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 January 2009

孩子的二伯是位退休博士校长


二哥是在70年代离开沙巴到新加坡的。

一晃眼30余年过去,孩子都在那里长大,全家都成了那里的公民。

他原本在沙巴当校长,到了新加坡,重新当老师,后来成了讲师,然后又升职做校长。

在家里,兄弟姊妹中,二哥是最聪明的,功课样样考第一。

不知这算不算是人才外流?

如今他已是退休人士,但他退而不休。

他当年的学生,如今是新加坡某校校长,找他做学校的“教学顾问”。

不久前,二哥才带了一个教师团到中国访问。我们到新加坡那天,他也刚从中国回来。

当我跟儿子讲:你二伯是位博士。儿子张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因为之前,他刚见到了一位大学教授。

这位大学教授是二嫂(就是孩子的二婶)的弟弟,他从英国回来看他生病的妈妈。

之前,孩子对博士和教授的印象,仅是从书本或电影中得来的。

而二伯和二嫂的弟弟教授,却活生生的出现在孩子面前。

我也乘机对孩子们说,向二伯和二婶的弟弟看齐,多努力读书,少玩电脑、少看电视。

现在种的因,就是将来的果。

没有耕耘,又怎么会有收获?

如是因、如是果。

只要仔细看看,不管是周遭的人还是自己的遭遇,都有它的因果规律。

所以,我们不必去怨天尤人,我们所面对的,往往是我们自作因而自造果。

好像愈扯愈离题了。就此打住。

Thursday, 1 January 2009

政府预算开销创新高,是财务稳固的证明吗?


老实说,当首长在去年11月提呈今年度财政预算案的时候,我并没有仔细去读那些数据。

根据以往经验,之后多会提呈另一个附加预算案 (Supplementary Budget)。

也就是说,因为原本的预算案“不准”,所以过后需要提呈另一个预算案,以补不足。

今天是2009年1月1日。

读到首长的新年献词。

里边,首长指出:2009年预算开销再创新高,今年高达27.7亿元,证明本州财政基础稳固,足以安稳度过当前全球经济的不稳定。

预算开销创新高,就是财务稳固的证明?

对这样的论点不敢苟同。

我这个月的开销比上个月高,但我入不敷出,所以我向银行贷款,但我不确定是否有偿还的能力。

这样子,你可以说我财务稳固吗?

有些人过惯挥霍的生活,收入永远不够开支,过着朝不保夕的借贷甚至是高利贷的日子,他们的财务状况怎可说得上稳固?

果然,州财政预算的赤字是2.1亿元。

随着石油棕油价格大挫,本州今年的财政赤字肯定恶化。

对争取提高石油税收(royalty)方面,不要说20%,连提高一点点,都似乎难如登天。

州政府表现得不是很积极,联邦也乐得充耳不闻。

Wednesday, 31 December 2008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前几个星期跑商场的时候,赫然听到从哪里传出来的应节歌曲。

不是“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X3 and a Happy New Year”的那种,而是“气得隆咚锵咚锵、爆竹锣鼓响连天”的过年歌曲。

当时就感觉奇怪,圣诞都还未到,商场就开始播新春歌曲,会不会太早了一点?

发现CD店也开始摆卖红彤彤封套的贺年CD和DVD了。

圣诞节当日在新加坡,也看到唐人街的商店和档口,已经把年货摆上市了。

这才察觉,这次的新春来得特别早,明年洋历一月26日就是农历大年初一。

也就是说,还有26天,就是农历新年了。

今天是2008年的最后一天,明天是2009开年的第一天。

学生时代,会和三朋四友到海边,等到午夜O时O分,大伙儿就冲进海里去泡个痛快。

说是把不好的过去洗掉,开始一个新的未来。

开始工作后,是和同事们到酒店里狂欢,吃大餐、看表演,等到接近午夜的时候一起倒数,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但那都是年少轻狂的事了。

如今鬓已星星也。

今天晚上8点要开会,为这个星期六的岁末祝福晚会跑流程。

11点要拜愿,送旧迎新,一直拜到午夜12点。

感恩一年平安过去,虔诚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明天下午2点要彩排。

星期六做司仪,等下还要准备司仪稿。

我今年的最后一天,就是这样子过的。

使我想起一位宋朝禅师写的一首诗,若没记错,它是这样子念: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新加坡: 一水隔天涯 (3)


