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儿戏。
上星期,联昌马银行双双表明不再对兴业有兴趣,洽购因此告吹。
原本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这星期,却忽然传出兴业反客为主,倒过来要收购联昌!
根据新加坡《海峡时报》报导,兴业有意收购联昌,以成为东南亚区最大的金融机构,市值860亿。
这有可能不可能?联昌会愿意被倒购吗?我很怀疑。
《大马局内人》也报导,兴业的最大股东公积金局和Aabar投资(就是向阿布扎比以每股10.8元买过20%兴业股权的姊妹公司)有意为兴业的收购进行融资。
《局内人》说:这将是一项现金交易,如果联昌之大股东国库控股(Khazanah)接受有关献议,它将有200亿元进袋。
等于说,政府将有200亿元进袋。
同时,兴业不介意在并购後,弃用「兴业」,改以「联昌」为名。
另一消息则宣称,合并行动是为了打造全球其中一家最大的回教银行。
此外,布城经对此计划表示赞同,因为如果“脱售”联昌,政府将从公积金直接获得现金,不是贷款。
可以说是公积金无息贷款给政府。
其实,自上周马银行联昌公布取消与兴业洽谈後,兴业也表示无需急着找买家,但在短短一个星期後,忽又提出倒购,显然不是“自愿”。
看样子,幕后推手若非公积金,就是政府本身,更可能是两者联手。
之前马银行联昌洽购兴业,也是国行在背后,因此,政府若通过国行在背后“鼓吹”,那也不奇怪。
其实,当年当公积金持有兴业股权时,已经引起市场与雇员们的不满。
因公积金当年以高价买进兴业,遇到金融风暴导致兴业股价大挫而无法脱手,“被动”地成了兴业大股东至今(48%股权)。
如今理应想法脱售兴业股权,没想到变本加厉,竟想鲸吞联昌,与Aabar联手收购。
政府也想趁此渔翁得利,因国库若能成功把联昌卖给公积金,将有200亿元进账,而不用向公积金贷款。
难道政府手头真的那么紧,宁可变卖联昌股权?
实际上,政府仍然可有“话事权”,因公积金局虽说是雇员的血汗钱,但管理公积金者仍是政府官员,仍“听命”与政府。
敦马时期,不是时常利用公积金来拯救朋党企业吗?
如果没有这些所谓的“拯救”计划,公积金的派息率,恐怕就不会这么低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