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29 May 2015

PFI:第二個1MDB等著爆發!

敦馬再次向納吉開炮,除了追問1MDB的420億元下落,這次他也提到另一家已累積至少279億元,目前已高達474億元債務,和1MDB不遑多讓的GLC。

叫人擔憂的是,這家公司的所有貸款皆來自我們的EPF!

這家GLC叫PFI,和1MDB一樣,也是財政部旗下財政部機構(MoFInc)持有99.99%股份的GLC,其餘一股由聯邦土地局(Federal Land Commission)持有。看來PFI就是Pembinaan Finance Incorporated的簡寫。

行動黨王建民曾數次提到這家也是問題重重的GLC,可是未能引起大眾注意。

先說這家公司如何操作。長話短說,便是政府將本身擁有的土地租給這家公司,然後再以15年直至2027年的時間,向這家公司租回,租價總額達292億。

平均起來,政府每年需支付20億元給這家PFI,以“租用”政府本身的土地。而在2013年前,政府已經在使用這些土地,而且無需支付任何租金。

是不是很奇怪?明明是政府的土地,爲什麽刻意低價租給這家公司,然後又高價向它租回來?

這不也是“洗黑錢”的一種手法嗎?有誰從中牟利?大家也就心照。

這個做法,與政府將土地低價賣給1MDB,後者再將土地高價賣給其他GLC有異曲同工之妙。或者可以這樣說,PFI是1MDB的第二個版本。

問題是,既然這家公司只是向政府“收租”,理論上應該擁有很多現金。但事實上它卻背負了279億元債務!所收來的“租金”和這279億元債務,究竟去了哪裡?

政府一路來都使用這些土地,而且在2013年前根本無需付任何租金,卻在2012年“租給”PFI,再向PFI“租回”17年。

根據2013年總稽查司報告,PFI的債務在所有GLC排名第三,截至2012年就已高達279億,僅次於國油(1520億)和國庫(690億)。

問題是,國油和國庫還有營運收入,而PFI并沒有任何營運收入;除了向政府租來的土地,它也沒有本身的資產。

去年8月,公司通過EPF再貸195億元回債,總債務因此達致474億,這裡再重複一次,這家公司的所有貸款都由EPF融資!

比起來,我們更應該擔心PFI的474億債務,它比1MDB的420億還多。

它也和1MDB一樣操作神秘,其年報只到2012年,比1MDB糟糕!

Thursday, 28 May 2015

1MDB像一部長篇推理懸疑電視劇

1MDB醜聞愈來愈像一部長篇推理懸疑電視連續劇,每天高潮迭起,每天都有新的驚奇。

這兩天,又有幾項新的發現:

1.原來國行早在3月24日便已收到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關於1MDB在BSI銀行戶頭的報告。

2.根據公司M&A,公司所有交易須獲首相書面批准。

3.原來納吉長子尼查(Nizar Najib)是大馬Deloitte的合夥人/執行董事。

國行早在3月便已知道1MDB在BSI銀行的文件造假,而且戶頭里也沒有所謂的1.3億美元現款,但國行採取了什麽行動?沒有。

國行總裁潔蒂還數次對1MDB的債務問題不予置評,以“不評估個別公司”回應記者問題,最近則以保密為由拒絕作答。

相信那時首相也獲悉鄰國MAS致予國行的報告,肯定也知悉BSI就造假文件起訴1MDB。雖然如此,他還若無其事般說要指示總稽查司審查1MDB帳目,讓公帳會跟著進行調查。

1MDB在鄰國BSI銀行沒有現款,意即開曼群島的11億美元資金根本就沒有回來,那存在BSI戶頭里的到底是什麽?

由於BSI證實1MDB戶頭里沒有現金,上周在國會,首相不得不改口,以書面告知是“帳面資產”,但隔天第二財長胡斯尼說法又異,說是些“單位”,至於是什麽單位?卻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今天,敦馬就忍不住警告國行,不應替1MDB掩飾“罪行”,勿作幫兇。

我覺得,既然潔蒂在此事件上無能為力,早就應該引咎辭職。問題是,我國沒有問責文化,沒有誰會為此事件下臺。

連納吉都說他會做完他的首相任期,但他仍然顧左右而言他,未能對關於1MDB的種種疑問作出解答。

他還是以公司資產多於債務為由,企圖證明公司財務沒問題。

昨天他在國會以書面報告,1MDB的稽查總資產達514億元(對比420億元債務)。

但誰不知道,政府以超低價格將土地賣予1MDB,帳目里的資產經過重估,潘儉偉算到兩塊土地的投資只達140億元,那還有280億元(420-140)投資去了哪裡?

身為公司顧問主席,納吉至今都無法給予一個圓滿完整的回答。

欲蓋彌彰。納吉不能推說對公司的交易完全不知,他不止是公司顧問主席,根據公司的M&A,“任何的財務承諾,包括投資、重組或任何涉及重要政府政策、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事項,都必須得到首相的書面批准”。

既然每項交易和決定須獲首相批准,而且是“書面”批准,對1MDB的操作,納吉應該是瞭如指掌。

財政部日前澄清,首相在國會針對1MDB的書面回答乃由財政部官員準備及查核,但身為財長,責任還是在你啊!怎能以“非由你準備”而推卸責任?難道財長只負責“讀稿”而已嗎?那你真的沒有當財長的資格了!

首相也說公司帳目沒問題,因為有經過專業稽查公司Deloitte的稽查。

他沒有解釋的是,爲什麽公司在三年內換了三家稽查公司;安永(E&Y)是第一個,跟著是畢馬威(KPMG),爲什麽兩前者皆先後辭職,最後則換了Deloitte?

而今又傳出,納吉長子尼查是Deloitte的合夥人/執行董事,難免令人懷疑,這其中是否有利益衝突?

Tuesday, 26 May 2015

財政部代1MDB現任和前任CEO請假

公帳會的1MDB聽證會已經在上週二開跑。

原本今天輪到現任CEO阿魯和前任CEO沙魯(Shahrol Halmi)供證,但公帳會主席諾阿茲蘭昨天透露,他收到財政部來信通知,兩人因公務在身人在海外不刻出席,雙雙要求多30天時間以做準備。

我很奇怪,爲什麽不是兩人親手致函公帳會,而要勞煩由財政部告知?爲示誠意,由兩人親自通知公帳會不是更好嗎?還是,這是財政部的主意?

