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 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 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是充满希望的春天,也是让人绝望的冬天; 我们的前途充满了一切,但甚麽也没有; 我们一直走向天堂,也一直走向地狱.......
Friday, 12 October 2012
Astro IPO:非首次公開獻售
Astro重新上市活動,兩個月前已經寫過。
下個星期,它就要與大家重新見面了。
但別忘了,此Astro已非彼Astro。
和Maxis一樣,兩者都是在玩下市又上市的遊戲。
阿南達將海外業務拆開,重新上市後的Astro/Maxis,僅包含大馬業務而已。
因此,你現在所買的Maxis/Astro,都已不是當年的Maxis/Astro。
但是,有多少人會真正去細讀它的招股書內容呢?
當讀到《南洋》報導說:Astro的首次公開獻售(IPO),就覺得很矛盾。
眾所周知,這並非Astro的首個IPO,因為它是第二次上市,說它是IPO,恰當嗎?
但是,每家尋求上市的公司招股書都是這樣叫的。
也許,如果是第二次上市的,就應該把前面的Initial(首次)字眼拿掉,只稱Public Offer(公開獻售),就不會有誤導性了。
這次Astro公開獻售15.18億普通股,僅有4.74億是新股,其餘是由大股東獻售10.44億股。
Astro每股售價3元,預計籌集46億,大股東就進帳了32億。
也就是說,將近70%的IPO所得並非為公司籌資,而是直接進入大股東如阿南達的口袋。
報導也說,Astro的IPO獲得投資者的熱烈反應,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認購率超額30倍。
機構投資者不包括“基礎投資者”(Cornerstone Investors)和貿工部(MITI)批准的土著投資者部份。
基礎投資者部份是28.3%股權,土著部份則高達47.5%。
我大約算來,所公開獻售的15.18億股是這樣分配的:機構投資者2.3億股、基礎投資者4.3億股、土著投資者7.2億股、公眾則獲分配1.38億股。
有沒有發現這些數據相當有趣?
說是公開發售(Publi Offer),實際上公開讓民眾認購的,只1.38億股,僅占IPO總額的9%而已。
再除掉機構投資者(它們的幾率也比民眾大),其餘的都是私下分配好的。
如此說來,那還可以叫公開發售嗎?
而且,何以土著配額不是最低的30%,而是47.5%,將近一半呢?
講到此,大家會發現近來出現一個新名詞,便是“基礎投資者”,如果沒錯,應該是當FGV和IHH先後尋求掛牌上市才有的。
而FGV和IHH乃今年以來規模最大和次大的上市計劃,Astro則排第三。
爲什麽要有這些cornerstone投資者?顧名思義,就是確定這些IPO有買家,所以先找來這些cornerstone買家,擔保他們可以獲得股票。
這些民眾散戶,是不是永遠要靠邊站?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