算怎會不超支?

因此,首相說,必須落實消費稅,否則國家就要破產。

拒絕消費稅,不止是叛國的表現,還會導致國家破產!

首相親口這樣說,可知國家財況已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Friday, 22 November 2013

增石油稅就不用舉債

首長慕沙說,州政府明年發售10億元債券,必須列入明年稅收,并表示州政府有能力攤還。

首長說,他是根據財政指令22以及當前理財準則而將債券列為明年稅收。

我不懂何為財政指令22以及當前理財準則為何。

我去找了英文《婆羅洲郵報》,報導引述慕沙說政府發售債券籌資,但未提及慕沙有提到上述指令和準則。

假設慕沙說得沒錯吧,將舉債當作收入,總覺得有點怪怪的。

更何況債務終有一天是要還的,將它當作收入,不是很誤導性嗎?

首相不如也來學下沙首長,將債券當成收入,那預算案就不會顯示赤字,皆大歡喜。

明年總稅收45.83億對總開銷46.22億,意即赤字僅3850萬,比今年估計的2.6億元少了85%。

我去找了去年的預算案報導,在《大馬局內人》讀到,去年的主要稅收來源有四:棕油銷售稅、石油稅、投資回酬和聯邦撥款。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revenue are crude palm oil duties, petroleum royalties, procurement and returns from investments as well as non-revenue receivables comprising mainly allocations and contributions from the federal government(The Malaysian Insider).

未提到有發售任何債券。

記得前年發售債券約5.6億。

就假設去年沒有發售債券好了。

去年預算赤字2.6億。

如果不概括10億元債券的話,那明年的赤字是不是10.385億?

比去年的2.6億飆漲4X?

難怪首長要將債券列為收入,那樣的話赤字就只有3850萬元,不會那麼嚇人。

其實,要填補赤字,可以有更積極的做法。

首長預算明年石油稅可達14億。

讓我想起朝野一度不是吵著要聯邦提高石油稅,從目前的5%至10%或20%不等嗎?

怎麼現在完全靜止下來了?

去年,首相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說要檢討半島產油州的石油稅機制。

東馬領袖聽了,也紛紛要求首相將東馬兩州也包括在內。

如今一年半過去了,不知這特別委員會作出了什麽建議沒有?總之好像沒有下文就是了。

想一想,如果提高石油稅至20%,明年的石油稅收就可以增長3X,從預算的14億增至56億!

那州政府明年就不用售債10億,州預算也不會出現10.385億赤字,反之還會出現可觀的41.61億盈餘呢(87.83-46.22)!

就算增至10%也好,明年石油稅也可取得28億元,那還是可以取得13.61億盈餘呢(59.83-46.22)!

州政府又何必發售債券還要付息以填補赤字?

是甚麼叫慕沙開不了口?

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malaysia/article/sabah-announces-rm4b-2013-state-budget

http://www.iproperty.com.my/news/7935/sabah-to-retain-state-sales-tax-when-gst-implemented-musa

Thursday, 21 November 2013

錢商洗黑錢 大臣沒貪污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其實是一則舊聞。

也不算太舊,那是上個月的新聞。

那便是首相署法律部長南希蘇克利在國會回答行動黨國會議員陸兆福的提問時說:總檢察署證實森美蘭州大臣通過一家兌換商匯出馬幣1000萬到英國沒有違法,因為那不是貪污來的錢。

反而替大臣匯錢的兌換商的行為違法,當局也已撤銷該兌換商的商業執照。

提這新聞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對南希這位新官所知不多,恰巧就看到了該則新聞。

二是大臣匯錢是四年前的事,當時的法律部長納茲里為何未曾針對此事發言,要等到今天才由新官南希為大家解惑?

這是一件叫人百思不解的有趣個案:為何指使匯錢者沒事,替他匯錢的兌換商卻連執照也沒了?

讓我想起那些被取締販賣盜版CD的老板往往沒事,被罰的反而是店裡請來的員工。

通過不法途徑匯錢到海外去,國行有個特定名詞就是「洗黑錢」(money laundering)。

「洗黑錢」,在“反洗黑錢法令”下,是犯法行為。

南希僅以那“不是貪污錢”為大臣洗脫嫌疑,卻未解釋那1000萬元是從何而來,難道那不值得懷疑嗎?

陸兆福問:大臣月入只有三萬元,就算大臣十年內沒花一分錢,也僅能存到340萬元,他如何會有1000萬元?

還有,海外的收款者是誰?這些總檢察署或國行有沒有調查出來呢?

