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6 November 2012

現代的孩子看不懂繁體字?

環保站送來了幾捆兒童讀物,覺得丟掉好可惜,拿給學校老師,看是否能夠放在圖書館或分送給學生們。

老師看了看說:繁體字,學生們看不懂呢!

我愕了一下,接過來看,果然是繁體字。

眾所周知,台灣出版的書都用繁體,大陸的書則用簡體。

雖然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的是簡體字,但,真的會看不懂繁體嗎?

可能是我先入為主吧,總覺得繁體字比簡體字好看,尤其是寫書法,看到學生們用簡體寫書法,總覺得哪裡缺一撇或哪裡少一劃,總之就是不好看。

不懂爲什麽大馬當年要改用簡體。

就算如此,從繁入簡,總有跡可循,不會變到哪裡去,怎會看不懂?

像我的孩子,讀大陸版台灣版都沒問題啊!

雖然他們在學校也同樣學簡體,但孩子也同意繁體比簡體字美。

當年中國為何會改用簡體字?如果沒錯,理由是繁體字太多筆劃,人民花太多時間在寫字上,怕會追不上新潮流新時代。

當時甚至有高官建議將漢字羅馬化呢!就是用英文字母來代替。

這樣的建議,真是不可思議。

幸好最後沒有實行,否則現在大家看到的大陸書,很有可能不再是方塊字,而是以ABC拼出來的華語字呢!

例如「華語」就要寫成「HuaYu」,「中國」就要寫「ZhongGuo」。很離譜是不是?

其實,現在大家都普遍用電腦了,很少寫字,繁體簡體與否應該都不成課題了。

當然“電腦化”也有它的缺點,比如說,因為少寫字了,覺得自己現在寫的字就很難看。

提到電腦字,以前用「中文之星」,發現很多繁體字都找不到。

例如「頭髮」的“髮”,打出來就變成「頭發」。

現在改用「搜狗」,才把「頭髮」的“髮”找回來。

姓名方面,「鍾楚紅」的“鍾”,很多人還是打成「時鐘」的“鐘”。

「杜乾煥」的“乾”(qian),報紙時常錯打成“干”(gan),變成「杜干煥」,連讀音都變了。

杜乾煥先生為何沒有去信向報紙抗議呢?

過年時,也曾看到報紙將「春滿乾坤」寫成「春滿干坤」。

爲什麽我比較喜歡用繁體?因為覺得繁體字較有意思,它是象形字,也較有美感。

就拿「國」字來說吧!

那天讀到一篇文章(練乙錚:唯有去「國」方可中國),把「中國」兩字詮釋得很好。

作者說:「中」是中庸、中正,不偏頗;「國」是疆界包圍着地域(「或」與「域」古字相通),有守護意義,提供一種安全感覺。可是,共產黨不講中庸,「中」字變成「以我為中心」;在其專政性格底下,「國」即疆界裏只有一個王。

但在簡體字,「國」變成了「国」。

原本的簡體「國」字裏面只有一個王,後來「王」字多了一點變「玉」。

那多出來的一點,代表著老百姓。

覺得有點不解,中國即然是共產黨國家,應該是「以民為主」,怎會同意將「國」字里的“或”字換成「王」字,而人民卻只以那一個小“點”做代表?

5 comments:

小頑童@nottyboy said...

嗯我雖然讀簡體,不過也會看繁體,寫是懶得寫呵呵呵.如果當初用了拼音,就好像越南文那樣全部都是羅馬字母還有注音.那個杜乾煥的我也是在報章上看過 :X

山城客 said...

不奇怪,两年前我外甥8岁时,我们去一家点心馆吃烧卖,他就看不懂贴在墙壁上的繁体字,由我来告诉他那是代表简体的什么字。
当今书店引入很多大陆的教育性图书,近代小孩看的,其实是大陆的简体比较多,繁体的台湾书,则多为小说类。事实上,今天在台湾也有出版简体的图书了,还有简体书店呢。
我当年念小学1~6年级,学的是繁体字,升中后,适逢大马与中国建交,我念的独中课本立刻实行全盘中文简体化,我们曾经历过一段艰苦的弃繁学简过程,因为在简体里,有些字变成可以共用与互通的,必须学会应用。今天有一个好处就是:我简繁皆能懂。
虽然说简繁的字形相近,不过对完全没有接触简体的早年台湾人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我曾经在台湾打过工,当时就有一位台湾同事问我:有个字,上面竹字头下面毛字,是什么字?我告诉他,那是毛笔、笔墨的“笔”字。本来,中文的特征就是象形与形意的会合体,如果我们稍微用脑想想,就会知道“笔”字的结构根本就是一只毛笔的形意构合的,一看就可以会意,但是他却看不懂,那一是20年前的事情了。
还有,我的台湾妹夫有一次在春节回来我家过年,看到我们电视屏幕上显示的简体字“伦”,也认不出是何字,所以,不学的话,并不保能读懂简体字的。
说到个人对简繁的看法,我是推崇简体的。我认为,字体只是起到一个沟通的“字符”作用,不必太认真看待“爱”字没有“心”,“国”中无“或”,“厂”里无机器(“敞”)。在约定俗成的世俗应用范畴,大家能互相沟通,就是成功的美字。而且,字体是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改进的,如果今天有人说古代的篆书字体比今天在使用的字体优美,我想,即使有人认同它优美,也不会同意它今天能实用。
另外,老外(与我们的土著)经常投诉中文字笔画太多难记,把中文的繁多笔画减少,对老外(与我们的土著)学习中文也能起到更积极的鼓舞作用。
还有,当人上了某个年纪,眼睛会“生锈”,即“老花”,看书报时,简体的笔画少,比较容易看,繁体的则笔画多,容易看成一堆。
我们的学校推广来几十年的简体字,从幼儿园即开始教导简体,可社会却有部分人继续不重视简体,这是不健康的,社会对语文的使用态度,应遵从教育机关的决定。在这方面,亚庇的三份报纸中,还是《亚洲时报》做得最好,把标题与内容一概简体化,给它一个赞!

