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9 January 2014

馬上有錢

有「馬」字的新年賀語其實不少,隨手拈來就有:馬到成功、一馬當先、龍馬精神、金馬奔騰等都是。

但,今年最勁爆的新年賀語大概是「馬上有錢」。

網絡還有鈔票疊在馬背上的配圖。

剛看到這句賀語和配圖時,心想怎麼這樣俗氣啊!

逐漸適應了後,倒覺得今年用這賀語也蠻貼切,經濟不景氣,人民的最大願望,不就是馬上有錢好過年嗎?

網友們的創意無限;從馬上有錢,原本的「馬到成功」也演變成「馬上成功」,還延伸出「馬上有對象」給未婚男女。

這就讓我想起小時候過年時常聽到的一首歌:

“過了一個大年頭一天,我給我那王小二來拜新年,冒着風,冒着雪,渡過江來越過山,唉呀依呀嘿......”。

好多人都說今年絲毫沒有過年的氣氛,不就像“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嗎?

一年又一年,讓人感覺光陰似箭,讓我想起有句成語「白駒過隙」,也是形容時間過得很快,就像快馬穿過一道狹窄的縫隙那般的快。

莊子說:人生天地之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人生只是忽然而已,莊子說得真好。

原本,今天我想到的題目是「馬首蛇尾」的。

你沒有估錯,其實沒有這樣的成語,是我將兩句成語二合一,故有了「馬首蛇尾」。

兩句成語,一個是「馬首是瞻」,另個是「虎頭蛇尾」。

蛇年已來到了尾聲,接著迎來馬年,正是「馬首蛇尾」交接的時刻。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看到政府做事,感覺真的「虎頭蛇尾」。

納吉成立了多少委員會特工隊,好像都沒有報告出來,最後都不了了之。

好如前年宣佈成立的非法移民調查皇委會,拖了一年才從去年頭開始“動工”,偏偏遇上蘇祿份子入侵事件,結果皇委會延期又延期;好不容易聽證會終於結束,卻說報告趕不及在年尾出爐。

如今的期限訂在今年三月尾,但報告會不會對外公佈,還是列為官方機密文件?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我會這樣認為,是因為我想到38年前的「六六事件」,便是包括當時首長敦法和4名內閣部長在內全部11人罹难的空難事件,當時的調查報告出來後,即被列為機密文件,沒有對外公佈。

這當中,有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此舉更加深了人民的懷疑。

納吉高調宣佈成立最後沒有下文也沒有結果的特別委員會何其多。

立即就想起由11名高官組成的KPFZ調查特工隊。兩位前交長林良實和陳廣才都先後獲判無罪了,主席都退休了,可見這個特工隊根本沒有投入工作。

另一個便是前年成立檢討石油開採稅的特別委員會。不久前吉蘭丹還質問聯邦政府檢討的結果如何。

東馬兩州也別寄望聯邦會主動提高兩州的石油稅率了。

單看這兩個例子,就可見我們的領袖做事是如何的「虎頭蛇尾」,還說什麽Janji DiTepati,這些都是空洞的口號,人民就不必當真了。

進入馬年,「馬首是瞻」,希望這只馬首,不是納吉當初喊得轟轟烈烈的「一個大馬」。

近來好像沒有聽到他喊這個口號了。

不久前,他還說要把加強人民團結放在首位呢!

說歸說,未見他對最近國內那些極端NGO份子的野蠻無理的舉動作出斥責,根本是放縱他們胡作非為。

是的,口號喊得再多,卻沒有實際誠意的體現,那是沒有意義的。

孔子早就告訴我們了,要判斷一個人的正確方法,不是聽其言就信其行,還要觀其行,看他有沒有做到再來相信不遲。

所以古人也有說一句: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你再怎麼裝腔作勢,時間久了,人家就可以看出你有沒有實力在。

你再怎樣虛情假意,日子久了,你必會露出你的本性來。

拉拉雜雜沒有重點說了那麼多,也在此隨俗一點,順祝大家:馬上有錢!

馬年見!

Tuesday, 28 January 2014

公正黨必先自腐 而後被巫統擊敗

權力鬥爭,導致權力腐敗。

我看到公正黨里的權力開始腐敗。

曾經分析本州過去為何會有所謂的九年鐘擺效應,那是因為當新政府上臺,新官上任,唯民是從,通常會做得很好;但到了次屆,傲慢自大的心態就開始浮現,變得唯我獨尊,再也不把人民需求放在心上,結果在下屆大選就只好將政權拱手與人。

國陣在半島執政50年,權力腐敗態度傲慢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但一些民聯州政府進入第二屆,一些成員的傲慢心態就漸漸浮現,難道想步本州過去政府的後塵乎?

當然我不能一竹竿打翻全船人,畢竟還是因人因黨而異,例如回教黨就自1990年執政吉蘭丹至今20多年,連續贏了七屆州選。

如果沒錯,在民聯成員黨中,回教黨議員跳槽例子大概是最少。

行動黨在霹靂被許月鳳開了先例,實在可惜。

這些年來,跳槽議員人數最多的,反而是來自公正黨。

這也難怪,畢竟公正黨里的成員很多都是前巫統黨員。

人性使然,政客的心態不會因為換了政黨而有所改變。的確,你可以從一些公正黨議員身上,隱約可以看到巫統的影子。

或者就因為這樣,民聯成員黨里,出現最多問題的,似乎也是公正黨。

像雪州的問題,不是今天才出現,我可以看到問題的癥結,不外是爭權奪利而已。

而身為公正黨實權領袖的安華,在此次鬥爭的動作表現,真叫人看了莫名其妙。

這點稍後再談。

首先要談這位突然辭去州議員職的李景傑,是不是欠了人民一個交代?

連州議長楊巧雙也沒有闡述原因而公佈李辭職,實在叫人失望。

報導說,李是阿茲敏阿里的人,他願意“讓路”以解決雪州公正黨的紛爭。

拜託不要利用人民利用選舉來解決個黨內的私人紛爭好不好?

好,坊間傳言是安華將上陣參與補選,勝出後取代卡立當雪州大臣。

天!安華何苦自我降格,不爭取做首相,只要做雪州大臣?

當然安華卡立兩人都否認上述傳聞。

那安華就沒有給予一個爲什麽要親自上陣的很好理由。

李景傑沒有給理由那也罷了,但貴為反對黨領袖的安華也是這樣的水準嗎?

安排李景傑辭職然後由安華親自上陣,好吧,就算安華勝算很高,有中選的把握吧,難道安華甘於只當一名普通的州議員或行政議員,繼續由卡立當大臣?

我覺得這個可能性非常非常低,低到近乎等於零。

因此,安華為何否認,難道他背地里另有安排?