其實,不止該大臣通過非法途徑將巨款匯到國外去,當時蔡添強也透露,國行發現許多高官政要與夫人級的大人物都那麼做,不敢向他們採取行動。

去年,根據全球金融誠信組織(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的報告,在全球黑錢外流最嚴重國家名單中,大馬排名全球第二高,僅在中國之後?

不止如此,我國黑錢外流日愈嚴重,前年更創下了10年來最高記錄!

報導說,其實反貪會早將大臣匯錢的調查報告交給了總檢察署,交由總檢察署去採取行動。

但根據南希的說法,總檢察署證實大臣並沒有貪污。

file closed.

現在你懂為何馬幣每下愈況吧!

現在你也懂為何國庫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政府不得不向人民打主意了吧!

http://steppenwolf-kanghwa.blogspot.sg/2009/12/hawala.html

Wednesday, 20 November 2013

RON95不跌 補貼跌

前天到油站打油,見到打油機上的貼紙已有所更改。

有關RON95的補貼數據原本如下:

RON95 RM2.10
補貼 RM0.63
原價 RM2.73

配合RON97的下調,RON95數據已改成:

RON95 RM2.10
補貼 RM0.52
原價 RM2.62

顯而易見,貼紙告訴我們原價每公升下降了11分,補貼也跟著減11分,從原本的63分減至52分,這樣一來,RON95售價沒有下跌,仍然保持在2.10元。

看樣子,當局已不打算調降RON95售價,就算國際油價大幅滑跌,政府也將告訴你補貼將跟著減少,因此,RON95售價將保持不變。

政府不是告訴我們“將逐步取消各種補貼”了嗎?

除非RON97跌幅超過RON95的補貼數額,後者才有望調降。

但那也未必,可能很多人不記得了,四/五年前國際油價一度瀉至35美元新低時,汽油價格並未調降,那時,部長的辯解是:既有補貼,當然也可以有「油稅」(oil sales tax)。

不說你不信,當年政府曾一度向我們“徵收”每公升60分的「油稅」。

記得當時國際油價被人為炒高,首相阿都拉在一夜之間將國內油價調漲80分嗎?

國際油價在經過一輪炒高後即節節敗退,但國內油價易升難跌,僅能跌至最低1.80元。

當時的油價部长沙里爾想出一個新“機制”,便是鑒定一個「門檻價」(threshold price)。

這個「門檻價」有個底價(floor price)和頂價(ceiling price)。

只要國際油價維持在40至78美元之間,國內油價就維持在1.80元不變。

因此,不管國際油價跌至多少美元,國內油價的最低底價只能是1.80元。

國際油價一旦跌低過78美元,政府不但無需補貼,還從1.80元和實價的差距賺取「油稅」。

部長說,因為汽油補貼保持在每公升30分,因此,一旦國際油價衝破78美元,國內油價就可調高,超過1.80元。

由於油價大幅滑跌,據說當年Shell有意調低油站售價,卻遭到國油反對。

為何要反對?當然就是要將汽油當成一門壟斷生意。

政府則成了這門壟斷生意的最大幫兇。

有關詳情,請參閱當年拙博《政府向人民征收的油税合不合法?》

政府當年的舉動合不合法?至今我仍未找到答案。

Tuesday, 19 November 2013

州預算案:債券可當收入減赤?

聯邦預算案後,各州亦相繼提呈各自的預算案。

慕沙首長在上週五提呈州預算案。

同日,東海岸邦邦島不幸發生一宗擄綁命案,新聞上了頭版頭條,預算案報導只好屈居頭版下方。

根據報導,明年州預算案供應開銷再創新高,達46.22億,比今年原本預算之38.28億增加21%。

收入預算達45.83億,最大的收入來源(70%)是棕油銷售稅、石油稅和債券發行。

我有沒有讀錯,債券發行可當作政府收入之一?

債券是要還的,它是liability,不是assets,怎能算是收入?

如果這樣,凡有不敷部份,只要發行債券填補,州庫不是永遠不會出現赤字?

爲了不要出現太大赤字,不管是州或聯邦,以後就以發行債券作為減赤手法。

這樣的數字遊戲,可真具有誤導性呢!

記得之前我也提出過同樣的疑問,不知誰能夠替我釋疑?

慕沙說,棕油銷售稅預計9.31億、石油稅預料14億。

債券數額總值13.49億,占總收入29.4%。

(每日快報則指債券發行10億。)

至於明年到期的債券達5.69億,意即償還了到期的債券後,州政府債券仍增加7.8億。這算不算舉新債還舊債?

