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4 June 2024

左手帮右手就是利益冲突

西马有些新闻事件,有时先由外媒“独家”报道后,媒体才跟进引述,如此异相,可说由来已久(请看《106交易塔的古怪交易》20180110)。

同样在本州,有些本地新闻却是由西马媒体率先报道,本州媒体才跟着报道,甚至干脆copy paste了事。这也是让我不解的地方。

今天要谈州财长机构(CMI)子公司SMJ能源发售9亿令吉值债券,从陷困的沙巴发展银行(SDB)收购其负债累累的子公司沙巴国际石油(SIP)。事件的争议在,
SMJ的技术顾问与SDB执行主席是同一人林浩光,如此的收购构不构成利益冲突?

民兴党主席沙菲益说有。州财政部常务秘书沙菲安(Mohd Sofian Alfian Nair)说没有,因为3家公司都属州政府所有。

沙菲安的意思是,都是GLC,不过是左手和右手之分。

沙菲益说:正是如此,政府通过成立A公司举债来偿还另一家B公司的债务,但债务还在,不过是从左手换去了右手;此外,SMJ举债收购SIP以还债给SDB,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林浩光扮演了什么角色,他的双重身份难道不存在利益冲突吗?

邦莫达也提出质疑,SMJ和SIP同样是油气公司,州政府成立SMJ的目的,只是为了拯救SDB旗下的SIP吗,与其成立SMJ,为何不重组SIP?成立SMJ,政府如何确保公司将来不会面对和SIP同样的命运?

SMJ是在2021年12月成立,而SIP前身是上市公司M3nergy,在2010年除牌,2011年向SDB取得一笔无抵押(unsecured)贷款,随后因无法偿还贷款而在2013年被SDB“接管”,成为SDB的子公司。

财长马西迪去年11月透露,州GLC拖欠SDB的债款达22亿令吉,单单SIP的剩余债务就占了12亿令吉,SMJ在收购SIP后,支付了首笔的7亿债款。

由于SIP债务庞大,让SDB本身亦陷入财困,SMJ向SDB收购SIP,解决了SIP的债务,SDB顿时解困,可说是一举两得。

马西迪说,除了SIP的前身M3nergy,SDB亦被一些西马公司拖欠,这些西马公司因为在那里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所以才会来沙巴向SDB申请贷款。

马西迪强调,这些西马贷款是多任政府所累积下来,不只是现今政府期间批准的。

马西迪这样说,似乎影射沙菲益在民兴党政府时期也曾通过SDB批准3亿令吉贷款给亚航。

沙盟上任后,曾经质疑民兴党政府为何通过SDB贷款给当时债务缠身的亚航,并要反贪会介入调查。唯反贪会在调查后,证实该笔贷款符合程序,没有不当行为。

亚航老板东尼日前透露,至去年底,亚航已经偿还SDB半数的贷款。

SDB成立在1977年,本意是为州GLC及本地企业融资,促进本州经济发展,而后渐渐就扩及到西马,与其同时,政治贷款自然不在话下,而每在更换政府后,一些政治贷款往往也沦为呆账,甚至注销(write off)。

SDB原本有个母公司沙巴发展控股(SD),但在去年转至首长署名下,再由州财政部直接监管(direct supervision)。

这点就不明白,财政部是个别的部门,不在首长署,SDB如何在首长署名下,却由财政部监管?这可要如何操作?

首长哈芝芝说,这是州内阁批准的措施,旨在“强化州政府对SDB的支持,让SDB专注在州内对社会和经济有意义并负责任的环境发展项目,并与其他金融发展机构合作,融资沙巴针对性的发展项目”。

便是转走其旗下的非金融业务,让SDB只涉足金融领域,并只专注在州内发展项目的融资。

这或就解释了为何SMJ从SDB收购SIP,毕竟油气领域不是SDB的专长,当初被迫“收购”SIP,是因为后者无力还债所致。

据知除了SIP,SDB亦投资在酒店业和水务业。

顺带一提,沙盟政府成立时,哈芝芝兼任财长一职,但在去年沙巴巫统“变节”而改组内阁后,他将财长职让给了原本是兼任第二财长的房屋部长马西迪,不再兼任。

此举是否与SDB的变动有关?不得而知(请看《一半团结,一半分裂》20230111)。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