意犹未尽。

游新加坡,有两点若可以再改进,那此次的旅程,就可说是尽善尽美了。

一是圣淘沙的海豚表演。

我们看的是下午三点那场表演,那时太阳仍然高挂,很多人两点多已经开始“霸位”。

为什么说“霸位”?原来所谓的“观众席”,还是相当“落后”,只是围着水池摆几排塑胶椅子而已。

那些迟来者,就只有站的份儿。

但霸到位子坐的,他们也未必好受。

因为太阳实在太晒了,许多早先“霸”到位子的观众,因受不了暴晒,后来都宁可站到后面去。

可能自己看过美国圣地牙哥海洋公园的海豚表演,觉得圣淘沙的海豚表演,就没甚麽特别。

相信看过类似表演的游客,对圣淘沙的海豚表演都大失所望。

至少观众座位应该可以更像样。

观众们又站又暴晒,有些是等了将近一小时,只看了不到30分钟的表演,那就太不值得了。

另一叫我们失望的,就是在Jurong科学馆看的魔术表演。

难怪该“魔术师”开头时就先声明说:不想看的,出口就在两侧。

与其说是魔术表演,其实只是哄小孩子欢心的一些小把戏。

当局把他说成是Professional Magician,已言过其实。

魔术师出场时,只变了一些小玩意,跟着就只是吹气球,把气球捏成一些小动物派给小孩子。

这哪里是魔术?

有些大人坐了没几分钟就纷纷带了一家大小离场。

虽然觉得他们的行动相当无礼,但也不能怪他们,表演给小孩子看还可以,对大人来说,就实在太差了。

或者当局应该事先声明,表演对象只是给12岁以下的小孩子,那至少大人可以事先决定,要不要进场,而不是进场后才发现货不对办。

虽然只是上述两点小小瑕疵,但瑕不掩瑜,一家人对整个旅程还是相当的满意。

此外,不知是生活紧张还是甚麽,倒觉得有些新加坡人,脾气好像不是很好。

好像之前提过food court里一些声色比较欠佳的服务员。

在圣淘沙的时候,我们的导游就当众和另一位导游骂架,损了自己的形象。

所谓导游,只是当天陪我们上车下车的陪伴员而已。

在国家博物馆里,因为咳了一声,我竟然给一位10多岁的女生骂,说我吓了她一跳。

在Orchard赶着过马路的时候,太太撞到前面的路人,已经说了sorry,还是给那位妇女骂。

好在这些人只占少数,我们都没有放在心上,还是玩得很开心。

对方无礼,那是对方的问题,若你放在心上,那就变成你的问题了。

Tuesday, 30 December 2008

大马局内人:政府打算实施消费税?


《大馬局内人》引述花旗(Citigroup)一篇经济与市场分析时说:根据2009预算案,我国明年高达44%税收来自石油。

因此,为避免国家过于依赖石油税收,国家应该扩大其收入来源;否则,失去石油税收,我国财政赤字将增至13%!

花旗指出,政府有必要趕緊擴大其收入來源。

至于調高公司稅和個人所得稅方面,長期来说,將削弱国家競爭力。

因此,最可行的替代方案,就是重新实行展延多次的消費稅措施,以避免将来必须向外借贷的后果,尤其是当石油乾涸,我国成为石油净入口国的时候。

读到这则新闻的时候,心想,际此通膨仍然高挂和经济不景气并行时刻,政府再实施消费税,岂不等同雪上加霜、火上加油?

既要人民多消费,就应该施行鼓励消费的措施,如今却要实施消费税,那是要人民多花钱,还是多存钱?

如此自相矛盾与此消彼长措施,其实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政府好像缺乏一个长远计划与目标,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是治标不治本。

《大馬局內人》还透露说,鉴于油价近来不断挫跌,財政部和經濟策劃组(EPU)相信,政府已在讨论有关课题,可能很快就實行上述消費稅措施。

希望这项措施再次胎死腹中,毕竟这个时候,应该是思考经济复苏措施,而非想着如何增加税收来源,以免功亏一篑。

问题是,随着油价跌跌不休,国家税收大受影响,政府应该如何在保持或避免税收下降,以及采取振兴经济行动下,取得一个平衡点?

这就是政府感到头痛的地方。

新加坡:一水隔天涯(2)


我在尝试分析,我们和新加坡之间有甚麽分别?邻国有甚麽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我和两个孩子讨论,这是我们所大略得出来的一些结论:

1。井然有序的城市规划

2。让人感受到的人文气息

3。各种族间的和气相处

4。不让人担心的治安

当然还是要强调,这些只是我们在新加坡小住五天所得到的印象。事实是否如此,应该是见仁见智,因为每个人的看法、所得到的感受,都肯定有所不同。

我觉得,不管是在经济、政治,或是社会结构方面,我国取得进步繁荣的最大绊脚石只有一个,那就是种族问题。

我国有太多的种族顾虑,例如新经济政策、主权等课题,都是提了再提,永远剪不断、理还乱。

我觉得,这些都是因为本身信心不足才会产生的问题。如果信心充足,我们何必惧怕竞争?

当你我都可以取得双嬴,为什么一定要执着在我得到的一定要比你多,一定只有你输我赢?