此外,明年還有1.71億聯邦貸款待還。

根據上述總收和開銷數額,明年赤字僅3850萬,比今年估計的2.6億元減了85%。

未知去年有否發行債券,不過,若將欲舉的13.49億債券取消,明年赤字可能高達13.88億。

本州首長亦兼任財長。與聯邦預算案相似,開銷最大的部門依次為財政部(17.36億)、基本設施發展部(7.36億)和首長署(4.69億)。

財政部和首長署兩個部門開銷加起來達22.05億,占了總開銷將近一半(48%)。

還是要說,首長/首相兼任財長是不恰當的。

Monday, 18 November 2013

在菲律賓巴剎募款之見聞

慈濟這兩個星期走入市區街頭商場,為菲律賓風災災民展開募款募心活動。

昨天(星期天)到新蘇蘭菲律賓巴剎,希望本地的菲籍移民也能夠為他們祖國付出愛心。

沒想到菲民的反應冷淡,一些更破口漫駡他們的政府,叫大家頗感意料,也聽得大家目瞪口呆。

相比之下,反而是本地市民更樂於解囊。

不是因為這些菲民沒有經濟能力,而是他們覺得祖國領袖無能,沒有照顧好他們,逼得他們必須離鄉背井,來到我們這裡討生活。

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們可能都已擁有大馬卡,大喇喇地當起大馬公民。

一名菲民就說,大馬比菲律賓好,他喜歡這裡,因為這裡有「1Malaysia」!叫我們啼笑皆非。

從他們的語氣,可感覺到他們對自己祖國的憎恨。

甚至當同胞在他們的國家遭遇到了大災難,他們也不願給予微薄的資助。

他們甚至還問我們,你們華人不是很生氣我們嗎?爲什麽你們還要幫我們?

是的,我們不是很矛盾嗎?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我們只能說:那是兩回事,災民是無辜的,我們何忍見死不救?

不可否認,本地人對這些移民的印象絕差。

在過去40餘年來,他們大量湧入,如今他們已反賓為主,占了我們人口三分一。

治安日愈敗壞,大部份都是他們幹下的。

年初他們還入侵東海岸,說這裡是他們的領土。

更甚的是,上星期剛剛在仙本那離岸的邦邦島又發生一宗遊客夫婦被殺與擄綁事件。

幾乎每一年,東海岸必會發生至少一宗擄綁案。

我們的防長還說這些只是個案,而且“綁架到處都有”。

身為一名部長,說這樣的話是不恰當的,也非常不負責任。

教我聽了無地自容。

Thursday, 14 November 2013

RON95 · 消費稅 · 2000萬撥款

自國際油價上個月21日跌回100美元以下,至今仍未回升。

我就在想,我們的油價幾時也跟著調降?

這三個星期來,每到油站打油,打油機上的貼紙仍未撤換,依然寫著:

RON95 RM2.10
補貼 RM0.63
原價 RM2.73

每公升63分,那原本是當原油衝破100美元的補貼。

如今國際油價已跌至93元,那是四個月新低,比RON95未調漲20分還在1.90元的時候低,理論上,RON95是不是也該跌低過1.90元?

但,為何我們的RON95還未調降呢?

我相信油價易升難跌的原理。依德里斯大可以說,爲了減赤減開銷,政府將逐步減少甚至取消補貼。

但,起碼油站的補貼通告也該調整一下以反映事實吧!既然國際油價已經下降,甚至比之前更低,那目前的汽油補貼應該也更低,沒有每公升63分了吧!

言猶在耳,大馬油站業者協會昨晚公佈,隨著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價格自由浮動的RON97將於今天每公升下調10分至2.75元。

記得上回,RON97在RON95調漲20分三天後也跟著調漲15分嗎?

原本RON97仍保持著每公升2.70元,但漲價後的RON95變2.10元加補貼63分變成實價2.73元,這樣一來,RON95竟然還比RON97的2.70貴3分!

那怎麼有可能呢!教政府尷尬之極。

因此,RON97不得不跟著調漲15分至2.85元,讓消費者釋疑。

如今RON97已經調降10分,RON95是不是也該跟著調降呢?否則,取掉補貼的話,兩者的差距只是區區兩分(2.73對2.75),政府該如何自圓其說呢?

我認同補貼應該逐步取消,前提是政府的許多不知名堂的巨額開銷項目也應當一併取消才行(請參考我這幾天的相關博文),那些都是億億聲的無謂開支呢!

更不解的是,馬華總會長還支持落實6%的消費稅“必須維持至少五年”,那不等同為虎作倀嗎?五年後又怎樣?難道取消不成?

恕我小人之心,我相信他的意思是五年後再來調漲。

然後,他又說要向首相要求,“讓全國81所改制中學每年獲得至少2000萬元的制度化撥款”。

副教長葉娟呈才剛移交3000萬元撥款,怎麼制度化後不求增加反而還自我要求降跌?

2000萬除以81,每所學校只取得平均24.7萬元,夠什麽呀!