古人有句話:“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民聯若因為公正黨此次的內部紛爭最後失去雪州政權,那可正中國陣尤其是納吉下懷。

對納吉來說,那豈不所謂的“得來全不費工夫”?

還是,當前的是是非非,正是國陣在背後精心設計,公正黨中了國陣的離間計?

納吉不是說過,國陣將不計代價掙回雪州政權?

物必先腐而後蟲生,公正黨必先自我腐敗而後才能被巫統擊敗。

看來,公正黨內部問題再不解決,最後將敗在自己人手上,而非巫統。

當下袖手旁觀笑得最開心的,當屬巫統無疑。

Monday, 27 January 2014

現在大選 國陣輸定

我國人才外流真的太嚴重,嚴重到連我們的領袖素質也愈來愈差,每天盡說些笨拙的話。

上周發表“RON95只讓窮人使用”言論的直轄區部長安南,在短短24小時卻由凱里代他否認他說過那樣的話。

再隔24小時,他又說他發表的那番言論不是暗示政府將廢除汽油補貼。

他不再否認他有發表“RON95只讓窮人使用”的言論,他只否認他曾暗示汽油補貼將被政府廢除。

與其同時,首相納吉也補充說,政府不會取消汽油補貼。

但是,之前人民只針對安南“窮人論”的說話,并沒有人指他曾說汽油補貼將被廢除的談話,他否認錯了課題吧!

你看,我們的領袖什麽不好學,就是學到了如何轉移人民視線。

但他接著的言論就不打自招。他接著說,他早前的言論只是要說明政府補貼必須讓有需要的人民受惠,貧窮的人民必須獲得補貼。

好,那在汽油補貼方面,請告訴人民,你如何分別窮人和富人吧!

上周我就質疑,為何這位直轄區部長也管起消費部長的事務來,沒想到我們的內長阿末扎希也不甘示弱,也要參與一份。

週末的時候,這位內長透露,警察將假扮顧客,到商店超市監督物價,避免商家牟取暴利。

治安已經這麼壞,警方不先致力把治安搞好,卻去拿消費部門的工作來做,難道天下無賊,國家已經太平,警察因此無所事事了嗎?

還是,這又是領袖轉移人民視線的一種手法?

忽然間,國家領袖忽然格外重視物價高漲的課題來,我還是老問題:爲什麽不是往問題的源頭著手,而是僅僅針對商家們呢?

讓人民以為商家才是罪魁禍首,這不也是轉移視線的另一種手法嗎?你怎騙得了人民,真正的禍首是政府呀!

州消費部長再娜說要辦個「價格合理商家獎」比賽。

覺得這個做法不止虛偽而且好做作。

這樣就能阻止物價上漲嗎?

統計局公佈去年12月通膨率達3.2%,是兩年來最高。

看,2014年未到,通膨率就預先升高了,進入2014年,通膨率會不會沖破2008年的4%記錄?也就是阿都拉將國內油價劇漲80分的那年?

只有不懂經濟的人,才會做出那麼笨拙的決定。看來,納吉并不比阿都拉聰明,偏偏兩人都要兼任財長職,真是人民的不幸!

我想,我們又回到了笨拙的一年。

而且,這還不算是最笨拙一年,到了明年2015年,當消費稅開始實施的時候,通膨率恐怕要創新高了。

這豈非官逼民反的活生生例子嗎?

難怪當過我國財長的達因和敦馬還有其子慕克力都不約而同直說:如果現在大選,國陣肯定輸掉。

暮鼓晨鐘已經響起,納吉首相聽到了嗎?

Friday, 24 January 2014

RON95不賣有錢人?

國能去年淨利46.14億,對比前年44.19億增長4.4%。

2014財政年首季(至去年11月30日止)業績剛出爐,淨利按年增長22.56%至17.35億,對比前年同期14.16億。

現在我想問我們的能源部長麥西慕,調漲電費的“津貼合理化”制度合理在哪裡?

我要問我們尊貴的部長,因為國能已經表明電費調漲是政府做的決定,與國能無關。

高官們說不是電費調漲,而是補貼減少。

既然是補貼減少,而國能仍取得可觀盈利,那國能理應還能吸收津貼成本這部份,為何還要將成本轉嫁給人民?

說調漲電費是爲了提升電供服務水平,那更是荒謬的本末倒置和變相勒索。

你不先提升你的服務水平,還不知恥的調高收費?

如今電費提高了,州民卻遭遇另一次的大停電,沙電是國能子公司,告訴州民說停電不是沙電的錯而是IPP的錯,電費不會因此打折,也沒得賠。

你看,我們的官吏就是如此的傲慢無禮,人民還要如此忍受下去嗎?

今天還讀到另一則氣聞,還是與補貼有關,也可見高官們是如何愈來愈語無倫次,不知所云。

直轄區部長安南說,爲了收緊政府開銷和確保補貼不被濫用,五或六月開始,只有窮人可以打RON95的汽油。

說這樣的話人,可知他有多弱智?

首先,這位直轄區部長,怎麼也管起消費部長的事務來?

難道是因為直轄區在大選時大都被民聯贏過去了,所以直轄區部長無事可管,也管起別的部門事務來?

第二,你要如何區分窮人和富人啊?以他的收入還是以他的座駕爲準?

再來,多少收入才算窮,多少才算富啊?

你確定真的行得通嗎?

敦馬說的沒錯,國陣真是鬧人才荒,所以才會不斷有這種無厘頭的論調和建議,真叫人民搖頭歎息。

* 最新消息:凱里說安南否認有說過上述的話,還叫媒體不要無中生有。

這就奇了,如果安南沒說,怎麼各大英文報都做同樣報導呢?

Thursday, 23 January 2014

停電不賠 水費不漲

沙電力董事經理阿都拉薩說,根據特委會的初步調查,上周五發生的全州大停電不是人為破壞,而是技術問題。

沙電力也不會賠償用戶,因為造成大停電的是實邦加聯熹的IPP發電廠,沙電力本身也是“受害者”。

而且,阿都拉薩說,目前為止,也沒有用戶要求賠償。

那他的意思是,如果有用戶要求賠償,沙電力就會考慮?還是就算有用戶要求賠償,沙電力也不會考慮?

如果沙電力有誠意的話,那就應該主動作出賠償,例如在電單上給予折扣,而不是以沒有用戶提出申請為理由,那也太不專業了!

覺得沙電力如此推卸責任很不應該,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畢竟用戶不是向IPP購電,而是沙電力;用戶有權利要求沙電力賠償損失,沙電力如果認為本身也是“受害者”,那本身應該向IPP要求賠償啊!