我瞭解1MDB是隸屬財政部的GLC,財政部告知阿魯缺席或也無可厚非。

但沙魯卸任後被調至首相署的PEMANDU,即依德里斯的部門,他并沒有在財政部,爲什麽也要財政部替他“告假”呢?應該是PEMANDU或首相署替他“告假”才對吧!

雖然財長首相屬同一人,那也構不成理由吧!

難怪拉菲茲質疑說,兩人是不是受到納吉的壓力指示,故意缺席聽證會。

但醜媳婦遲早總要見家翁啊!現在缺席,將來總得要挪出一個時間出席吧!

但我又很不解,沙魯是第一任CEO,阿魯是第三任,在沙魯辭職和阿魯接任之前,中間還有一位叫哈晉(Hazem Abdul Rahman)的CEO,大家是不是忽略掉了?爲什麽公帳會沒有傳召他?

哈晉的任期是從2013年三月至今年一月,長達兩年的時間,相信他應該知道公司很多事,更何況傳言他是被逼辭職的,公帳會應該也傳召他才是。

據說第一任CEO沙魯是因為和劉特佐不和而被調職的,相信對公司成立初期的交易詳情,他應該一清二楚。

《砂拉越報告》說,當時的許多交易,他事前完全不知情,而是人到現場後才被指示簽約,所以他應該有很多可以“爆料”。

至於阿魯今年一月才上任,之前發生的事他大可推說不知。

但根據《The Edge》報導,他曾在阿布扎比商業銀行(ADCB)任職,而這家銀行是去年貸款10億美元給1MDB的財團成員之一。他當時有沒有參與批准10億美元貸款給1MDB呢?就由他親自向公帳會厘清好了。

原本公帳會是等總稽查署報告出爐後才展開調查的,如今公帳會聽證會已開始了,仍未聞總稽查署的進展如何,當然還有說要同時進行的警方調查又如何?這些都沒有聽到任何報告。

倒讓我很好奇,兩名前任和現任CEO都表示無法出席公帳會的聽證,那總稽查署和警方有沒有遇到相同的問題呢?

昨天,反貪會諮詢會(MACC advisory board)也來湊熱鬧了,說一旦總稽查署完成調查後,政府應該成立一個特工隊(special task force)以深入調查1MDB。

咦,聽起來好熟悉呢!幾年前,當納吉剛上任的時候,不也成立了一個由各部門組成的超級11人特工隊來調查PKFZ自貿區嗎?結果如何呢?還不是不了了之?

其實,警方有透露將聯合反貪會和總檢察署來調查1MDB的,聽反貪會諮詢會這麼講,警方的調查應該也還未正式開始吧。

根據反貪會諮詢會的建議,這個特工隊的成員應該包括警方、國行、證監會、交易所和國家稽查局。

我很奇怪爲什麽證監會和交易所也被列進反貪會諮詢會的名單內,是否因為1MDB也投資在大馬股票?

這也有可能吧!

就像之前我們的EPF口口聲聲否認投資在1MDB,但上周,財政部以書面向國會報告,EPF在1MDB的投資達17億,比KWAP的14億還多出三億。

這17億元是如何來的?今天,副財長阿末馬斯蘭在國會報告,EPF是在2009年(即1MDB成立當時)向1MDB購買了兩億債券,這兩億債券有政府擔保。

EPF分別在2003年投資在一家叫Panglima Power的IPP(即阿南達的Powertek子公司),及在2005年投資在另一家IPP,叫Jimah Energy Ventures,兩項投資總值15.2億。

Jimah由森美蘭州皇室持有,國能則持20%股權。

1MDB在2012年收購了Powertek,及在去年完成收購Jimah。

EPF在1MDB的總投資17億(2+15.2)就這樣來的。

Friday, 22 May 2015

11億美元是現金 信託 債券 產業還是股票?

第11大馬計劃週四出爐,股市反而大挫15點,再次跌破1800水平。市場對此計劃的信心,從綜指走勢可見一斑。

首相在國會公佈第11大馬計劃,說要在未來五年內推行“六項目標四大策略方針,以帶動國家經濟成長,朝向邁入2020年先進國宏願”。

老實說,我完全不看好這大馬計劃,尤其是GDP成長目標每年5-6%,際此經濟低迷馬幣疲弱時刻,家庭收入還要在五年內翻倍,從每月6141元提升至10540元。有可能嗎?那時國家就沒窮人了。

有計劃當然是好,但也要實際一點,否則計劃再好,執行不力也是徒然。這才是我國目前所面對的最大問題。

情況不就和ETP、GTP等轉型計劃一樣嗎?數據很華麗,卻也止於紙上談兵,和人民每天面對的柴米油鹽,可是大相徑庭啊!

一個1MDB,就弄得全國上下滿城風雨,現在連繳付利息都有問題了,高達420億元的債務又能如何解決?

納吉首相倒定得很,不懂他真的很有信心問題不大,還是他根本不曉得問題的嚴重性?

人民最擔心的就是,公司最後要靠政府打救。果然在三天前,納吉首相就預告大家了。他說:政府將致力採取完善的“復興計劃”,以減少1MDB的債務。

「復興計劃」(rescue plan)?說不好聽一點,不就等於「拯救」(bail out)嗎?「復興計劃」會來得比較好聽嗎?

要如何復興1MDB?不要又是“注資”之類的吧!之前有了一個馬航還不夠嗎?那根本就是一個無底洞,總不能如此救無止盡下去啊!

其實,有關「復興計劃」早就悄悄在開始了。朝聖基金的購地計劃不就是其中一個嗎?天知道還有哪幾個已在偷偷進行?至於能源領域方面,就只能找國能出手搭救,國能不是有個「成本轉嫁機制」(FCPT)嗎?將來把收購成本轉嫁給人民就可以了!