難道馬華總會長也不知道,首相現在的開支預算,都是以億元計的嗎?

單單在聘用外國顧問方面,每個月都要花上1.3億元,81所改制中學,每年僅能要求2000萬的總數?

總會長何須如此自我矮化,自我邊緣化啊!

Wednesday, 13 November 2013

每年花16億請外國公司當國家顧問

公正黨國會議員黃基全透露,根據首相兼財長納吉的書面答覆,政府在2009年至今年10月期間,在聘請海外顧問公司方面,共花了72.2億!

納吉是在2009年4月上任,至今年10月這55個月期間,等於政府平均花在這些顧問公司的開銷,每年至少16億,或每個月1.3億,或每天440萬元!

這個數字夠不夠嚇人?

而且是逐年增加,平均每年增加13.5%。

黃基全說,那是國家經濟成長值的兩倍!

因此,黃基全問,國家是不是對政府公務員缺乏信心,為何請了那麼多公務員不用,還要花那麼多錢去聘用外國顧問?

還說要減赤減開銷。

不懂這些外國顧問扮演的是甚麼角色?

讓我想起國家的「教育大藍圖」,竟然是聘請外國顧問公司來為國家策劃,這也太兒戲了吧!

505後,首相有沒有顧問或智囊團為他分析大選成績?

我相信是有的,否則他不會以「華人海嘯」做結論,跟著不久就推出「強化土著經濟議程」,說不能讓大占多數人口的族群被邊緣化。

首相以「華人海嘯」來合理化他的「強化土著經濟議程」。但,他可察覺當中的矛盾:一個少數族群如何邊緣化一個多數族群?

難道這個占大多數的人口是個弱勢群體?

既占了大多數,又如何淪為弱勢?這可真矛盾呢!

讓我想起,敦馬也有這樣的論調。他說,華人掌控經濟,印度人不是醫生就是律師,馬來人在自己的國家一無所有(大意如此)。

但,馬來人有政府照顧啊!爲什麽還會處於弱勢呢?

難道政府還未發現問題的癥結嗎?

敦馬自己也提過「拐杖論」呀!何以如今又換了論調?

納吉也樂此不疲似的,大選後就不斷強調他的「邊緣化」論。

他感謝占國家人口67%的馬來人在505時支持國陣,因此他有必要強化他們的經濟地位,遂有「強化土著經濟議程」。

納吉的數學顯然不是很好。

505時,假設所有67%人口都投國陣吧,比例上,國陣是不是應該贏取67%的選票?

實際上,僅有47%選民投選國陣,假設這47%選票也都是馬來票吧,那還有其餘的20%(67-47)選票去了哪裡呢?

納吉總不能否認也有華印裔選民投國陣吧,否則馬華和國大黨的票從哪來?你又怎能「邊緣化」這些支持國陣的華印裔選民?

Tuesday, 12 November 2013

如何邊緣化一個占大多數人口的族群?

近來,不斷聽到納吉說“要確保大多數族群不被邊緣化”。

第一次聽到他這麼說,是在今年大馬日前夕,當他宣佈成立以他為首的土著經濟理事會(MEB),推介「強化土著經濟議程」時。

當時他說,土著是國家議程核心....若佔大多數人口的土著沒有得到保護或被邊緣化,國家將無法安寧及穩定,也無法達到先進國目標.....。

我心想,通常只是少數被“邊緣化”,既然是個人口占大多數的族群,還能夠被“邊緣化”嗎?

跟著他就特別感謝馬來人與土著,因為在505大力支持國陣,因此“政府有必要強化土著經濟”。

首相這樣說其實是不恰當的。

第一,大選原本就是這樣,你應該贏取民心,而非用選績來懲罰你的選民,否則下次你的選績肯定會更糟糕。何況國陣還是贏取政權。

第二,你不該以族群來劃分你的支持率,不能如此一概而論。民聯不也同樣獲得馬來人和土著的支持嗎?

無論如何,首相都應該當個全民首相。如今他以族群來區分對政府的支持,那豈不與他的「一個大馬」概念背道而馳?

還是,如今他已不相信自己當初所推動的「一個大馬」?

當被問及強化土著經濟政策是否會邊緣化其他族群,他仍振振有詞表示,他不能讓占67%大馬人口的族群被邊緣化,否則就會影響國家長久以來的穩定云云。

既然占了將近七成的國家人口,若被邊緣化,那也會是一片面積很大塊的邊緣吧!既是很大塊,又如何邊緣得了?

首相這番言論,連我都感到混淆:到底是哪個族群被邊緣化?

