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5 May 2011

能源部长:政府没有补贴IPP


上周,依德利斯透露政府也将削减独立发电厂(IPP)的天然气津贴,并且正与一些IPP检讨有关购电合约,能源部长将在适当时候宣布详情云云。

今天读报,却读到能源部长陈华贵说:政府并没有提供津贴给IPP,很多人误解了政府津贴这些IPP,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怎么一回事?

怎么部长与依德利斯早先的说词不一样?

老实说,我对能源部长的解释并不很明白,要读了好几遍,我才大约了解,所谓IPP天然气津贴的来龙去脉(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

根据部长的说法,我的理解是:有关津贴不是直接给IPP,而是国油以每百万热量单位(MMBTU)10.7元的价钱卖给国能,国能再以同样的价钱卖给IPP。

目前的市场价格是40元,因此,两者的差距则由政府津贴。

也就是说:政府目前的津贴是每单位29.3元。

但部长却辩说:IPP从未接受政府的天然气津贴。

IPP有没有获得政府的津贴?这我就让读者自己去判断了。

假设国油是以协议价10.7元卖给国能,但国能却以市价40元卖给各IPP,那我可以说,政府的津贴进了国能的口袋。

但,国能仍以同样的协议价转卖给IPP,这么一来,政府的津贴难道不是进了IPP的口袋吗?

没有从津贴受益的应该是国能,不是如部长所说的是这些IPP。

更甚的是,在有关购电合约下,不管需不需要,国能必须向这些IPP收购所有的电能,对国能来说,这些都是不必要的成本开销。

对IPP来说,却是一门必赚的生意。

记得之前曾读到报导说,国能的剩余储电量(excess power capacity)高达40%。

倪可敏最近透露,多余的储电量已高达52%。

即是说,这剩余的52%是浪费掉了的,国能供过于求,国家用电量没有那么多。

问题是,就算没有那样多的需求,国能仍然被迫向这些IPP购电。

因此,国能是不是被迫也将这些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整体看来,国能和消费者都是输家,IPP才是最大的赢家。

所以部长说IPP没有从天然气津贴中受益,那是不确实的。

而根据国能和IPP签署的购电合约,这些IPP卖给国能的电能价格的价格,是以“未来21年预期平均通膨率”来制定的。

也因为这样,IPP的电费,还比国能的电费高。

以这样偏高价钱卖电给国能,而国能又必须照单全收,这些IPP还不稳赚,笑逐颜开吗?

是谁这么厉害,竟然想出了这么一个电费的计算法?

未来21年的通膨率?又有谁这么厉害可以预算可以计算出来?

可以说,这样的算法是很可笑的。

但当你知道这样的算法只对IPP有利,对政府却大大不利,而最后要承担起这个成本的,还是身为消费者的百姓们,你就不觉得可笑,而是可悲、可恨了!

是的,当时的敦马政府,就是喜欢签署这些长达几十年、又只对商家有利而对政府不利的合约。

敦马是当时的首相,他不可能对这些一面倒的合约不知情。

敦马啊敦马,是不是该打他100大板?

1 comment:

廖国民 said...

何止一百大板?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