走筆至此,國能股價已從14元跌64分至13.36元。

所以你看,高官永遠不用為自己的無能無方負責任,人民卻永遠是最後最大的受害者。

有個奇怪的現象,自從1MDB醜聞鬧大後,公司高層似乎沒有再出來說話了,不知是否因為受指示少說為妙,以免說多錯多?

納吉身為公司顧問主席,他當然也有責任代表公司說話,但我不明白爲什麽其他部長包括財政部里的第二和副部長們也要代1MDB開口,他們也不見得理解1MDB究竟在幹什麼。

像從開曼群島贖回來的11億美元,記得在三月期間,公司CEO阿魯和納吉首相皆分別透露11億美元現金已經存在鄰國銀行里。

前天,納吉以財長身份書面告知國會11億美元不是現金而是“紙上資產”(paper assets)。

我不明白什麽是“紙上資產”?就假設公司已將那筆錢投資在一些資產上吧,但總要有些名堂項目吧!“紙上資產”,很抽象咧!

但是,來到了昨天,第二財長阿末胡斯尼說的又是不同的話,他說因為“錯誤詮釋”,和1MDB溝通誤會,那11億美元不是現金,其實是11億個單位(units)。

但當記者問什麽單位,是信託、債券還是股票,他又支支吾吾答不出,只說是單位而已。

就假設是信託單位好了,那可是好大的一筆投資呢!若是以“單位”計算,那每“單位”目前是多少錢,是超過還是少於一元呢?是否還值得11億美元或已增值呢?

部長至少得先把功課做好才來面對記者發問吧!

從這點或者你也會發現到,納吉甚少面對記者發問,多是以書面照讀,讀完了就走人,不止在記者會上如此,在國會也是一樣,不然就在其推特或臉書上作答,卻也答非所問,說了等於沒說。

是因為他不善於表達嗎?還是怕說多錯多說錯話?

其實,就如納西爾說的,人民對這個政府的信任程度已經是“赤字”,高官常常前言不對後語的矛盾,一次又一次的“穿煲”,到底還能取得人民多少的信任呢?

Wednesday, 20 May 2015

開曼群島的11億美元依然下落不明

從開曼群島取出的11億美元,究竟去了哪裡?

原先說是存在鄰國的BSI銀行,根據納吉當時說法,這筆錢沒有贖回國,是因為超過馬幣5000萬元的交易需獲國行批准,而存在鄰國,是爲了方便將來取出。

當時就覺得納吉說那樣的話有問題。身為國家首相又是財長,竟然爲了避免尋求國行批准而將錢匯往國外不回來,豈非知法犯法?

難道當初匯往開曼群島的時候也沒有經過國行批准?那不是洗黑錢嗎?

是不是意味著,這筆款項打算永遠都不匯回國了嗎?

但,11億美元真的存在新加坡的BSI銀行嗎?

《砂拉越報告》較早時就揭露,1MDB在BSI銀行戶頭的資料是“偽造文件”,並指BSI銀行已經證實有關戶口里已沒有任何存款。

當時還對《砂拉越報告》的報導半信半疑,但隨著,即傳出以新加坡德意志銀行為首的六家銀行財團可能要求1MDB提前繳還原在九月到期的10億美元(馬幣36億元)債務,原因是“1MDB借貸時所提供的擔保文件不完整”。

為何不完整?因為“有關貸款是以BSI的11.3億美元存款做擔保”,現在傳出存款不存在,銀行財團當然會感到不安。

不過,銀行財團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有關貸款是由大馬政府提高擔保,如果1MDB還不起,政府就要代繳。應該擔心的,反而是我們這些大馬人民。

原先說錢已從開曼群島贖回來,後又說存在鄰國的BSI,現在人家證實戶口里沒有錢,銀行財團因而要求提早繳還債款。

看是誰在說謊?謊話越說越多,多到已經前後矛盾,前言不對後語,是不是有人因為不斷說謊而需要辭職啊!

好啦,紙包不住火,財政部昨天在國會以書面(又是書面)答覆潘儉偉的提問時不得不改口說:存在BSI銀行的11億美元是“紙上資產”(paper assets)。

什麽是“紙上資產”?是不是這筆錢已經投資在其他資產,公司將資產抵押給BSI?

這11億美元資產,有沒有“報大數”,像那兩塊在TRX和大馬城經過“重估”的政府地?

開曼群島的11億美元仍然下落不明,如果拿去買了資產,總該也將資產列出來吧!

Tuesday, 19 May 2015

敦馬怕國陣輸,林冠英躺著也中槍

最近學到一句流行語:“躺著也會中槍”。

意思就是自己什麽也沒做、什麽也沒說,莫名其妙卻被人以言語攻擊,真是死了也不知爲什麽。

它和成語《殃及池魚》意思相近,但說起來就生動得多。

敦馬最近展開對納吉首相一連串的攻擊,要求後者辭職。

昨天,他突然提到林冠英,說兩人都應該一起下臺。

他要林冠英下臺的原因很奇怪,只是因為“納吉和林冠英分別領導中央和州政府,因不同政府治理不同州屬,導致對立和種族情緒出現,這對國家無益”。

言下之意,因為一個是國陣一個是民聯,造成兩者對立,所以兩人都要下臺。

照他這個邏輯,把兩人換掉,問題就能解決嗎?當然不能,因為接任者肯定還是來自不同的陣綫政府。

照他的邏輯,除非兩人都來自同一個陣綫同一個政府,問題才能獲得解決。

可見敦馬只是借題發揮,他真正的原意,就是不願看到非國陣者執政;如果檳城由國陣執政,就算首長仍是林冠英,對敦馬來說就變得沒有問題的。

最近他口口聲聲要納吉下臺,他也說白了,就是因為害怕納吉會害國陣輸掉下屆的大選。

倒叫我想起正正30年前,當團結黨挫敗人民黨成為沙巴執政黨的時候,敦馬不能接受,千方百計要團結黨倒臺,他當時的心機,就與現在對檳城的心機一樣。

原因無他,眾所周知,敦馬是個種族主義者,對他來說,這是馬來人的國家,只有馬來人才有資格當國家領袖。

當年團結黨上臺後,理所當然由黨主席百林當首長,百林是基督教徒,不是回教徒,這是敦馬所最不能接受的;如果百林是回教徒,相信後來所浮現的種種問題就不會叢生。

在敦馬的精心策劃下,州內回教徒人數倍數增長,敦馬分而治之,以「輪任制」為諾(這些之前都提過了),總之百林後來面對眾叛親離,最後州政權再次易手,回歸國陣。

既有沙巴為鑒,如果敦馬還是首相,相信他還是會以同樣的手法來處理檳城,直至檳州政權回到國陣手裡。

更何況除了檳城還有雪州至今依然由民聯執政,敦馬自然對納吉首相愈加不滿。

雪州大臣至少還是一名回教徒,但林冠英不是,造成檳城是唯一非由回教徒當大臣/首長的州屬,敦馬這名馬來主義者是不是更氣?