上周,在為「強化土著經濟議程」背書時,首相署法律部長南希蘇克利不也說嗎:有必要落實強化土著經濟政策,否則土著貧窮將會產生偷竊問題。

如果我是土著的話,聽到法律部長這段話,我肯定會大表抗議。

這不太看低土著人格了嗎?也太侮辱人了吧!

然後,當首相月初在倫敦接受CNN訪問,問及「阿拉案」時,他又再次以“政府必須確保大多數族群不被邊緣化”來捍衛法庭的判決。

昨天,在一個研討會上,首相又再提他的「邊緣化」論。

他說,土著占國家人口67%,但他們是被邊緣化的,若國家只照顧少數族群利益時,國家將陷入長期不穩定。

哦!我漸漸聽出一點耳目了。

首相的「邊緣化」論與法律部長南希的「貧窮論」其實是不謀而合的。

總的來說就是,如果政府不照顧占大多數人口的族群的需求,他們就會去偷去搶,那國家就會不穩定,因此,「強化土著經濟議程」是有必要的。

那好,現在輪到占少數人口的族群被邊緣化,那他們會不會也去偷去搶?

究竟是誰被邊緣化了呢?

全民首相,這點你可要弄清楚啊!

Monday, 11 November 2013

馬來人有份打十字軍?

上周,第二教長依德里斯尤索夫解釋歷史被列為SPM必考必及格科,不是爲了要刁難考生們,而是要學生重視及瞭解國家歷史,這樣他們才會珍惜當前的和平。

真的是爲了這個理由嗎?還是另有議程?

我相信我之前的懷疑不是沒有根據的。

因為時隔幾天,大馬回教連綫(Ikatan Muslimin Malaysia, ISMA)主席阿都拉(Abdullah Zaik)宗教司在為一個三天論壇主持開幕時說,是“殖民政府和非馬來人扭曲了我國歷史”。

這個論壇主題是《打造一個馬來回教主權》(Building the Sovereignty of Malay-Muslims in the Region)。

聽起來好熟悉啊!

對了,上個月,不也有一個叫《馬來領袖危機》的論壇嗎?

在上個月的論壇,來自沙巴的州宗教司邦蘇(Bungsu @ Aziz Jaafar)要州內的回教土著「馬來化」,引起州內土著族群嘩聲四起,要他道歉。

他說他將“準備”道歉,至今仍未聽到他作出任何道歉。

另一位叫扎哈拉蘇萊曼(Zaharah Sulaiman)的歷史學者則指責華人掠奪了早期馬來人的財富和智慧,導致馬來人後代比其他種族落後。

一個人的智慧,如何能被他人奪取而喪失?我百思不得其解。

她還說馬來文明是世上最早的古文明,比其他古文明早了至少一萬年。

你看這些人閉起門來就夜郎自大。

類似論壇也似乎辦得愈來愈頻密,不知出何居心?

但是,如此煽動性的主題與內容,當局何以容許他們一辦再辦?

這次,這位叫阿都拉的宗教司說,過去四個世紀以來,馬來人面對一個扭曲歷史的“西方基督陰謀”。

因此,他說,爲了反映一個真正的馬來文明,馬來半島的歷史必須重寫。

又來談馬來文明?

這又觸動我之前的懷疑:教育部執意要將歷史列為必讀必考科,是不是要將我們的孩子洗腦?

但是,歷史有得重寫的嗎?難道說,我們過去50年來所讀的歷史,都是撰寫的小說嗎?

這次,阿都拉宗教司怪罪英國人偽造歷史以毀滅馬來人,爲了本身利益,英國人把馬來人塑造成懶惰和只會種稻的族群。

這樣也罷了,但接著他愈說愈離譜。

他說,馬來人在阿拉伯以外的回教文明發展也居功不小,甚至在15世紀當鄂圖曼帝國(Ottoman)攻陷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時,馬來人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有沒有聽錯?15世紀的時候,就已經有馬來人遠征東歐幫助鄂圖曼王朝打敗十字軍了,并將現在稱為伊斯坦堡(Istanbul)的城市攻下,將它改為一座回教城。

宗教司的邏輯是,因為馬來人是出色的航海民族,那就證明了馬來人的文明進度。

但這又如何證明馬來人遠征到土耳其去幫鄂圖曼國王攻城?他如何繞過印度洋繞過非洲好望角北上歐洲再航入地中海和鄂圖曼軍會合?那的確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才能做到。

因此,他說,歷史必須根據回教版本重寫(to be rewritten according to the Islamic version),以支持當前的國家社會契約。

在“阿拉”判決案,第一次聽到有ISMA(大馬回教連綫)這個組織。當時它叫國內基督徒不服從的話就搬出國外去。

其極端言論毫不輸給土權。

為何近年來愈來愈多這類極端NGO?