如果政府可以敞开胸怀,为大局着想,不把肤色当作是个问题,不以一小撮人的利益为考量,我相信,我们不可能不能够与邻国齐肩,甚至可以比邻国表现得更好。

新加坡没有丰富的天然资源,但是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事在人为,否则,你再有更良好的天时地利,缺乏人和,一切只是徒然。

孩子也注意到,新加坡也有许多不同的种族,但大家都相安无事,不会让人觉得:对方的肤色与我不同。

走在新加坡的商场,孩子不会因为有太多的游荡人物而感到不安。

也可能是圣诞大减价,商场人潮涌动,孩子说:这里哪有经济风暴?

更令他们欢喜的是,新加坡有走不完看不尽的博物院、艺术馆、科学中心等好去处,看得他们流连忘返。

就算是在商场,独特的建筑设计与人文气息,也让他们叹为观止,觉得邻国的文化水平,处处都比我们高一等。

整齐的街道,顺畅的交通系统,不会叫人产生压迫感。

这使我想到,首相答应从燃油补贴省下来的几十亿元,要用来提升我国交通系统的下文,如今是如何?

答案啊答案,总是在茫茫的风里。

苦中亦有作乐时


上周的一个夜晚,我发现我自己在同朋友共享假日晚餐时的心情非常好。这种节日的情绪似乎同目前的经济低迷有些不协调,直到我认为这样的一些时光会带来最为宝贵的一些体验。

在这次之前,我经历过四次真正的衰退:1973-75年;1980-1982年;1990-91年;以及2001年。我对上世纪70年代初时的滞胀和工资及价格控制记忆犹新。我们这一代人当时都在忙于改造世界,举行示威,在一个大同世界中狂欢,因此精神上没有受到失业率上升和股价下跌的打击。

当我提出申请学生贷款时,家里的确遇到了很大的麻烦,我父亲似乎对此表示感激。当1975年衰退正式宣告结束时,一个时代也终结了。我出去工作,开始偿还这些贷款,购买了收益率11%的市政债券。

1980-82年的衰退时期,我放弃了在华尔街一家大公司担任律师的舒适工作,做了一名工资微薄的记者。1981年,我取得了一点进步,出了一本书,挣的钱本来就少,因此衰退对我并没有什么影响。我减少了支出,学会了自己做饭。我有半天为《美国律师》杂志(American Lawyer)工作,每个月都会得到可怕的警告称,如果我们不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不提高订户数,杂志就会关门大吉。我和一位同事凑了总共2,000美元,投到了Fidelity Contrafund基金中。我还记得1982年8月股市飙升的那天。我们欣喜若狂。到1990年衰退前,我在《华尔街日报》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过,1987年的股市崩盘震动了我。在经受了最初的暴跌后,我陷入了恐慌,在一个月后抛出了股票,我希望这样的错误永远不要重演。

但要写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我没有时间细想我不断缩水的401(k)退休金计划。我的新书《贼巢》(Den Of Thieves) 1991年出版,恰逢衰退的中期。不久后,我帮助推出了《财智月刊》(SmartMoney)杂志。人们认为我们在衰退期间推出杂志一定是疯了,但到1993年,当第一期出版时,我们正处于股市历史性上涨的前夜。

在我的脑海中,2001年的衰退将会永远与911恐怖袭击联系到一起。这种情绪比我以前经历的任何事情都更为压抑。我曾计划取消恐怖袭击几周后的我的50岁生日宴会,并且几乎取消了聚会。正是在这次生日宴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了瑞克•瑞思考勒(Rick Rescorla)的故事,他是在世界贸易中心的一位遇难者,曾经是一位战争英雄,后来成为了我的的新书《士兵之心》(Heart of a Soldier)的主角。当晚所有人最后都哭泣着拥抱在一起,庆幸自己仍活在世上这个简单的事实。

现在我们正处在许多人所说的二战后最严重的衰退之中,某些情况甚至能够称的上是萧条。我不清楚未来会怎样。但回顾往事,我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经济衰退总是和我一生中最好的某些时光联系到了一起。这是巧合还是因果?我不清楚。

我并非想把衰退带来的苦难降至最低,丧失房屋赎回权和失业人数的飙升,以及慈善捐赠的大幅下降都再明显不过地说明了衰退引发的苦果。但从衰退动摇现状和迫使我们反思我们的目标和侧重点的角度来说,它们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因此我对2008年的假日祝愿是,当面对金融危机和经济前景莫测之时,你也能找到办法度过你一生中一些最好的时光。

作者:James B. Stewar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Monday, 29 December 2008

新加坡:一水隔天涯(1)


带了家人到新加坡游玩,住在二哥家。

屈指一算,上一次到新加坡,是在20年前。

原来有那么久了,难怪很多地方都认不出来。

那时是带外甥女到英国念书,顺便在新加坡住了几天。

这一次,带了两个孩子和太太,在游玩的当儿,也希望孩子增广见闻。

果然让孩子大开眼界。

只是一水之隔,却是一水隔天涯。

当然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有些地方,当你看到,你会明白,为什么我们比不上人家。

为什么一个原本甚么都没有的国家,会比一个拥有丰富天然资源的国家强?