或者你會問,民政掌權的時候首長也不是回教徒啊!我覺得主要他還是聽命於國陣,這點能夠讓敦馬接受;畢竟檳城的種族結構還是以華族居多。

就與當年(1994)的沙巴情況一樣,爲了奪回州政權,敦馬無奈做出「輪任制」承諾,便是一旦國陣做回政府,州內的三大種族領袖將以兩年一任輪流當首長。

雖然如此,國陣重新執政後,當巫統的兩年任期屆滿,有人還想反悔,不想兌現承諾呢!

輪到嘉族領袖東博當首長時最不好彩,因遇到五年大選(1999),雖然國陣贏回政權,東博不幸在其選區輸掉,理應由另一名嘉族領袖擔任首長,將「輪任制」延續下去,但有人仍想反悔,結果又倒回由巫統領袖擔任首長。

那時團結黨已經加入國陣(2002),當應該輪到代表嘉裔領袖的百林當首長的時候(2003),輪任制的遊戲規則忽又改變,再由巫統領袖也就是慕沙擔任首長。

次年大選後(2004),輪任制終於正式宣佈取消。

無可否認,若非敦馬頻頻插手,本州歷史也不會是今天這個樣貌。敦馬不止改變了沙巴人口結構,也改變了沙巴政治和歷史。

以他在沙巴的所作所為,他對林冠英的不滿也不足為奇了。

Monday, 18 May 2015

原來CIMB和興業合併失敗間接和1MDB有關

納西爾是聯昌主席,身為銀行家,他已不止一次公開批評1MDB。

上周末,他再次抨擊1MDB董事會如果不打算積極解決其財務問題,就應該集體辭職;這是董事會的一個基本責任,尤其是其財務狀況已完全無法讓人信任。

他用“信任赤字”(trust deficit)來形容外界對1MDB的信任程度。

他說,公司應該即刻主動委任一個獨立稽查師,而不是等待總稽查司採取行動。

納吉首相兩個月前指示總稽查司進行稽查1MDB帳目,至今進度如何?總稽查司安比林說,初步調查報告預料下個月杪可以出爐。

當時公帳會說不等總稽查司報告,要同步進行調查。但公帳會主席諾嘉茲蘭上周透露,原來聽證會明天(19日)才要進行。

也說要同時進行調查的警方,又是否已經開檔調查呢?

據知聯昌沒有貸款給1MDB,何以納西爾不斷抨擊後者?

相比之下,身為國行總裁的潔蒂卻以“不評估個別公司”為由而拒絕對1MDB債務作出回應。她有什麽難言之隱?如果對1MDB的管制無能為力,她是不是應該引咎辭職呢?

週末的時候,納吉還把BR1M的責任推給國行,說是由國行和財政委員會提出,不是他的建議;叫她啞子吃黃蓮。

納西爾是納吉胞弟,他雖將矛頭指向董事會,其實他是指桑駡槐。

1MDB雖未向聯昌貸款,兩者其實也有關聯。

大家記得去年和四年前聯昌和興業兩度倂購皆告吹的事件嗎?兩次告吹的原因,都因為興業的一大股東Aabar在售價上爭持不下,結果陷入了僵局。

長話短說,Aabar要求以當年據說是每股12元的買價出讓所持的股份,而興業市價當時僅9元,差價3元,聯昌拒絕以高過市價三成的價格向Aabar收購興業股份。

Aabar是中東阿布扎比機構的一個投資臂膀,如果有讀最近關於1MDB當年交易的來龍去脈,就會知道Aabar所持的興業股份,是在劉特佐的撮合下向砂拉越的UBG購買的。

也因為這樣,結果兩家銀行的兩次倂購計劃都失敗,Aabar是中間最大的絆腳石。

是否也因如此,導致納西爾針對1MDB?聯昌也不貸款給1MDB?

Friday, 15 May 2015

貫穿Takaful、回教銀行、朝聖基金和1MDB的串場人物

1.自朝聖基金向1MDB高價購地醜聞爆發後,一時風聲鶴唳,其他GLC和銀行亦紛紛出來表示清白,說未向1MDB購地或購債,總之要與1MDB撇清關係。

2.之前拉菲茲說PNB購買1MDB去年發售的回債,但PNB澄清,說它不曾向1MDB購債,也不曾接受1MDB的獻議。那麼,1MDB去年發售的15億元回債,朝聖基金承認購買了其中9.3億,是誰購了其餘的5.7億?至今未聞有哪個買家出來承認。

3.回教銀行(BIMB)也跟著澄清,說沒有涉及1MDB的購地購債計劃。這樣說不完全對,因為其子公司Takaful(大馬回教保險)透露,在2009年的時候向那時還是TIA(1MDB前身)購買其中8500萬元的30年期債券。當時所售債券總值50億。

4.行動黨的再里爾駁斥這個說法,說TIA是在那年一月改為1MDB,而該債券是在五月發售,因此Takaful是向1MDB購債,不是TIA。不懂為何Takaful要混淆人民視聽?