話雖如此,覺得用戶獲得賠償的機率等於零,因為這50年來,從未聽過沙電力曾因為停電而賠償用戶,這次也不會有。

不是說過了嗎?州民生性善良,一向逆來順受,領袖也不會為州民積極爭取應得的權益,所以才會被首相喻為“定期存款”。

沒為人民積極爭取也罷,聯邦能源部長麥西慕來自沙巴,在調漲電費事件上,本州漲幅卻比半島漲幅高。這是什麽邏輯?

如果沙電力不願賠償,那是否應該將電費調漲一事押後,直至服務改善為止?

因為區域性的停電問題仍然未獲解決。

麥西慕是沙團結黨署理主席之一,其主席百林是州基設部長,同樣不懂體恤民意,也向州內閣建議調高本州水費。

在昨天的州內閣會議上,建議不被通過。首長慕沙說:此舉是爲免增加人民負擔。

慕沙的用意或許是,既然州民對電費調漲不滿,偏偏此時又發生停電事件,為安撫民心,那就將水費調漲一事先暫時押後吧!

對!際此百物騰漲人民陷於水深火熱的當兒,州基設部長卻還要火上加油,真是於心何忍,我們的州領袖,你們如何對得起人民啊!

Wednesday, 22 January 2014

貧富差距 我國排第二

昨天提到納吉不是KR1M概念的創始者。

KR1M的全名是Kedai Rakyat 1Malaysia。

本州在人民黨時代,那時的首長哈里士就曾在全州各地設立了「人民商店」(Kedai Rakyat),與納吉首相目前成立的KR1M異曲同工。

除了「人民商店」,當時的政府還成立了不少州立機構。

大家可能意想不到,沙巴醫療中心(SMC)即是其中一個,可惜因為經營不當,後來被私營化,該位於里卡士的建築物後來被聯邦收購,改成「婦孺醫院」。

SMC在大業達邁區再建另一家醫院,幾年後再賣給聯邦政府,改成中央醫院(QE)的分院(QE2)。

SMC又買下QE2前面的一塊地建醫院,SMC本身後來卻賣給了KPJ醫院,最近剛剛落成營業。

可見SMC原本就有意在醫院建竣後再賣,可能KPJ出價較高,否則新醫院再賣給聯邦政府做QE3也說不定。

這些是題外話。

今天要說的是,其實,在副首相慕以丁上周三宣佈內閣成立「解決生活成本特別委員會」以監督國內物價前,本州政府恰巧早在一個星期前,即一月八日,也宣佈成立了一個同樣負責監督州內物價與服務收費的委員會。

不同的是,聯邦的特委會只監督物價(根據媒體報導),而由州成立的委員會除了監督物價也將監督服務收費是否合理。

首長慕沙說,以州消費部長再娜為首的州委員會將與聯邦貿消部“聯手嚴打操縱市場物價牟利的「中間人」。

我對首長指的所謂「中間人」(middlemen)很好奇,不知首長指的是何人?

今天報紙刊登有關沙巴巫青團成立監督物價特工隊的報導,後者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有「中間人」因從中牟取暴利而造成了物價高漲。

也很奇怪的是,巫青團不再提一馬商店的物價賣得比普通商店貴的事,反而是將「中間人」當成罪魁禍首。

是不是因為民聯借題發揮,而絕口不再提?

不過,誰會是這些「中間人」?應該也把他們掀出來才是,而不是信口開河。

與其說有「中間人」,我倒認為的確有商家拿藉口乘機坐地起價,尤其是一些必需品,根本是趁火打劫。

但是,真正的罪魁禍首還是宣佈統制品漲價的政府本身,牽一髮而動全身,才會造成商家一哄而起,有樣學樣。

上回提到國家貧富懸殊現象,尤其是在沙巴,除了貧窮率難減,貧富懸殊愈趨嚴重。

今天就讀到,根據亞洲發展銀行研究報告,說我國是財富分配最不均勻的國家之一,貧富懸殊現象,在亞洲國家排第二(中國第一)。

這樣的排名不是很光榮。

幾天前,首相還在為“津貼合理化”政策辯護,說此舉是爲了讓國家成為「高收入國」。

我懷疑納吉是不是將高收入和高物價混淆了?偏偏高官不說物價漲,而說是津貼減,但那不也等於變相讓物價漲嗎?

如果物價漲的幅度與速度還快過薪水的漲幅,那人民的收入是漲了,但實際的消費能力卻跌了,薪水永遠追不上物價,那還可稱為高收入國嗎?

首相只在意在數字上,不在實際。

我的猜測沒錯,他以為讓物價高漲就能更快成為高收入國。

他口口聲聲說今年的經濟成長可達5%-5.5%,如果物價普遍高漲,達到這個成長率並不出奇,但若將通膨率也算進去,那就未必是實際的成長率。

簡單舉一個例,假設今年通膨率達4%,那經濟成長率實際上只達1%-1.5%。

人民的生活成本高漲,生活品質卻跌了。這就是我們要的一個高收入國嗎?

Tuesday, 21 January 2014

從 Ops Harga 說到「一馬商店」

政府果然坐言起行。

上週三,副首相慕以丁甫宣佈成立一個「解決生活成本特別委員會」,“以解決國內物價與生活費上漲問題并減輕人民負擔”,昨天,貿消部就在全國同步展開「2014價格行動」(2014 Ops Harga),“直至食品價格情況穩定為止”。

貿消部長哈山馬力說,全國共有1800名執法人員和1100名價格檢查官參與這項行動,平均每州動用到的人力達223人。夠效率吧!

原來,“解決國內物價與生活費上漲問題”的方式,就是走入民間檢查商家小販們有沒有亂起價。

部長還親自出馬呢!

但,貿消部此舉,根本就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許人民點燈”啊!

而且,這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嗎?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法啊!爲什麽不從問題的源頭下手呢?

這個「2014價格行動」將進行多久呢?難道這些執法人員天天都要去檢舉嗎?

報導說執法人員只查物價,那服務行業的收費,是否也要一併調查呢,又該從何下手呢?

前幾天讀到半島的大馬醫藥協會(MMA)要求政府批准調漲收費,說醫生收費自2002年以來,已經有10年沒有調整了。

我這才知道,原來我國私人醫生不可亂收費,他們要根據一個收費架構,而且這個架構是要經過政府批准的。

我不知本州醫生有沒有本身的醫藥協會,因為,本州情況好像不是如此呢!因為這裡的醫生收費早就已經調漲了,而且漲幅還不小呢!

像這類服務領域的收費,「2014價格行動」是否也要進行調查呢?

是的,眾所周知,東馬與半島的物價都不一樣,多年前聯邦就說要將兩岸的物價統一,但多年來除了油價統一外,其餘也只是在“只聞樓梯響”階段。

說到油價統一,東馬人民更有理由生氣,因為一向來本州油價比半島便宜兩分(砂州一分),但自阿都拉時代將油價統一後,竟然是東馬“漲”至與半島一樣價錢。

物價統一,反而先讓半島人民受益,州民要求較高的石油稅也不果,你說氣不氣人?