若非有強大的政治力量,它們是不會無端端冒出來的。

那麼到底是誰在扭曲歷史改寫歷史呢?

教育部司馬昭之心,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http://www.themalaymailonline.com/malaysia/article/malay-history-twisted-by-western-christian-conspiracy-claims-isma

Friday, 8 November 2013

首相的財政能力 實在有問題

不知大家知不知道,在納吉經濟學(Najibnomics)里的「高收入先進國」定義,月入4000元已經是屬於低收入戶了!

不知葉娟呈副教長知不知道,在納吉的財政預算案里,重要的撥款現在都是以億億元來計算,千萬元計的撥款,現在已是芝麻綠豆。

爲了製造一個高收入國的假象,首相先訂立了最低薪金制,跟著即逐步取消各消費補貼,預訂在2015年落實消費稅,就算導致物價高漲亦在所不惜。

可能在高官的定義里,高通膨即等於高收入,因為正副首相皆預計能在2018年提早達到高收入先進國的目標。

可能也就因為如此,首相對減少預算開支的意願不大,之前說要用預算案解決我國負面信評,結果明年的開支預算2642億,仍比去年的2516億多出了126億元。

最大的部門開銷依次是教育部(546億)、財政部(392億)、衛生部(222億)、首相署(165億)和國防部(161億)。

教育部獲得最大筆的撥款,國民型中學一文都拿不到。關於這點,葉娟呈副教長該怎麼講?

首相掌管的財政部和首相署的撥款加起來共557億,這筆款項,就比教育部的546億元還多了11億,占了總額的21%。

等於說,明年預算的五分一開銷,將出自納吉的兩個部門。

所以我覺得首相不應兼任財長便是這個原因,當中的利益衝突實在是太明顯了。

我想,世上有哪個民主國家是這樣做的,除了馬來西亞?

當然我們不可以撥款的多寡來做比較,但首相署為何需要動用到那麼多撥款?

依德里斯為首相辯護時說,那是因為首相負責管理國家,所以大部份國家開支都來自首相署。

這是什麽爛理由?

首相不是委任了很多部長負責管理各個部門嗎?首相扮演的就好像一家公司總經理的角色,他並不需要在其總經理部門里再設各種單位啊!

問題就是,首相署里的很多單位,職責其實是與各部門重疊的。

例如經濟策劃單位(EPU),其實應該是財政部的其中一個單位。

這是當年首相敦馬未兼任財長時的傑作。

最新例子,則是未在505參選的莎麗扎,卻在大選後獲委為首相署的婦女事務顧問,那是個多餘的職位,因為她的職務與婦女部長重疊。

首相署里就有不少類似例子,而且是部長級的職位,領的是部長級薪水。

依德里斯本身即是其中一位,他當然要為本身的職位辯護。

他的PEMANDU,即是個可有可無的單位。

如果首相有心要減少開銷的話,就應該先從本身的首相署下手啊!

明年2642億元撥款,行政開銷2177億,發展開銷465億;後者僅占總開銷的17.6%。

首相署的165億撥款,其中110億屬於發展開銷。即是說,預算案的發展開銷有24%去了首相署;多達67%的首相署撥款屬於發展開銷。

從預算案總額來看,首相除了未認真減少行政開銷,發展項目里的開銷,卻也未必真的是用在發展上。

劉鎮東揭露,在首相署的發展撥款當中,有五項可疑撥款,可說是near slush funds。

什麽是near slush funds?媒體把它翻譯成「近乎收買基金」,其實更接近的意思是「賄賂基金」。

劉鎮東說,這五項可疑的發展項目分別是:社會重組(Penyusunan Semula Masyarakat)、發展計劃(Program Pembangunan)、特別計劃(Projek Khas)、親民計劃(Projek Mesra Rakyat)和協調基金(Dana Fasilitasi)。

單看項目名稱,你不知它們是幹什麼;這五項撥款總額69億;等於說,首相署的110億發展開銷,63%是花在這五項名堂上。

劉鎮東說,這些神秘開銷始於2010年,當時只有一項1.6億的「社會重組」開銷,2011年增多項目至28億、2012年43億、2013年59億,明年69億。

五年下來,首相已掌握了多達200億的「近乎收買基金」,去向不明。

首相減赤減開銷的意願在哪裡?

所以劉鎮東說,首相兼財長納吉統理下的國家政府財務,實在有問題。

至今,仍未見到首相回應劉鎮東的疑問。

至少也要向人民交代,讓人民釋疑,這些發展項目到底是發展到了哪裡?