这只是我很主观的看法,未必是正确的,只是这几天所见所闻,所留给我的印象。

当然,没有任何人、事、物是十全十美的。

比如发现这儿卖吃的,无论是小贩或者food court,都大量利用最不环保的保丽龙饭盒和免洗筷,在这一方面的环保,新加坡当局似乎可以做得更好。

新加坡人大致上都很友善很有礼貌,尤其是当我们问路的时候,对方都很乐意回应我们。

但是,也有少数人在这方面还可以再进步,例如food court里的一些服务员,脸色就不是很好,使我想起与以前在香港遇到的餐厅服务员与百货公司店员有些相似。

不过,这些都没有影响到我们游玩的心情。

第一天,我们从City Hall下车,沿路走到Esplanade、Marina Bay、Merlion Park,再到亚洲文明博物馆、新加坡艺术博物馆、国会大厦、St Andrew Cathedral,下午到Bugis街。

第二天到圣淘沙玩了一天。

第三天到唐人街,也参观了Chinatown Heritage Centre,下午到国家博物馆,过后就到Orchard路看灯。

第四天到Jurong的科学馆,也在那儿花了一整天。原本想在Omni Theatre看戏,因时间太迟而作罢。

第五天原本要到Botanic Gardens看花草植物,由于下雨,而改到樟宜机场第三终站逛。

五天的走马看花,当然看不完整个新加坡。

对孩子来说,肯定是个难忘的回忆。

Wednesday, 24 December 2008

每晚都是一个平安夜


今天是圣诞前夕。

几天来,从电邮和SMS收到不少的圣诞贺语,自己也一一回覆。

这才察觉,原来有好多年都没有买没有寄圣诞卡了。

贺年卡也是一样。

科技发达,已经取代了一些传统习俗,不知好是不好?

好处是:经济省钱又环保。

缺点是:卡片行业恐怕从此没落。

记得求学时期,喜欢买盒庄的圣诞卡,里边有几十张各式各样的圣诞卡。

然后我就会拿出我的通讯簿来,把我要寄的对象列出来。

花在圣诞卡与贺年片上,每年都花了不少钱。

曾几何时,这个传统习惯,已经逐渐给忘记了。

取而代之的,就是以电邮和SMS来互相恭祝圣诞与贺年。

也许年纪大了,对节日的庆祝已不那么热衷。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只要能够平平安安过着每一天,每晚都是一个平安夜。

Tuesday, 23 December 2008

公积金要向政府买地


财库大概真的没有钱了。

紧接着脱售IJN不成后,现在又传出政府要卖地。

根据The Malaysian Insider《大马局内人》报导,政府有意脱售位于吉隆坡柯克伦路(Jalan Cochrane)、双溪毛糯(Sungai Buloh)橡胶研究院和安邦路的三块地皮。

买家最有可能是由公积金主导的一个财团,包括MRCB在内。

副首相早在上个月就已透露,由于石油棕油价格大挫,为增加收入,政府会把几块位于策略性地点的地皮,以公开竞标方式脱售,这将为政府带来好几十亿元的收入。

但从《大马局内人》的报导,买家似已决定。

据估计,这三块地价值高达30亿元。

相信公积金一定很有钱,不然,为什么又传出是公积金?

几个月前,才闹出公积金借贷给ValueCap的50亿元,是否拿来偿还到期的51亿元债券。

副首相赶紧否认,说50亿元贷款,纯粹是用来投资股市;而51亿元债券,将获得延期。

那是之后才作出的宣布。

如果不知情,那借自公积金的50亿元贷款,是否就用来赎回三大股东的51亿元债券?

假设性的问题,有时很难回答。

此次政府要卖地,潜在买家,或主导买家,又传出是公积金,相信势必掀起轩然大波。

男女授受不亲·性骚扰的定义


这几天一直在想,性骚扰的定义是甚麽?

许多年前,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曾经读过一篇心理文章,文章的对象是为人父母,就是教小孩子如何知道自己被性骚扰,及应该如何避免。

文章有说:性骚扰者未必是陌生人,往往最大的可能,他就是你身边的熟人,包括最亲的人在内。

就是因为太亲太熟了,所以往往就没有防备,也不会料到。

大人亲热的搂抱,尤其是异性之间的搂抱或触摸,孩子未必懂得辨别,它纯粹是大人小孩间那种亲切的表现,还是带有性侵犯意识的身体接触?