去年,當聯邦將「一馬商店」(KR1M)引進東馬,開設了54家「一馬商店」的時候,當時的貿消部長伊斯邁沙比里說是“一個大馬一個價格”,即東西馬物價統一的落實。

但在上個星期,根據沙巴巫青團對本州幾家「一馬商店」的初步調查,這些「一馬商店」不止沒有和半島的「一馬商店」物價統一,還比州內其他商店賣得貴!

更令人震驚的是,潘儉偉揭露,這些「一馬商店」每家平均獲得政府153萬元的津貼,比起半島「一馬商店」的每家平均47.1萬津貼還多出106萬或3.3倍!

這還不止,除了個別「一馬商店」每家153萬元的津貼,政府還撥出2.79億推行「價格標準化」計劃,以確保東馬價格比較廉宜,而沙巴從中得到的款項是一億元。

不懂這「價格標準化」計劃要如何推行,誰又去監督有關計劃?還是,最後這些撥款等同丟入大海?

政府給予津貼的本意是要它們將物價降低,沒想到物價不降也罷,還賣得比市價高!如果這些商店還虧本的話,那就大有問題了!

至今還未讀到這些商店的回應,不懂它們要如何自圓其說?

其實,說到「一馬商店」的概念,納吉並不是創始者;早在本州人民黨時代,首長哈里士就曾設立了「人民商店」(Kedai Rakyat)。

據說由於管理不當,這些商店都是虧損連連,最後隨著人民黨下臺,這些商店也無疾而終。

同樣,如果「一馬商店」只被利用來通過津貼方式利益朋黨的話,相信也會長久虧損的。

剛剛讀到首相爲了辯護他的「蕹菜論」,說政府有必要推行“合理化補貼政策”,因此必須減少給予人民的補貼。

他舉例說,今年的490億津貼預算,220億元就已經用在汽油上。

他沒有提的是,還有那些只利益少數人的朋黨津貼,是否更應該取消?

畢竟汽油津貼可以利益全民,而非只讓那少數人受益啊!

首相是否把重點放錯了呢?

最近就有人爆料說,首相其實沒有讀完大學,當年因為父親敦拉薩去世,他不得不趕回來,戴著父親的光環,從此在政途上一帆風順。

首相是否應該慎重考慮另覓財長人選呢?

Monday, 20 January 2014

本州大停電事件

本州面對停電多久?可以說,幾乎從我有記憶開始到現在,停電問題從未解決過。

也許你會問:有沒有這樣誇張啊?

一點都不誇張。

記得小時候住在小鎮,還沒有電供的時候,到了晚上,家家都要用大光燈。

大概是進了中學吧,才開始有電供,但也只是在晚上而已,一旦停電,大光燈還是得派上用場。

後來來了亞庇讀書,發現亞庇雖然貴為首府,停電事件仍然頻頻發生。

當年曾寫了一首詩《沙巴停電事件》,時隔30多年,裡邊所描述的,至今依然沒有多大的改變。

不要說國家獨立50年,就拿這30多年來說吧,本州電供服務完全未見改善,州民仍然可以容忍下去,真是難以理解也!

難怪首相將本州比喻為「定期存款」,取之可也!

數年前,沙電力不是說要減少本州的停電指數(SAIDI)嗎?

據說當年的停電指數高達4000分鐘,但在三年前已經成功降至700分鐘以下。

而沙電力目前的目標是在2015年前降至200分鐘。

但是,這個SAIDI(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ndex)的計算法是相當具誤導性的,它是以各地停電時間乘以各地用户人數總和除以全州用户人數。

Sum of all customer interruption durations/total number of customers served.

這樣的平均化,已把實際的停電時間大幅降低,因為停電多是地方性的,你怎能拿全州用戶來平均化,然後說停電時間只有幾分鐘?

不過,上星期五,本州就真的來了個全州性大停電,詭異之處,是沙電力竟然查不出停電原因,而需要宣佈成立一個「特別特工隊」來調查。

哈!事有湊巧,那兩天前,副首相慕以丁也剛宣佈成立一個特工隊,以調查我國物價升漲問題。

看來,本州也學習到了聯邦的“特點”,凡有事情發生,就成立一個特工隊調查,然後慢慢的人民就會淡忘,事情也漸漸不了了之。

為何全州各地不約而同地一起大停電?看來事非尋常,所以沙電力才要特別成立一個特工隊進行調查。

難免令人懷疑是否人為的破壞?但誰會得空去做這種事?

有人質疑是否與上周在一夜之間在亞庇各地發生的48宗射擊事件有關?在該48宗射擊事件,至今未有嫌犯被捕,警方毫無頭緒。

也的確,48宗射擊事件,竟然沒有一名目擊者?這也太神奇了吧?

說離題了。說回本州停電指數。

隨著這次發生全州大停電事件,我大約算來,這SAIDI指數在一夜之間就飆升了至少360分鐘(停電平均6小時X60分鐘)。

既然是全州性的,所以我無需乘以全州用戶人數在除以同樣的人數。

(沙電力透露目前全州用戶人數是51萬戶。)

如果沙電力的目標是在明年年底達到200分鐘指數,那今年(上星期五只過了17天啊!)伊始,沙電力的KPI已經不及格了!

記得去年底,當來自本州的聯邦能源部長麥西慕說,唯有提高電費,電力服務水平才得以提升嗎?

為何本州漲幅17%比半島的15%高,這點就不要說了。問題是,今年一月一日開始,當州民被逼承擔更高電費的當兒,爲什麽卻發生了這場大停電?

所以我說,是不是應該先將服務水平提高,才能要求較高付費?而不是作如此本末倒置的傲慢說詞!

也有人說,既然國能無法改善本州電力服務,那州政府乾脆就將沙電力取回來自行管理好了。

其實,當年正是因為州政府無法提升州電供服務,才交給國能去管理,如果再拿回來,州政府有沒有能力自行管理呢?

我想,州政府有沒有自行管理的意願,而非凡事都得聽取聯邦,那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Thursday, 16 January 2014

慕以丁要減輕人民生活成本

輪到副首相慕以丁出場了。

他罕見地為首相的「蕹菜論」辯護,責怪反對黨蓄意炒作和歪曲首相原意。

他說領袖有責任向人民匯報物價。

我懷疑他有沒有讀到首相當天的言論。首相當天並不是向人民匯報物價,而是埋怨人民只會歸咎政府漲物價,但當蔬菜如蕹菜跌價時卻不感謝政府。

是人民因此將首相的「蕹菜論」炒熱,可不是反對黨。

每當有事,都要反對黨食死貓。有關這點,反對黨應該大表抗議才對。

可見民怨積壓太久,如今借「蕹菜論」課題發洩,如河口決堤,一發不可收拾,那也怪不得任何人。反之,政府應該自省才是。

跟著,慕以丁就宣佈內閣成立一個「克服生活成本的特別委員會」(Special Committee To Tackle The Cost of Living),解決國內物價與生活費上漲問題,以減輕人民負擔。

我覺得真是多此一舉。要解決國內物價與生活費上漲問題還不容易,只要從源頭著手就可以。問題的源頭在哪裡?不就是政府本身嗎?