這個國家,到底會像正副首相樂觀的預測在2020年前晉身「高收入先進國」還是破產?
我實在不敢想下去。

http://www.therocket.com.my/cn/archives/10606/

http://www.themalaysianinsider.com/malaysia/article/prime-ministers-department-4th-biggest-ministry-by-expenditure

Thursday, 7 November 2013

Wisma Khidmat改建成UTC大廈

我真是孤陋寡聞。

昨天路經新布蘭兵南邦T字路口的紅綠燈,無意抬頭一看,赫然看到荒置多年的民事雇员大厦(Wisma Khidmat),幾時開始進行大事改建,大廈頂端立著顏色鮮豔的三個英文大字母:UTC。

什麽是UTC?

回到辦公室上網查詢,原來是Urban Tranformation Centre(城市轉型中心)的英文縮寫。

顧名思義,它應該就是與首相的轉型計劃有關的。

可能之前媒體有提過吧,只是自己沒有注意吧了。

曾幾何時,多年前欲改建醫院不成的Wisma Khidmat,原來已靜悄悄改建成UTC大廈了。

至於州政府是租是賣給聯邦政府?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聯邦政府在這裡成立一個轉型計劃中心,裡邊要幹什麼呢?

我又上網去查資料,原來這個成立UTC的計劃早在去年便在進行了。

去年,首相納吉宣佈撥款二億元,要在全國各主要城市設立一個UTC,目前所知的共有八個城市,亞庇即是其中一個。

其他城市分別是:吉隆坡、馬六甲、亞羅士打、關丹、怡保、新山和古晉。

這二億元撥款,不知是一次過或僅是去年之撥款?因單單亞羅士打的UTC裝修成本就用去了5000萬元,占去了上述撥款的四分一。

而之前,政府原來也已經在一些鄉村設立了RTC(Rural Transformation Centre),不過詳情欠奉。

報導說,成立這些UTC,是爲了方便民眾辦理公務。

這也是國家爲了在2020年達致「高收入國目標」而提供「以民為本」的服務。

首相說,爲了協調UTC和RTC計劃,他也將在財政部設立一個國家政策協調單位(National Strategic Coordination Unit),簡稱NSCU。

你看,首相就是喜歡巧立名目,成立各種各類的英文字母縮寫的計劃或單位,多得叫人眼花繚亂,至於效能和持續性,那就等到2020年再來做檢視吧!

說回UTC。

有些比較大型的UTC,裡邊甚至還設有牙科服務和室內足球場。

首相的意思是,各州和聯邦部門將在UTC設立辦事處,民眾就可以在UTC把事情辦完,不用四處跑。

“該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務,中央及州政府部門、私人界和非政府組織都將同在一屋簷下,為民眾帶來很大便利,因民眾可在同一場所就可以辦妥全部公務。”

即是說,你不用跑各個不同部門,只要來到UTC,你要辦理的公務就可以在一個地點一天內全部辦完。

長話短說,它就是一個行政服務中心。首相舉例,民眾可以到UTC申請或更新他們的護照,也可以繳稅、繳水電費等。

而且,UTC的服務時間“定在上午8時30分至晚上10時,除了公共假期,全年無休,一星期開足7天”。

首相也說,“這是政府落實國家藍海策略之一;UTC服務快速,省時省錢”。

有這樣的便利,人民真是有福了。
報導也說,Wisma Khidmat改建的亞庇UTC大廈將在本月內建竣。

看它目前的進度,大概要到年底才能建好。

我想到的是交通和泊車問題。想像在Wisma Khidmat那個舊址,如果民眾都一窩蜂湧到那裡辦事,那唯一的出入口豈非全天大塞車?而且,那裡的停車場不大,開放後可容得下多少部車呢?

Wednesday, 6 November 2013

白糖1公斤1元 白米10公斤5元 不是賄賂?

金錢可以誘使政治領袖跳槽,卻無法收買民心。

和政治領袖比起來,我看到人民的政治操守更“清高”。

這點,政治領袖們還未察覺嗎?

若是我,我會自慚形穢。

在吉打雙溪里茂州議席補選期間,國陣出動大卡車,在該選區以超低價格賣白糖白米:白糖每公斤賣一塊,白米每10公斤賣五大元,比市價便宜了整整三分二。

這算不算賄賂選民?算不算買票?

選委會主席阿都阿茲說:不算。原因如下:

1.選舉法令沒有說政府不可以低價出售白糖白米給人民。

2.貿消部並沒有阻止他們。

3.只要貿消部批准,選委會沒有異議。

4.選委會沒有接獲任何投訴。

5.選民仍有權力選擇屬意的候選人人選。

6.選績顯示,選民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7.他本身也不認為那是一項抵觸選舉法令的行為。

既然連選委會主席本身都不認為那是買票或賄賂行為,那就算了吧!