记得其中有一点提到:如果大人的搂抱或是身体上的触摸,令孩子直觉感到不舒服,尤其要让孩子知道,某些身体部分,不是可以随便让人触摸的,那就要勇敢的说出来,更要让父母或可信任的长辈知道。

虽然文章是写给做父母的,觉得成人自己也可以拿来做参考。

就算对方是个受人尊敬的长辈,如果对方与你的身体接触方式,令你感觉不舒服,那就要勇敢的告诉对方,如果对方仍然继续行动,我觉得那就构成了性骚扰、性侵犯。

当然不排除有些人生性热情,但如果对方已经表明不悦或是拒绝你了,你还是要一意孤行,那你已经不尊重对方了。

认识一位教育工作者,平时喜欢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很喜欢他,不管男生女生,都时常见到他与学生们揽颈、搭肩、搂腰,大家也不以为意。

有回在某个活动上,见到他与一堆人围站着讲话的时候,忽然将手搭在一位大姐的肩膀,这位大姐也不回避,还相当地配合,任他把她揽得紧紧。

当时看了,心里着实吓了一跳,可能是我保守,总觉得两人又不是很熟悉,而且大庭广众,怎么表现得如此亲热,为人师表,觉得这样的画面,不是很好看。

奇怪的是,当时围站着的那群人,对眼前的画面好像视而不见,没觉得有甚麽不妥。

使我当时也觉得,可能是我自己大惊小怪吧。

现在回想,这位教育工作者的当时行为,算不算是性骚扰的一种?

不过,当时那位大姐并没有推拒,反而还迎合他的动作,若是两厢情愿,是否就不算是性骚扰?

后来,这位教育工作者竟因外遇的谣言而辞职。

外界议论纷纷,甚至有图为证。

老实说,我并不很相信有关谣言。

影片Atonement《赎罪》里有一句话:“你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

所以我也没有去查证。

我觉得,这位教育工作者平时就是太热情,见人就爱揽颈搭肩,可能就给人拍下了那一刹。

虽然替他惋惜,却也帮不上忙。

难怪古人说:男女授受不亲。不是没有原因的。

Monday, 22 December 2008

亚庇慈济岁末祝福晚会


时间易逝,转眼又来到岁末。

今早小谢拨电来,说岁末祝福晚会的稿要劳烦我写。

这些本分事,我都不会拒绝,除非真的不得空。

像小杨请我为她做一整年的字幕翻译,四天後,今早也为她做好了。

为了写岁末祝福的稿,上慈济网站找资料。

写好後,希望明天可以见报。

“為感恩會員大德長期之護持,以及社區志工尊重生命、大愛無私的付出,亚庇佛教慈济基金会將在二零零九年一月三日(星期六)晚上七点半,在沙巴贸易中心舉辦「歲末祝福晚會」,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今年慈濟歲末祝福晚會的主題是:「靜思勤行道 · 慈濟人間路」,勉勵慈濟人殷勤精進在菩薩道上,帶動人人來發心,走入人群無怨無悔的付出,并与大众一同回顾這一年來,遍佈在全球四十七個國家的慈濟志工,投入各地與付出當地社區的身影,当然也不要错过亚庇慈济的大藏经。

也期待藉此主題活動,能增進社區會員与大德之凝聚力,廣邀人間菩薩,於各個時空增進人與人之間常懷感恩、尊重相待、以愛付出,共振大愛心室效應,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正當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之際,證嚴上人在今年的岁末开示勉励大家要「清平致富」。金融危機就是心靈危機,呼籲人人「清平致富」,以清淡平安的心靈,修心安分、勤儉務實,用清淨的心、多造福,來面對生活。「平」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富」是心中有愛,克制自己在物资上的欲望,提升心靈層面上的富足。

与往年一样,今年參與者将会收到由证严上人与大众结缘的「歡喜有緣祝福卡」,此祝福卡象徵有緣千里同心来做慈濟;除了「祝福卡」,慈濟也将準備一只制作精致的「福慧袋」,里边包含应节的结缘品,拿到福慧袋的会员与大众,相信都能倍感温馨。

歲末祝福為慈濟年度大事之一,也是各地慈濟大家庭團圓的好日子,各地慈濟志工皆用心籌備、規劃與執行,以让来参与的会员大德与公众人士皆能共沾法喜。

期待大家不要错过这场慈济年度晚会,让我们一起以感恩心送舊,以欢喜心迎接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里,大家心懷感恩、尊重相待、以愛付出、和氣人間。”

当婚宴司仪,莫喧宾夺主


昨天捐血的时候遇到了招文兄,跑过去跟他打了个招呼,问他上星期他儿子的婚宴进行得怎么样。

同时也再次向他道歉。

因为他之前找我,请我为他儿子的婚宴做司仪。

没想到那么巧,他儿子与我侄儿在同一天结婚,因此只好向他致歉。

幸好替他找到了健言社的一位社友锦华。

看招文兄满脸笑容,相信锦华当天晚上担当的司仪工作,应该令他满意。

至于我侄儿,当晚他没有请我做司仪,我是以叔叔的身份出席,静静地坐着,没有喧宾夺主。

据说当晚的司仪是个专业司仪。

可能太过专业了,觉得他的表现,无论是在肢体语言,还是声调方面,都很做作。

该怎么说呢?就是觉得他过于商业化,只是志在表演,缺少了一种诚意,与亲切感。

我心里忽然一惊,天,当我做司仪的时候,我是否也会这样?

