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两名新董事成员是政府首席秘书的高级私人秘书诺阿兹曼(Norazman)和财政部子公司Prokhas的COO加玛(Kamal Ali)。
原本的1MDB董事局包括阿鲁在内共有六人,他们都在公帐会报告出炉后集体辞职以示负责,财政部也接受了他们的总辞呈,但保留阿鲁继续担任公司CEO,意即新董事局人数比旧董事局少了两人。
当然人数不是问题,最主要他们能不能有效监督公司的运作,不让它重蹈覆辙?
这点,恕我无法乐观。
公帐会建议将所有“首相”字样改为“财长”,是否应该也进一步建议“首相”不该兼任“财长”职?否则,公司还是向同一人报告啊!那与原来有什么不同?
由财政部秘书长伊万担任1MDB主席又是否恰当?其实,他也是已解散的1MDB顾问董事之一。
那边解散,这边又重新委他为董事局主席,那有什么分别?
他又是公司主席又是财政部秘书长,公司直接向他报告,他又向财长报告,重复的身份是非常明显的,也难以避免其中的冲突利益。
从最近青体部的贪污案我们得知,各政府部门的秘书长不止负责秘书工作,也负责该部门的财务,包括批准采购和放款。
(《这一亿哪能追得上?》20160323)
所以,如果1MDB要寻求财政部的财务批准必须经过财政部秘书长,身兼两职的伊万岂非自己批准自己?
这情况就与首相兼任财长职,又有什么不一样?
PFI也是一家争议性颇高的GLC,我们的EPF就借了280亿可能已增至475亿贷款给这家GLC,详情可参考拙文《此人当国行总裁?不适合》14/3。
我曾描述PFI为第二家1MDB,如今两家GLC主席竟然也是同一人,老实说,我对此人信心不大。
当然你可以说他只是奉命行事,所以从这你可以发觉到,就算换掉整个董事局,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可能还更糟。
顺便提另一名新董事成员加玛,他也是财政部另一家子公司Prokhas的COO。
Prokhas是Projek Khas(特别计划)结合而成的。当年经济风暴期间,敦马成立了国家资管(Danaharta)接管国内陷困的公私企业,国家资管在2005年解散,财政部成立了Prokhas,以接管国家资管的剩余资产和职务。
因为不可能直接转至财政部名下,因此可能是转至Prokhas或另一家子公司,情形就和当年成立Prokhas接管国家资管的资产一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