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DB宣佈以74.1億脫售大馬城的60%股權予由海濱控股(IWH)和中國鐵路工程(CREC)組成的IWH-CREC財團,但根據中鐵向香港交易所的匯報,收購價格不是74.1億而是52.8億,價格相差21.3億!這是怎麼一回事?
根據《The Edge》分析,該買賣協議的附帶條件,包括買方需負責一筆24億元回債,就是我在上星期四《最後一項減債計劃》(31/12)提到的債券,以及搬遷空軍基地的27億成本。
預計該筆24億回債目前只動用了16億,而搬遷成本還有19億餘額未用,兩者總數35.5億,IWH-CREC收購60%股權,意即也要負責這筆負債的60%,即21.3億。
但CREC在呈報給香港交易所的收購價格是52.8億而不是阿魯公佈的74.1億,因為它將21.3億負債從收購價減了出來。
這是不是表示說,CREC不願負責這筆21.3億債務?如果這樣,IWH-CREC的收購價就只有52.8億而不是74.1億。
此外,CREC也在它的匯報指出,52.8億的收購價,CREC將付26.4億。
這又有點令人混淆,因中鐵在聯營公司的股份是40%,其繳付資金應該是52.8億的40%,即21.1億,但它卻將付26.4億,那是52.8億的一半。它爲何願意多付10%或5.3億?
再者,本地媒體報導IWH-CREC是個財團(Consortium),CREC的匯報則指是聯營公司(Joint Venture)。我覺得兩者有所不同:財團的commitment應該較深,而聯營比較容易“拆夥”。
由此可見,IWH-CREC收購大馬城尚有不少細節有待厘清。
上星期也就是去年12月31日最後一天的簽約儀式,似乎是爲了讓納吉兌現他在半年內解決1MDB債務的承諾而倉促進行的,難怪記者之前只被告知是阿魯的記者會,不知道那是一項簽約儀式。
如此一來,如果過後在細節方面談不妥,那也是有可能的。
相比之下,中廣核收購Edra能源的收購價98.3億,也願意承擔Edra的70.4億債務,意即中廣核總共需付168.7億元。
而中鐵則是與本地公司IWH合資收購大馬城60%股權,收購價對外說明是74.1億元,但中鐵若不願意承擔21.3億債務,那收購價就需減至52.8億。
到時,這21.3億元債務,是否仍然由人民買單呢?
http://www.theedgemarkets.com/my/article/confusion-over-1mdb%E2%80%99s-bandar-malaysia-deal
補記:
阿魯終於在下午回應,說“1MDB將調整大馬城的定價,以反映某些債務和土地搬遷成本”。
這證實了《The Edge》早先的報導,指出阿魯宣佈74.1億和中鐵呈報52.8億的價格會有所出入的原因。
也證實我之前說的,阿魯喜歡“報大數”;爲趕在年底前宣佈解決1MDB的債務問題,雖然價錢仍未談妥,簽約儀式仍在去年的最後一天倉促舉行。
難怪納吉未能趕回來出席儀式,而改由第二財長胡斯尼代表見證。
阿魯說,“公司將在今年首半年內調整售價,因為最終成交價將取決於是否能把債務轉讓給該財團,包括現有設施的剩餘搬遷成本和回債”。
但是,如果有得選擇,你認為中鐵會願意吸收額外的21.3億(74.1-52.8)成本嗎?
當然如果此舉可讓它取得其他合約工程那又另當別論。
或如果與IWH均分的話,它只負責四成至一半,即8.5億至10.7億的額外成本,它或可給予考慮。
從這事件的最新發展,你不覺得阿魯說謊成性,最後又被拆穿了嗎?
納吉首相聲稱1MDB債務總共減少了404億,取掉21.3億,實際上只能減少382.7億,比我昨天算到的392億還少了10億。
之前迫不及待對外公佈,指1MDB的債務問題已經獲得圓滿解決,我看時間還早得很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