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ON95
整個八月,國際油價跌個半死,結果我國油價只調降10分,RON95跌回1.95元,就是跌回三個月前的水平。
人民又被搵笨,國際油價明明跌破了40美元,比三個月前的60美元還低了三分一,為何RON95僅調回與國際油價60美元時的水平?
二月間,RON95曾一次調降21分至1.70元,那時的國際油價大約50美元,如今國際油價平均在40美元以下,RON95反而還比50美元的時候貴了25分?這是什麽邏輯?
如我上周算到的(《又來個「經濟特委會」》26/8),就算把匯率也計進去,九月的新油價也應該是1.67元,對比目前的1.95元,政府算貴了人民28分。
可見所謂的油價浮動制,並未完全隨市場自由浮動,還要經過“管理”來制訂,悄悄加入了變相的燃油稅,實際上現在是人民在倒貼政府。
如我所說,人民對油價的漲跌幾乎無動於衷了,或者說,既然不在自己的掌控中,那就只好任政府魚肉。
2)Bersih 4
或者也因為Bersih 4,這幾天都是Besih 4鋪天蓋地的報導。
但,某一次的Bersih,不也曾把油價納入其中一項訴求嗎?還是我記錯了?
一直為油價發言的拉菲茲,可能為Bersih而忙,這次未聞他為油價的降幅開口。
說到這次的Bersih 4,要提的有兩點。
一是讀到強調多數馬來人不支持凈選盟的報導。
其實,從圖片看到,上街的人民來自各種族,包括很多的馬來臉孔,為何要特別強調馬來人不多?然後就刻意挑起種族課題,說是他族政黨利用此次活動攻擊馬來領袖。
報導甚至提到,支持的馬來人只有20%,華人則多達70%,印度人60%云云。
我很好奇他們如何取得相關的數據?是事前通過街頭或電話抽樣調查,還是當天跑到街上去一個一個計算?
如果上街人數有20%馬來人、70%華人和60%印度人,三者加起來150%,那不是爆棚了嗎?還是他們是指種族本身的巴仙率?那就是事前的抽樣調查,那樣的調查,可以作準嗎?還有其他種族,包括東馬的主要種族,有沒有算進去呢?
我只能結論為,這是有心人故意要佈的局。
你沒看見部長們也在散佈種族言論嗎?包括那位說要搞個劉蝶廣場2的鄉村部長沙比里。
他不譴責那位偷東西的小賊,卻說要弄第二個劉蝶廣場,我心想,大概是要讓小偷在新的廣場光明正大地偷吧!
當上副首相後的內長阿末扎希天天口出狂言,週末的時候更指馬華民政在上屆大選沒在華人區贏出,是因為巫統讓出選區才讓他們有機會勝出。
至今,未聞馬華民政有所反應,如此奇恥大辱,兩黨應該退出國陣表示抗議才是。但如果事實的確如此,你又能奈他何?唯有繼續忍氣吞聲下去。
3)Project M
第二是敦馬兩次現身現場,就有人說敦馬也支持凈選盟。
但敦馬說的很清楚,他不是為支持Bersih 4而來,他只是要納吉下臺。
他是借Bersih的平臺來叫納吉辭職,但他未必認同凈選盟的訴求方式。
好如他表示願意和反對黨合作,但條件是國陣必須繼續執政。
也就是說,他可以爲了要納吉下臺而不擇手段,包括和他不認同的凈選盟還有反對黨合作。
當然你可以說,既然大家有共同的“敵人”,合作一下又何妨?
但別忘記納吉現在所做的,很多都是向他學習的。
記得當年1985年的時候,身為一國之首,他竟然自降身份,說要與人民黨一個州級的政黨“共浮沉”(sink or swim),結果人民黨在那年的州選大敗,跟著州首府即發生示威惡化成爆炸與暴動事件,警方宣佈戒嚴長達兩個月,這幕後的黑手是誰,就讓大家去猜測好了。
接下來的「M計劃」,然後是巫統東渡,當時的執政團結黨內眾叛親離,成員紛紛跳槽或自立門戶,這裡也不需要贅述了。
也因為敦馬利用分而治之的手段,造成州內政黨之多,若非全球第一,應該是國內第一吧!
過去,本州有個奇異現象,便是每九年就更換政府一次,但在敦馬成功分化政黨之後,州民從此也就“安分守己”,自1994年以來都不再“見異思遷”。
為何會出現如此180度的轉變?我百思不明。
更奇異的一點,便是州領袖對聯邦領袖的“效忠”,可說有過而無不及,尤其是最近頻頻為納吉背書的沙烈和達蘭,他們的忠心耿耿,顯得太不正常。
沙烈是州議員,原本當州議長,卻在最近一次的內閣重組,被召去當聯邦上議員,只爲了讓他當聯邦部長。
當年國陣成功取得州政權,敦馬實施首長輪任制的時候,他是輪任制度下的首位巫裔首長。
納吉說,他不要“能幹”的部長,要的是“忠心”的部長。
難怪沙巴是納吉的“定期存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