山城客 said...

这是我在两年多前在与某位网友讨论简繁字体的留言,一并放来参考,不过,因为太长篇大论,您可以选择不发布。

简体字是因应时势而产生的,每一种文字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顺应时势而简化,以利学习。
中国政府约于1956年之后开始在全国推行简体字,其中一个目的是希望能使当时占人口约80%的文盲更容易识字。
有人因此说,简体字是共产党搞的,意欲将简体字与政治挂钩,从而导致今天简繁分庭抗礼的局面,难为了学习汉语的本国与外国人。
认为简体字是共产党的工具、共产党强迫人们使用简体字者,是大错特错的。
实际上,汉字简化运动在共产党当政之前就一直在不断发展,即使是国民党政府,当初也试图推行简化字,只是由于没有后来共产党政府的号召力而半途而废。
至于后来国民党出于“凡共产党支持的我们就反对”的政治目的,来个180度大转弯,反对、攻击、毁谤简体字,在台湾及海外遗毒至今。
甚至于多年前《世界日报》还长篇登载《简化字就是红卫兵》这种贻笑大方的文章,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简体字并非是共产革命的产物,而是我们祖宗的宝贝遗产。
简体字源于草书,主要参考来源是王羲之的正草十七帖,年龄也在1500年左右。也有部分从宋朝徽宗的行草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中衍出。
写简体字并非难事,因为那本身就是正草的书写法。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
若撇开政治化的影响不说,就事论事,汉字演变到楷书,不管繁简,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道一个字的由来,至少也必须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这些才是真正汉字的本源。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今天不可能继续使用笔画繁琐又没有规律可依循的大篆小篆或甲骨文,因此,改革字体是非常必要的。
有一些简体字,本来是古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规则,也更容易从字面了解,这里举两个例子。
先说“众”字。简体的写法是三个人叠一块,这是“众”字的最原始的写法,甲骨文就已经这么写了,就是《周语》所谓:“人三为众”非常地好认好解释。
可是繁体字的“众”字,有多少人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写?原来它的下部,实际上也是三个“人”,只不过变了样了,不说还不容易看出来;而上部呢,根本就是写错了,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个横着的“目”,《说文》解释说:“目,众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这个“目”应该是“纲举目张”的“目”,也就是网孔。网孔密密麻麻的,确实是“众意”。既然“三人,众意”,“目”也是“众意”,未免重复累赘,去掉这个含义不明显而且写错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人,不是很好吗?
再来看“从”字。简体的写法是两个“人”字并在一起,这也是“从”的最古老写法,也见于甲骨文,取“两人相从”之意。繁体的“从”可就不太好解释了,它的右上角,是两个“人”,保留了“从”的最初写法,可是其他部分呢?我们对照小篆,才发现这个字也是写错了,它的双人旁和右下角应该合在一块,成为一个表示行走的偏旁,这大概是在小篆的时候才添上去的,楷书再把它割成两半,可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类似这样的简体字还不少,比如“尘”、“礼”、“云”、“电”、“胡”、“须”、“处”等等,不一一解释了。
我是念独立中学的,马中在1972年建交,我当时还念小学。升中后,独中的课本全部改为中文简体,我又经历了由繁转简的艰难过程,不过,我基本并不排斥简体字。
今天,我是简繁皆识。在台湾时,我台湾的朋友见到不认识的大陆简体字,都是我教导他们的。
我台湾妹夫来马过年,看到电视CCTV的旁白简体字不认识,也是我告诉他的。作为海外华人,我简繁皆会,比他们更有优势。

zeus said...

我小時候應該很常接觸來自台灣的書籍,所以可以看懂繁體字。但如果在看完書/文章後,你再問我剛才看得是繁體還是簡體,我答不出來,因為不會特地去分,除非在閱讀時特地注意。同樣,我也不會用手寫繁體。

不是繁體的書法比簡體好看,而是簡體根本不能用來寫書法。就好像我發明球鞋來踢球,過後你們卻跑去打籃球,再用我的踢球鞋,就會不適合了。簡體減少太多了,所以很多中國字的形象意義,也沒有了。也讓中國字的形象化意思的特點,失去了。

中共當初改革簡體,沒記錯的話是認為繁體“難學”,導致很多文盲,所以改去“較簡單”的簡體。對此,成功減少了文盲,中共到現在還是引以為傲。羅馬化、漢語拼音,應該是為了可以輸入在電腦,如果不能讓中國字輸入在電腦裡,那麽在電腦時代中文字就會消失掉。


大馬華文很多時候是莫名其妙跟隨中國的,這個課題可以另外寫文章來討論。但文字的減繁,也會影響人們的思考,這個就簡體字不知道對中國人(包括本地華人)是好是壞了。

孩子王 said...

我跟小顽童一样也是读简体的,但也是因为有接触繁体,因为常常看爸爸妈妈看的书,但是叫我写可能就有点困难。

我也比较喜欢繁体。

但我的孩子们可能就没办法像我一样接触到太多的繁体字了。可惜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