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8 May 2014

爲什麽不是 “selfi”、“heshtek” 和 “tuit”?

幾天前讀到一則新聞,國家語文出版局(DBP)總監阿旺沙里揚說,將三個流行用語納入語文出版局的字典里。

這三個流行用語是:“Selfie”(自拍)、“Hashtag”(話題標籤)以及“Tweet”(推文)。

說白了,這三個新創原本是英文的新字,如今也納入了國語字典,變成了馬來字。

但是我不明白,根據馬來字音的拼寫,這三個字不是應該改拼為“selfi”、“heshtek”和“tuit”嗎?

三個馬來字音的拼寫看起來很滑稽,但那才是正確的拼寫啊!

將外來字改為馬來字的拼寫,如“production”變“produksi”、“biscuit”變“biskit”、“party” 變“parti”等等,那是語文局過去的做法,為何這次原字照搬,連拼寫都懶得“馬來化”了?這可真不尋常呢!

阿旺說,只要是被廣泛使用的詞語,都應納入字典里。

我想,如果文字也有版權,語文局豈非要付一筆很大的版權費?

馬來半島早期受到印度文化影響,很多字匯是從梵語翻譯過來的,後來福建人多了,如果稍微注意一下,很多馬來字是從閩南語來的。

有一次看台語連續劇,聽到演員把“肥皂”叫成“sabun”,我這才知道,原來“sabun”原本也是來自福建話。

其他來自閩南語的馬來字還有duit、diam、tanglung等,kopi和teh等字更不要說了。

除了閩南語,也有一些廣東用語被納入為馬來語。

有一次在網上讀到“macai”一字,不懂它是什麽意思,後來才知道它是“馬仔”的翻譯,叫人莞爾。

照阿旺的說法,只要是被廣泛使用的詞語,都應納入國語字典。

不知道“macai”是不是也納入了國語字典里了呢?

5 comments:

小頑童@nottyboy said...

現在馬來文英文化真的做的過火了,朋友是做翻譯的,連cheese cake都可以變成ciskek :S

Loh CK said...

讀到最後一句,本人想起了之前曾在Free Malaysia Today网络新闻里的一篇文章。由Mariam Mokhtar撰寫的该文章"Mahathir's policies, Malaysia's loss"里,其中两段是这样的:

"...Five decades ago, the Dewan Bahasa and Pustaka invited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to expand the Malay language, with suitable scientific terms."
"Today, we see a bastardisation of the Malay language, not jus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ith suffixes like 'ogi' or 'asi' being appended to many English words, in a lazy manner."
出處: http://www.freemalaysiatoday.com/category/opinion/2013/10/11/mahathir%E2%80%99s-policies-malaysia%E2%80%99s-loss/

· 康華 · said...

他們還說自己有幾千年文化,連自己文字都沒有,怎算有文化?

啤酒花™_J said...

照理论:
selfi - 是对的。
heshtek - 错。hesteg比较妥当 (Hashtag)
tuit - 保留tweet。就好象facebook那样。

ciskek只是其中一个笑话。比如:
secondhand - sekenhen - (Kamus Dewan Edisi Keempat) 。我还有很多不打算一一例出来。kamus dewan 新版本,太多笑话了。

他们没有几千年文化,所以在语言方面更别说了,词汇有限,外来字很多,都在借用别的语言。

· 康華 · said...

sh在馬來文變成sy,或者hashtag應該變成hesytek?

facebook也納入了馬來字典?

sekehen夠滑稽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