要減輕人民負擔也還不容易,降低油電等統制價格就是。

如此容易的答案,哪需刻意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來研究和處理?最後會不會有個解決方案出來?還是像許多官方委員會那樣,只是成立一個名堂,究竟有沒有開會討論都沒有人知,慢慢大家就淡忘,最後就不了了之。

我前天提的PKFZ超級特工隊不就那樣嗎?

還有上周吉蘭丹政府向首相追討石油稅,是針對首相前年成立的一個石油稅委員會,至今也是沒有了下文。

所以我說,首相喜歡成立沒有意義的委員會,卻只有說沒有做。久了誰還會當真?

這個以副首相為首的拗口委員會,又能有什麽結果出來?

而且,這件課題,不是應該由消費部長去負責嗎?爲何卻是由也是教長的慕以丁負責?教育課題一大籮,慕以丁不如去處理教育課題好了。

Wednesday, 15 January 2014

其他產油國家做得到,「蕹菜國」做不到

說來也真令人莞爾。

幾年前,「蕹菜」被拿來比喻當時馬華兩位領袖「翁蔡」之搭配。

不久前,首相還揶揄馬華需要「政治偉哥」。

沒想到首相立即遇到如佛家說的「因果」效應。

因為,原本是馬華“專用詞”的「蕹菜」兩字,最近已轉讓給納吉首相。

週末的時候,首相因發表「蕹菜論」而在網絡“爆紅”,也“紅”到海外去,連國外媒體也針對他的「蕹菜論」競相報導,成了笑話一桩,比他之前的「少糖論」更令人笑。

從此,我國又有了一個新綽號,叫「蕹菜國」。

我不知首相在聽到了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回應,心裡會做何想?可能他也不會放在心上,就像這些年來,人民的心聲,他可聽進了多少?

他不是說人民只會怪政府漲物價,但物價降的時候卻沒人提嗎?

所以他就以“蕹菜”為例。

當然這也不是頭一遭,這些年來,前前後後,不也有部長叫人民甚麼漲價吃其他或在家自己種等等的“勸告”嗎?

這些高官,揮金如土,天天大魚大肉,如何懂得民間疾苦?

是的,人民就只能如此苦哈哈的過日子,自得其樂一番,但日子還是要過。

上星期和大家分享:和新加坡汶萊兩國比起來,爲什麽我國包尾。

尤其汶萊同樣是石油出產國,爲什麽汶萊人民無需繳稅,政府單靠石油治國,人民賺的都是淨收入,汽油還賣得比我們便宜一半,更沒有國債問題。

反觀我們政府,國庫快要空掉,國債已到了頂限,馬幣跌至新低,政府只想到取消人民補貼實施消費稅,要人民來承擔政府揮霍無度的開銷。

其實,不止汶萊治國有方,其實有不少的產油國,一般人民生活優渥,也享有不少的基本福利,尤其是一些中東國家也是如此,爲什麽一樣是產油國的大馬,情況卻與這些國家猶如天壤之別?

幾天前,就讀到位在北歐的挪威,由於其國行理財有道,其負責管理的主權基金,已讓挪威人民個個成了百萬富翁。

挪威也是一個產油國,在全球排名第七。

它也是全球最廉潔國家之一,排名第六。

爲什麽挪威可以做到,大馬做不到?

人民無法成為百萬富翁也罷,卻還要背負驚人漲幅的國債數額。

根據國行數據,今年國債將達5413億,這還只是預算而已,而根據過去慣例,到時候還會增加。

過去五年來,國債是以平均每年500億或每兩年1000億的數字增長的。

若加上估計1500億的潛在債務(contingent liability)的話,國債當下立即飆升到6900億元。

若除以2800萬人口的話,意即你我每人都要背負23,793元的債。

對許多人來說,一年都賺不到這個數字。

人民個個是百萬富翁,挪威政府如何做到?爲什麽我國做不到,還負債累累?

遠有挪威,近有汶萊,但對大馬人民來說,都是海市蜃樓,望塵莫及。

《每日蟻論》網站有篇文章寫得很棒,作者是黃奇生(Ng Kee Seng),建議大家過去讀一讀。這裡也不贅述了。

(建議大家讀英文版的,因中文版有些部份譯得不很正確。)


Monday, 13 January 2014

陳廣才也無罪釋放

我的預測沒有錯吧!

去年的預算案日,當林良實被控在PKFZ“欺騙內閣”案獲無罪釋放後,我就說陳廣才也將在他被控的“欺騙前首相阿都拉”案同樣獲得釋放。

果然,時隔三個月,控方今天在“參考”林良實案的裁決後,決定撤銷對陳廣才的三項控罪。

本來我以為三項控罪是指陳廣才當時所先後簽下的三封支持信,但,就和林良實的控狀同樣的奇怪,林良實是被控以“欺騙內閣”罪,而陳廣才則被控以“欺騙時任首相阿都拉”,兩宗案件都未提及關鍵的“支持信”。

之前的爭議是,兩位部長所簽的“支持信”,是否有“擔保”作用,結果控狀出來,一個是“欺騙內閣”,另一個是“欺騙阿都拉”。

不管是敦馬的內閣成員,或是後來的首相阿都拉,哪有那麼容易受騙?控狀豈非低估了他們的智慧?

不是我料事如神,而是兩人被告本來就莫名其妙,不明白爲什麽總檢察署會以欺騙罪來告兩人,結果就是如大家現在所看到的局面。

PKFZ再次成了另一桩無頭公案,大家皆大歡喜,沒有人需要為這筆從原本只有10億逐漸膨脹至46億再加上債務利息最後將高達125億元的債務負責。

如果沒錯,這PKFZ醜聞曾經過至少來自十造,包括警方和反貪會等的調查,最後一次是由首相納吉宣佈成立超級特工隊做最後一次調查,結果反而是這特工隊的調查不了了之。

國會的公帳會也曾對KPFZ進行調查,調查報告點名陳廣才和巴生港務局總經理馮慧珠在“沒有獲得財政部批准下擅自發出支持信而抵觸失信條文”。

之前,港務局本身也曾委任普華永道(PWC)稽查有關事件。稽查報告顯示“PKFZ成本在一連串管理不善、秘密交易、利益衝突及缺乏透明度的問題影響下,從18.45億飆升至46億”。

報告也揭露,“港務局根據前交長簽署的支持信履行其財政義務”。

還有“總檢察署未核實巴生港務局和KDSB之間的協議”。

可見問題的關鍵就在兩位交長簽署的支持信的“合法性”,但雙雙的控狀都未提到支持信,反而是奇怪的“欺騙”罪名。

難道首相和內閣成員都那麼容易受騙嗎?

