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 September 2010

乌龙的大马交易所


交易所在2005挂牌上市,成为一家控股公司,名称也从英文KLSE(吉隆坡股票交易所)改为国文Bursa Malaysia(大马交易所)。

为了与世界水准晋级,交易所引入了许多新产品如期权期货等,同时也在交易方面提升了交易系统,提供客户诸如在线交易和低廉费用等便利。

话虽如此,交易所的专业水平未见提高,近来更有走下坡迹象。

记忆所及,交易所电脑系统发生故障,在交易时间“当机”情况,近年来发生了至少三次,客户整个session无法交易,这是在过去所未遇到过的。

乌龙交易,更是发生过几次。

至于上市公司素质的问题,更有每下愈况倾向。

单单今年为止,便有35家公司被列入了PN17。

35家,平均每个月4.38家,或每星期就有一家,而且陆续有来。

这个数目可说是相当惊人的。

这些问题公司,若无法在指定期限内重组的话,最后就得从交易所停牌除牌。

持有这些公司股票的客户,那时就血本无归。

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一度冲破1000家,但在这些年来至少百多200家公司因亏损而除牌的,目前却已跌回1000家以下,只得965家。

曾有分析员说,只有20%的大马上市公司值得投资,但看目前的情况,可能100家都不到。

以前的综指成份股多达100家,现在的综指只以30家蓝筹公司作准。

能不能这么说:有90%上市公司都没有投资价值,只有让炒家炒作的份儿?

问题是,既然大部分的公司都那么差,它们又如何取得上市的资格?

许多公司,在上市短短一年後就交出亏损成绩,这样的素质可想而知。

是不是交易所的审核程序出现了问题?

所以说,大未必好。

上市,对一些公司来说,最后又匆匆除牌,这岂不害了它们?

交易所内的人力素质,也很令人质疑。

本星期一,交易所又摆了一个大乌龙,误把首日上市的友尼森W的涨停版价格在一天内涨了两次。

如此不可原谅的错误,涉及数额高达700多万元,交易所只是取消交易了事。

友尼森W的认购价是10分,首日上市的一整天涨停版价格是10分的5X,即50分。

不知如何,当午市开盘时,友尼森W竟然再涨30分至80分。

等交易所发现错误而暂停友尼森交易时,已经有900万股成交。

交易所宣布取消这900多万股的交易,无需为本身的错误负责和作出赔偿,那些成交者盈亏自负,只好自叹倒霉。

可见交易所所摆的乌龙都是人为的。

若要投资者恢复对交易所的信心,交易所是不是先要解决内部的专业水准问题?

http://www.btimes.com.my/articles/pnnn-2/Article/

No comment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