5.之前提過朝聖基金局屬於首相署,其主席和董事成員由首相委任。原來這裡頭還有一個貫穿全場的人物,名字之前沒有提到過的,叫伊斯密(Ismee Ismail)。

6.伊斯密在2009年三月受委為1MDB董事,在Takaful向1MDB購債兩個月後,伊斯密就受委為Takaful主席。Takaful是回教銀行子公司,回教銀行又屬朝聖基金所有,伊斯密同時又是朝聖基金的CEO兼董事經理;朝聖基金向首相署報告,董事局成員由首相委任.....。

7.知道有伊斯密這位身兼三職的關鍵人物,再加上另三名也兩邊兼職的董事成員,就不難明白爲什麽朝聖基金會要高價向1MDB購地了。

Thursday, 14 May 2015

印尼Mulia買TRX土地?

1.老實說,我對有關印尼Mulia集團以6.65億元價格向1MDB購買TRX土地新聞的可信度充滿懷疑。有沒有可能造假?

2.不要怪我懷疑,因為有太多的說詞,最後發現原來都是謊言;這些謊言,已經多到沒有人願意相信了。

3.一個沒有人再願意相信的政府,有太多太多狼來了的故事,還有什麽誠信可言?

4.相關文告是由1MDB本身宣佈的。上網去找,印尼方面並沒有相關新聞,這麼一件大事,怎麼可能印尼完全靜悄悄?

5.簽約儀式在哪裡進行,印尼或大馬?文告說是“早前”,那是幾時?最重要的是,爲什麽沒有簽約的照片?難道沒有記者受邀出席嗎?

6.過去的簽約儀式,不都是隆而重之高調的進行嗎?而且際此形象低落時刻,不正需要類似這樣的正面新聞來提升嗎?何況買家還是來自鄰國,也算是國際買家。為何這次如此反常?

7.新聞說,該塊地是朝聖基金早前拒絕以5.78億元購買的地,因後者後來選擇以1.88億元購買另一塊0.64公頃的地。

8.印尼Mulia集團卻出價6.65億元,比5.78億元還高出15%。這要告訴我們什麽?你們嫌貴?印尼集團覺得很便宜,出價更高呢!

9.那塊地3.4英畝或1.38公頃,是要來建該地叫Signature Tower的地標。

10.Mulia買的價格等於每方尺4487元,對比朝聖基金的2773元,高出至少62%,爲什麽沒有人說Mulia買貴了?

11.兩方簽的是買賣合約,還是意願書(letter of intent)?

Wednesday, 13 May 2015

從TIA變身為1MDB的真相

大家還記得去年幾乎發生的登加樓政變危機嗎?

原本的大臣阿末賽益被更換,他一氣之下連同另兩名州議員“退黨”,國陣一度剩14席對民聯15席加3名“獨立”議員,造成州政權差點讓給民聯。

三人後來打消原意,國陣才得以繼續保住政權。

三人打消原意的原因,據說是因為回教黨不願接受他們入黨。

阿末賽益被革職的原因是什麽?當時的傳言是他“任人唯親”。

那是厚道的說法。其實,誰坐上去都是一樣,從上至下,國家目前的政治氣候,不正是如此嗎?

經過一年後,阿末才打破緘默,在州議會上大談他被革職的真正原因,原來又是與1MDB有關!

眾所周知,1MDB的前身就是登加樓投資機構(TIA)。原本它的成立,是將聯邦付給登加樓的石油稅,用在登加樓州的投資與發展上,但不知基於何種原因,在登加樓蘇丹,也是當時最高元首的同意下,TIA升格為聯邦機構,改名為1MDB,成為財政部機構的一家GLC。

真正的原因,在阿末賽益“爆料”下,如今終於真相大白。

之前,由於登加樓由回教黨執政,聯邦不願將石油稅發給州政府。阿末賽益說,308後,國陣好不容易才贏回登加樓州政權,但聯邦仍然不願將石油稅發給州政府,反之成立TIA,繼續由聯邦掌管。

阿末說,由於他極力反對,不願由TIA掌管州石油稅,TIA才“脫離”登加樓變身1MDB,登加樓取回石油稅,但他也因此失去了大臣職位。

這就解釋了為何一家州機構會無端端“升格”改名并成為一家聯邦GLC,而登加樓州竟然會同意如此的安排,原來升格後的GLC,已完全與登加樓州無關了。

這一切的發生,都是在納吉成為首相後開始的。

Tuesday, 12 May 2015

話說向1MDB購債購地的GLC們.......

朝聖基金澄清,它在1MDB去年二月發售的大馬城回債僅投資了9.21億,非如回教黨說的高達16億。

其總投資長阿都卡迪說:該批回債有大馬城土地做抵押,倍值至少1.67X,長達7-10年的投資預計回酬5.85%至6.05%,總營收15.5億,盈利6.27億元。

原本說已有三個潛在買家并在轉賣後可獲利500萬元的朝聖基金主席阿都阿茲如今說:不排除公開招標,以便以最高價格出售土地。

昨天提到1MDB所找的買家,不外都是一些GLC,一點都沒錯。

它在去年發售的大馬城回債,回教黨副主席端伊布拉欣說總值24億,朝聖基金購買了其中16億。

我上網去找,根據《南洋》去年的新聞報導,該批回債總值15億,不是24億。

今天拉菲茲揭露,原來國投(PNB)也投資了5.79億的該批回債。

加上朝聖基金證實它投資的9.21億,加起來恰恰是《南洋》報導的15億,可見該批回債只有兩個買家,便是朝聖基金和PNB兩家GLC。

1MDB前後發售的債券當然不止這15億回債,還有哪些GLC的投資都去了1MDB?

拉菲茲促請所有GLC,包括已知的朝聖基金、公務員退休基金(KWAP)、PNB,還有武裝部隊基金局(LTAT)和EPF,都要公開與1MDB的交易。

LTAT,大家記得嗎?幾年前也遭拉菲茲揭露,以高價向地毯商迪巴收購一塊土地,作為後者不再“爆料”的掩口費?

至於我們的EPF,相信在被“迫”購買1MDB的債券上也未能倖免。

繼朝聖基金後,KWAP也披露向1MDB購買另一塊TRX土地,雖然購價比朝聖基金“便宜”15%,價格仍是當年財政部賣予1MDB的30倍,這不也是在“拯救”1MDB嗎?