不過,就算是以支持信提出控告吧,兩位交長可以辯說支持信並不等同於“擔保信”,沒有法律的擔保作用。

我想的確也是如此,部長簽發“支持信”,一對某些工程或計劃表示支持,那不是相當平常的事嗎?

如此一來,政府就是自打嘴巴了。如果沒有擔保作用,那財政部為何還要在債券到期時繳款給相關公司?而當時,港務局主席李華民已拒絕付款。

看吧,這就是官商勾結的另一例子,國庫就是這樣被坐吃山空的。

想一想,兩宗不可能的“欺騙案”,除了浪費大家的時間,也不知浪費了多少納稅人的錢。

http://www.guangming.com.my/node/47677

Friday, 10 January 2014

換政府也沒用?

進入2014年,我國經濟狀況會變得多壞?

這方面,我承認我是悲觀的。

相信接下來幾年,情況都不會有所好轉。

因為我們有一個KPI不及格的財長。

針對這,除了劉鎮東和拉菲茲有認真說出來外,其他人似乎連提都不敢提,真叫人納悶不已。

這一兩個星期來,但看到許多人抓著林冠英的賓士不放,反而首相夫人乘專機的事件卻絕口不提,豈非輕重不分,欺善怕惡?

當然林冠英的理由欠缺說服力,和鄭丁賢筆戰更是不智之舉,但一些人的口誅筆伐,好像“終於抓到你了”的那種“大義凜然”精神,似乎過頭了吧!

根據媒體報導,政府已有五架行政專機,為何還要租用一架空中巴士?裡邊的裝設叫人歎為觀止。

連敦馬都要說:可能現在的政府比較富裕。難道大家聽不出來嗎?

納吉剛上任的時候,叫人民改變生活方式。這五年下來,未見首相與家人以身作則,反而日趨奢侈。

舉個例子吧!首相繼子在美國的數十億身家,爲什麽沒人追問呢?

昨天,馬來報《Sinar Harian》辦了一個題為《第13屆全國大選後的經濟衝擊》的論壇(Economic Shock After the 13th General Election),拉菲茲在論壇上問得好。

他說,如果我國經濟真如首相說的有顯著的增長,為何政府要削減津貼,說再也沒能力承擔?

我想到首相和依德里斯兩人也不斷自誇ETP有如何的成功。

如果真的這麼成功,為何經濟仍然淒風苦雨,還要削減人民津貼呢?

拉菲茲說,最大的原因是政府理財不當和奢侈舞弊,不懂控制開銷所致。

當然還有與朋黨簽署的不平等合約,導致物價上漲。

身為財長的首相,是否應該引咎辭職?至少另委人才來當財長吧!

渣打銀行在一個匯報會上報告,馬幣會再下挫,今年次季將滑落至3.35元。

忘了是哪位部長還是誰,去年才說我國經濟成長靠內需,國債多是內債,而無需擔心馬幣下滑呢?

這些人,通通應該送回學校去上經濟課,才來談國家經濟吧!

不止如此,IMF也預測,國債今年將超越政府預定的55%風險水平,達58%。

到時候,財長會不會就將政府的預定水平提高,以將問題解決呢?

說回昨天的論壇,除了拉菲茲,出席者也包括國會公帳會主席奴嘉茲蘭(Nur Jazlan)。

他說,物價上漲是外在因素造成,政府不是禍首,換政府也沒有用。

他似乎忽略了,此次的漲價潮,始作俑者正是政府嗎?

另一名出席者是北方大學經濟學教授阿米爾(Amir Husin Baharudin),他提出了連鎖效應論,便是政府削減津貼將引發最少26項物品和服務領域價格飆漲。

是的,新年伊始,即讓在政府本身控制範圍內的統制物品齊齊漲價,這是最糟糕的做法,人民不叫苦連天都假。

也許政府早就有意要調漲這些統制物價,卻因顧慮到大選勝算而延至大選後才來實行,但也應該循序漸進才對啊!

也不要說什麽在ETP計劃下,政府成功為人民製造超過了100萬個就業機會。

這些就業機會,究竟在哪裡啊?

Thursday, 9 January 2014

1,300萬元和一塊土地如何經手三次?

怎麼沒人問起迪巴的近況呢?

如果你忘了迪巴是誰,他原是一名地毯商,據說他就是當年支付“掩口費”給私家偵探巴拉的中間人。

他去年出了一本電子書《黑玫瑰》,裡邊描述他與首相及首相夫人之間的恩怨情仇。

然後他說還要寫第二本,書名叫《Black Magic Woman》。

自始至終,首相兩夫婦完全保持緘默,未對迪巴的爆料作出任何回應。

他的第二本書沒有出版。

此後,迪巴就不再出現了,從此也就不再有有關他的報導,好像從人間蒸發,完全銷聲匿跡,仿佛這世上本來就沒有這個人存在。

昨天,拉菲茲在曝露一家Awan Megah公司為國防部興建國防研究中心(Puspahanas)事件時,提到了迪巴的Astacanggih公司,讓我再想起了這個人。

不過,拉菲茲曝露的重點,長話短說,便是Awan Megah無法在限期內完成國防研究中心工程,因此,國防武裝部隊基金會(LTAT)的投資公司莫實得(Boustead)預付給Awan Megah的1300萬元,可能已化為烏有。

Awan Megah的老闆是雪州巫統婦女組主席羅比雅,在上屆政府當過上議員。

根據去年Sakmongkol的描述,當年Awan Megah獲得Puspahanas合約,由於無法提供土地保證金(Land Bond),因此找到迪巴,羅比雅答應將其中200英畝土地賣給迪巴,代價是3000萬元。

那200英畝土地,便是沒有割名仍在LTAT名下的土地。

去年,在迪巴喊告後不久,莫實得就宣佈以3000萬元向迪巴收購Astacanggih,和1.3億向Awan Megah收購200英畝土地。

顯而易見,那3000萬元就是還給迪巴原先付給羅比雅的數目,迪巴說是他向科威特金融(KFH)貸款來的;而1.3億元則是收回那塊土地。

那200英畝土地不是已經賣給迪巴了嗎?若是這樣,1.3億元應該付給迪巴才對啊!

但是,莫實得已經通過收購Astacanggih付給迪巴3000萬元了啊!

那1.3億元豈非無中生有?