希望有请过我做司仪的朋友们,能够坦诚地让我知道,哪里做得不好,哪里还可以再改进,哪里说错了话,哪里做得不得体。

这样我才能够改进,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

每年年底,似乎特别多人结婚。

两个星期前,张老板小儿子的婚宴,我也不能出席,因为那时候正在为志业人文展站岗。

这才使我想起约莫个多两个月前,张老板拨电给我,我因正在接听客户的电话,所以稍迟了拿起他的电话。

张老板话不多,他问我是不是很忙,我说是啊!他说不要紧,迟些他再找我。

但他没有再打回给我。

过后心想,他是不是等我打回电话给他?

过不久,我就收到了他儿子结婚的请柬。

几年前,他大儿子结婚的时候,张老板请我做婚宴的司仪。

我的司仪表现大概还令他以及他家人满意,因为张太说,他小儿子结婚的时候也要找我。

这才使我想起来,他那天找我,是不是要找我做司仪?

但当我说很忙的时候,他以为我是说近来很忙,所以他改找别人做司仪。

不过,的而且确,那两天我也是不得空,所以也没做成张老板小儿子婚宴的司仪。

虽然人没到,薄礼却有送到,当是一份心意。

Sunday, 21 December 2008

师父引进门, 修行在个人


今天是冬至。

本来今天要到济世之家服务,负责师姊因要到寺庙卖花,因此决定提前改去昨天,也就是星期六。

但是,原来星期六有个宗教团体也要到济世之家去报佳音。

没办法之下,师姊星期五晚上才通知,这个月的服务取消。

于是,这个月大家都没有去探望济世之家的朋友。

事后一想,比较恰当的做法应该是:既然无法提前,那就照旧星期天进行服务。

因为,不得空的只是负责师姊一人,其他人还是照样可以在星期天过去济世之家,负责师姊只要找一位比较资深的师姊,交待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也没有责怪这位服务师姊,因为她还不是很有经验,应变能力方面尚有待加强。

倒是觉得我们比较资深的,要把这些新进的志工们带好,因为我们的不够用心,结果反而资深者被资浅者弄得团团转。

所以我跟负责师姊说:您一定要和您的组长多沟通,如果您早一点和她沟通,这样的事情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带人真的是不容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

要自己去做,自己碰壁,自己才会相信:甚么是行得通,甚么是行不通的。

所以佛教有句话说:师父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Saturday, 20 December 2008

IJN 不属於卫生部,属於财政部

当读到政府将让森那美收购国家心脏中心(IJN)的时候,心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财库大概是没有钱了。

各界反应也反对的多,赞同的少。

据说卫生部也不认同。但是很奇怪,IJN并不属于卫生部掌管,而是财政部。

果然在短短24小时内,副首相即宣布暂时搁置脱售IJN。

从这起事件,使我想起与直升机事件如出一辙,也是政府在公布决定后,因受到各界的反对和质疑,过后又宣布搁置。

之前有更多更多的类似决定,都是半途生变。

最早的有FELDA、双轨工程,较后有半弯桥,等等等等,真是数之不尽,教人愈数愈伤心。

当前的油价课题更不用说了。

如此朝令夕改,显见决策者的优柔寡断,只看眼前,无法为更长远的未来作打算。

但所处理的是国家大事啊,岂能任人这样改来改去?

讲到森那美,倒是不能明白。

大家如果记得,当初政府把官营的八大上市公司合并为一家Synergy Drive的时候,原本是想打造出一家全球最大的上市油棕公司。

上市成功后,Synergy Drive却又摇身变回Sime Derby。

大家恍然大悟,原来Synergy Drive的英文缩写SD,本来就是Sime Derby的缩写。

但森那美又不是单纯的棕油公司,它仍然拥有其他领域的业务,实际上它还是一家综合公司(conglomerate)。

例如它持有森那美医疗中心。

既已有了一家医药中心,为何还要收购IJN?

这就难免令人担心它有垄断的意图。

先前,副首相说:脱售IJN的好處是政府不用再擔心經費問題,以及醫生将可享有更好的薪金,避免被挖角。

随后他又说:他希望森那美有強烈意願來履行社會責任,確保窮人的医疗利益不受影响,不被拒于门外。

不觉得两者前后矛盾吗?

