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盟政府说国债破兆,其实是想误导人民,但误导不了专家?
这是前财长首相纳吉在其脸书贴文说的。他说,根据穆迪信贷评估(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报告指出,我国国债占比仍维持在50.8%,非如希盟政府所谓高达一兆或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3%。
我去看了原本报道,穆迪报告指的是,我国全年政府直接债务(direct government debt)占GDP的50.8%。
穆迪注明是“政府直接债务”,这不就是林冠英出示国债的第一项目,数额6,868亿,占GDP的50.8%,这并没有错啊(请看《不换政府,国债何止一兆........》20180525)!
跟着穆迪也强调,其对“潜在债务”风险(contingent liability risk)的评估保持不变,但对获政府担保贷款(government-guaranteed loans)的大型基建工程计划(large infrastructure projects)以及1MDB之无评级(unrated)债务,将是影响国家信贷评级风险的重要因素(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risks that contingent liabilities posed to the credit profile)。
抱歉这里译得不是很达意。穆迪的意思是,虽然国家“直接债务”占50.8%,若把政府担保贷款以及1MDB无评级债务也算进去,则将提高国家信贷的风险。
这是纳吉没有提到的部分。
(虽然有些华文报将“contingent liability”译为“或有负债”,我将它译为“潜在债务”,觉得比较接近原意,也可以对比“直接债务”。)
请注意穆迪还特别提到1MDB的“无评级”债务,也没有否定希盟政府将“潜在债务”列为国债部分的做法,反之还提到沉重的债务压力已影响国家的信贷能力(high debt burden acts as a credit constraint)。
所以,到底是谁企图误导人民,现任财长或前财长首相?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如林冠英回应时说的,除了“直接债务”,需要把“潜在债务”等也算在内,因为像1MDB没有能力还债,这些政府担保债务,已成了政府的实际债务(actual debt)。
纳吉也以国债有97%是以令吉计算,因此不足为虑。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正确,因为外资也可购买政府令吉债券,他们一旦撤资,同样也会影响汇市和外汇储备水平,这是我的理解。
但最大的问题是,近10年来国债有增无减,最主要还是政府频频以新债来还旧债,根据《The Edge》分析,从2007至2017年,国债的年增长率是平均每年10.8%。
为了不让国债(直接债务)显得太高,前朝喜欢通过GLC举债,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成立GLC来“减债”,如此一来债务就不会算进国债数字内,然后财长首相就可以引以为傲,说国债仍然处于可管理水平bla bla bla。
这或也解释了为何近年来GLC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其实是自欺欺人的做法,因为这些GLC债务都由政府提供担保,一旦无力还债的话,政府就要代还;1MDB和SRC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吗?
既然成立GLC举债是基于如此一个动机,这些政府担保的GLC债务是否也应该一并算入国债的数字里?犹如1MDB庞大的债务,更加不可忽略(请看《政府成立PFI取得不在账簿的贷款》20150617)。
不仅如此,国家资金还可以通过这些GLC转来转去,最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流入了私人的口袋里。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445714/%E3%80%90%E6%89%93%E9%96%8B%E5%A4%A9%E7%AA%97%E3%80%91%E6%B5%81%E5%85%A5%E4%BA%86%E8%B2%AA%E5%AE%98%E6%B1%A1%E5%90%8F%E5%8F%A3%E8%A2%8B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