何況,那原本就是LTAT的土地,仍在LTAT名下,如今卻由LTAT子公司莫實得向Awan Megah購回,但Awan Megah原該已賣給了迪巴。

如此錯綜複雜的土地交易,是不是很古怪?

我對1300萬這個數字也很好奇,因為在去年,這個數字出現了兩次。

一次是在Sakmongkol的部落格,他說迪巴付給羅比雅的3000萬元是這樣子用的:

羅比雅       1300萬
政治獻金     800萬
法律費用     700萬
其他             200萬
總額           3000萬
                   =====

然後,拉菲茲還說他有文件“證明迪巴曾經繳付1300萬購買大批鑽石首飾給一名夫人,作為一項土地交易的回扣”。

那是分別三筆不同的費用,還是同一筆錢經過三個人的手?

其實,那又何止1300萬元?

國家的錢就是這樣子花掉的。你讀了痛不痛心?

http://www.themalaymailonline.com/malaysia/article/rafizi-despite-invalid-contract-umno-leaders-puspahanas-deal-still-on

http://sakmongkol.blogspot.sg/search?updated-max=2013-01-02T08:40:00%2B08:00&max-results=7

http://steppenwolf-kanghwa.blogspot.sg/2013/01/s131300.html

Wednesday, 8 January 2014

高收入國的低收入戶

大馬人口2900萬人,卻有770萬人可獲得BR1M?

這27.5%的比例高不高?

2900萬人口中,僅1300萬名是勞動人口,意即其餘1600萬人是靠這1300萬人養家活口。

若再以1300萬勞動人口計算,可獲這一馬援金的人口比例更高達59%!

意即根據BR1M低收入戶的定義,有多達59%的大馬人口經被列為低收入戶。

既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屬於低收入水平,如此的話,我很懷疑首相如何能夠帶領國家在2020年以前邁入「高收入先進國」行列?太不實際了吧!

所以我說,首相的理想和他的實際行動,兩者根本是兩回事。

還是,首相認為,通過派發BR1M,就可以將這些低收入戶變為高收入戶?

然後,他就可以將當下的漲價潮合理化,說一馬援金的金額已足以應付這些漲幅?

這豈不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難道他以為,將物價提高,就可以讓國家加速達到高收入國目標?

如果納吉真的那麼想的話,那他就真的如劉鎮東說的不懂經濟。

他不可能不知道津巴布韋的狀況吧!高物價可不等於高收入呢!

更何況還有超過將近六成的人口被列為低收入戶?

我如何知道有770萬低收入戶可獲一馬援金?

這是副財長阿末馬斯蘭幾天前透露的。他說,去年有680萬人申請一馬援金,而今年則有90萬名新的合格者。

兩者加起來等於770萬人。

他還說,今年預計發放的BR1M3.0總額45億,去年的BR1M2.0是30億,增加了50%。

我希望他不要說:預計明年的人數還會增加。

如果申請BR1M的人數繼續增加,意味著愈來愈多人收入不足,那可不是好事。

我始終認為,BR1M和高收入國,兩者是相悖的。

好如首相聲稱在ETP計劃下,政府已經為人民創造了多少百萬個就業機會,但你看到這些上百萬個的工作在哪裡?

爲什麽還有770萬個低收入戶需要領取政府援助金?

首相若真有誠意的話,就不要再把「高收入先進國」目標當做口號吧!

Tuesday, 7 January 2014

政府補貼普騰R&D

雖然普騰早在兩年前就已經被私營化了,讓人震驚的是,原來時至今日,普騰仍然獲得政府每年至少兩億元的津貼。

首相不是才說政府已經不能承擔任何津貼了嗎?

若要取消津貼,是不是應該先從這些朋黨津貼下手?

我說是朋黨,因為普騰當年是被多元資源(DRB)收購過去,而眾所周知,DRB老闆是賽莫達。

CIMB一篇報告說,若非靠政府津貼,普騰仍然虧損。

有關津貼,美其名為供R&D撥款,不也是另一種津貼嗎?

當年,國庫以每股5.5元脫售普騰給DRB,而當時普騰淨值高達9.8元,讓DRB執到“便宜貨”。

至今,政府還要每年提供津貼給普騰,這與不私營化有甚麼分別?

這樣的安排,讓人想起當年敦馬要達祖丁“私有化”馬航一樣。

難道賽莫達替代了達祖丁,成了政府(還是巫統)現在的商業代理?

雖然“私營化”,看樣子政府仍將普騰視為「國家資產」,就和馬航一樣。

既然這樣,當年為何允許普騰私營化,卻不許馬航私營化?真叫人百思不解。

可能和當年的馬航一樣,私底下還有什麽安排也說不定。

普騰繼續獲得政府津貼,這就與糖米等統制品私營化後仍然獲得津貼一樣,受益的其實是商家而不是消費者。

我倒有興趣知道,去年首相說取消白糖津貼,導致糖價漲了34分,今年會不會繼續獲得津貼。

各位可能一頭霧水,既然白糖津貼已經取消,哪還會有什麽白糖津貼?

就好如普騰所獲得的津貼一樣,受益的不是人民是商家。這樣說各位大概明白吧!

更甚的是,在國內購買普騰,人民還要付出比海外更高的價錢呢!

首相不斷提津貼合理化制度,何謂津貼合理化?如果直接讓人民受益的津貼不合理,那朋黨企業的津貼就合理嗎?

http://anilnetto.com/society/public-transport/proton-privatised-but-still-receiving-government-subsidies/

Monday, 6 January 2014

本州為何最窮?

上個月,讀到聯合國報告,說大馬在降低國家貧窮率方面取得了不俗的進展。

例如從1995年至去年期間,貧窮率從8.9%降至1.7%,城市貧窮率則從3.7%降至1.0%,鄉村貧窮率也從15.3%跌至3.4%。

但本州仍然是最貧窮的一州,從2009年的19.7%降至去年的6.1%。

除此之外,聯合國還有兒童貧窮率的數據。

報告說,我國成功將兒童貧窮率從1989年的29.3%降低至2007年的9.4%。

但是,沙巴的兒童貧窮率還是全國最高,在2007年高達31%。

相比之下,雪蘭莪兒童的生活水平乃全國最佳,兒童貧窮率僅占2%。

既是聯合國的數據,我想可靠性應該蠻高。

哈!首相還說沙巴不再是最窮的一州,因為我們已經趕上全國人均收入了呢!

對首相來說,我們當然不是最窮,因為我們是聯邦的定存。

他還說,最窮的一州是由反對黨領導的吉蘭丹州呢!

如今聯合國說沙巴仍然是最窮的一州,比吉蘭丹還窮,未聞首相有做出任何反應。

讓我想起,州官多年前也曾矢言要將本州貧窮率降至零度,看到上述數據,為何他們也默不作聲?