期望政府往后要推行甚么计划时,想好好后才宣布,不要时常像当下这样时常改变主意,给人的印象就不是很专业。

始乱终弃,这样子不太好。

Friday, 19 December 2008

他们没在哈佛 也没在任何一所大学 教你的课


油价跌跌不休,油盟(OPEC)宣布减产计划,每日减产220万桶。

报导说,这是自1982年开始设定产量额以来,最大幅度的减产。

根据经济供求原理,供应减少,应该导致价格上涨才对。

但,石油价格却继续暴跌,在我执笔的当儿,石油作价36美元,这是4年以来的新低。

可见油价走势已经违反常理。

使我想起求学时期,教授推荐我们要看的一本书:“What They Don't Teach You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这是当年的一本畅销书,应该有它的中文版,但我还没有看到,上网也找不到。

不知中文版甚麽书名?如果直译就是:“他们没在哈佛教你的课”。

简单来讲:就是不要读死书,有时原理归原理,事实可能又不一样。

教授也有讲:经济,是一堂艺术(art)的课,不是科学(science)。

言归正传。

报导也说:这是近3个月来,油盟进行第三次大幅减产,从每日减产50万桶、150万桶,到220万桶,比预期的200万桶还多出20万桶。

也就是说,油盟总减产额已高达每天420万桶!

这不是好现象。

油价也在4个月内迅速从每桶147美元最高跌至目前36美元,跌幅76%。

36,比高盛预测的30美元仅隔6元。

美林更不看好,说如果中国也面对经济衰退,油价明年初可跌破25美元。

沙地阿拉伯石油部长说:合理价格应该在75美元。

但说归说,当需求看淡,你不减价也不行,合理价格也要下调。

为何减产,油价还是跌?

因为宣布减产的同时,美国官方数据显示:需求继续减少,库存量继续增加。

而如此大量减产,被解读为石油前景仍旧不被看好,所以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和股票倒有一点相似。

股价愈高,就吸引愈多人追高,结果股价愈追愈高。

股价愈跌,就造成愈多人抛跌,结果股价愈抛愈跌。

年头以来,除了石油、食油、米粮等产品即被炒家如此炒作,个个被炒至天价水平。

结果是:炒家自食其果,也殃及消费者如你和我。

当今全球经济大衰退,岂不与炒家的过度炒作不无关系。

可见经济过度自由,一发不可收拾,也不是个好现象,结果要政府出手打救。

人性的贪婪,其实无论在东方西方,古来今往,人心都是一样。

这些课程,无论是在哈佛,还是在任何一所大学,都不会教到你的。

Thursday, 18 December 2008

像爪夷文的地砖图案:小心,不要踏!

每日快报头版今天登了一则新闻。

一家在亿达商场经营了八年的礼品店,因其店前的五脚基及店内铺了印有“阿拉”爪夷文的图案(见图),而被有关当局要求将地砖换掉,或将图案磨平。

问题是,有关地砖已经铺了八年,从2000年铺到现在。

有关当局说:因为收到投诉。

记得几个月前,槟城也有因售卖印有“阿拉”图案的爪夷文碗碟而遭检举。

从图片看,那些碗碟是“景德镇”制造,是相当普遍的碗碟,就是中间有一条像在喷火的龙图案。

根据报导,火焰图案被指像爪夷文。

这些碗碟,记得凯悦酒店中餐厅、皇帝楼等都用它。

不过,自此事件发生后,不知这些酒店或餐厅还用不用它。

景德镇碗碟,相信很多住家都有用,我家也曾用过,但都破完了。

大约两个月前,本地报纸也有报导说:有消费者投诉,某个牌子的拖鞋鞋底的图案,很像爪夷文。

于是,有关当局呼吁商家不要售卖、消费者不要购买,印有像爪夷文图案的拖鞋。

不知槟城那家陶瓷店后来有没有继续售卖景德镇的招牌碗碟?

不知亚庇那家百货有没有继续售卖印有像爪夷文的拖鞋?

不知道,因为报纸没有跟进报导。

这次又轮到地砖也出现类似的问题。

不知下一个会轮到印有甚麽图案的产品?

觉得当局应该做的,就是让人民知道“阿拉”的爪夷文写法,那人民在购买那些印有图案的产品时,就不会不小心买到像爪夷文的图案。

不过,有些艺术图案很抽象,模棱两可,我觉得不像,当局又觉得像,那就很有争执性了。

忽然教我想到,1Borneo目前有位会写书法的印度大兄,他也写了一些很像爪夷文的书法,不知当局认不认可?

言者不知、知者不言


老实说,最近都是在谈油价问题,已经谈得有点厌倦了。

看着高官每天侃侃而谈,使我想起老子说的:言者不知、知者不言。

当然不敢把自己比喻为“知者”,但看到高官“无知”之谈,心里着实很悲哀。

一个油价课题都解决不了,天天只在那儿高谈阔论,你还能对其他更重大的课题,存有甚麽希望?

引咎、谢罪,不是大马的文化。

所以还是要讲回油价。

之前部长是说:国内只有四个人可以决定油价水平,那就是:正副首相、第二财长和贸消部长本人。

不知贸消部的副部长有没有权做决定?说说总还可以吧?