拉菲茲因此懷疑,1MDB目前也正在與其他GLC包括EPF、LTAT和PNB進行討論,以購買1MDB的TRX土地。

既然首相可以指示朝聖基金轉售土地,拉菲茲促請首相身為1MDB顧問主席,下令公司以原價賣回給政府,這些GLC若要購買,就應該直接向政府購買,而不是讓1MDB從中賺一筆。

除了GLC,還有欠銀行的債。所知的有以馬銀行和興業為主的55億元貸款,自年初終於償還了其中20億後剩35億(改欠阿南達20億),還有借自阿馬的20億元(導致阿馬兩名高層離職)。

說到這,借3200萬元免息貸款給迪巴的人民銀行不知是否也已“遭殃”?

今天,《砂拉越報告》揭露,隸屬財政部的大馬出入口銀行(Exim Bank)也借貸5.55億給1MDB。後者也是屬財政部的GLC,豈非左手轉右手又一例子?

朝聖基金購地價格1.89億,恰夠拿來繳付下月到期的貸款利息,接下來九月又有一筆10億美元(36億元馬幣)貸款到期,不知輪到哪家GLC向1MDB購地以還債?

Monday, 11 May 2015

1MDB賣地還債 只够還利息

兩個月前《路透社》便曾提到,1MDB因擔心上不了市,可能變賣資產還債,最後只留下一個骨架(skeletal structure)。

上市計劃至今了了無期,大概也怕乏人問津,當然如果是找幾家GLC來認購股份,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1MDB變賣資產求存,本也無可厚非,但朝聖基金以1.89億元或每方尺2773元購買位於TRX的土地,財政部在四年前賣給1MDB的時候,價格僅450萬或64元psf而已。

讓我想起兩個月前,副首相慕以丁才強調政府不可進行拯救1MDB,若要賣地還債,政府廉價賣給1MDB的TRX土地和大馬城的土地也不可變賣。

言猶在耳,原來公司一個月前已經悄悄變賣了其中一塊土地給朝聖基金。

問題是:如此一塊黃金地,政府爲什麽僅以64元psf賣給1MDB?倒過來問,爲什麽朝聖基金願意以“原價”的43倍向1MDB買過來?

慕克力問得好,既是黃金地,朝聖基金也願意高價購買,那當初政府為何以超低價錢賣給1MDB?

大家的結論是:這一次,朝聖基金被相中來“拯救”1MDB。

因為事情就那麼湊巧,下個月,1MDB又有一筆債務利息到期,數額不偏不倚正是1.89億元。難免叫人相信,這筆錢就是拿來協助還債的。

到目前為止,1MDB除了舉債,還沒有看到它有那項投資是有真正獲利的,它的紙上盈利都是來自資產重估的,但哪有生意但靠資產重估來獲利的?納吉還引以為傲。

因為是低價向政府購得的地皮,加上有政府擔保,1MDB才能不斷舉債,直至目前到頂的420億。

但這些借來的錢去了哪裡?敦馬不久前提出質疑,納吉沒有作答,只能重複強調公司資產價值比債務多。

因為1MDB債務已經到頂,上個月政府和國油先後發售債券(政府20億美元(約74億馬幣)回債和國油50億美元(約184億元馬幣)債券,也讓人懷疑是不是拿來“拯救”1MDB的。

舉債總是要還的啊!如今1MDB連還利息都有問題,不得不以賣地來還債,如此坐吃山空下去,1MDB廉價向政府買到的地豈非慢慢就賣得光光?那當初吹得天花亂墜的TRX中心和大馬城哪還建得起來?

KWAP和之前的稅收局情況就夠人擔心了,沒想到是朝聖基金先遭殃。

爲什麽朝聖基金會先被相中?

記得我曾提到,財政部建議賦予財長委任KWAP董事的權力嗎?原來朝聖基金局屬於首相署,其主席和董事成員由首相委任。所以你看首相的權力是不是大得太過分?

也因此,朝聖基金里目前的董事成員,竟然有多達四位是1MDB的董事或顧問團成員,這也不會太令人意外了。

但這其中的利益衝突,不太明顯了嗎?根本就是從左手轉右手。

之前就懷疑,誰會要買1MDB的資產?可能就抓幾家GLC來買吧!真是不幸而言中。

其實,這不是朝聖基金在1MDB的首個“投資”,回教黨副主席端伊布拉欣說,早在去年4月,1MDB發售總值24億元大馬城回教債券,朝聖基金購買了其中16億。

相比之下,買地的1.89億元,不過是這16億元的12%。

朝聖基金之後,下一個會輪到哪個?人民最擔心的,當然就是辛辛苦苦賺到的EPF血汗錢。

大家如果再沉默下去,這樣的事遲早會發生。

土地買賣上個月發生,若非有人爆料,人民大概還被蒙在鼓裡。

警方卻說土地買賣文件是屬於機密文件(OSA),吹哨者將被調查。

天啊!《吹哨者法令》不是通過要來保護吹哨者的嗎?那以後,誰還敢當吹哨者?

無論如何,醜聞爆發後,朝聖基金主席Abdul Azeez就說,因為土地買賣已被扭曲被“政治化”,首相“勸告”將土地轉賣出去;目前已有三個潛在買家,預料轉賣後可獲利500萬元。

有沒有注意到,是首相“勸告”朝聖基金賣地的?當初指示朝聖基金買地的人是誰?已經不言而喻了吧!

首相還說:如果不是被惡意扭曲,這塊地原可為朝聖基金賺逾1.7億。

真的嗎?那何不叫1MDB直接賣給那位可讓朝聖基金賺1.7億元的買家,為何還要經過朝聖基金?

有可能嗎?朝聖基金以1.89億買進,轉賣就可獲利1.7億?利潤高達90%?