民聯州議員也未乘機會把這個問題提出來,白白錯過了這樣一個課題。

本州報紙更幾乎完全沒有報導,真是怪想像之一。

我想,州政府大概再也不敢隨便作出除貧的承諾。

首長之前把責任推給聯邦的KASIH計劃,說該計劃導致本州又出現新貧戶。

好吧,那再給五年時間好不好?本州有可能達到完全零度貧窮率嗎?

我想是不可能的。

其實,更大的隱憂不是貧窮率高居不下,而是貧富懸殊的現象愈來愈明顯。

至於本州兒童31%貧窮率,卻是州貧窮率6.1%的5倍。

可能你會困惑,孩子不是跟隨父母的嗎?為何兒童貧窮率還高過州貧窮率?

有關這點,聯合國沒有進一步解釋。

我的猜測有兩個原因。

一是貧窮人家的生殖率比一般家庭高,孩子成群,以人數算,假設每戶窮人家平均生五六個孩子,窮人家孩子的比率就自然比一般貧窮率高出五六倍。

二是本州的街頭兒童比他州來得多,他們多是外來移民留下的孩子,相信聯合國也把他們算進去,因而提高了貧窮孩童人數。

這些孩童,因為沒有機會上學,只能在街頭遊蕩,長大後,肯定又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未見當局積極處理這些街頭孩童的問題,除了數年前,聯邦高官說要過來為這些“沒有出生紙”的孩子登記,結果如何呢?不得而知。而且那也不能解決問題啊!除了讓他們名正言順成為我國公民。

這些問題又是誰製造出來的呢?便是「M計劃」的始作俑者。

說到此,原本去年12月21日該提呈報告的非法移民調查皇委會,較早前已獲延長三個月至今年三月。

到時的報告會不會如期出爐?或如期公佈?或被列為機密文件?那就要到時候才知道了。

Friday, 3 January 2014

我國為何包尾?

因為11項撙節措施被譏為表面功夫、微不足道,納吉昨天強調,那11項措施只是一個開始,他將依據需要再次推出各項節省措施。

好吧,那人民就拭目以待,看還有什麽撙節措施要再出爐。

畢竟首相仍未提到重點,那便是,如何能夠有效治理官僚紕漏、朋黨腐敗、國債高築、預算超支等等等。

他還說上述措施已獲得人民的正面迴響,這我就不能認同。根據媒體報導,市面的回應其實是貶多於褒,連經濟學家都不認為會帶來什麽效果。

來自本身成員黨的成員自然要歌功頌德一番。

比如蔡智勇就將它形容為“朝正確理財方向邁出一步”。真的嗎?

對在朝成員來說,也許要求不高,這麼的“一小步”,已經算是很難得的“一大步”了。

我突發奇想,與其年花十幾億外包/聘請外國顧問,不如就聘用民聯的潘儉偉劉鎮東或拉菲茲當財長,或當國家財務顧問也好,那肯定就物超所值,不需每年花上十幾億。

問題出在哪裡?我想不是津貼不津貼的問題,而是理財能力的問題。

試想想,新加坡什麽天然資源都沒有,爲什麽GDP如今可以超越大馬?

拿汶萊來比較吧,它也同樣是產油國,它的人民一切補貼、一切免費,包括醫療教育等,也無需還所得稅,因為國家來自石油的稅收,已經夠有錢了,根本無需人民來承擔。

我國呢?相比之下,我們的高官會不會感到無地自容啊!

更感諷刺的是,新加坡還一度是大馬的一部份,如今回頭看,相信新加坡人民會感到無比慶幸吧!

汶萊更有先見之明,一開始就表明沒有意願加入大馬,足見它當年的抉擇沒有錯,無需與半島分一杯羹。

我想最暗槌的是東馬人民,如果沒有參組大馬的話,如今會不會更好過?最起碼不用將石油奉送給聯邦,然後自己只取那區區的5%油稅。

所用的貨幣可能還與新加坡/汶萊的匯率相等,不用像今天馬幣這樣跌得淒淒慘慘而不忍睹。

我也提過好幾次了,當年的馬幣新幣汶幣是同值的,曾幾何時馬幣開始與新汶兩幣出現嚴重分歧?如今只有它們的三分一?

新加坡沒有天然資源,汶萊只靠一個石油,我國天然資源豐富而且多元,條件無論怎樣都比它們好,也應該比它們富有,如今為何包尾?

我要帶出的就是,這些不是津貼不津貼的問題,而是政府理財不力才造成今天的問題。

不止經濟出現問題,社會也出現了問題,還有刻意製造出來的種族與宗教問題,這些又是誰造出來的呢?

Thursday, 2 January 2014

首相,你撙節到甚麼?

前天寫了《首相趕派給人民11分年終花紅》後,才察覺首相所謂的削減部長與高官的5-10%津貼,原來只是指他們的“應酬津貼”而已。

我這才知道,原來部長高官也像公司高層那樣享有“應酬津貼”的。

一向來,我以為只有商家需要“應酬”官家,沒聽過官家也需要承擔任何應酬費用的。

這樣的撙節方式,也太不夠誠意了吧!

爲什麽不往其他“津貼”下手?

政府一直說要削減人民津貼,不如以身作則,先從這些高官津貼下手吧!

至於削減各部門電費開支5%(第二項),前天我就疑問:這該怎麼減?

是根據最新的電單減少5%嗎?

就和家用電費單一樣,因為用電量不會每個月都一樣,我相信政府部門的電費單也是每個月都會增減,所以這個減幅要如何算呢?如果超支的話,那又由誰來負責呢?

還有別忘了,從昨天開始,聯邦電費漲了至少15%,那這個削減電費是根據舊或新的收費率來算呢?

若是根據新的收費率減5%,那實際上是沒有削減到的,因為電費還是會漲9.25%,如下:

原本1000元的電費漲15%變1150元,減5%得1092.50元,漲幅9.25%。各部門的電費還是會漲起碼9.25%。

若是根據舊電率減5%,原本1000元的電費變950元,但新收費漲15%變1150元,政府部門必須減200元(1150-950)才能達到5%減幅,但實際是減17%不是5%(因為要把電費漲幅算進去)。

看到這減電費的矛盾嗎?我不認為各政府部門可以做到(減17%),若只單單減5%,各部門的電費其實不減還增至少9%。

至於其他只說“減少”外聘、“減少”活動膳食、布條,和“減少”租用開銷等,都是籠統與模糊的說詞,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字或巴仙率,請問各部門要如何落實?

這樣的一個撙節措施,能夠為國家節省多少錢?相信首相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

首相啊首相,如果你認真,那就大刀闊斧,讓人民看到你的誠意吧!

http://www.asiatimes.biz/view/id/25655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