昨天,他在上议院说:政府未打算把汽油售價調低至1.60元。

如果他的话可以代表四个人的心声,那就是說,就算油价一毛一毛地降,你我都不用指望在明年4月15日后可享用每升低于一元的汽油。

也就是说,政府最多也只降多两次油价,至1.60水平就止。

这岂不与上周经济理事会已经通过的让油价自由浮动的机制自相矛盾?

与其同时,国际油价昨天一度跌破40美元,作39.88元。

国际油价作此价位,上一次是在2004年7月,那个时候,我国汽油售价是1.35元。

可见那时并没有提供燃油津贴,若有部长所说的30分津贴,那当时的油价应当是1.05元。

恰好与我之前所算出来的1.05元不谋而合。

还是老问题:政府是否真的愿意实行浮动制?

Wednesday, 17 December 2008

做人靠本事, 不要靠人事


同事三个星期交不出来的工作,昨天我一个早上就做好了。

不对,我真正只花了一个小时,十点就做好,寄了出去,过后我又赶完我自己的工作。

我这样讲,不是要表示自己有多厉害,而是要让年轻人知道,很多时候,不是自己很忙不得空,而是看自己有没有心,有没有意愿要把事情做好而已。

你说你忙,你能有多忙?不是有教过你要分事情轻重,要会prioritise,那些有deadline的,当然要优先处理好,而不是一拖再拖,希望事情会自行解决。

就算你不想做,那是你的责任,你还是得把事情做好。

那天本来想用激将法,说你如果还未做,请把文件交出来。

以为你会不好意思,赶快把事情做出来。

没想到你真的把文件交出来,而且原封不动,显示过去三个星期来,你连摸都没摸一下。

更令人痛心,你竟然一点愧疚心都没有,连一句抱歉的话都没有。

这就是年轻人做事的心态吗?

以后,谁还敢交代你做事情呢?

至此,你也应该明白为什么去年没有被推荐吧?

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之前都一次又一次地包容,几乎形成了纵容。

他们还说:年轻人嘛!

既然是年轻人,做事不是更应该有冲劲、有效率吗?

年轻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做事心态,我想,除了本身性格使然外,最大的原因,相信是与“受宠”有关。

这样的“受宠”法,我觉得不是好事,年轻人不会进步,心想有人会“罩”住我,天崩下来都不怕。

现在或许是,有一天,当“罩”住你的人不在了,还是你换了一个新环境,身边都是新的人,这些新人,还会像旧人那样“照顾”你吗?

我觉得,无论做人或做事,都要靠“本事”,不要靠“人事”。

说这些,都是对事不对人。

开会的时候提出来,是希望大家别犯同样的毛病。

闻过则喜,表示你还有希望。

油价降得愈慢,政府赚得愈多


昨天大略推算了一下,如果政府只肯像目前那样,每半个月一毛一毛地降油价,人民恐怕要等到明年4月,油价才会降到其目前的实际售价,也就是一块钱。

到那个时候,国际油价大概已跌得更低,那时的实际油价,恐怕也早已跌破一块钱,只是区区的几毛钱。

分析家不是说了吗,明年的原油价格,可能跌到30美元,甚至跌至25美元?

我倒是替政府担心,会不会来到像冰岛的地步?

明年的预算案是根据当时的油价125美元来计算国家收入,我国明年的赤字已是令人担忧的4.8%。

当时谁会预料到,油价会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跌破100美元、50美元?

假设明年平均油价50美元,而政府逾42%的收入来自石油,意即国家的明年收入将剧挫起码25%以上。

我是这样子计算出来:(125-50)/125X42%=25.2%。

那时,赤字岂不要恶化至6%以上?

可见凡事都要付出代价。

政府的心态可能是:既然原油出口收入大降,那就从国内零售价拉下补上赚回来。

部长自己就说了:当初政府补贴人民,还有现金回扣,如今油价已经下降,政府停止补贴,人民还回给政府,也是应该的。(大意如此)

以当前零售价下降的速度来看,零售价降得愈慢,政府赚人民的钱就愈多,当前零售价1.8元,对比实际1.05元,政府就额外抽取了75分油税。

如此暴利可图,政府会愿意让国内零售价跌至1.05元或更低的水平吗?

讽刺的是,当初政府以汽油补贴高涨为由而大幅提高国内油价,对石油收入大涨却绝口不提;如今政府无需再补贴人民,但石油收入却也同时大挫。

政府哑口吃黄莲。

因为我国是产油国,油价跌对我国才是不好的现象。政府现时的财务情况,相信比当时补贴人民的情况更糟糕。

政府当初是真不懂,还是蓄意误导人民?

如今已难圆其说。

使我不能不相信佛教说的因果与报应。

这不是迷信,有些话,有时不可乱说,因为它会很灵的。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