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pg)
明年的石油稅收預算是10.3億。
這顯示了早前所提的過去40年來72億石油稅收總額,雖然平均起來每年僅得1.8億,大部份是在近年油價飆漲時所取得的。
2007年:3.65億
2008年:7.51億
2009年:7.43億
2010年:8.27億
2011年:8.31億
假設石油稅是20%而非5%,那只要把上述數字乘以4就是應得的數額,40年來就是288億而非區區的72億;而今年的石油稅收應該是37.6億不是9.4億,明年則達41.2億不是10.3億。
與近年聯邦每年從國油獲得數百億元的稅收比較,覺得這40億左右的石油稅並不過分。
就算把四個產油州加起來(假設四州稅收都一樣,其實登加樓吉蘭丹產量較少),那也不過是40X4=160億,國油絕對有能力付得起,只是聯邦方面的油氣收入將因此減少。
這或也是為何聯邦不肯增加石油稅給產油州的原因。
不止不增加,還以岸外海域為由拒絕付稅給吉蘭丹。
當登加樓非由國陣執政的時候,也以同樣理由扣押登州的油稅。
數月前,首相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說要檢討當下的石油稅機制。
沙砂兩州朝野領袖聽了,紛紛質疑何以東馬沒有份,還要求首相應該把沙巴砂拉越也包括在內。
我則不以為然,因為從納吉宣佈成立這個委員會時的談話,我相信這個委員會並非要"提高"現有的石油稅,反而是要以另外一種方式來付“稅”給產油州。
首相說:“以現金方式付給這些產油州”。
這另外一個方式,可能對產油州更加不利,就像吉蘭丹被對待那樣。
最令人懷疑的是,彭亨並非產油州,為何也是來自彭亨的納吉竟把它也算進去?
說離題了,說回本州明年預算案。
與聯邦一樣,州預算亦出現多年財政赤字,今年達2.7億(原訂3.5億),明年財赤預算2.6億。
試想想,如果提高石油稅至20%,那州預算不止不會出現財赤,今年反而還會出現可觀的34.9億盈餘(37.6-2.7),明年盈餘則可達38.6億(41.2-2.6)。
油氣是不可再生資源,國油更曾警告國內油氣蘊藏量將在未來30年內耗盡。
既然如此,州與聯邦有必要檢討目前的石油稅率。
但不是以上述的“另外一種方式”取代。
而是應該提高油氣方面的稅率,同時限制開採量,那才是長遠之計。
矛盾的是,政府卻提供各種優惠和獎掖,包括10年免稅給油氣業者。
這個計劃叫環球貿易獎掖計劃(GIFT),之前已經提過。
一旦國家油氣資源耗盡,富了這些業者,國家還剩下什麽?
5%石油稅收已經太低了,政府還要提供優惠獎掖給業者,真讓人懷疑國家領袖們的mentality。
也不明白為何州領袖們可以在過去40年來如此安於現狀。
覺得把石油稅提高至20%是合理的。
這20%稅率,其實比商業稅還來得低呢!
2 comments:
州领袖不敢争取或许他们有的什么“难言之隐”,可悲的是大多数的州人民都置之不理。
所以需要兩黨制。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