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剛開始說英語時,發現他的英語表達能力有限,說著說著,最後他乾脆改說國語,訪談才比較順暢。
當時就好生奇怪,身為醫生,英文應該流利才對,畢竟在大學里的課本和參考書,所用的醫藥術語,不都是英文嗎?
在大學里都能夠過關,執業後卻無法自我表達,那可是很令人感到意外呢!
當然我不是說當醫生就要很會說英文,但總覺得,醫生、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英文不會差到哪裡去吧!
而且這名醫生年紀也不輕,照理英文掌握能力應該比較好,但看他在電視上咿咿啊啊地講破爛英文,讓我很訝異。
這真是幾個星期前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不是我無中生有。

據這位醫藥協會馬六甲分會主席納加班醫生說,當局若不設法提升英語程度,將對國家不利。
他也提到態度問題,如對醫療訓練沒有興趣、人際關係技能如面對病人時的溝通能力不良,以及對工作環境反感。
“因為英語能力不好,無法有效地以英語溝通,導致這些實習醫生無法跟上進度。”
我不知這逾1000名實習醫生占多少的比率,但我不明白,既然都已經畢業了,而且也經過實習,最後才來選擇放棄,那不是前功盡廢了嗎?
我們的教育制度,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也不止是醫學系的學生吧,我想普遍上都有這個問題。

尤其是土著畢業生面對的問題較嚴重,爲什麽?主要也是在他們的語言能力不佳。
尤其是大學以國語教課,出到社會卻改用英語,讓這些大學生難以適應。
針對這,副教長卡馬拉納登回應說,高教部會致力提升英文水平。
這是標準的官方式回應。倒很想知道高教部長依德里斯祖索的回應是什麽?因為他不止一直強調我國教育水準比美英國美國,連英文水平也比新加坡好!
他一定會說,大馬醫藥協會在無的放矢。
倒是納吉首相認同說,很多大學畢業生無法找到工作,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英文水準偏低。
那政府採取了什麽步驟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要學校改回英語教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了,那最起碼的英文教數理又如何?
如果政府真的注重教育的話,明年預算案的教育撥款就不應該減少。
如果政府真的看重教育的話,今年預算案其他源流學校的撥款就不應該挪用去其他用途;若非有國會議員爆料,相信這些學校仍被蒙在鼓裡,以為撥款只是延遲罷了。
其他源流學校撥款被挪用,政府是有意或無意?爲什麽國民學校撥款又沒事?
由此可見,政府不止不看重教育,更不看重各源流學校。
當局一直要推行單元教育,唯不願承認,在一般家長的印象中,其他源流學校的學生紀律及教育水準,都比國民學校來得高。

真正來說,本州華校更能凸顯出政府一直要強調的國民團結。
當然這也是半島政府所不肯也不願承認的一個事實。
2 comments:
很多学生在印尼或埃及读医,或许他们不用英文教学。
有可能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