原來所謂的Najibnomics只是當產業中間人,從中抽傭賺取利潤這麼簡單。

朝聖基金主席口中的這三個潛在買家,不要都是GLC。

與其同時,今天又有新的發展。KWAP也對1MDB另一塊位於TRX的土地有興趣,事成的話,可能以2300元psf成交,比朝聖基金的購價便宜15%。

說的沒錯吧,1MDB來來去去所能夠找到的買家,不外都是GLC。

這宗KWAP的買賣,會不會也引起KWAP會員們的喧囂?既有朝聖基金在前,那也不奇怪。

Friday, 8 May 2015

回教黨需要民聯,民聯未必需要回教黨

1.旺阿茲莎在峇東埔國席補選勝出,可說是意料中事。

2.民聯(旺阿茲莎)獲30316票、國陣(蘇海米)21475票,旺阿茲莎多數票8841張,投票率75%。另外兩名候選人:獨立人士沙烈依薩(367票)和人民黨阿茲曼(101票)失掉按柜金。

3.對比2013年505選績:民聯(安華)37090票、國陣25369票,多數票11721。當時投票率88%,意味著這次的選民比上次少了13%。

4.無獨有偶,兩天前投票的云冰選民也少了13%,多數票8895張,和旺阿茲莎的多數票相近。

5.不同的是在云冰支持巫統的選民減少,支持回教黨的選民沒有減少,而在峇東埔補選兩方的選民都減少;民聯少了6774選民,國陣少了3894選民,但雙方依然保持59:41的支持率,意即沒有出來投票的選民比例是一樣的。

6.雖然兩黨的票數皆少了,投票率降低了,多數票也少了,廢票和獨立人士的得票卻多了,整體上雖微不足道,但值得注意。

廢票從308的110張增至該年補選447張,505有672張,今次843張。獨立人士得票從2008年補選的92張,增至505的201張,至本次補選367張。

7.依據選績,可以做以下的結論:

i)回刑法沒有顯著影響這次的投票模式。有人說華裔選民回流國陣,從上述數據顯示,不見得。

ii)不管國陣如何派糖或搬出“不發展”論,民聯支持者依然不為所動,就算不是旺阿茲莎上陣,相信他們仍會投民聯一票。

iii)廢票和獨立人士票增加,顯示有少部份選民已對幾次的選舉感到厭倦(兩次補選),而做無聲的抗議。

iv)回教黨無需傲慢,今後可以表現得更謙卑一點。它現在可以察覺:回教黨需要民聯,但民聯未必需要回教黨。

Thursday, 7 May 2015

身兼國州議員,她不是第一個

今天輪到檳城峇東埔國席補選,旺阿茲莎再次代夫上陣,面對一名國陣一名人民黨和一名獨立人士的挑戰。

旺阿茲莎剛在去年三月中選為雪州加影州議員。

所以有人質疑,如果她在峇東埔勝出,加影在南峇東埔在北,身兼兩區一州一國議員的她要如何兼顧?

兩地的確相隔太遠,據說是370公里。

如果阿茲莎贏了,身兼國州兩席的議員,她並不是第一個。

一向以來,身兼國州兩席的議員,隨手拈來,朝野皆有,本州不少,在半島更是普遍。

不止如此,聽說有些地方一些國州議員也身兼市議員,真叫人大開眼界。

這代表什麽,是蜀中無大將,朝野政黨皆缺乏人才嗎?

這個現象,似乎在民聯比較多,如林冠英和阿茲敏便是。他們還是首長和大臣,就算不把黨職算進內,他們真的兼顧得了嗎?我很懷疑。

議員身兼國州兩職,還可勉強接受,但昨天提到也是我國駐美國大使的云冰前國會議員賈瑪魯丁,我就覺得不可思議。

我上網去查資料,賈瑪魯丁自1990年以來便一直是云冰國會議員,他在接下來的六屆大選都沒有輸過,之前他曾擔任國能主席。

但他在2009至2012年被委任為我國駐美國大使,那時他還是云冰國會議員,他并沒有爲了出任美國大使而辭去國會議員。

即是說,他在那三年期間身兼大使和國會議員兩職。他如何兩者兼顧?

我很好奇,那段期間,平時他是待在美國的大馬大使館,等到國會開會的時候再飛回來嗎?那他平時不用回去選區照顧他的選民的嗎?

當然你可以說,這些哪需議員們親力親為?他們都會雇請助理代勞。

如果這個說法可以接受,那旺阿茲莎到峇東埔就不成問題,比較加影和峇東埔只相隔370公里,哪裡會比美國和我國的距離來得遠?

雖然可以接受,但我認為這個做法不值得鼓勵,包括身兼國州議席兩職,除非你說黨里沒有其他人選那就無話可說,但這不也反映黨里人才不足嗎?那可不是一個好現象呢!

提到兼職,就不能不想到兼職財長的納吉首相。

際此國家經濟財政一團糟的當兒,就算他不想辭去首相職,至少也要辭掉財長職吧!

眾所周知,首相兼當財長做法,是敦馬那個時代搞出來的,自後阿都拉和納吉都學到他的作風,在當上首相後也兼當財長一職。

雖說他們同時委任了多名第二財長和副財長,但大權仍在首相本身。

敦馬雖是醫生背景,老實說他生性聰明,對財政還有一手。

接下來的阿都拉念的是回教研究,不覺得他懂經濟,更甭說懂得理財。

現在的納吉,他的業績已是“有目共睹”,一個1MDB衍生出的種種疑問,至今仍然無法提出有力的辯解和說服力,其他的就更不要說了。

兩周前,他還上電視搬出他的ETP成績,在這個時候,誰還會去相信只有紙上數據卻沒有實際成效的ETP啊?

首相兼任財長,就好如公司的CEO也兼任財務經理、社團主席也兼管財政一樣,這其中的利益衝突太明顯,一點都不恰當。

更糟糕的是,自從敦馬開了先例,許多州屬也有樣學樣,首長或大臣也掌管州財務。

如本州首長慕沙即兼任州財長職。

不止國陣州如此,民聯州也無法倖免!

