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菲茲說,公司籌資24億做為搬遷軍事基地(PUKL)的融資成本,PUKL的搬遷成本總值27億,但根據最近脫售大馬城60%股權的協議,搬遷成本餘額還有19億(27-8),意即24億回債僅用了8億在搬遷工程上,其餘的16億(24-8)用去了哪裡?
記得中鐵呈報給香港交易所的收購價是52.8億而不是阿魯宣佈的74.1億嗎?我曾在5/1寫的《大馬城未定價》提到這21.3億的差價是怎麼來的。
那是根據《The Edge》的分析,1MDB將回債餘額16億和搬遷成本餘額19億共35億計算在估值內,亦要買方承擔餘額的60%,21.3億的差價便是這麼得來的。
先不問16億的回債餘額用去了哪裡,其實,1MDB這樣的計算法是不是有誤導性呢?原本的籌資本來就是搬遷成本的融資,哪裡可以將兩者加在一起,那不是double counting了嗎?
難怪中鐵不願承擔額外的21.3億,充其量也只能承擔成本餘額的11.4億(19x60%),那收購價最多也只是64.2億(52.8+11.4)吧了!
針對拉菲茲的質問,1MDB照例含糊其詞,只答說所籌集的24億資金已依照當初協議分配到各項計劃:“融資PUKL遷地計劃的工程費用、發行回債的費用和開銷、注入儲備資金戶口以及子公司TRX-City的營運成本”。

這樣的答覆也太敷衍了事了吧!為何沒有各項開支的數據?例如:
1.已知搬遷成本已花了8億,拉菲茲要知道的是其餘的16億用去了哪裡;
2.回債發行費用和開銷若干?從這可以知道,除掉籌資成本,公司所籌得的實際數額;
3.假設儲備資金10%,是不是有2.4億現金在此戶口呢?
如果依據高盛約10%的費用,假設發行回債的費用和開銷也是10%,那就是2.4億的籌資成本;加上假設10%儲備資金共4.8億,那是不是說,其餘11.2億(16-4.8)都用在TRX-City營運成本上去了?

每次1MDB愈解釋,就愈被挑起更多的疑點。
這次,公司只需要回應一句:24億資金,到底有沒有被濫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