但,那不是變相的金錢賄賂嗎?不同的是,這次是以白糖白米來代替。

貿消部當然不會取締他們,甚至會特地給予他們批准。

但,這些人可有小販牌或營業執照呢?

當然那也不是問題,只要去特別申請就可拿到。

但,白糖白米可都是統制品,他們可是以遠低於統制價之價格出售呢!

除非是走私或偷來或有人半賣半送,否則哪有人會做這樣的虧本生意?

而且只在當地補選日前特別優惠。

難道這些都不值得懷疑嗎?

選委會主席你也偏幫得太離譜了吧!

如果根據他的邏輯,以後再有補選或在下屆大選,如果政黨再如法炮製,甚至明目張膽地公開派錢給選民們,選委會是否也可以基於上述原因而不認為那是賄賂或貪污行為呢?

當然你可以說這也不是頭一次了,我何必大驚小怪?

是的,在505時,政府不更光明正大地到處派錢派糖果嗎?選委會不也同樣說那不是賄賂不是貪污嗎?

相比之下,這已是小巫見大巫了。

Monday, 4 November 2013

學校董事會成員該由誰來當?


學校董事會成員該由誰來當?

這是我這幾天一直在我腦海浮沉的問題。

因為,我孩子的學校再次發生教師被無理解雇風波,這次,一群學生在高三畢業典禮上持卡抗議,成了全國新聞。

說“再次”,是因為去年已經鬧了一次風波,那時有十餘位老師離職。

出席去年的畢業禮,校長致辭時還主動談論老師辭職事件。當時我就心想,在這樣的場合,適當嗎?

家長們聽了,哪還敢送孩子進這學校?

更聽得家長提心吊膽的是,跟著輪到代董事長致辭時,代董事長卻說,董事部不懂校政,所以對校內發生的事情愛莫能助。

噢天!那董事部是要來幹什麼的?

去年就已發生的事情,學校或董事部未能及時糾正,今年再次發生,董事部本身是不是要負起很大的責任?

詭異的是,本地報紙對此次事件完全噤聲。

此乃意料中事,因該校新任董事長也是報社社長,加上董事成員多是華社聞人,本地報紙哪敢得罪?

對不起,雖然我也認識董事會里的幾位成員,但在這起事件上,我是站在老師和學生這一邊的。

雖然報紙選擇不報導,但你無法阻止民眾在網上熱議紛紛。

今天終於看到董事部在報上針對“畢業典禮變抗議大會”作出11項聲明澄清,“以正視聽”。

去年董事部也同樣在報上“澄清”說:自動請辭的老師只有四位(那些不是自動請辭的呢?),以70多位教職員的人數來算,辭職率只是8.3%而已。

然後就把四位辭職的老師大名列出來。有那個必要嗎?

不禁讓我思考,學校董事會成員應該由誰來當才是恰當?

我想起幾年前曾在網上讀到一篇文章《為甚麼哈佛永遠都是全球最好的大學?》,裡邊分析為何美國大學總是名列全球大學排行榜前茅。

讓我在此與大家分享。

文章說,傳統的解釋是:美國財富、龐大人口、研究資金充足、私人慈善活動廣泛、以及有能力吸引全球學者加入等等。

但除了這些,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的董事會多是由“真心真意心繫教育的校友們所組成”。

文章以哈佛為例,指哈佛董事成員都是校友,之後耶魯和哥倫比亞等大學也採取了類似做法。

根據《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US News and World Report)大學排名20強的大學中,就有19所是由校友所控制(以校董事會人數超過半數為標準)。

唯一例外是加州理工學院,其校友佔董事會的40%。

而普林斯頓和史丹佛校友也占了90%的董事會成員。

文章說,校友在校董事會優勢越大,學校排名越前,區分度越高,捐款金額越大。

“畢竟,沒有哪個群體能夠像校友那樣關心學校的地位,因為母校排名的起落決定了校友社會地位的沉浮。”

我覺得,那還是其次原因,重要的是,校友對自己的母校都會有一種歸屬感,對母校的關心與愛護程度,顯然會比其他受委成員來得高。

文章就說:“校友最有動力慷慨解囊資助母校,也最有動力去管理好母校。”

學校也就不用每次爲了籌款辦活動強迫學生買票甚麼的,而且票價也不便宜,畢竟不是每位學生家長都有經濟能力。

“他們熟悉母校,因此也最適合擔任母校領導人。”

我知道崇正董事成員有很多都是該校校友,或者這也解釋了相比之下,為何崇正給民眾的印象比正在出事的學校來得好?

一切都在人為啊!

據知,英國學校的董事會(school governing body),則由家長代表、教師代表和社區代表所組成。

我孩子的學校,是不是要參考一下?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