想不到,朝野人才缺缺,逼得人人皆需身兼數職,至於兼不兼顧得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Wednesday, 6 May 2015

云冰補選要告訴大家的10件事

1.云冰國會議席補選選績如下:哈山阿里芬(巫統)獲23796票、納茲里阿末(回教黨)獲14901票,前者以8895多數票勝出。投票率73%。

2.對比2013年505選績:賈瑪魯丁(巫統)30040票、回教黨候選人奴麗達得14926票,多數票15114。當時投票率為86%。

3.意味著這次的選民比上次少了13%。云冰有53294選民,這13%化為人數是6928人。

4.雖說國陣仍然勝出,所獲選票其實比上回少了6244張(23796-30040),多數票也少了6219張(8895-15114),這些消失了的選票,是否就是那些沒有出來投票的13%選民?

5.若是的話,那表示他們并沒有轉為支持回教黨。那他們要告訴國陣什麽?他們依然支持國陣,他們只是不認同GST,在做無聲的抗議嗎?

6.回教黨將敗選歸咎於低投票率。其實,回教黨落敗與低投票率無關,因回教黨的支持者依然對回教黨忠心耿耿,選票只比上回少了25張(14901-14926)。就算投票率提高,所增加的選票只會去向國陣那里。

7.有報導說選績顯示選民拒絕回刑法,不見得。說選民拒絕回刑法,可能是依據有報導說這次的華裔選票回流國陣。報導是指幾個華裔比較集中的投票區,但多數票只在30至200多張,我覺得對整個選績影響不大,畢竟這裡仍然是個馬來選區。

8.云冰座落在彭亨,納吉首相來自彭亨,成績大不如前,這點倒是值得納吉關心。

9.希山說,重要的是國陣還是贏了。這樣說,等於不願面對事實。

10.離題一下。云冰會有補選,是因為原本的國會議員賈瑪魯丁在出席納吉女兒婚禮的回途中直升機失事身亡。賈瑪魯丁也是大馬駐美國特使,原本以為他是當特使期滿後才參與505大選的,原來他也一身兼任兩職。但我無法想像,他如何兼顧美國和云冰兩邊的職務?

Tuesday, 5 May 2015

華人收入高 孩子少 還超級怕輸

有時我在想,從政者是不是應該都去上一堂改善說話技巧的課,那就不會常常說錯話?

繼之前有意無意說錯話的農長伊斯邁和副財長阿末馬斯蘭後,消費部長哈山馬力週末忽然又語出驚人,說雲冰(Rompin)補選成績將反映人民是否接受GST。

他的意思是國陣一定會贏,證明人民接受GST嗎?那萬一國陣輸了呢,豈非證明人民反對GST?

那他是鼓勵人民反對GST還是證明人民支持GST?

人民反對還是支持GST,其實大家最心知肚明不過。部長這麼說,等於冒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可能會害國陣輸掉這個原本就屬於國陣的議席。

所以第二天副首相慕以丁趕緊否認,說補選成績非反映選民贊同GST與否的指標。

也許消費部長對此補選太過有自信了,但他這麼一說,豈非告訴人民:如果你不支持GST,那就投民聯一票?所以說,這個賭注實在博不過。

同樣在GST課題上,讓我想起馬華婦女組主席王賽芝上周的“華裔最不該反對GST”論,沒想到一個星期過去了,有關風波還未平息下來。

雖然王賽芝過後否認她不是那樣的意思,《中國報》也刊登了道歉啟事(其實《星洲》也有報導,後來卻取下)。我讀了有關錄音內容,王賽芝的確有那樣說,所以我不明白為何《中國報》需要道歉。

也許王賽芝的原意是要安慰華裔,說華人收入高、孩子也生的少,落實消費稅,對華裔負擔不大,所以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

但這真是事實嗎?華人里難道沒有窮人嗎?華人孩子一定生的少嗎?就算收入高孩子少,難道這就是不該反對繳GST的理由嗎?別忘了華人大都有還所得稅啊!

這個國家,爲什麽凡事一定要從種族角度去看問題呢?這是不是凡種族政黨的一個通病?

而且王賽芝這麼說,間接就是告訴大家,馬來人付的消費稅比華人多。

英文報就是這樣報導,包括《當今大馬》英文版,相信巫文報也是一樣。

我在社交媒體已經看到馬來網友對王賽芝的言論表示不滿,可見王賽芝這番言論兩面不討好,以後發言真是要先三思才行。

不久前,才有宗教司辯說回教徒應該豁免GST,因為他們已經繳付回教的zakat;如今經王賽芝這麼再提醒,豈非多給他們一個豁免GST的理由?

說到兩面不討好,倒叫我想起《伊索寓言》里一則關於蝙蝠的故事。這隻蝙蝠,在鳥群里自認為鳥類,在獸群里就說自己是鼠類,結果當雙方都發現它的詭計時,大家都不再歡迎它加入它們的圈子。

在我國,不乏有這樣的人。

也有一種忘本的人,最典型的便是不斷批評華人為超級怕輸民族(ultra kiasu)的鄭全行。

連巫統領袖Syed Ali Alhabshee都忍不住說他是爲了討好馬來族群,是個要表現得比馬來人更馬來人的華裔回教徒。

可以瞭解爲什麽他會有那樣的表現,就像半島一些時常出來鬧事的馬來人,他們其實是印裔回教徒,就是所謂的嘛嘛,並非真正的馬來人。

根據我國憲法,只要符合三個條件,你就是馬來人;所以這些人時常要出來表現,比真正的馬來人更馬來人。

我很奇怪,既然他這麼討厭華人,爲什麽他還要保持他的「鄭」姓?他整天在種族課題上煽風點火,爲什麽警方從不找他問話?

昨天他又說話,提醒馬來人說,如果布城落入反對黨手裡,國家就會增加更多的養豬場和夜總會。

他還自誇說敦馬曾邀他加入土權,但被他拒絕了。

這位華裔回教徒這麼憎恨華人,以身為華人為恥,不知是否在童年時期留下可怕的陰影?

日前他再語不驚人死不休,建議欲競選國州議席者的SPM馬來文必須取得至少優等成績。

如此荒謬建議,竟然也獲得選委會主席阿都阿茲回應說:準備研究此建議的可行性。

如果成行,選民以後要根據什麽來投票?選賢與能?還是選很會考SPM馬來文的候選人?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